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宋官家》第63章:1念龍門躍
  殿中的氣氛,緊張而安靜。

  馮拯心亂如麻,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開口,其余眾臣,除了早已經知道‘內情’的王曾和錢惟演之外,臉色皆是有些驚疑不定。

  見此狀況,錢惟演立刻乘勝追擊,道。

  “馮相公,在給別人扣罪名之前,你還是先解釋一下自己的嫌疑吧,若非有意蒙蔽聖聽,你隻送為丁謂說情的奏劄入宮?”

  這番話,倒是叫馮拯反應了過來,他立刻躬身道。

  “太后,官家明鑒,臣在中書,絕無玩忽職守之處,朝中諸臣的奏劄,臣皆是和其他二位執政共議之後,再行決斷,斷沒有蒙蔽聖聽之舉。”

  說著話,他看向了一旁的王曾和任中正二人。

  見此狀況,二人對視了一眼,最終,讓馮拯松了口氣的是,王曾上前一步,開口道。

  “太后,官家,臣和任參政可以作證,馮相公的確沒有擅權自重,蒙蔽聖聽之舉。”

  不管王曾和任中正這次的目的是什麽,但是,錢惟演剛剛的那番話,說的實在太嚴重了。

  這要是坐實了,那就是整個中書的鍋。

  所以,哪怕是出於自保的立場,王曾也需要暫時站在馮拯這一邊。

  與此同時,任中正也點了點頭,道。

  “太后,官家,確實如此,近日以來,中書政務,的確都是我等共議,馮相公並無專斷之舉。”

  這話一出,馮拯懸著的心,才算是安了下來。

  但是,就在他打算開口再為自己辯解幾句的時候,卻未料到,一旁的王曾又再度開口,道。

  “不過,馮相公雖無攬權之舉,但是,在丁謂一案上,臣和任參政,與馮相公的確有些分歧,並未達成一致,正因於此,才一直不敢入宮稟奏。”

  “今日,我等聯袂進宮,本是為了稟奏剛剛那份奏劄,卻不知馮相為何,說起令丁謂出知鄆州一事。”

  這話一出,馮拯頓時打了個激靈,目光頓時便射向了一旁的王曾。

  他焉能聽不出來,王曾這話,是在暗示對丁謂的處置上,中書並未達成一致,而是他這個宰相,擅自代表他們在向太后稟奏。

  當下,馮拯目光森然,道。

  “王參政,你這話什麽意思?”

  面對這般質問,王曾倒是神色平靜,拱了拱手,道。

  “馮相公息怒,丁謂一事乾系重大,恕王某不能不言。”

  見此狀況,馮拯臉色越發陰沉。

  但是,這次還未等他說話,珠簾後太后的聲音便已響起。

  “中書議事,有所分歧實屬正常,吾和官家,今日召諸位前來,也正是為商議丁謂一案如何處置。”

  “既有異議,各位好生商議一番便是。”

  這話一出,馮拯到了嘴邊的話,又被生生卡了回去。

  他現在已經徹底能夠確定,今日之事,就是一場針對於他的局。

  可惜的是,他直到現在才反應過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靜觀其變了……

  果不其然的是,看著馮拯退下,王曾又上前一步,道。

  “太后,官家,丁謂之罪,乃縱容雷允恭擅移皇堂,此舉乃玷汙宗廟,罪在天下,其惡劣程度,與謀逆無異。”

  “故而,不可適用宰執優免之例,何況,除了擅移皇堂之外,丁謂勾連內外,阻塞言路,擅自挪用庫銀,竊人主之權為己用,如此種種,已是僭越大罪,非人臣當為之事,更不可輕恕。”

  “只因官家初登大寶,不宜急誅大臣,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因此,臣以為錢副樞所奏理所應當,懇請太后,官家允準,免去丁謂一切官爵,依律問罪。”

  話音落下,馮拯的眼神微動,望著王曾的目光越發不善起來。

  不過,對於自己的話會引發什麽後果,王曾顯然早就已經有所預料,所以,他的臉色沒有絲毫的變化。

  王曾退下之後,緊隨其後的便是任中正,他也上前開口,道。

  “太后,官家,臣以為錢副樞和王參政所言甚是。”

  “丁謂之罪,必當嚴懲,方能震懾宵小,雖因其身為宰執,不可擅自誅之,但決不能任其全身而退,否則,無以告慰祖宗神靈。”

  如果說,王曾的轉變還有跡可循的話,那麽,任中正這個原本還在力保丁謂的同黨,此刻竟然也徹底改變了態度,言之鑿鑿的要求嚴懲丁謂,可就讓在場眾臣十分出乎意料了。

  然而,這還沒完,二人說完之後,作為‘始作俑者’的錢惟演,再次上前,道。

  “太后,官家,丁謂奸邪,擅權弄國,其罪當死,此本中外所望也。”

  “顧太后與官家仁慈,不忍擅誅大臣,然此等賊子,罷去官職,流放邊地已是寬恩,若再宥之,則違天下意也。”

  顯然,有了王曾和任中正的支持,錢惟演也變得越發有底氣起來。

  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仿佛丁謂不是他的姻親,而是他的仇人一般。

  一時之間,殿中回蕩的都是這位錢副樞沉痛的聲音。

  聲音落下,短暫的安靜了片刻,簾後太后的聲音忽然又響起。

  不過,這一次,她老人家卻點了一個誰也沒想到的人。

  “呂學士,你如今知開封府,此案也算是在你職責之內,你覺得,應當如何處置?”

  這話一出,眾人不由紛紛看向站在最末端的緋袍中年人身上。

  此人身形清瘦,但面頰飽滿,胡須茂密,望之便有威嚴之感,不過,他站在殿中,卻又幾分格格不入的感覺。

  其原因也很簡單, 在場所有人當中,只有他和張士遜二人穿著的是象征本官三品以下的緋色官袍。

  他便是呂夷簡,鹹平三年進士出身,入仕四十年,三度拜相,貫穿了半個仁宗朝的朝堂不倒翁。

  如今他官階不過正四品,卻做到了權知開封府的實職,實質上已經具備了進入中書的資格。

  近段時間,朝中盛傳,丁謂去後,呂夷簡和魯宗道二人,必有一人能入中書。

  而隨著太后的這句話問出,眾人的目光也匯聚在他身上,神色各異。

  雖然據說,之前王曾提議過讓他來審訊此案,可畢竟太后沒有同意,所以按理來說,這件案子如今,和呂夷簡是半點關系都沒有。

  可偏偏,今日議事,他是除了宰執大臣之外,唯一被召見列席的。

  那麽,這或許意味著……朝中近來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如此說來的話,太后此刻的問話,恐怕是對呂夷簡的最後一次考驗。

  若答對的話,海闊天空,魚躍龍門,但若答錯的話……

  “稟太后,官家,臣以為丁謂之罪,不可輕恕,但自太祖開國以來,一貫以仁而治,若非謀逆不赦之罪,尚無株連之例。”

  “何況,丁謂入仕多年,門生故舊,姻親子弟眾多,若將其舉族流放,恐牽連甚廣。”

  “故而,臣鬥膽,請太后與官家止罪於丁謂一人,其族中之人,若因丁謂得官,並許罷黜,其家產為貪瀆,受賄所得者,一並抄沒。”

  “其余無罪之人,可不加株連,令其歸鄉,以彰朝廷仁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