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相》第二千二百三十二章 跳梁小醜
三月的京城,細綿綿的春雨灑在京城的青磚街道上。

城中的百姓或是撐著雨傘行走,亦或是冒雨急步,這座天下第一城跟著以往那般呈現著日常生活的景象。

雖然蒙古大軍來犯的消息已經傳開,但此次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恐慌情緒。

大家對林晧然管理下的大明邊軍越來越信任,特別得知林晧然親自前往居庸關坐鎮,很多百姓聞訊便將心直接放回肚子裡。

林晧然的軍事才能早已經是有目共睹,而大明的居庸關又是天下第一險關,縱使俺答親率十萬騎兵亦不可能突破得上居庸關的防線。

正是如此,雖然知道居庸關那邊可能正在打仗,但京城總體還是持續著現狀,頂多是大家不斷打聽前線的最新消息。

如今京城的百姓最為關注的事情並不是前方戰事,而是即將舉行的殿試,關心著本屆新科狀元的歸屬。

“諸生水準高低立見,我看此屆新科狀元非福建學子王用汲莫屬!”

“這官場什麽德行還用多說嗎?新科狀元非華太師之子華叔陽莫屬!”

“呵呵……當年烏程縣的范應期關系夠硬吧?結果還不是給刷了下來了?”

……

由於很多百姓都參與競猜狀元郎的賭注,現在京城的百姓和士子都圍繞著狀元郎的人選展開激烈的討論,雙方可謂是各執一詞。

如果是在往屆,陰謀論恐怕早已經是大行其道。只是現在的百姓對朝廷卻是重拾幾分信任,卻是認定狀元的人選會做到公平公正,故而還是用才學來論狀元。

當然,他們很多人並不是認為朝廷多麽清明,而是相信那位主治順天府期間有林清天之稱的林閣老會維持著春闈的清明。

在不經覺間,越來越多的百姓默默地擁護著林晧然,期待這位有“林清天”之稱的林閣老能夠取代不作為的徐階。

只是不管如何,他們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局外人”,狀元的歸屬更多還是取決於上層大佬們的較量。

天空顯得陰沉沉的,細細的春雨正潤物細無聲般地灑在紫禁城屋頂的琉璃瓦上,令這座宮殿群更顯金碧輝煌的魅力。

金鑾殿不受雨水的影響,這裡像以往一般舉行著早朝,隆慶帝坐在那張龍椅上,殿中的百官整齊有序地站在其中。

只是爭鬥才是這個大明朝堂永恆的主題,今日的早朝已然不會平靜。

“昔日兵部尚書曾銑欲收復河套,先皇有問:‘今征逐河套,不知出師果有名?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否?’。今俺答興兵十萬來犯,且出師有名,咱們貴為宗主國當有大國風范。縱不跟俺答部互市,亦可助其災糧若乾,此舉既能助俺答部生靈塗炭,又可避免一場戰事,更彰顯大明和皇上的仁義,此不兩全其美乎?”南京禮部尚書趙貞吉位於第二列,站在殿中侃侃而談地道。

趙貞吉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四川內江人士,曾官至戶部右侍郎。因拒絕嚴嵩派遣其到薊州掌督運糧草,遭到嚴黨彈劾驕庸,進而在嘉靖朝的罷官免職。

只是隆慶朝去世後,他憑借著跟徐階良好的關系,很順利地重返朝堂。初任南京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不久升任南京禮部尚書,此次前來京城朝覲考察,故而今日亦是參加了早朝。

按說,作為朝廷的邊沿人物在早朝應當安分些,只是趙貞吉卻是突然間站了出來,已然是要在這裡攪起一番風浪。

趙貞吉在長篇大論之後,便是朝著龍椅上的隆慶鄭重地拱手道:“皇上,臣在邊地有過三年的任職履歷,亦熟知蒙古的情況,今願替朝廷前去和議,

從而避免一場生靈塗炭!”在說話間,他的氣場似乎籠罩住了這個金鑾殿。作為南宋右丞相趙雄的後裔,又出身於四川的世家大族,加上本身所具有的資質,讓他擁有著十足的本錢般。

這……

殿中的官員聽到這位德高望重的趙尚書突然間拋出這個論調,卻是不由得面面相覷,然後刷刷地扭頭望向了徐階。

趙貞吉去年能夠從削官之民一舉升任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正是徐階的手筆,而今趙貞吉拋出此番論調,很可能受到了徐階的指使。

朱衡和馬森默默地交換了一下眼色,只是他們顯得猶豫不決,卻是扭頭望向了前面的郭樸和陳以勤。

跟著其他陣營明確的官員不同,趙貞吉既是郭樸的同年好友,又是陳以勤的同鄉好友,卻是敵友難辨。

郭樸和趙貞吉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一起以庶吉士的身份進入了翰林院,卻是扭頭望了一眼旁邊的陳以勤。

陳以勤意識到郭樸的目光,當即感受到了一股壓力。他知道郭樸之所以沒有站出來反對,並不是郭樸念及跟趙貞吉的情誼,而是希望自己站出來表態,跟自己這個同鄉劃清界限。

“皇上,先皇在位對朝廷用兵可謂慎之又慎,而今大明財政捉襟見肘,臣以為趙尚書此乃謀國之策!”徐階看準時機,當即站出來表態道。

“皇上,臣等附議!”工部尚書張守直等人已然是早已經商量妥當一般,當即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道。

