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殘唐五代第一部:王風委蔓草》章7下:冷眼繁華孰知誤,謠諑紛紛兵車行
  一如王式所料,冬十一月,南詔帥群蠻五萬寇安南,朝廷雖前後調發荊南(治江陵)、湖南(治潭州)、桂管義征子弟、山南東道(治襄州)弩手往邕州,委節度使鄭愚(由桂管經略使升任)節度,可安南已圍,道路斷絕,救不得至。正月十日,交趾城再破,蔡襲及所有安南將士全部戰死,前後兩次被殺擄軍民達十五萬之眾。南詔留兵兩萬駐守,遠近溪洞夷獠盡降。

  而這時的懿宗皇帝根本無暇顧及其他,正月元日在外朝含元殿受了朝賀,便開始齋戒,準備於初七舉大禮祭天——祀圜丘,北司南牙也因此奔走不暇。大禮畢,又開始準備二月初一的拜陵,懿宗皇帝孝心大,下旨遍拜高祖、太宗以來十六陵,安南的事還得靠後。

  十六陵分處鹹陽、奉天、涇陽、三原、富平、渭南諸縣,非一日可畢,若依著禮,一日隻合拜一陵。這且不說,天子離京城,親則妃嬪、皇子、公主、親王、嗣王、駙馬,內則中尉、樞密、宣徽及諸司各長,外則宰相、公卿、常朝文武之官、供奉官都得扈從,奔走之閹官、宮婢、傔從、奴仆,護衛之六軍,合數十余萬人,一日所費不可勝記。如此動眾卻也非首次,懿宗即位三年以來,早已將城中兩街諸寺、曲江、昆明、南宮、北苑都這般浩浩蕩蕩的遊過了,而且遊必有賞,全不計多寡。

  當年裘甫未滅,右拾遺薛調便曾上言,兵興以來,州縣稅外別稅,賦斂無度,百姓無以聊生,不走他州,便逃入山林為賊,並斷言天下各處群盜,半為逃戶。其後邕州失陷、嶲州(今四川西昌)受侵,左拾遺劉蛻也曾上疏,勸其節娛遊,以憂憫示天下,以勸士卒效死力,以待邊境乂安無事再遊不遲!年前左散騎常侍蕭仿也曾上書,言佛非帝王可慕,勸其罷去大內佛堂經筵,躬勤政事,多接對宰相,求人間疾苦,不繆賞不濫刑,勝殘去殺,以求福遠禍。

  李漼或聽或不聽,確實也有所收束,可即使在深宮大內,他耳目心神還是在內教坊與內道場間遊蕩,神佛賜予他的已太多太多,他不再奢求什福報,他甚至也不祈禱免於災禍,只求能報得其萬一。他酷愛音律,也精通音律——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故有興不可不乘,有樂不可不行。

  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子有廷內,弗灑弗掃。子有鍾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當然李漼並沒有總是想到死,想到死後他人將如何,在大明宮裡過了一個年頭他便知道自己一時是難死了,可是他總要過一種生涯,而當下的是他最熟悉的,最擅長的,也是最想要的。像他祖父(憲宗)、父親那種——就像臣工所祈望的,他未始不可以去嘗試,可他知道即使用盡全力也終究不能肖,最後的結果將如孟軻所言:“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他不想做文宗第二!

  他甚至在心裡也不認可臣下所說“天子之言行,動可致休咎”,(依了他們的話,則安南之陷竟是自己不君所致,豈不荒謬?)天意從來微渺,禍福皆由前修。凡人如此,國家亦是如此。故有求而不得,有不求而得,有求彼得此,有求此得彼!祖宗的江山垂至今已二百五十載,禮法制度皆在,故舊世家皆在,不倒得便壞了。只要南牙北司諸大臣,不大壞故事,事情有他“躬親”與否都相差不大,況且南牙要他“躬親”也不過是欲借他壓北司罷了!

  拜陵還宮,懿宗開始躬親過問安南之事,內外諸大臣的意思相同,若不圖收復,則南詔必不肯止於安南,當選將發兵往討之。將還未擇定,嶺南西道節度使鄭愚的表狀已至,言南詔北逼邕州,他是儒臣,無將略,請任武臣。楊玄翼便請用義武節度使康承訓,南牙諸相都沒話,也說不得話,舌頭都吃蔡京割了去了,況且此人也確實可用!

