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宋官家》第38章:後繼之人
  隨著張景宗離開,殿中再次陷入了沉寂當中。

  看得出來,劉娥這次是真的生氣了,以致於整座大殿都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

  趙禎揉了揉額頭,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小時候不及格時,家裡的壓抑氣氛。

  於是,他躊躇片刻,還是小心的站了起來,道。

  “大娘娘,其實事情也未必有想的那麽嚴重,毛昌達剛剛所說的,也不過是最壞的結果,說不準上天庇佑,不會有那麽嚴重呢?您放寬心,總是會有解決辦法的。”

  聞聽此言,劉娥的臉色略略緩和,眉宇間閃過一絲惆悵與慈和,看著趙禎道。

  “六哥懂事了,知道安慰娘了……”

  趙禎俯身一拜,沒有接話。

  見此狀況,劉娥沉默了片刻,問道。

  “官家,你覺得,若去丁謂,首相一職誰可接任?”

  這話一出,趙禎頓時挺直了腰。

  不過,短暫的思索之後,他還是搖了搖頭,道。

  “大娘娘恕罪,臣自幼在宮中長大,雖然在爹爹病重時監國過一段時日,但是,所接觸的大臣也並不多。”

  “何況,大娘娘知道,中書諸臣當中,臣最喜歡王曾,但宰輔大臣,乾系重大,不能憑一己好惡而定,故而,臣不應妄言。”

  劉娥此時問出這句話,顯然是已經動了要罷黜丁謂的念頭。

  但是,這話劉娥能問,趙禎卻不好答。

  畢竟,雖然這段日子下來,他們母子之間的關系好了很多,劉娥對他的管束也不似以前嚴厲,甚至於在某些政事上,也不介意他私底下發表一些看法。

  可關系到中書宰執這樣的事,他還是不好直接開口點人的。

  何況,趙禎說的也的確是實話。

  他雖然當了這麽多年的太子,可接觸到的大臣,除了如今已經在中樞的大臣,便是之前太子宮的舊臣。

  後者是肯定不能說的,可如若從前者當中選的話,那麽,劉娥又何必問他?

  果不其然,聽了這話之後,劉娥並沒有露出意外之色,而是稍一沉默,問道。

  “王欽若如何?”

  這話一出,趙禎頓時心中歎了口氣。

  果然如此……

  王欽若,早年以進士科入仕,初任亳州推官。

  從政績上看,他稱得上是一個全才,從地方稅監,到三司郎官,當過安撫使,管過大理寺,負責過審刑院,也做過翰林學士。

  不管是財稅,軍政,刑名,他都樣樣拿手。

  但缺點就是,他和丁謂一樣,極度媚上,毫無風骨氣節。

  當初泰山封禪一事,首倡之人就是王欽若,也因此,他和丁謂還有另外幾個在此事中出力的大臣,被冠以‘五鬼’之名。

  甚至於可以說,在巴結諂媚這件事情上,他比丁謂做的還要極端。

  除了泰山封禪,趙恆之後大行天書祀封之事,王欽若也是衝在第一線,不斷上奏要求在各地致祭。

  可以說,在做佞臣這條道路上,王欽若是丁謂妥妥的前輩。

  不過,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

  雖然在諂媚上意這件事上,丁謂比不上王欽若,但是,在朝堂鬥爭這件事上,王欽若這道前浪,就是被丁謂這道後浪給拍死的。

  說起這樁事,倒也頗有意思。

  要知道,當初丁謂崛起時,寇準仍在中書為相,他對丁謂此人素來不喜,所以一直壓著對方,二人也正是因此結怨。

  後來,丁謂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宰執行列,還是因為當時同樣為相的王欽若的舉薦和扶持。

  也正因於此,二人在一段時間裡,曾經結成同盟,一起對付寇準。

  可丁謂的性子一向驕狂,身份不顯的時候還好,等到他逐漸崛起,就開始漸漸的不把王欽若放在眼中。

  於是,兩人的關系開始惡化,從盟友變成了對手,最終王欽若在鬥爭中落敗,被貶出京,以太常寺卿之職知濠州。

  這場鬥爭十分複雜,外間多以為是丁謂驕狂,引起了王欽若的反感,所以二人的聯盟破裂。

  但是,在趙禎看來,其中緣由遠非這麽簡單。

  丁謂之所以一定要和王欽若反目,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王欽若擋了他的路。

  當時朝中最大的兩股勢力,一股是支持東宮的寇準,一股就是親近皇后的王欽若,丁謂等人。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趙恆這個皇帝,秉持著異論相攪的原則故意為之,好居中平衡,輕松掌握大局。

  這種狀況下,王欽若和丁謂兩個人的定位,其實是高度重合的。

  他們都有扎實的政績,惡劣的名聲,都親近皇后,都是靠諂媚上意扶搖直上。

  不同的是,王欽若的資歷更老,官位更高,諂媚的也更徹底。

  只要有他在,那麽,丁謂最多就只能做到執政的位置上,想要更進一步,幾乎不可能。

  因為皇帝不可能允許同一派系的人,將宰相之位全部把持,這不符合製衡的原則。

  所以,扳倒王欽若,是丁謂上位的唯一選擇。

  這件事情,劉娥未必不知。

  但是對於上位者來說,尤其是對於奉行異論相攪的大宋統治者來說,底下臣子們相互爭鬥,邀寵媚上,反而是好事。

  在劉娥看來,這二人的勝敗大抵並不重要,無非是誰鬥贏了,她就用誰而已。

  於是,沉吟片刻,趙禎開口道。

  “大娘娘明鑒,王欽若乃是爹爹時的舊臣,才能自是極好的,只不過,此前天書祀封諸事,朝中對王欽若多有非議,若任首相,恐生事端,還請大娘娘斟酌。”

  現階段,直接乾預宰執的任命,對於趙禎來說,顯然不是什麽明智的舉動。

  但是,稍作評價還是可以的……

  劉娥略微有些沉默,天書祀封到底是個怎麽回事,她當然是心知肚明。

  這些年下來,朝中有不少大臣都對此表示了極力的反對。

  就連劉娥自己,也早已經打算,將那些所謂的天書,跟著趙恆一起下葬,永不再提。

  但是,天書可以埋進皇陵,可人卻不能。

  王欽若,丁謂,林特……這些曾經在朝中極力鼓動天書祀封的官員,在朝中的風評的確很差。

  朝中大臣,從普通官員到諫官,中書宰執,其實都是瞧不上這些人的。

  如果丁謂真的倒了,那麽,她想到再提拔一個可以完全信任的宰執大臣,恐怕就不容易了……

  眼瞧著劉娥陷入了沉默,神情也開始略微有些變化,不再和剛剛一樣憤怒無比,反而是略帶猶豫。

  這讓趙禎心中暗道一聲不好。

  難不成到了如此地步,還要再讓丁謂逃過一劫?

  當下,他躊躇片刻,正思忖著該如何開口再勸,卻見外間內侍再度走了進來,道。

  “稟太后,官家,馮相公和王參政在外求見,稱有要務急需上稟。”

  邢中和的事情一出,中書宰執也必然意識到,是皇陵出事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可能不趁機落井下石……如此也好,倒是省了他一番工夫。

  於是,趙禎看向了劉娥。

  “大娘娘,二位宰執聯袂前來,想必的確有什麽要事……”

  見此狀況,劉娥稍一躊躇,不過最後,還是點了點頭,道。

  “既是如此,就讓他們進來吧。”

  於是,內侍退去,殿中宮女重新將珠簾垂下,沒過多久,馮拯和王曾二人的身影,便出現在了殿門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