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苟在三國:不要叫我孫十萬!》第九十三章 故技重施
  十余日後,吳都建業。

  張昭等人又一次聚集在碼頭上,準備迎接吳主的到來。

  上次作為“替身”的賀齊,此時也和其搭檔凌統一道,混跡在人群中。此時他以另外一種視角看著眼前似曾相識的一幕,內心中也是極其複雜...

  他很清楚,上次由於張昭的當眾發飆,自己的表演可謂是功虧一簣。果然,沒過多久之後,全東吳以至於全世界都知道孫仲謀沒有回到建業,各種流言頓時四起。

  還好,不久西邊的江夏郡就傳來了好消息,先是魯肅和孫皎一通分析,告訴建業群臣:主公很可能去了長沙...隨後從夏口又傳來了接二連三的消息,使得眾人一陣瞠目結舌。

  不過,這些都是過去了。不久之後,主公就從被改名“武昌”的夏口啟程,然後順長江而下,這不沒幾天就返回建業了嗎?

  賀齊頓時感覺到天要亮了,他的靠山又要回來了,他被張昭穿小鞋的日子終於要一去不複返了!

  然而很快,眼前的“驚喜”又使得眾人面面相覷起來。賀齊總算也是能體會到,上次張昭等人是何等心情了——他也仿佛如遭遇了雷擊一般,頓時傻在了當場...

  但好在,眾人似乎也都是吃一塹長一智了。賀齊只見孫邵率先反應了過來,提前拉了一下張昭的衣角,而這位暴脾氣老大爺也是勉強壓製住了怒火,終於是沒有發作...當然,旁邊的顧雍依舊擺出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仿佛什麽事也沒有發生,讓他也不由得暗自佩服。

  就這樣,眾人逢場作戲,繼續在建業百姓面前演完了“迎接主公”的這一幕。

  而當一行人來到孫權府內,進入議事廳,將大門一閉後,張昭終於忍不住了,對著“主公儀仗”旁邊的兩人就是一頓責難:

  “子瑜(諸葛瑾的字),元代(董襲的字),這是怎麽回事?主公又到哪裡去了?!”

  “這...”

  面對著怒氣衝衝的張昭,諸葛瑾也和上次的賀齊一樣,頓時變得啞口無言。此時他真的是寧願去當陸口督,或者繼續跟馬良暗中較量,也不想直面這個恐怖的張子布!

  但好在,他也算是有備而來,於是還是很快打起了精神,勉力應答道:

  “有至尊書信在此,請眾位同僚過目。”

  而即使面對著人高馬大的董襲,張昭也沒給他和諸葛瑾好臉色。他幾乎是一把將書信從諸葛瑾的手裡搶過來,就這樣自己率先讀了起來。

  然後很快,他就變得無語起來,還發起愣來任由旁邊的孫邵等人湊過來看。

  此時的賀齊,不知自己是共情“同病相憐”的諸葛瑾更多一點,還是看到張昭吃癟更加幸災樂禍...總之,當他還在享受眼前這一滑稽的一幕時,又見到張昭終於緩過神來,率先對著一旁淡定的顧雍說道:

  “元歎(顧雍的字),主公要封你為左司馬...以後建業的政事,有勞你多多費心了!”

  而就在顧雍依舊板著撲克臉,默默地領命之際,賀齊發現張昭又轉向了自己,並且囑咐道:

  “公苗(賀齊的字),主公讓你跟公績(凌統的字)做好備戰,以便明年開春就去征討山越...此外,主公有意讓臨江的朱然和海昌的陸遜也參與到這場戰事裡,要勞煩你好好籌劃一番了!”

  “諾!”

  賀齊也像顧雍一般急忙應下,可他的內心卻遠遠做不到如對方那樣淡定。

  “這是什麽情況?”他的心中不由得忐忑起來。

  如今東吳之主不知為何又是沒有回到建業,只是讓諸葛瑾和董襲一文一武帶領著“主公儀仗”先行,而他和甘寧、吳范等人,顯然又是不知道去哪裡快活了!

  而另一方面,對方雖然沒有親至,可他的號令已經率先到達了。

  此時賀齊並不知道主公的書信上都寫了什麽,但已經從張昭的口中,感覺到了很多“製衡”的味道。

  主公要提拔顧雍以分張昭的權力?

  還要重用朱然和陸遜?這是連自己都不能完全信得過了嗎?

  雖然賀齊他知道,朱然作為丹陽人,他的朱是朱治的朱,不是“顧陸朱張”中的朱...可是當他察覺到,顧家和陸家的領軍人物都要得到啟用,還是有些詫異。

  他多麽想趕緊面見東吳之主,將一切問個清楚,但可惜的是——對方似乎並不想那麽早的回歸建業。

  而他也只能在“山雨”到來之前,感受著“東吳風向”的變化。

  ...

  長江之上。

  此時的柯籍,正在悠哉悠哉的在遊船上實踐著他所謂的“君主離線製”。

  在他看來,雖然經過了長沙之行和夏口的會盟,自己多少成長了一番,但似乎還是很難面對建業複雜的朝局。

  於是,他乾脆先打發諸葛瑾和董襲作為先遣人員, 先去攪和一下吳都的局勢,自己則一邊繼續跟著吳范以及闞澤學習,一邊在沿途的重鎮上面繼續考察。

  此時,他知道自己是在返航,其心境和來時也大不相同。

  在幾個月前逆流西進之時,他可謂是馬不停蹄,一心想早點見到魯肅,以及快點請出張仲景。而如今,這些目標他都已經達成了,他便不再著急,而是每到一處都要上岸遊歷,如此慢慢悠悠地“緩步東歸”。

  而與來時相比,隊伍中的真周泰取代了之前的“假周泰”董襲,文臣當中也多了一個闞澤。至於張仲景和嚴畯,則被他留在了武昌,繼續輔佐著魯大師。

  坦白來說,對於此時魯肅的情況,柯籍也不敢說完全的放心。可是,他似乎該做的事都已經做了,剩下的也只有“盡人事聽天命”...

  而另一方面,魯肅治下的武昌也已經成為了一個改革先行區,他多麽想第一時間了解那邊推行科舉,以及印刷醫書等方面的進展。然而,在魯大師的一番催促之下,柯籍也明白自己早晚都要回到建業,迎接更大的挑戰。

  所以,他希望能慢點走,一方面讓自己多做些準備,一方面也再等等西邊的最新消息。

  就在這時,柯籍又聽到了船艙外的喧囂,明白自己一行人又到達了一個碼頭。於是,他當即表示道:

  “我們上岸!孤有點...那個暈船...我們再歇息幾天。”

  這番鬼話,周圍的人可謂是沒一個相信。

  可是,他們又能有什麽選擇呢?

  只能由著對方的性子接著胡鬧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