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第324章 地主的迷茫
( ) 陶傑委屈的說:“按照技術報上學到的話來講,應天府那邊的配套產業跟不上,原本生產成本就高於北平,後來中華重工在市場投放了大量二手蒸汽機,我那廠子就辦不下去了。”

 張薄點點頭,明白了陶傑失敗的所在。

 此人不是敗在商業,而是敗在環境。

 北境的商業環境已經超過了大明,所以在北平之外,是無法打敗北平的。

 陶傑一直在尋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通過熟讀技術報,陶傑有些初步的認知,但總覺得不夠清晰,所以他誠心請教張薄。

 “按道理來講,江淮地區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生產力不弱於北平,為何我會失敗這麽徹底呢?”

 三人的交流,吸引了其余的人們,不少人紛紛圍了過來。

 張薄露出笑容。

 他當眾說道:“江淮地區在傳統的生產力上達到這個高度,已經很了不起了。”

 中華重工流出外部的人才,張薄對中華重工有高度的認知。

 商人們希望通過張薄,同樣加深自己的信息。

 說完了套話,張薄才認真說道:“在新的報紙上發表出來的信息,北平從人均用鐵一斤九兩,增長到三十九斤,增加了整整二十倍。”

 “二十倍是什麽概念?”

 張薄的聲音越說越激動,充滿了激情,讓人們聽得更加投入。

 仿佛舞台的主角。

 張薄手舞足蹈,誇張的肢體語言,看上去更為的有力。

 “換句話說,以點帶面,北平的社會財富增加了二十倍!”

 “這是什麽擴張速度?”

 “哪怕是江淮地區最富裕的鹽商,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增長水平,走私鹽都沒有這麽高的回報率。”

 人們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他們這幫人在北平發展中,或者說北平的發展,增加了無數的有錢人。

 小商人變成大商人,大商人變成掌握了資本的勢力。

 例如張德輝。

 煤炭行業協會的重要成員,煤炭行業大亨。

 這已經很誇張了。

 但現在張薄在開平搞出的新模式,相當於加了杠杆,更是不得了,別人還在奔跑,他已經坐飛機了。

 所以張薄成為了北平最紅的人。

 “北平的先發優勢,和北平目前的商業體量,猶如徽商。”

 張薄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

 “徽商的環境超過其他群體,所以徽商在大明全國各地經商,有了無徽不成商的說法。”

 “這是商業必然的趨勢,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徽商往外流動,傳遍全國,北平也是如此,以後只有北平往外輸出,而沒有往北平輸出的事情發生,因為北平工業生產力的發達!”

 如果朱高熾在這裡,他會理解成也是後世美國高喊自由貿易的原因。

 以美國當年的工業生產能力,所謂的公平競爭,對生產力弱的國家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真要是追求公平,當中國工業生產能力超過美國,美國就不會又搞起貿易壁壘了。

 當年英國佔據全球主要市場,而美國工業生產力超過英國,美國天天喊著英國阻礙世界自由貿易。

 屠龍少年打敗了惡龍,最終成為了惡龍。

 都說中國喜歡說套話。

 其實美國一樣的。

 只不過他喜歡用自由這些字眼,和中國傳統字眼不一樣而已,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沒啥區別。

 當然肯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先民早就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但真把別人當救世主,指望別人來為自己的幸福奮鬥,這種人才真叫癡人說夢,開門引入虎狼,害人害己。

 世界上從來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無論古今中外,世界文明的進步,從來都是人民自己奮鬥來的,指望坐享其成,福從天降,這種人沒救的。

 就像明朝。

 對於皇權的反抗從來沒有斷過,明朝的皇權一步步受到挑戰,正是明朝比清朝開明的表現。

 在清朝穩定時期挑戰皇權試試,試試就逝世。

 明朝不同了。

 朝堂上敢罵,回到老家還在罵,罵的不過癮那就寫成書,流傳於後世。

 明中期,平民拿著棍子,竟然直接走進了東宮裡頭,如此沒有防備,放在清朝敢想?