  康承訓乃靈州人,將家子,其曾祖康植,曾手縛逆胡康待賓,平六胡州,最後做到了玄宗朝的左武衛大將軍。其祖康日知,少事成德節度使李惟嶽(其父李寶臣,安祿山養子,首任成德節度使),李惟嶽反,康日知守趙州不從,王武俊(契丹人,王承元之祖父)返軍誅李惟嶽便受了康日知的棒喝,生封會稽郡王,死贈太子太師。其父康志睦為右神策軍將時,曾討平張韶染工之亂,平橫海李同捷又有功,生封會稽郡王,死贈司空。康承訓以門功隸神策,進累至左神武軍將軍。宣宗用為天德軍使(今烏拉特前旗),承訓罷冗費,市馬益軍,黨項不敢窺,封會稽縣男,用為義武帥,於今已四年,軍府安輯,不聞惡聲。

  康承訓到長安後,懿宗在延英殿召見了,這廝老而未衰(行年五十六歲),身體肥大而不重滯,威而不厲,頗有一股良將風采,聽了問,拜下便道:“北人勁勇,南人弱脆,地氣使然,臣但得三萬兵,必為陛下解此憂!”懿宗忻然,遂下詔用他為嶺南西道節度使,增發發荊南(治江陵)、山南東道(治襄州)、江南西道(治洪州)、嶽鄂(治鄂州)一萬軍隨他赴鎮。

  中書侍郎畢諴似乎對此任用不滿,康承訓未至京,便上表言病請辭。市井卻傳聞是不滿“同列”徇私不法,“同列”徇私不法而不敢言,那這“同列”只能是他的恩主杜悰了。李漼也沒有細計較,杜悰乃他姑父(杜悰妻乃憲宗女岐陽公主),計較不得。用翰林學士承旨杜審權代了,又用翰林學士楊收代了承旨一職。朝野以楊收非勢門子弟,藉藉無名,驀然便做了“內相”,便風言楊收之暴貴,乃與楊玄價兄弟聯了宗,懿宗也只是一笑,楊玄翼也確實說過楊收的好, 可楊收的好是盲瞽之人也知的。

  楊收身長六尺二寸(約今一米九),廣顙豐頰,疏眉秀目,可謂壯偉!為人寡言笑,矩步方言,博聞強記,通經善詩,望之巍然!七歲喪父,母教以書,十三歲吳人便呼為“神童”,二十六歲遂一舉得進士。因母奉佛,幼不食肉,及得進士其母強之乃食,如此孝心,勢門子弟誰人有之?南牙有些人心眼也未免太窄,且楊收乃杜悰舊吏,(杜悰鎮淮南,楊收入其幕為推官)入翰林院也是杜悰所薦,豈由北司?

  當四十八歲的楊收如山如嶽的與杜悰、杜審權、夏侯孜站在一處,擊黃鍾,奏大呂,康慨奏事論事時,懿宗便愈發覺著其中倆個不堪任,一個月後,便出杜審權為浙西節度使(治潤州),兩月後出杜悰鳳翔節度使(治鳳翔)。以夏侯孜為門下侍郎,以儒學名臣戶部侍郎、判度支曹確(父為德宗時進士)同平章事。中書侍郎且空著。

  夏侯孜位在首相,安南便有了新處置,恢復了一月前才廢撤的安南都護府,以上月才任命的行交州(置於海門鎮)刺史宋戎(自右監門將軍遷任)為經略使,又發山東諸鎮萬人鎮之。令與康承訓犄角複安南;又升徐州為觀察府,還以濠、泗二州,再發其兵往嶺南。同時雇商賈千斛大船,走海路自福建往廣州運米供軍。他很認可王式往浙東時的奏對:兵多則破賊速,破賊速則省費!老虎撲狼不如獅子搏兔,況且還不知康承訓是虎是狗!

  然而南詔並沒有如上次退避,在向邕州逼進的同時,另一隻拳也向西川揮了過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