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遠去的歲月》家鄉的過年習俗
  老家有一句老話,大人望作田,細人望過年。

  我的老家在永修。說起方言,永修離南昌近,永修話有點像南昌話,但還是有區別的。南昌話在江西很有代表性。永修隸屬九江,但離九江更遠,與九江話相比,永修話顯得更硬,而九江話卻更接近安徽話,也就是更接近北方話。

  在這裡,“作田”理解為“耕耘”、“種地”更合理,而“細人”明顯就是“小孩”的意思了。更有意思的是,永修人把“媽媽”叫成“噫”或者“噫呀”,我至今還鬧不明白是怎麽叫來的,但把“叔”叫成“椒”,可能是老祖宗把“叔”和“椒”弄混了吧。

  老家過年不是在年三十那天,每個家族過年的那天有所不同。鄧氏家族的最早過年,臘月二十五的上午就過年了。我舅舅家就在岐山鄧家。小時候,每年都是我的哥哥們用自行車帶著我去鄧家過年。我是家裡最小的一個,出生時就沒見過外公外婆,每次去鄧家的時候,都是在小舅舅家。其實那時過年也沒什麽好吃的,只知道好玩,當然也記不清有什麽好玩的。

  我們家過年有點與眾不同。聽老人說我們是義門陳,最早從河南上蔡過來,大概在明朝吧,因為黃河發大水,老祖宗帶著一幫人來到九江的江州。上蔡離黃河很遠,有那麽大的水災嗎?這一點可能不太可信。最後定居在現在的地方。河南人過年,全都在年三十晚,我們家鄉卻是每年的倒數第二天,臘月有三十日的就二十九日過年,沒三十日的就過二十八日過年,因而當地人說是過“跑馬年”。

  最熱鬧的不是自己家過年的那天。但對於小孩來說,過年很忙。一般來說,都會到親戚家去過年,從外婆家吃到姐姐家,又會從姑姑家吃到姨媽家。這樣一來,有可能從臘月二十五日吃到臘月二十八九日。

  最熱鬧的一天是新年初一。大清早,一個村子裡的人吃過早飯就開始逐家拜年。先從村子裡輩份最高的拜起,一直拜到輩份最小的為止,哪家也不會落下,不分高低貴賤,都要拜。拜年,一進門都要說一聲“新年好,恭喜發財”,人人都一樣,不論男女老少,然後就是主家沏茶、發煙、發果子。果子就是水果、花生、凍米糖、紅薯片等。小時候,母親對我說,拜年那天,人家沏茶要喝一點,人家發的煙要接到手裡,人家發的果子也要拿一點點,否則,是對人家的不恭敬,所以拜完年後,回到家時,把得到的香煙、果子全都拿出來,如果正好趕上別人來拜年的話,又可以把剛剛得到的煙發給來拜年的人。村子大的,要加快速度拜,有的要拜一個整上午。

  過年過一七,說的是過年的時間很長,有七天以上的時間。拜年也一樣,從初一拜到初七,初一以後到親戚家去拜,稱為拜完上七。但有一天是不能隨便到別人家去拜年的,是要犯大忌的,那就是正月初三。在老家,上年有老人家去世的家庭,只能在新年初三拜年,說是“拜大年”。“拜大年”也沏茶、發煙、發果子,唯一不同的是拜年的人不能面帶喜色,說話要陰沉,不能說“新年好,恭喜發財”,要說“節哀”。還有一點不同的是,一般人家過年貼的是紅春聯,而要“拜大年”的家裡貼的是綠春聯。

  我不喜歡去“拜大年”,我實在裝不出陰沉的面色。其實,其他小孩子也都不喜歡去“拜大年”。

  上七拜年,只允許男人和小孩去拜。婦女們拜年,要等到過完元宵以後才可以,我至今沒弄明白這是什麽意思。

  我的父母去世得比較早,而我又是在外地工作。我都是每年清明節回家的,加上工作性質,一直沒法回去過年。前兩年過年時我回去了一趟,知道過“跑馬年”的習俗沒有改,但唯獨不見從新年初一開始的拜年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