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劉成又是何人?怎麽沒聽說過?”
有人眼尖,看到一個名叫劉成的人賠率也不是很高,頓時驚訝道。
“劉成?這是哪個犄角嘎達冒出來的?以前怎麽聽到沒聽說過?”
剛才言之鑿鑿的那人卻啞火了,最後只能無奈道:“這人我也沒聽說過,只是之前騎射幾乎得了滿分,要不是最後一箭偏了一分,恐怕會是第一個騎射科的滿分。”
“平切此人在卷試時也得了九分的成績。雖然在體能上只是及格,但其能力是母庸置疑的。這最後一科是戰局推演和策論,以此人本事獲得前十還是有可能的。”
隨後搖了搖頭:“只是可惜他的體能太拉分了,不然這前三也是能碰一碰的。”
隨後眾人又說道高崇文、阿史那道真、郭待封、陸耀宗、謝承祖,蕭正等人,都是讚歎連連。就連他們都覺得此次大比簡直群星閃耀。要是不出意外,將來這些人怕都是朝廷上的大將。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最後高台上的眾人也是激烈連連,雙方唇槍舌劍,在沙盤上頓時殺出了真火,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真正的戰場上呢。
這時李世民也坐不住了,沙盤推演是他的主意,就是希望能找出擁有謀略的統帥之才。
雖然只是推演,但這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軍事素養,甚至能看出他們的用兵方式和心性。一個急躁的人是萬萬不能當統兵大將的,不然那就是將士們的災難!
不管這人其他科目如何出色,但性格上的缺陷才是致命的。特別是當李世民看到郭待封指揮己方士兵不顧傷亡攻城時,不著痕跡地搖了搖頭。
郭待封他是知道的,郭孝恪二子,聽說武藝不錯,兵法也還行,在書院也算是較為出色的了。但今日看來這急躁的性子也是不改改,怕是不能大用了。
姬松也是搖了搖頭,歷史上就是因為此人急功近利,不服薛禮統帥,不聽將令,這才導致大非川之敗。雖然不能將所有責任全都推給他,但他卻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
當李世民來到蕭正跟前時,當看到他規規矩矩地排兵布陣,面對敵方的攻擊巍然不動時,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此人用兵穩重,或許進攻不足,但守城有余,心中已經浮現出他將來要去的地方。
高崇文,只見他指揮士兵從山間小道七喜對方後方,打的對手不得不回援,頓時手忙腳亂。但卻因為對方在後方部署得當,他只能無功而返。
喜歡弄險,又是一個魏延式的人物,但卻缺少了魏延的思慮周全。不過瑕不掩瑜,將來只要培養的當,性格再穩重一些,不難成為一個棟梁之才。
陸耀宗,江東陸氏子弟。
江東陸氏在三國魏晉時期可謂是人才輩出,但近些年確實有些沒落了。此人用名循規蹈矩,思慮周全,但缺乏決斷,卻是可惜了。
謝承祖,當看到此人的用兵後,李世民一愣。看著對方奇正相輔,用兵穩重時,看了姬松一眼。姬松卻只是搖搖頭示意此人和自己沒關系!
“這是先祖東山手劄上記載的用兵之法,當初臣曾送給子毅一份!”
這時謝廉上前小聲說道。
他目光複雜地看了對方一眼,要是記得沒錯的話,此人應該還是自己的侄子輩。只是沒想到江東謝氏竟然出了個如此人才。他雖然在關中領立關中謝氏,但對於江東謝氏卻滿是複雜。
有怨恨,有失望,更有期許!
當年的恩怨早已煙消雲散,當初欺辱自己一家的那位早已作古,聽說後來淒慘非常。
能看到老家的人才,他也是高興不已,謝氏興旺指日可待啊!
隨後又看了幾人的推演,有滿意的,當然也有不滿意的。其中倒是讓他有不少意外,有幾人更是令他驚豔不已!
時間很快過去,當時間到了之後,李績敲響銅鑼。
當銅鑼響起,眾人才從推演中回過神來。有人早早打敗對方,有人大戰數百回合後險險勝出,但也有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時間到了之後還在相互焦灼!
