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章給小王推薦了一個渠道——考試。
考試這種東西最早出自於我國的科舉制度,是目前來看比較公平的一種,實現階層跨越的方式了。
寒窗苦讀十幾年,又是很愛思考哲學的小王,對此還是有一些心得的:
(以下是小王對應試教育的好處與壞處的一些思考,這些觀點也可能引起您的不適,小王也前前後後多次推翻自己已有的觀點,雖然自相矛盾,但小王的目的並不是提出觀點,而是引人深思,所以他寧願矛盾一些。所以也請讀者在閱讀觀點的時候不要斷章取義,看到自己不喜歡的觀點,也不要退出,而要看完。
但是,大段大段的議論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如果您不喜歡,可以從現在開始,一個字也不要看,直接跳過,看到“議論完畢”的字樣後便可繼續劇情。)
:
:
:
對於考試這種東西,也許有些不實用的地方,不過也許只是你對他的理解有誤而已。
他的公平在於,他確實能測出每個人的“能力”。
一個人在社會上為社會所能貢獻的“能力”,其實並不只是在於他懂得知識的多少,而是在於他的學習能力。
對於應試教育,也許有一些過於死板,但是他確實能夠考驗到學生的學習能力。
也就是說,他讓你學習各個學科的知識,只是順便,只是一個基礎,真正考驗的還是你的學習能力,你背誦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等等。
這才是你進入社會所必需的,真正說要學習那些數學物理學其實只是順便給你打打基礎,真正難的還在後頭,這些進入大學社會後再學也不遲。
當然,如果你不適合這些難的,你可以選擇專業。
這就是選專業的意義了。
因為你也許會說在小學初中的時候偏科會影響你的成績,這很不公平,但其實這只是在考驗你的學習能力而已,真正難的地方肯定會讓你規避的。
當然,現在的教育體系還不完備,所以哪怕到了大學偏科,還是會很影響一個人。另外還有一個是學生的自理能力,是我國教育體系所疏漏的,包括勞動能力甚至性教育等等。但是這些以後也許會完備的。
不過現在的教育體系確實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說考生臨場發揮的問題。
小王也曾深受其害,對於中考的高考,這種只有一次機會的大型考試,一次定乾坤多少有點過於不公平。
選拔一個人才應該像做物理實驗那樣,多次實驗尋求普遍性。
小王就曾經思考過,也許可以設置一個二次中考和二次高考,把每一科的成績分的細一點,取最好成績。
語文取兩次之間的最好成績,數學取兩次最好成績……然後再加起來。
這樣就會大大減弱一些考生臨場發揮的問題。
因為如果因為一個人的粗心,某一次的失誤就去淘汰掉一個人的話,對於這個考生是不公平的。
但是對於社會,這也許是不公平的,但是影響並不大,反之,如果進行二次考試的話,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所以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只能退而求其次,既然我國的人才充足,那就沒有必要去拿一些有粗心缺陷的人才去代替,而且這樣也會讓社會承擔一定的風險,因為一旦讓這些粗心的人流入科研領域,說不定就會造出下一個下下一個切爾諾貝利。
所以他們只能無奈的成為了集體的嫁衣,被社會所淘汰。
另外還有一個過於死板的問題,確實,對於考生的學習能力來講,有點矯枉過正了。
這樣看來就好像培養的考生的學習能力並不是真正的進入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反而是死記硬背的能力,這很容易被認為是統治階級控制人的思想,成為明清時期八股文的延續,這是我們所不希望的。
小王也想過可以盡量減少參考答案的決定性。
數學方面可以簡化過程,以看懂為宗旨,學過數學的人或者說閱卷老師,又或者說是社會看得懂即可,不必特別規范。
對於文科類,就更不需要死板了。尤其是語文的閱讀理解,本就是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參考答案還是過於死板了,應該是閱卷老師對於大部分考生以參考答案為標準批改,但是如果看到有一些完全不符合參考答案,但是講的很有道理的答案,可以上報由專家組討論。
畢竟對於文科類,尤其是語言類,我們要從語言的本質來思考,語言的本質就是能夠正常交流,在正常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鼓勵新思想,這樣一來就需要以上的解決辦法。
但是以上的解決辦法有一個缺陷,導致小王最終放棄了——雖然他本來不放棄,也不會影響什麽的。
這個缺陷就是,這會降低分數的客觀性,得分高低因閱卷老師的主觀意識而異,反而會導致不公平的現象,也許AI的發展會解決它,但AI也不可靠,他對於人類的情感的模仿是有缺陷的。
教育公平似乎是永遠也做不到的,小王不不不要求富人和窮人得到的教育均等,但哪怕這樣,也很難做到……
議論完畢。
。
。
。
小王離職的時候是2035年,此時,我國已經進入十七五計劃,並且大規模開展新技術研發。
正因如此,世界雖趨於和平,但我國仍不放棄新科技甚至是新武器的研發。
有劍不用和手裡沒劍是兩回事……
但與此同時,不幸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國內外許多科學家都紛紛英年早逝;哪怕沒有這些科學家的去世,許多實驗也頻頻失敗,陷入瓶頸。
於是,我國在2035年試驗性地開展了名為“天公抖擻”的計劃,主要內容是:設置“二次高考”,回收高考落榜的人才。
你別看這個計劃名字聽起來特別中二,實際上是出於清朝愛國詩人龔自珍的那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劇透一下,在此之後,我國科技即將開始飛速發展,雖然沒有口號明說,但是誇張的說,大有“目標在2045年達到能與外星文明高級艦隊相抗衡”的勢頭在裡面……
雖然方式還是考試,但也算是1/3的程度實現了小王之前那個“二次考試”的理論(給沒看前面那段議論的人講一下:二次考試就是對於中考,高考這樣重要的考試進行兩次,每一個科目都取最好成績,最後相加,這樣能大大減弱人才臨場發揮失誤導致的人才被埋沒的現象)
小王也在小章告訴他內部消息,並且向已經在中科院任職的大鵬確認了這件事之後,通過大鵬的介紹,成功被選入。
為了節省時間,這個二次高考與高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像小王這樣上過一次大學的人這次被選入就不是去讀大學了,而是直接去中科院當實習。
就這樣,小王開始了新一輪的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