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172章 歲曉遲暮
“品鑒書畫?”

 “官家是這麽吩咐的,還請蔡老移步內宮。”

 蔡京稍闔下些眼皮,揣摩著徽宗用意的時候,已是隨著皇宮裡的車輦轉禦街而去了。

 寬垠威嚴的福寧殿偏廳裡,如瀑的紗簾隨風曳動,將嫋嫋的檀煙拂散出去,有內侍彎著腰身給饕餮爐裡添置檀木,這六月天熱,所以就更需要香檀鎮定心神。

 “官家,蔡學士到了。”

 高班張迪小聲的在徽宗跟前稟報,盡量不打攪徽宗作畫。

 眼底這張生宣上江河氣魄雄渾,山嶺縱橫險峻,這偌大的山水畫裡,只有一蓑衣船夫將扁舟撐開河岸,船周的落葉都往他身後流,執筆人挽起袖擺,筆鋒一擰,一捺,整片天色就暗了下來。

 張迪畏縮著脖子候著邊上看,等到案頭的團茶都快涼了,徽宗才滯下筆勢。

 “既然到了,那還不宣進來。”

 張迪趕緊便是將殿外候著的蔡京引進來,“蔡老學士請。”

 蔡京沒想到徽宗居然有閑情在福寧殿裡作畫,而且還是徽宗並不熱衷的清寡山水,畫上內容,他瞟了一眼就了然了,心思活絡了番後上前行禮。

 “微臣…見過陛下。”

 徽宗點點頭,滯疑了會兒後才把筆擱下,端起案頭的茶來喝。

 “蔡學士以為此畫如何啊?”他皺了皺眉頭,茶水有些涼了,旁邊不慎的內侍趕忙上前告罪。磕頭跪饒的換了盞熱茶上來。

 蔡京還能怎麽說,哈哈的奉承了兩句極善,好在徽宗工筆畫藝確實了得。所謂吹捧……其實大部分也是屬實,所以徽宗眯起眼的頷首,算是承下了這大宋文壇大家的溢美,不過他當然不會因為這事把蔡京叫進宮來,說了幾句關切後,重心就轉到朝政,他憂思向氏病情。言語間對此的提及頻率最高,一君一臣,於半開的窗牖前說話。內侍宦官皆是屏退廳外。

 “如此說來,官家應該早些準備了,畢竟國體為重。”

 徽宗沉吟著沒有立刻表示,殿外打進來的午陽在偏廳裡拉出極長的光束。微塵頃刻顯現。

 沉寂了許久。

 徽宗篤到案前。“此番紹述乾系重大,不容有失,那蘇進雖是籌劃有據,但畢竟沒有先績,又是年輕識淺,怕……”

 他的猶豫完完全全地落在蔡京眼裡,不過令人疑奇的是這老頭不僅不憂,反而還是含著笑意的執起筆架山上的狼毫。在徽宗不解的眼神下落下筆觸,在烏雲上又施了幾筆。筆力蒼勁,立馬就把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加重了兩分,不過,隱隱的,又把山鞍處的那抹烏雲凸顯了出來,有些朦朧的通透感,就像是有一輪日頭即將從山鞍後面出來。

 圖中景致人物皆未有動,但在有心眼裡,卻已是風貌大變。徽宗眼皮微微翳動,思疑間,蔡京已是擱下了筆。

 “微臣擅動陛下筆墨實屬不敬,還請陛下治懲。”

 徽宗擺擺手,可沒心思與這老油條打渾,他手背腰後的來回在偏廳裡篤步,攥緊又松開的手讓他此刻的情緒張露無疑,他畢竟才過及冠,雖說年輕人富有激情與冒險,但同樣的,膽怯與畏懼也如影隨形。

 “官家!!”

 忽然殿外的黃門跌跌撞撞進來跪下,徽宗皺了皺眉頭,被人打斷思緒顯然是不悅的,“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還不起來說話。”

 “官…官家。”這小黃門顫顫巍巍的就是不起來,“太…太后在羨池亭……”

 ……

 ……

 這一天,會扎扎實實的記在從官的手劄裡,史書的本冊也必定會留有這麽一頁給這位將畢生奉獻給趙氏江山的女人。

 庚辰年建中靖國六月初七,皇太后向氏中風。

 慈寧宮裡頓時哀聲一片,低迷昏沉之氣充斥在整個寢宮裡,來往的奉水伺藥的奴婢,進出直擦額汗的太醫,都被淹沒在慌亂零碎的腳步聲中。

 徽宗跟前的妃嬪們哽咽小泣,皇族的那些小王孫“太娘娘”的叫,在此時,就像是蒙在徽宗心頭的一塊布。

 “哭什麽哭!在哭都給我回去!”