“時間到,休息半個時辰後開始最後一輪比試!”
“諸位先行下去歇息吧!”
當眾人離去,李世民也帶著眾人來到後面的大帳中。
“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天下英才何其多也。誰能想到一次全國選兵之舉,竟然出現如此多的人才,倒是朕以前狹隘了。”
他確實被驚訝到了,雖然九成九都不值一提,但就算剩下的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中更是有數十人可為統兵大將,這讓他意外非常!
“何止是陛下,臣等也沒想到竟然會湧現出如此多的人才啊!”
眾人也是汗顏不已,以前倒是小瞧天下英豪了。
房玄齡苦笑道:“如此看來大唐的選材方法還是存在一些漏洞,不光是武將選拔,這讓臣不得不憂心文官的選拔啊!”
“武將選拔都選出如此多的人才,那要是文官選拔效彷呢?會不會也湧現出一些大才?”
李世民一愣,但隨即搖了搖頭道:“相比於文官,武將的選拔制度才是大問題。武將之才平時顯露不出,就好比潛龍在淵,只有漲潮之時才能一飛衝天。”
“而此次的選兵就是他們的機會!”
他想了下,隨即說道:“不過玄齡說的也對,不使人才埋沒,確實需要重新制定選官制度,此事後面再議吧!”
“陛下,臣建議科舉制度已是最完美的制度,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漏洞。臣建議大辦學堂,從縣一級逐漸向鄉鎮普及。”
“並且在不動搖大唐財政支出的情況下,大量減免讀書費用和成本,使更多的人讀書明理。然後明確升學制度,和考核制度。”
“暫且可分為鄉鎮蒙學,州縣擴展學業,在道一級設立大型書院,然後經過考核後,進入皇家書院,或者國子監就學。”
“落實實踐制度,凡是選官之後,必須有一到三年的實習實踐,讓其了解大唐的運作和制度,不然一旦選官就去地方上治理,極有可能手忙腳亂,不知所雲,從而將權利下放到州縣小吏手中。”
杜如晦直接指出當下文官選官的不足,並且給出建議。並且聽來更加規范和有效!
“克明此言大善!”
李世民聞言大喜,越想越覺得此法行之有效,高興道:“那這件事就麻煩你和玄齡了,正好你們也休養了一段時間,既然不願再入朝堂,那就平時給朕試漏補缺。”
看到兩人想要拒絕,他大袖一揮,霸氣道:“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麽定了!”
完全不給兩人反駁的機會!
房杜二人相視苦笑,沒想到盤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早知道就不說話了。好不容易退出朝堂這個漩渦,現在又給進去了。
不過他們知道,要是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還是會說出來的。
他們為大唐奮鬥了大半輩子,大唐是他們看著一步步強大起來的。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只要是對大唐好,他們就算是死也在所不惜!
“姬松!”
正在發愣的姬松突然被叫醒,連忙道:“臣在!”
“此次最後一道題就由你出吧,朕也懶的想了!”
“行了,就這麽辦吧!”
說完一看時間也差不多,於是也不管姬松答不答應就轉身出了大帳,隻留下姬松在輪椅上發愣!
“嘿,這可是天大的榮耀,陛下還真是對你小子沒得說。”
程咬金推著姬松邊朝外走,邊說道:“今後這些個小子見了您天生就低一頭,這是陛下為你壯聲勢啊!”
聽到這話文官們倒是沒多想,反正這事怎麽也輪不到他們就是了。但武將這邊卻眼紅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可是大漲臉面的事情,他們怎麽就沒這個機會呢?
不過看了眼姬松的雙腿,那點嫉妒也就消失了。
陛下也算是良苦用心,姬松要本事有本事,要威望有威望,現在雙腿殘了,加上姬氏分家,早已沒有了任何威脅,這樣的人作為軍方第一人,放誰也不會有芥蒂。
當姬松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已就位。
李績說完考場規矩後,就朝姬松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既然避不開他也就不管了,就在他準備轉動輪椅上前的時候,卻發現輪椅自己動了。
“高明,你........”
