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
風羲話音落下,就見,諸巫臉上紛紛露出一絲疑惑之色。
自風羲勾畫圖紋,始造文“字”以來,原本這裡原始的部落語言,也隨著“字”的出現,開始表達出更加複雜的含義。
再加上來自大荒各地諸多部落族人的加入,為風袞增添了不少見聞。相比於數十祀之前,經歷了諸部交流,風袞之地的語言文字,無論是數量還是用語,都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作為部落守護人與引領者,他們這些巫,一直對這與巫紋同一源頭文字時刻關注。
更有巫特意創造了不少新的文“字”。
因而,在風袞之地,諸巫亦是所有族人裡面掌握語言文字最多且最全的人。
可以說,眼前的這些人,他們每一個人都已經學會了整個風袞之地九成以上的文字。
所以,當他們聽到風羲口中所言的“時序”之時,便立馬明白這或許是他新定的字。
只是,大羲說要定時序,可是這“時序”到底指的是什麽,諸巫一時間卻是難解其意。
“大羲所指,可是時間?”
就在諸巫困惑不解,紛紛將目光看向風羲,等待著對方為他們解說之時,只聽旁邊一道沙啞的聲音突然響起。
“巫鹹。”諸巫尋聲望去,卻見竟是那巫鹹開口,紛紛感到心神一凜,下意識地錯開目光。
這巫鹹也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周身的巫力似乎控制不住向外不斷的傾泄,尤其是來到祖地後,更是連氣息都有幾分控制不住了。
風羲聞言看了一眼巫鹹,伸手輕輕一揮,無形的力量籠罩住巫鹹,將他周身傾泄出來的巫力撫平。
只是還沒等巫鹹起身道謝,卻見風羲輕輕一點,將他重新壓回坐到石頭上。
“巫鹹所言,時序乃是時間。”風羲看著眾人,微微一頓,繼續說道,
“是,也不是!”
“大羲,此言何意?”
另一邊,呪聞言也按耐不住,開口詢問道。
“諸巫見得日升月落,星辰周轉,可知諸時否?”風羲沒有立馬回答,反而對眾人問道。
“我等諸時皆學自風袞,取一次日升月落為一日,星辰輪轉一周為一祀。”有巫恭聲回答道。
“一祀有幾日?”風羲接著問道。
“周天星辰輪轉一周,合有三百六十日。”另一個巫應道。
大荒是一直有“日”這一概念,只是在風羲創立文“字”之前,諸部落對於其各有語言解說其意。
而風袞部落每經過一次星辰周轉,都會舉行一次火祭,以一祀來解說星辰一番輪轉,從未間斷。久而久之,自然會有人發現,星辰輪轉一周,共經歷了多少日。
風羲聞言點了點頭,
“周天輪轉皆有定序,每歷一次,計三百六十之日升月落!”
“此就是時序!”
話音落下,諸巫神色輕動,紛紛面露恍然之色。
風羲說到這裡,卻並未停下,而是繼續解說道,
“然星辰周轉,其中卻有萬象變化之理,草木生發,萬物凋零,寒熱交錯,此間之序,你等可知否?”
見眾人一臉不解之色,甚至不少人臉上都露出迷茫之色,風羲不由搖了搖頭。
時序乃是時間之序,自一祀之初至一祀之末,輪轉不休,其中應是包羅天地間萬象變化,
又怎麽僅僅只是簡單的用“日”與“祀”就能解說的完。 更何況,在風羲看來,時序可不僅僅只是時間之序,萬物變化的天象之理,對於人族而言,它更是一個文明最重要的事物之一的雛形。
歷法!
如果說文字是文明的根,那麽歷法就是文明存在之基。
只是對於現在還處於原始時代的風袞諸部,還有在場的諸巫而言,定立一個完善的歷法尚且還言之過早。
而讓族人們知曉時序,定下這一歷法雛形之理,卻是正合此時的人族。
“時序非日與祀,其應包落星辰周轉,天地萬象變化。”風羲悠悠開口,為諸巫解說道,
“凡你等尋常所見,寒熱之變,草木枯榮,乃至風雨雷電,此間種種,皆有其序,應是在這時序之中。”
“知其時序,方可助我等通達天地萬象之變化。”
“為族人解說這大荒天地。”
……
隨著風羲娓娓道來,諸巫心神震動的同時,也漸漸明了了這“時序”到底為何物。
“敢問大羲,如何定這時序?”
只聽一直未曾出聲的女巢突然開口問道,在風羲為他們解說時序的時候,她便隱隱有感,這時序對部落的族人非常重要。
女巢在諸巫之中最老,日所經歷的諸事劫難也最多。
在未至風袞之地前,她便已經是部落的首領,深知定立這天時之序, 對一個部落來說意味著什麽。
以往的每一祀,僅是寒熱交替間,她的部落便有不少人為提前準備,身死在這時序變化之中。
她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到底如何定立這時序。
“蓋日升月落,星辰周轉,天地萬象之變,無非在那陰陽五行輪轉之間。”風羲微作沉吟之後,只聽他回答道,
“欲定時序,卻是當以陰陽為衡,五行為理!”
陰陽?五行?
諸巫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之色。
“陰陽,日月也!”風羲微微一笑,
“日為陽,月為陰,一日之升落,便是那陰陽輪轉之變。”
“辰星以日月為首,轉動周天,是以陰陽周天輪轉之基!”
諸巫聞言若有所思。
“至於五行者,為木火土金水。”
“木主生,天地之生發。”
“火主長,自然之長盛。”
“土主化,萬物可皆成。”
“金主收,諸相沒於此。”
“水主藏,隱眾生之靈。”
“其自木而始,自水而終。”
“可解一祀萬象之變。”
“……”
“五行分定一祀之變化,生、長、化、收、藏,我將其謂之季!”
“五行者,亦是五季也!”
“故周天三百六十之數,當分五季,每季計七十二數。”
“季有陰陽,可於其中再立十相,每相計三十六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