 被徽宗這麽一斥,那些妃嬪是收起了這些矯揉姿態,低頭扁嘴,頗有些委屈擠在屏風邊,榻前的地兒就挪給了那些老太醫。

 “官家,太后……”太醫官們面面相覷一番後,都是搖頭的結果,徽宗早知有此一日,也不為難他們。

 “下去吧。”

 “臣等庸碌~~~”

 徽宗歎了口氣,“生老病死,人間之道,爾等也只是盡盡人事罷了……都下去吧。”

 ……

 向氏在羨池亭昏厥不醒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后宮幾個大院,那些深居簡出的昭儀貴人在自己小院前翹首而望,從來往的女使口中打探慈寧宮裡的情況。

 “太后如何了?”

 那些女使又豈敢多言,匆匆忙忙地搖搖頭,也就能讓人懂了,這看在這些終日難見天日的底層宮嬪眼裡,那本以死寂的心海又被吹起了波瀾。

 太后病重,后宮要變天了。

 其實向氏的病重對外朝的影響遠甚於內宮,宮裡那些宰輔安插的耳目第一時間就把消息外遞了出去。

 太后病重。

 不能言。

 昏迷。

 門下省議堂內,正與諸官審議江淮水災的韓忠彥在接到密報後,那原本肅然恭謹的臉立馬坍了下來。

 “韓相是……”

 “不知韓相得知何聞?”底下一片騷動,紛紛放下了各府文書。

 高坐中堂的韓忠彥合上眼,捏著茶盞的手久久不放。座下皆疑,互相間已揣度起來。

 ……

 對頭的中書省起草議廳內,也有內宮裡的密報送進來。正在草擬文書的中書舍人曾肇得訊後,只是怔了小許就皺起眉頭,吩咐長吏備車出宮門。

 長吏一愣,“曾相近日有恙,不是不問政事嗎。”

 “叫你去你就去,哪來這麽多廢話。”

 “是是是,小吏現在就去安排。”

 曾肇皺著眉頭。端起茶來抿了口,忽覺茶味寡淡,“這是哪裡的茶?”他喚來扈奴狠狠的訓了頓才消氣。那扈奴陪著笑臉,豈敢不識好歹的頂一句建茶,不過這倒也不能怪這位曾舍人心氣不順,他前陣兒無端的被李家瘸子佔了便宜已是不爽快。昨晚又是被兄長強迫派人去給李家那丫頭捧場。真是被佔足了便宜,沒想到今日這主事位子剛坐熱,就是這麽一盆冷水澆下來。

 晦氣,晦氣!

 “嘭——”的,那盅茶被他用力的擱在案頭上。

 ……

 而與此的同時的趙府大堂裡,亦是一盞憤怒的茶盞被擱在幾案上。

 “嘭——”的一聲,沉重的氛圍像江潮一般打過來,壓的底下幾個趙家子嗣盡是低下了頭。旁門的那些家奴就更是噤若寒蟬了,二少爺被司理院緝去。本以為只要趙家出面就可以輕松解決,沒想到司理院那幾個屍位素餐的官員居然以疑犯未齊為由,就是不給開審宣判,可誰知道那幾個劫匪什麽時候能被緝拿歸案,難不成一天不緝回,就一天不立案?

 “混帳!”