李承乾不知何時出現在他的身後,主動推著他上前。當看到皇帝鼓勵的神色後,他頓時心中一熱。
心下一定,也不再多想。
此時,不管是台下數萬人,環視外圍的十萬百姓,或者是台上的前百名勝出者,都不可思議地看著被太子推著上前的人。
這人是誰,這幾日他們早就清楚了。
大唐郕國公,姬氏家主,武英閣大學士,行閣首事,主管軍方事宜!
這是一個在他們心中的傳奇人物,十五歲古人入敵營斬殺大將。十六歲封侯,處事後創建司農寺,廣開田畝,使關中不再缺糧。
北上漠北,馬踏突厥王庭,生擒頡力。東征高句麗,魏征遼東。南下南黃海與大食對決,全殲十萬大軍。
如此種種不能說其萬一。
但就是這樣的英傑,他的腿卻...........
敬佩,惋惜,種種表情在眾人臉上浮現!
姬松沒有什麽長篇大論,而是直接說道:“此次策論題目奉陛下之令,將由本公出題!”
不等眾人反應過來,就說道:“你們能走到現在,說明你們是此番大比的佼佼者,其能力是母庸置疑的。”
“為將者,首在自律,連自己都管不住,如何統兵?又如何戰勝敵人?”
“次在忠心,對陛下忠誠,更要對大唐忠誠,對華夏忠誠。一個反覆之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用。用之則危害江山,害人害己!”
“再則為將者,不光要有勇氣,還要有智慧。一個只知道打打殺殺的將領是不合格的。我要你們記住一句話........”
在眾人翹首以盼中,姬松大聲道:“服從,服從,還是服從!”
“這是軍中鐵律,只要將令下達,哪怕你當時不理解,也要毫不猶豫地去執行,在執行中去理解。要是還是不理解,那就記住我上面說的話。”
“服從!”
不管眾人怎麽想,姬松大手一揮,道:“此次題目為:何為自律?”
“自身的自律,軍隊的自律,你們想象中什麽樣的軍隊才是自律的軍隊。大家暢所欲言,此題沒有固定答桉,寫出你們心中所想就是。”
】
“開始吧!”
他話音一落,眾人面面相覷!
在他們從小的認知中,將士的勇武才是最重要的,兵器。鎧甲。兵法、軍陣、戰馬等等都是決定一場勝負的關鍵。
但現在卻有人告訴他們為將者,首在自律?
自律的重要性他們當然明白,但卻將其放在守衛卻是讓他們很是不解!
這時突然有人舉手,姬松一愣,但還是笑著說道:“請說!”
此人正是劉成,他帶著深深地不解道:“您剛才所言自律,可否舉例?在下實在不明白如何如此?”
姬松笑了笑,當看到眾人都面露疑惑,就說道:“你們說那一不劫掠,不屠城,不奸淫,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軍隊是好的軍隊,還是一個動則屠城,亂殺無辜,搶掠百姓,但卻經常大勝仗的軍隊精銳?”
看到眾人還是疑惑,他沉吟片刻道:“或者說,你們在面對大唐百姓,和面對他國百姓時,且大軍處於缺糧窘境時,你們會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劉成低頭想了下,抬頭道:“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多謝郕國公解惑!”
此時不光是他,其他人在姬松如此直白的說明後,大多數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說白了,就是華夷之變的延伸罷了!
自古這個問題都是爭論不休,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桉,難怪郕國說沒有標準答桉。因為對於此事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人性,教養,性格,經歷都決定著他在面對此事時的態度!
上方李世民聽到姬松的話後若有所思,想著他不管是帶兵還是打仗,從來都是兩種做法。面對自家百姓溫文爾雅,但面對他國百姓時卻顯得有些殘忍。為了此事他可沒少給文官彈劾。
不過,看著下面的沉思的應試者,他倒是好奇,這些人會給出什麽樣的答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