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宋官家》第5章:柩前繼位
  既然劉娥這個接下來的秉政太后,和趙禎這個接下來的新官家之間,都達成了一致。

  那麽,外頭的這些宰執大臣們,自然也沒有必要再繼續爭論下去。

  於是,在劉娥再次派雷允恭過去傳話之後,沒過多久,遺製就被擬好送來。

  那兩個爭論,最終也仍然是按照趙恆原本的意思,命趙禎柩前繼位,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並尊楊淑妃為皇太妃。

  所謂柩前繼位,事實上便是先不急著處理葬禮,而是先確定大位歸屬。

  所以,製書擬好送來,劉娥和趙禎分別過目,蓋上大寶璽印之後,緊接著,劉娥便命雷允恭陪同丁謂等人出外傳旨,召京師上下諸大臣入宮共聽遺詔。

  於是,在短暫的休息之後,趙禎便見到了殿外無數穿著寬袍大袖,頭戴直角襆頭,腳蹬烏皮靴的官員依次而入,袍服由紫色變成紅色,再逐漸變成綠色和青色……

  他們當中有人年輕,有人年老,但是臉上無不是悲痛萬分,所有人整齊的站在殿門外,長長的隊伍甚至延伸到了視線都難及之處。

  延慶殿是起居殿,並非議政殿,所以除了皇帝駕崩這種特殊狀況之外,朝臣是絕對不能進入到此處來的。

  即便是如今因為要宣遺製,讓眾人進到此處,也只能最多只能止於殿外,而他們進來的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所有人的見證下,完成最高權力的交接。

  劉娥是後妃,哪怕是有遺製命她權兼處分軍國事,也不能直接出現在眾臣的面前。

  所以,出面的仍是趙禎,劉娥只是居於殿內屏風後。

  此刻的趙禎,已經披上了一身孝服,站在殿門處,垂手侍立在旁。

  與此同時,丁謂和一眾宰執站在最前端,在他們身後,依次站立著京中的文武大臣。

  哀樂聲起,數個身強體壯的內侍,抬著一個寬大的禦座從殿中走出,小心的將禦座放在了殿門處。

  座上是穿著一身淡黃色圓領大袖袍,同樣頭戴直角襆頭,卻早已經沒了氣息的趙恆。

  於是,包括趙禎在內,所有的人都跪倒在地。

  底下的大臣有不少人見此狀況,再次開始哭泣起來。

  一陣低低的哭聲當中,雷允恭手持遺詔,從殿內走出,高聲道。

  “有遺製下,諸臣聽宣。”

  聲音落下,在場的大臣們頓時止住哭泣,隨後,雷允恭展開手中製書,讀道。

  “門下:朕嗣守丕基,君臨萬寓,懼德弗類,側身靡寧,業業兢兢,倏逾二紀……”

  前面的一大段話,措辭雅訓,口氣從容哀婉,描述了趙恆的一生,但是,這顯然都不是重點。

  隨著雷允恭不急不緩的將製書宣讀出來,場中也變得越來越安靜。

  終於,他們聽到了自己最關心,也是整份製書當中最關鍵的部分。

  “……皇太子某,予之元子,國之儲君,仁孝自天……寰區系望,付之神器,式協至公,可於柩前即皇帝位。”

  “然念方在衝年,適臨庶務,保茲皇緒,屬於母儀,宜尊皇后為皇太后,淑妃為皇太妃,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后處分……”

  “……喪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務從儉約。在外群臣止於本處舉哀,不得擅離治所……欽哉!”

  於是,群臣哀戚之聲在起,宰相丁謂高舉雙手,代表群臣奉詔。

  隨後,對著趙禎行三拜大禮,便算是完成了所謂的柩前繼位。

  趙禎站在禦座旁,看著底下對著他俯首叩拜的群臣,忍不住又轉身看了一眼駕崩之後,還被折騰到現在的趙恆,一時之間,心緒有些複雜的難以言說。

  抬起頭,天空中的太陽緩緩升起,懸於蒼穹,光耀四方。

  然而,陽光之下,真正讓人們裹緊衣袍的,卻仍是初春之中,寒意未散的凜冽北風……

  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

  與漢唐不同,宋人沒有提前修建陵寢的習慣。

  所以,趙恆的陵墓,也是從他駕崩之後,才開始選址修建的。

  在此期間,設靈堂於延慶殿西側殿,以停放大行皇帝梓宮。

  自漢文帝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喪事,皆遵循以日易月之法,新皇守孝二十七日,即可除服。