 趙挺之怒極拍案,吹胡子瞪眼在此時形容他是一點不為過,這可把趙明誠幾個小輩嚇得脖子都縮了起來,即便是妻子郭氏,此時也只能跟著罵幾句司理院,也算是給趙挺之捋氣。

 “好了老爺,你也別慪這門子氣了,司理院如今擺明了是跟我們趙家為難,以我看,肯定是後面有人授意,我就一直納悶了,昨晚怎得就這麽巧,偏偏這些糟事兒都擠一塊去了,若說只是巧合,我可不信。”

 趙挺之胸口的緋紅是官袍一陣陣起伏,剛才一時氣急,氣有些不順,等聽完郭氏這分析,也是回過理智來。

 其實他那時就已經生疑,只是當時形勢緊迫,就沒有去想內中關節,等到現在平靜下來,自是疑竇叢生。

 “爹,孩兒回來了。”

 負責打探消息的趙存誠這時匆匆進來,見堂內氛圍不對,詢問下亦是怒容隱現,不過知眼下不是氣惱的時候,就先將打探來的所有有關蘇進的消息說予堂上趙挺之決斷,趙挺之皺眉,又皺眉。

 “那蘇姓小兒與蔡京那老東西也有交往?”

 “據踴路街上的幾家商販說,時常見那蘇進進出蔡府,而他那一品齋也是常有士大夫進出,對了……”趙存誠想起來重要事,“孩兒還從風悅樓的倆夥計嘴裡騙出了些內幕,原來在天賜前,這蘇進就有在酒樓擺過幾回大宴,依那倆小子所陳,來的大多是軍伍從員,孩兒以為這必與廂公所那段澎有乾系……”這段澎昨晚可是處處與他趙家為難,想來也是奇怪,兩方從未有過接觸,更談不上仇怨了,所以如今看來,鐵定是被蘇進暗中捅了一刀。

 隨著長子的不斷回稟,趙挺之的臉色愈見凝重,底下以為是棘手於局勢難破,但身邊的郭氏卻是瞧出了些異樣來,剛想出言,趙挺之就已經發話了。

 “明誠。”

 “哦,孩兒在。”趙明誠趕緊上前一步,趙挺之看了眼這斯文爾雅的三子,被人奪了親了,可居然還是這副溫儒敦厚的模樣,也不知該喜該憂,他歎了聲,是意興闌珊。

 “明誠,你備齊禮節,與你娘一道去那書鋪。”頓了頓,“務必要拿下你兄長安危。”

 “啊?”趙明誠只是有些意外,但趙存誠就直接提出了反對,“爹你這是為何?那書生不過是一介低微商販,只要我趙家上報府衙,揭穿他賄通官員的勾當,那書生又豈能有翻身的可能,倒時候就不是剝去仕途了……”

 “啪”的一聲拍案聲打斷了他,趙挺之臉上忽青忽白,幾案上的茶盞被他震的嗡嗡直響。

 “爹你……”

 “夠了。”他努力的控制住情緒。在他看來,長子的這些話無一不是在扇他的臉,他站起身來。“夫人,你就隨明誠一道去吧。”說完拂袖而去,大堂裡鴉雀無聲。

 “娘,爹……”

 “好了,你們都不要再說了,就按你爹說的做。”她黯下眉頭,心裡也已經揣測到了些。一些他們趙家承受不起的壓力。

 屋簷上的日頭才剛偏入豔陽,照理說正是一日最暖之時,但此時的郭氏卻感到腕上的手鐲正透著森森的玉寒。她不禁撫上鐲子。

 ……

 ……

 與此同時,慈寧宮裡的那些妃嬪們也是被寒氣逼得磨砂起手鐲來,她們湊一塊,擠一起。膽大的還能細碎上兩句。但大多是不敢在這節骨眼上說話。

 眼前,皇室子弟的子弟不斷進出問候,還有向氏族人,誰都不敢保證這向太后能挨到什麽時候,所以這些族人急急忙忙過來的意思也是很明顯的。

 “姨婆,姨婆,暄兒給你講故事呀~~”、“咱們今天講木偶人的故事。”

 向暄拖了張小凳坐向太后榻前,把懷裡的小書翻出來讀。在徽宗示意下,旁邊的侍婢女官都沒有阻止。而他後頭的娘親甄氏卻已是哽咽難言了,捂著嘴,眼眶紅的直被身邊的王皇后扶住勸慰,榻前還站著向鞅、向班以及其妻秦氏,此時無一不是面色沉重,而過來探望的宗回、宗良兩兄弟就更是唏噓感慨了,向徽宗問了幾句太后忽然昏症的來由,就這時,嬪妃堆裡鄭氏小聲插進話道。

 “娘娘今日忽然染疾,皆是那礬樓妖女的曲聲所致,還請官家念在娘娘往日恩情上,嚴懲此等妖女。”