事到如今,徐黨雖然知道推行“互市”已經不可能,但並不想看到大明跟俺答徹底決裂,故而提出了一個討價還價般的和議方案。

一旦修複跟俺答的關系,那麽他們可操作空間無疑變得更大,更不用承當俺答突然撕毀和議的政治後果。

徐階的嘴角微微上揚,雖然他的如意算盤給林晧然和這些人砸了,但他亦不會讓到他們太過於舒服,而他更不會坐以待斃。

若不是他現在已經贏得隆慶的支持,單是俺答的這一次“叛變”,他這位當朝首輔恐怕就得被逼告老還鄉了。

“皇上,臣反對!”陳以勤在幾經權衡後,當即站出來表態道。

隆慶打了一個哈欠,心裡不由得暗暗感到頭疼,但還是對自己的老師溫和地道:“陳閣老,請奏!”

“皇上,今俺答毀約在先,更是興兵而來,若是我大明如此跟他和談,我大明國威何在?”陳以勤先是將頭抬了起來,顯得一本正經地說道。

“對,若是跟他們如此和談,我大明國威何在?”林燫等人並不願意求和,當即便是站出來附和道。

徐階面對口笨的陳以勤,當即站出來反駁道:“陳閣老,此事跟國威無關,乃胸襟和生靈也!順義王去年投我大明,彼邦之民亦是我大明編外民,今突遭遇災荒之劫,其生死豈不足惜哉?”說著,他對著徐階鄭重地拱手道:“皇上,近年以來,諸事張皇,國帑久虛,一旦開戰,朝廷財政必不堪重負,還請皇上三思!”

坐在龍椅上的隆慶昨晚跟著滿美人玩得很晚,又是忍不住打了一個舒服的哈欠,應付式地點了點頭。

“爾等可曾想過!為何成祖至今,大明邊軍隻守不攻,先帝亦是下旨言收復河套者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九邊諸將士多無能之徒,金鼓一震,心膽皆寒,安能與韃子血戰?一旦居庸關失守,俺答十萬鐵騎圍城,汝等當真要親上城頭血戰不成?”趙吉貞亦是善辯之人,當即便是接著徐階的觀點質問道。

這……

殿中的中立派聽到這一番言論,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人心是一種很古怪的東西,在最初很多人都反對議和,只是真的要開打之時,又不免擔心俺答真的兵臨城下。

如果真要花費少量的糧食便將俺答打發回草原,這無疑是一個不錯的結果,確實是避免了一場未知的禍事。

最為重要的是,一旦情況真像趙吉貞所說那般,那麽這個後果是太過於嚴重,遠不如求和來得安穩和舒坦。

“皇上,臣今願替朝廷前去和議,以避免一場生靈塗炭!”趙吉貞趁著大家被唬得一愣一愣之時,再度進行請願道。

郭樸不再顧及同年之誼,當即寒著臉站出來反對道:“趙尚書,你初至京城,恐不知邊事詳情!今九邊將強兵勇,去年取得山西大捷,今林閣老已經前去坐鎮,居庸關斷沒有失守的可能,還請不要在此信口雌黃、危言聳聽!”

此話一出,當即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火藥味。

咦?

殿中的官員見狀,不由得面面相覷。

他們都清楚郭樸和趙吉貞是同年,兩人的關系歷來不錯。只是不曾想,兩人現在已然是水火不容,郭樸更是毫不留情地揭露趙貞吉的小心思。

“慣騎馬的慣跌跤,河裡淹死是會水的!林閣老雖是軍事奇才,但終歸還是過於年輕,免不得輕敵冒進。老夫昨晚夜不能寐,心憂林閣老誤我大明!”趙貞吉是一個頗為自負的人,忍著心中的憤恨進行攻擊道。

這……

殿中的官員雖然一直敬趙貞吉是老資格的詞臣,但趙貞吉如此編排林晧然,發現昔日嚴黨彈劾他驕庸還真沒有錯,這種人根本就不敢官複原職,更不能將他提拔到南京禮部尚書的位置上。

坐在龍椅上的隆慶一直都是無精打采的模樣,只是聽到趙貞吉這番分析後,卻是不由得警惕起來。

雖然林晧然近些年一直讓人放心,但趙貞吉分析得沒錯,這河裡淹死是會水的,這一仗很可能會因為林晧然的驕傲自滿而輸掉。

“趙尚書,你休要如此編排林閣老,休要如此擾亂朝堂人心!臨事而懼,古有明訓,且器械訓練,百不如人,今朝廷已讓林閣老主持邊事,何要如此瞻前顧後、扯自己人後腿?”郭樸是真的動了怒,當即便是指責趙貞吉道。

咦?

趙貞吉看到發怒的郭樸,不由得慫了。

他在其他人面前固然能倚老賣老,只是面對地位和資質都在自己之上的郭樸,卻是並不具體這般資格。

最為重要的是,他到京城亦是特意拜訪了郭樸和陳以勤,卻是想要在兩黨的爭鬥中能夠左右逢源。

徐階的嘴角微微一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