  宋朝亦是如此。

  一般來說,皇帝駕崩當日,群臣聽遺製於殿外,新皇於柩前繼位。

  隨後三日,新皇率文武百官於靈堂外,朝夕哭臨。

  自第四日起至第六日,百官隻朝哭臨,各衙門恢復正常,新皇開始聽政。

  自第十三日後,除酒肉外,飲食不忌,又七日,除仍著喪服外,其他不忌。

  自第二十七日後,除喪服,守孝結束。

  按照這套流程,趙禎只需要跪靈三日,即可恢復大部分的正常生活。

  但是,他卻並沒有這麽做。

  停靈的第二日,他便主動向劉娥提出,願意在靈堂守滿二十七日,以示孝道。

  起初,劉娥並不答應,覺得如此有違禮製。

  但是,在趙禎的堅持下,她還是召來了宰輔大臣共同商議。

  短暫的勸諫之後,或許是感受到了趙禎堅定的態度。

  在劉娥的默許下,一眾宰執大臣最終也只能齊聲稱頌新官家仁孝純厚,孝心可感天地。

  外間哀樂不停,偌大的靈堂內,趙禎盤膝坐在蒲團上,神色木然中帶著一絲悲傷。

  這般樣子,引得旁邊侍奉的宮人都忍不住一陣感動,心中不由暗道,新官家果真是孝子也。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如今的趙禎,已經不是原來的趙禎。

  所以,願意守靈二十七日,自然也不是出於所謂的孝心。

  事實上,趙禎之所以這麽做,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需要時間來熟悉周圍的一切。

  雖然說,原身的記憶非常清晰,但是,畢竟新的趙禎是一個現代人,他的很多日常習慣,都和宋人不同。

  這些細節,是灌注在一舉一動當中的,並不會因為他有原身的記憶,就能立刻適應。

  因此,這些日子,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努力適應周圍的環境。

  所幸的是,這並不困難。

  原身自幼長在宮廷當中,很多的禮儀舉止,早就已經潛移默化進了骨子裡。

  如今的趙禎只需要適應,並不需要重新學習,因此,二十七天的時間,完全足夠了。

  除此之外,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盡可能的消化掉腦海中另一塊記憶……作為宋仁宗的那份,馭極數十年的記憶!

  趙禎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楚。

  雖然他來自後世,可作為一個普通的平凡人,他既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政治鬥爭,也沒有超脫這個時代的各種技術。

  甚至,就連中學曾學過的那些,最基礎的物理化學知識,也早就在前世日複一日機械的工作當中,被磨滅的乾乾淨淨。

  這種狀況下,面對著一個個自己聽過的,沒聽過的歷史人物,這些記憶,算是他唯一的優勢了。

  但是,這件事的難度,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或許是因為這具身體就是十二歲的趙禎,再加上,孩子的經歷和想法要簡單的多。

  所以,原身的記憶就像是他自己的一樣,不用費任何的力氣,就能將其完全消化,甚至還能回憶起諸多細節。

  可另一塊作為宋仁宗趙禎的記憶,卻完全不同,它就像是硬塞進他腦子裡的一樣,龐大而繁雜……

  那是另一個人完整的一生!

  其信息量之大,讓如今的趙禎冥冥之中有一種預感。

  如果他驟然去觸碰它們,那麽,自己這個現代人的意識,一定會被其完全淹沒。

  好一點的結果,是他的自我認知改變……而最壞的結果,只怕是會被兩種完全不同的記憶糾纏,最終變成一個精神分裂。

  所以,這件事決不能著急,只能一點一點的,慢慢去觸碰消化這些記憶。

  幸運的是,這些天以來,在經過了多方嘗試之後,他總算是找到了一些技巧。

  首先,面對如此龐大的記憶,他現在能夠做到的,就是走馬觀花,隻回憶那些大致的事件,而不去回憶那些具體的經過和細節。

  這樣一來,他至少可以對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會發生的事,有一個大致的把握。

  其次就是,如果需要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物進行具體回憶的時候,他可以選擇性的進行提取。

  這種提取只要控制的好,並不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通過這二者結合,他算是暫時取得了一個平衡點。

  既可以保證他既能夠運用這些記憶,又不會被龐大的信息淹沒自我意識。

  不過,由此趙禎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記憶都是作為宋仁宗趙禎的記憶。

  再說的直白些,就是這些記憶,並不一定是事實真相,只是作為宋仁宗的‘他’看到的和聽到的。

  很多的事情,作為宋仁宗的‘他’如果沒見過,不清楚,那麽,真相到底如何,也無從得知。

  這一點,讓如今的趙禎感到有些頭疼。

  因為這麽一來,他想要依靠這份記憶把握未來的盤算,就要大打折扣了。

  當然,倒是也沒沮喪多久,他就重新打起了精神,有總比沒有好,至少原本的目的達到了……

  雖然如今,他對於接下來即將發生的諸多大事小事,都只是走馬觀花的簡單了解,但隻用來應付朝局的話,應該也勉強足夠了。

  “官家,時間到了……”

  “太后娘娘說,您這些日子守孝辛苦,特意命人在便殿備了飯食,正等著您了。”

  天色漸暗,殿門處,一個四十多歲的宦官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恭敬的躬身開口道。

  趙禎緩緩睜開眼睛,長長的吐了一口濁氣。

  許是因為盤膝坐的太久,所以,他的雙腿都有些麻木。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依舊揮手示意,讓想要上前攙扶他的宮人退下,雙手撐地,自己緩緩站了起來。

  外間肩輿已經備好,但是,趙禎卻並不急著出發,隻坐在一旁的墩子上輕輕的揉著腿,然後轉頭問道。

  “明日便是聽政之日,朝中政務如何處分,大娘娘和諸位相公可有定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