 徽宗皺了皺眉頭,“曲子?”此時這宮裡的皇親貴族也都是將納罕的眼神望過去,堂堂一國之妃居然說出此等滑稽話來,也真不知該如何去說。

 那鄭氏連連點頭,“就是昨晚那蘇仲耕所製於李家女郎的新曲,娘娘新奇,便是讓其用洞簫吹了,不想曲終之時,娘娘就忽感不適……”她也是拿手絹抹眼淚,抽抽噎噎的。

 這倒是有些意思了。

 這慈寧宮裡的皇親顯貴頓時把目光都聚集到後頭抱蕭的女伶身上,那鸝黃窄衫的女子在此時顯得極為羸弱,尤其是當這麽多目光望過來時,那卑微的身份簡直比地上的螻蟻還要渺小。

 徽宗也是才發現李師師,見其面如縞素,自是以為被鄭氏的話嚇慘了,他沉了一步,轉身就丟了句。

 “吹來聽聽。”語氣很冷。

 李師師昨晚被胃疾倒騰了一宿,如今一早又被傳進宮與這些娘娘說道昨晚的事,臨末了又要她唱曲,她推言腹胃虛弱難以開嗓,所以這些娘娘倒是恩典她用洞簫代替。

 呵。

 她蒼白著臉,抿了抿嘴。

 “曲子**,怕汙了聖聰。”

 “無事,吹吧。”

 鄭氏暗暗偷笑,她也是從徽宗身邊的小黃門那兒得知徽宗對這狐媚子極有興趣,這當然讓她不舒服了,眼下是那狐媚子自己運道差,也怪不得她。

 旁邊的王皇后見此,低弱的歎上一口氣,而與此同時,那低弱的簫聲也頂著重壓而起,緩緩的、像掌中流泄下來的泥沙一般。

 或許正是因為她眼下體弱,所以音域間那平緩靜謐的柔情才更是動人。沒有那流俗平白的唱詞,這感覺就大不一樣了,尤其是在眼下哀愁遍布的慈寧宮裡,也許,是另外一種感覺。

 徽宗並沒有為難李師師的意思,他確實只是單純的要聽聽這曲子,聽聽這向氏臨去聽過的曲子。他打小就沒了生母,所以一直是向氏代為照顧,可能正是因為不是親子的緣故,所以向氏對他比其余皇子都要溺愛,這也是造成他年少頑劣的一個原因,等到大了,也是這位母親一手將他扶上帝位,為他去除前路荊棘,一生勞碌、一生辛慈,可臨了末了,卻連個一個好好作別的機會都沒給他留下。

 緩緩,低沉,重複的簡單韻調下,勾起了多少令人迷惘的回憶。

 他眼角的余光凝留在榻上向氏的臉上,那已經閉上、沒有一絲褶皺的臉。昏黃的陽光從橫披木欞間打進來,流映在向氏那平靜的臉上,他知道。這是安詳,或許此時此刻已經感觸到了這位母親當時的心情了。

 他仰起頭看窗外的日暮,耳邊的曲聲讓眼睛更為泛酸,他一口深吸,蠕動著的喉嚨半天才落下一句,一句漫長的沙啞。

 “娘娘累了……”

 隨即灑袖轉身,隻留給這座寢宮一道漸行漸遠的背影。

 “陛下!”

 “陛下!”

 從官內侍們趕緊跟出去。旁邊的皇親國戚都不解其意,只有與他夫妻多年的王皇后黯下眉頭,望著愈見模糊的背影念了聲……夫君。

 耳邊的曲聲卻依舊縈回在宮內。甚至是傳出去很遠,搭載著落日的余暉,遲暮的晚霞,紅紅的酸了一片人的心。

 深深的一段情。教我思念到如今……

 ……

 李府後院的花圃裡。低頭拿著短鋤翻泥的胭脂在那哼哼這曲,旁邊幾個丫鬟盡是掩嘴笑她不害臊,結果卻被她一股腦兒噓出了花圃,“去去去,一群黃毛丫頭懂的什麽!”

