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宋官家》第61章:人心莫測
  承明殿。

  珠簾垂下,劉娥好整以暇的坐在榻上,看著旁邊同樣端坐的趙禎,問道。

  “官家確定,要現在召見他們?”

  “若召了,那今日可就得把丁謂之事定下,不管結果如何,可都不能再像上次一樣任性了。”

  自打上次奏對之後,劉娥便把皇堂一事交給了趙禎來處理。

  除了定下幾條大的原則之外,對於具體該怎麽做,她一概都不參與,就是想看看,自己這個兒子,到底有幾分能耐。

  當然,不參與不代表不關注。

  這些日子下來,趙禎所做的一切,劉娥都是知道的。

  甚至於,在某些事情上,趙禎還主動過來和她商量過後,才動手去做。

  別的不說,至少這種尊重的態度,讓劉娥是滿意的。

  看著劉娥笑吟吟的模樣,趙禎的心情也放松了幾分,道。

  “大娘娘明鑒,臣可不是那輸不起的人,今日議出來什麽結果,就是什麽結果,如諸宰執之意便是。”

  劉娥知道趙禎這些日子都做了什麽,所以,自然也明白他的自信來自於何處。

  輕輕撫了撫自己的大袖,劉娥對著側旁的內侍開口吩咐。

  “那好,召他們進來吧。”

  於是,內侍躬身退下,不多時,一眾大臣就在內侍的帶領下走了進來。

  馮拯走在最前頭,但是,他的目光,卻忍不住一直朝後面瞟著。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太后和官家這次召見的,不止有中書的三人,還有樞密院的幾人,甚至於,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他意想不到的人物。

  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呂夷簡!

  一時之間,馮拯心中那股不安的感覺變得越發強烈起來,他隱隱之間有種感覺,這中樞當中,好像發生了什麽事,但是,他這個宰相,卻被排除在了外頭。

  這種感覺非常強烈的告訴馮拯,今天的奏對,一定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故。

  “參見太后,參見官家!”

  “平身吧。”

  簾後太后的聲音傳來,一如往常並無不妥,讓底下眾臣一陣苦笑……果然,所謂太后抱恙,就是一個拖延時間的幌子而已。

  當然,這種話是不能說的,不僅不能說,在馮拯的帶領下,眾臣還得先問安了一番之後,才談起了正事。

  “稟太后,官家,近日以來,因太后抱病,文書批答甚是不便,政事堂積壓了不少政務,故而,中書商議過後,以為可略更理政之製,此乃詳奏,請太后,官家禦覽。”

  心中雖提起了十分的警惕,但是,都已經到這了,馮拯也不可能再退縮。

  稍一猶豫,他便拿出了王曾的那份奏劄,遞了過去。

  珠簾後,劉娥看完了內侍呈上來的奏劄,臉色忽然變得有些古怪,隨後把手一遞,將其送到了趙禎的眼前。

  見此狀況,趙禎也有些好奇,伸手接過來一瞧,卻見上頭寫著。

  “……請太后垂簾,每五日與陛下同禦便殿,召兩府宰執參決政事,若遇軍機急速要事,即許請對。”

  “常程事中書擬狀,付內印畫,涉軍國機宜及臣僚恩澤諸事,中書,樞密院進呈取旨,交內製施行。”

  “若垂簾日,許臣僚提前請入奏事……”

  看完之後,趙禎的臉色也略微有些意外。

  這王曾,比他想象的要聰明啊!

  按照他原本的設想,錢惟演將消息透露出去之後,王曾必會猜到宮中的‘打算’。

  在此基礎之上,如果他不想把錢惟演和劉娥一塊得罪的話,那麽,就只能妥協,和錢惟演一起主張嚴懲丁謂。

  王曾的態度一變,壓力立刻就會到馮拯的身上,再加上他早已經準備好的手段,讓中書改弦更張並不會太難。

  可就像之前劉娥說過的那樣,人心是最難捉摸的。

  政治最波譎雲詭之處,就是沒有人能準確的預測,身在局中之人,在面臨困局時,到底會做出什麽樣的應對……

  這份奏劄的落款是王曾,但是,上頭有馮拯和任中正的簽押,可見,他已經說服了另外兩人,在中書形成了統一的意見。

  從內容上來看,這份奏劄其實就是當初趙禎守孝時,王曾和丁謂爭執的另一版方案的翻版。

  只不過,和之前相比,這份奏劄明顯是雜糅了丁謂的方案,而且在議政方式上,進一步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按照王曾之前的設計,將政事分為急務和不急兩種,只有急務才會立時封送入宮處理,其他常程事務,每隔五日一垂簾以作參決。

  這樣的方案,其實中書的權力反而是相對較大的,因為這種狀況下,僅憑垂簾日的有限時間,宮中能夠處理的事務量上會被壓縮。

  所以,一些小事,中書就能夠自行處理完成。

  當然,這麽做是中書各個宰執權力的加強,並不是首相權力的加強,甚至於,作為首相的權力反而會被其他人分走一部分,所以,那個時候,丁謂才極力反對。

  但是,這份新的方案當中,王曾就改變了之前的設計,除了將事務分為急務和不急之外,還進一步區分了常程事務,軍國重事和臨時事務三種。

  常程事務吸收了丁謂的方案,用文書批答,軍國重事由中書或樞密院封送,交由學士院擬內製。

  前者彌補了五日一垂簾能夠處理的政務量的問題,後者則使宮中有了更多鉗製中書和樞密院的手段。

  內外二製,最大的一點區分就是,內製直接承宮中旨,而外製則是宮中下旨到中書,再由中書擬詞頭交舍人院。

  除此之外,最後的這句話,垂簾日特許臣僚提前請入奏事,更是巨大的讓步。

  因為,這算是早朝才有的制度。

  宋代的早朝,參與者是固定的,中書,樞密院,三司,審刑院之長官及佐貳官,加上部分言官,數量並不多。

  作為皇帝議政的主要場合,肯定會有很多政務,涉及到一些普通官員,這種狀況下,就需要一種補充機制。

  所以,一般情況下,中書會提前準備早朝要商議的政務,如若有涉及的官員需要在場,會提前三日告知對方,排好朝班。

  普通官員如需當面奏事,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前向中書申請,獲得核準後入殿參與早朝。

  簡單粗暴的說,垂簾日許臣僚請見奏事,意味著劉娥作為太后,可以名正言順的接見更多的普通官員。

  可以說,這份奏劄通篇看下來,幾乎處處都閃爍著一種,討好劉娥的光芒……

  於是,趙禎將目光轉向劉娥,果不其然,看見後者的眼角罕見的帶上了一抹笑意。

  “官家覺得此奏如何?”

  二人目光在空中相對,看著劉娥似笑非笑的樣子,趙禎心中歎了口氣,面上卻略微低頭,道。

  “聽大娘娘的。”

  於是,劉娥將那份奏劄拿到手中,對著簾外張口道。

  “中書之意既如此,準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