 “北平現在猶如鐵道上的火車,越早加入這趟火車的人,走的會更遠。”

 “而沒有乘上這趟火車的人,會被甩開的見不到影子,最終被社會所淘汰。”

 張薄極力的誇讚北平,希望更多的人投資北平,從中他能分到更多的蛋糕。

 這一次的宴會很成功。

 張薄良好的表現,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和信任。

 來北平的商人的資產氣球一樣的擴張,這份誘惑吸引了更多的人,陶傑就是這一批人。

 但是他們對北平很陌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可他們有資金,在南方有關系。

 張薄又融資了兩萬兩銀子。

 真金白銀。

 這批銀子換成了糧票,繼續去開平拿地,然後招工開礦,在投產前期,再去糧票銀行貸款。

 北平這個月,又新開了三家大酒樓。

 真定府的邊界,與順德府交界處,臨城縣柏鄉。

 兩個月前的清明。

 百姓們家家燒紙掃墓。

 不過北平和南方不一樣。

 北平的人口,大部分從南方遷移而來,其實追溯數百年前,這批人中的大部分人,又是原來北方流入南方的那批人的後代。

 這也是漢族基因是世界最高的原因之一。

 只是呢。

 當下的北平的確沒有多少大家族。

 在北部以軍戶為主,南部以小門小戶的民戶為主,而且祖墳多不在北平。

 倒是山東不同。

 現在大明的山東掃墓規模要比北平大很多,而在南方沿海一帶,規模又要大不少。

 這是元朝的政策造成的,畢竟下等人的時代,又是南宋中心,各種禁令讓江淮地區的文化被破壞殆盡。

 反倒是沿海地區得以保留,包括宗族也是。

 很多人說宗族不好。

 前提是自己先有更好的東西,沒有更好的替代之前,反倒是把宗族丟了,那才叫讀書讀傻了,迂腐。

 讀書,考功名,做官,買地增加祖產。

 這是傳統農業社會的路數。

 今年鄉裡從北平府做生意回來的人,財大氣粗的修葺了祖墳,也就是祖父和父輩的墳墓。

 竟然用的磚石。

 一車車的祭品被拉了回來,驚動了鄉裡人。

 “膽子真大。”

 “官府也不管。”

 鄉親們七嘴八舌。

 地方上最大的地主,老田家的人也都來看了,幾位家裡後生露出羨慕的眼神。

 “這家人以前比不上我們家,出門了幾年,就這麽囂張了。”

 “聽說這家人在北平開礦了。”

 “不買田去開礦,礦總有挖完的那天,哪裡像我家的田地,代代遺傳下去。”

 “可人家開礦的生意,一年的利潤超過我們幾十年的積累,聽說他家又買了一處礦。”

 有子弟不安的說道。

 古代種糧是百姓們把自家田地裡長的好的稻谷麥子留下來,當做來年的種糧。

 這可不是小比例。

 北方種麥的多,在古代根據地理環境不同,其中有的地方五畝地就需要留種糧百余斤。

 一畝地的麥種需要二十斤。

 在西方。

 公元11世紀之前這個比例大致為1:2左右,即使到了17世紀工業革命前夕,這個比例也不過1:4左右。

 1:2左右是個什麽概念?

 一畝地西方古代大致能播下20斤種子,那麽未來就只能收獲40斤糧食!

 來自英國《中世紀生活》。

 也和劍橋經濟史根據比如古羅馬《論農業》等記載裡面的數據,計算得出的結論一致。

 中國的農耕技術遠遠高於西方。

 在糧種,稅賦等除去後,如果不算徭役,北方一畝地,自耕農大概利潤是七錢銀子。

 十畝地為七兩銀子。

 在除去口糧,日常用品,工具開銷後,那麽也就剩余不了多少銀子了。

 理論上,十五畝地是一戶人家,借助牛耕的上限。

 就算有一百畝地,也創造不了多少價值。

 而現在中華重工的普工,一年的收入就是十二兩,包吃包住還有免費的工衣。

 那些投入工業的商人,回報率更是高的驚人。

 像張薄這種滾雪球的盈利,更是想要靠土地盈利的地主們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工業盈利超過土地盈利一倍的情況下,這些地主會想要追求穩妥。

 但是百倍,千倍呢。

 人家一年的盈利,是普通小地主一輩子都追趕不上的。

 有許多人會反對,工業讓人工變得緊張,增加了地主們的由用工成本,但也有更多的地主會轉頭加入工業。

 普通百姓有什麽渠道和本錢去開辦工廠呢。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勢力,仍然是同樣的一批人, 是王室,貴族,地主。

 只不過他們的模式改變了,也就換了個稱呼而已。

 沒有流血的發生,原來的利益階層怎麽可能會消失呢。

 只不過發展工業讓盤子大了,加入的人更多了而已。

 所以英國雖然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功,但也加深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拿出幾百兩銀子,是不少地主咬咬牙可以拿出來的。

 這幾百兩銀子,就可以成為原始資本。

 富貴還鄉的財主,請了鄉裡幾位地主吃飯,想要從這些人手中拉一筆投資出來。

 財大氣粗的奢侈,也是做給這些人看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