 涼亭裡的少女抬眼笑了下,而後又是將視線放回了手裡的石頭記上,她對這書倒也不是極有興趣,只是當做閑余的打發。就這時,一碟花糕忽然放在了面前。碟足與石桌面的磕碰聲正好讓她從書中抽離出來。

 “姨娘啊。”

 “嗯。”

 王素卿往少女邊上坐下,不待她張口,花圃裡嬉鬧幾個丫鬟都跑了過來告狀,胭脂提著短鋤從後面追過來,不過卻不是為了和這幾個姐妹對掐。

 “小娘子小娘子,我活乾完了,那生辰蛋糕可以分我一點了吧……額,夫人。”她脹鼓鼓的情緒立馬乾癟下來。

 王氏被這幾個一打岔,也是暫罷了與李清照說的事,她見這幾個丫鬟眼神熾熱的盯著桌子中間的那木盒子,眉頭就蹙了起來。

 “此是何物?”

 李清照笑了下,將蓋子揭開,露出來裡頭已經吃了大半的蛋糕,她一邊與她姨娘解釋,一邊拿木刀切了塊孝敬她姨娘。

 “姨娘嘗嘗。”

 王氏雖說生於書香,從小是不短衣食的,但眼前這怪東西還真個未見過,不過……當這怪東西入嘴後,也就收起了這些碎念。

 “為何要稱其生辰蛋糕?”

 王氏還感覺沒吃呢,手底下的那小塊蛋糕就沒了,不過猛然想起自己身份,這般的吃相可真是讓她都有些臉紅,所以趕緊是起了話題,只是李清照打頭的店家二字就把她稍喜的情緒一掃而光,待聽到後面什麽海外流行生辰吃這東西的話,就更是不屑了,連河都沒下過幾趟的毛頭小子還大談海外列國,真是扯謊都不擬個草案,不過為了避免被這女兒拿“豬肉”“豬跑”的話頂她,所以也只是面上擺了個不屑,等到李清照用蛋糕哄散這群丫鬟後,她才與這乖女兒說起了悄悄話。

 “安安啊。”

 王氏瞧她一眼,斟酌了著用詞,“事情已經這樣了,姨娘也就不再拐彎抹角……昨晚曾家過來就是與我們敲定婚期,所以你二兄和那曾家女娃的親事可以說是板上釘丁了,你姨娘知道,此事能得促成多賴那姓蘇的,就此說來,我李家也確實欠他一個情分,但是……他要以此為脅,姨娘是絕對不會就范的,你可以告訴他,除了此事,只要我李家能力所及的,都可以答應他。”

 “他只是給女兒慶個生而已,姨娘多慮了。”

 王氏見女兒漫不經心的翻書,明明是出於愛護之意的她,但表現在臉上的卻有些譏諷。

 “你以為昨晚被那姓蘇的一鬧,你姨娘就會服軟了?”、“呵,且不說你姨娘會不會找他麻煩,就是趙家和王家都不會輕饒了他,他一介商戶,還是被官家禦口絕了仕途的,要是遇到點事,哪個會給他說話,到頭來還不是被人家整在手裡?”

 “姨娘不同意你與他來往,就是擔心你跟了他之後就只有吃苦的份,尤其是出了昨晚的事,姨娘就更堅定了這念頭,那姓蘇的雖然有些能耐,但是鋒芒過露,以前沒得過官家懲戒也就罷了,但現在……這份鋒芒只會給他帶來禍患,你讓姨娘怎麽放心把你交出去?”

 “你以為姨娘不希望自己女兒能開開心心的出嫁?”

 “你以為姨娘希望讓自己女兒記恨一輩子?”

 她說到後頭眼淚都出來了,深吸了口氣,壓住胸口的心酸,而此時少女翻書的動作也已經停滯下來。

 亭子外頭,晚霞照拂,花圃裡,那群丫鬟嬉鬧著對潑清水,澆水這活兒到後來大都變成了這模樣,唯獨那胭脂嘴裡念念著黃毛丫頭,不管她們,顧自的哼哼著曲兒。

 “輕輕的一個……”

 少女低下頭,也是深深的吸了口氣,“可是……”她將酸酸的視線偏到紅漆扶靠上,“女兒真的喜歡他。”

 許久,許久的沉寂,讓這片亭子失去了色彩,直到王氏豁然拂袖離去時才重新上色。

 “那這事兒就由姨娘去做,我李家也絕不佔人便宜。”

 “姨娘!”少女追出去。

 ps: 現在碼字的感覺要比以前舒服,希望大家也能看的舒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