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數學心》第594章 薩布麗娜的玩具
  13歲的薩布麗娜這麽硬核——獨自組裝飛機。之後,16歲的薩布麗娜完成了生涯首飛,歷史第一年輕。17歲時,她考上麻省理工,畢業成績全班第一。

  其實她現在是一名博士,主要研究黑洞與引力。就在2016年,霍金還引用了她的論文。

  薩布麗娜認為,凡事自己喜歡的就親手做出來,凡事做不出來的可以寫出來。寫的準確點,整的跟個真的一樣那樣,這樣後人有錢想做的話,也許就可以按照她寫的那樣,稍加改進的做出真東西來。

  如何能夠設計更好的機器。

  當然先了解要設計什麽,設計的東西要分成哪幾部分?

  這幾部分是前人設計機器中如何設計的?

  然後組合出來自己想要的。

  其中有很多前人沒有設計的部分,自己需要去設計這些。

  設計的這些需要自己畫出圖形。

  畫出的圖形反覆思考是否合理。

  合理後開始自己找和製作對應零件。

  製作機器多了,漸漸的,就會想做更多的東西了。

  需要找最優化的方案去設計。

  2006年3月,將滿13歲的薩布麗娜毅然決定,要親手為她爸爸打造一架私人飛機。

  於是,她網購了一架Zenith CH 601XL,在自家倉庫裡著手組裝。

  首先,薩布麗娜花了3周時間,給飛機造了一個心臟——也就是引擎。

  整個流程邏輯清晰,循序漸進。

  薩布麗娜要玩玩具就從來不玩模型,直接就是各種各樣的真零件,她跟一個高級工人一樣,自己組裝各種各樣的東西。

  所以造一個真正的飛機也是遲早的事。

  待到飛機雛形問世時,已是次年2月:

  2007年3月,在著手組裝飛機的第361個夜晚,薩布麗娜第一次坐進了駕駛艙。

  2009年,16歲的薩布麗娜終於獲得了聯邦航空局的特別許可,完成了生涯首飛。

  她坐在自己親手打造的機艙內,獨自掠過密歇根湖,滿眼都是同齡人未曾見過的風景。

  2010年,麻省理工的兩名招生教授在看完“芝加哥13歲少女獨自組裝飛機”的視頻後,讚聲不絕。

  早在大二時,薩布麗娜就曾參與當代人類認識微觀世界最重要的物理實驗之一:CMS實驗。

  進入哈佛後,她繼續突破界限,開始研究量子力學與黑洞重力。

  讀博期間,薩布麗娜發表了近30篇學術性文章:

  2016年初,在霍金參與撰寫的論文SOFT HAIR ON BALCK HOLES 中,作者引用了薩布麗娜於2015年發布的3篇引力論文。

  其中一篇為薩布麗娜獨立撰寫,另外2篇為參與撰寫。

  消息一經公布,薩布麗娜又一光環加身。

  全美各大小媒體紛紛造勢,都不約而同給這位年輕女博士打上標簽:下一位愛因斯坦。

  然而,薩布麗娜對此的回應,卻只有掛在其個人網站上的一句話:“我只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對薩布麗娜來說,物理為她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更應該用來打破成見,而非博人眼球。

  薩布麗娜說,她的座右銘很簡單:

  “那挺好的,但是你最近又有何成就呢?”

  這是高中時,她在“告訴老師自己曾經獨自組裝一架飛機”後得到的回應。

  這恰恰反映出她一貫的實乾作風——沒有Facebook,

沒有Twitter,沒有Instagram,沒有智能手機,只有物理。  薩布麗娜還曾經寫道,自己的技能是“在混亂中發現優雅”。

  但薩布麗娜本人,就是混亂中的一簇優雅。

  她從不在乎自身的光環,她更關心多維的社會影響。

  或許,從13歲時握住螺絲刀開始,薩布麗娜的人生就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意義。

  她掠過了密歇根湖的上空,也呼吸到了物理雲端的空氣。

  薩布麗娜自己設計機器多年,心中有感悟。機器常常會因為運動而磨損,需要更換。如果想要製造不壞的機器,只能設計一種具有自動更換零件的功能。在更換零件之時,可以暫停工作,按照自動化拆開,把把備用好的給安裝上。

  機器在運作異常之時,感知部分會停止工作,拆開更換。備用件也會在對應的時間配置好。

  薩布麗娜先對自己提問,是不是每個機器都可以實現這種自動更換損壞零件的能力。是否能夠更換幾乎每一個地方?

  肯定有,所以要對這原來所有機器都進行重新設計,使其具備自動更換功能。

  薩布麗娜從一些最簡單的機械開始,設計那種能自我更新的功能。

  一開始發現困難重重,如果一個機械系統一共是10個組件,那自動壞更新後會有上百個。

  但薩布麗娜發現機械構件增加,反而不會增加太多了。

  所以提出一個猜想,就是機械組件數增加,對應的可自我更新數會在比例上接近一個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