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老四多吃點虧,你們當哥哥的也不能不管。”蹲在土疙瘩上的老爺子淡淡的說道。
年紀大了蹲不住,老爺子起身,老四見狀上前攙扶,老爺子瞪了眼,不讓老四扶,改成了坐到土疙瘩上。
“肯定要管的,爹你怎麽說,兒子們就怎麽做。”老二連忙說道。
老三也跟著點頭,附和二哥。
裡間的二媳婦笑容逐漸冷淡,仔細聽著外面的交談聲,三媳婦也是如此。
“你去了工廠,老三去服役,家裡種地勞動力主要靠老四。”
“農忙的時候,我會請假回來幫忙。”
“到了農忙的月份,衛所會放人回來,我也沒問題。”老三跟著說道。
衛所放不放人,要看形勢,也不會全部放歸。
至於工廠。
誰也不知道能不能請到假。
所以兩人說的是空話,瞞不住老爺子,他開口說道:“老四還沒娶媳婦,家裡這兩年的收入,要跟老四說媳婦。”
話音剛落,老二媳婦就不願意了。
種田存不了銀子,娶媳婦的錢,還不是要靠自己男人的工錢,豈不是自家吃虧。
可又怕說出來,老四不願意當余丁,他不去當余丁,老三就替不了自己男人。
罷了。
老二媳婦在裡間說道:“幫叔叔成家,公公不說也是應該,就用一兩年的工錢,當做叔叔娶親之用。”
老二沒有理會婆娘的話,認真的說道:“四弟娶媳婦無論需要多大的開銷,我做哥哥的一力承擔。”
又過了一會。
太陽已經落山,只剩下點紅霞,各家喊了自家的孩子,土地陷入了寂靜。
無論好事壞事,
大事小事,在夜色下恢復了安寧。
中華重工和王府,衛所的關系,更上一才能樓,原本緊密的關系,變得越發牢固。
特別是長史府籌辦的軍務處,負責中華重工的用工事宜,雖然剝奪了中華重工自行招工的權利,可也讓中華重工廠渡了一層金身。
從形式上來說,已經不是普通的工廠,真正的結合了軍戶,形成了軍工集團。
對應的中華重工這邊派出了文書房馬王宣。
“中華重工這邊,根據各廠的用工需求,以及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分為了三等。”
“普工分為三級,一級年收入十兩銀子,二級年收入十五兩銀子,三級年收入十八兩銀子。”
在中華重工的會議室,軍務處的官吏們,坐在左邊的會議桌,馬王宣等人坐在右邊。
這個座位分配,也說明了中華重工的服從地位。
“中華重工提交的方法不錯。”金忠讚揚道,“伱向他們介紹下軍務處的計劃。”
被點名的吏員說道:“退伍的軍人,以普通士兵為主,但士兵的功勞不同,服役年限也不同。”
“所以對於不同的士兵,軍務處建議是給出不同的待遇,中華重工提出的法子,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馬文書不愧是軍戶出身,自家人懂自家人。”吏員豎起了大拇指。
馬王宣姿態很低。
其實文書房的八名文書,除了最開始的兩人,後續招募進來的文書,都是衛所的舍人。
真要是比起地位,不比眼前的吏員低。
但有些事小王爺已經劃了下調子,中華重工是服從地位,而不是主導地位。
因此無論未來如何變,中華重工始終要低一頭。
雙方第一次協商,的確是自家人,無論從王府的角度,還是軍戶的角度,所以互相沒有為難對方。
或者讓步,或者堅持,很快達成了諸事協定。
“軍務處制定章程,規定退伍軍士的等級,如沒有例外,則分為三級,對應中華重工的三等工。”
“有戰功者退伍為一等,入工廠為三級工,年收入十八兩銀子,服役十年退伍為二等,入工廠為二級工,年收入為十五兩銀子,服役五年退伍為三等,入工廠為一級工十兩銀子。”
會議場響起了掌聲。
不久,衛所和王府,以及中華重工的深度合作計劃,傳遍了北平高層,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王府本來就對各衛影響巨大,如今有了此事,王府在各衛說一不二。”
有人立馬看出了其中的威力。
“王爺節製北平諸衛,是王府分內之事,我等外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中華重工這麽掙錢?每年光工錢就要支出幾十萬兩銀子,應該向官府繳稅吧?”
有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
官員和將領們,私下裡紛紛議論此事。
有的支持,有的反對,有的無所謂,繼續過自己的日子。
“軍戶乃國之大事,如何輕動,萬一惹出禍事,誰能承擔的起呢,不應該草率變動,應該經過朝廷。”
“變了什麽?什麽制度都沒變。”有人反駁。
“各衛都支持此事,而且受到軍戶們的歡迎,理應是好事。”
……
朱棣最近深居簡出,北平行省聲音不安寧,表面上他不在乎,實際上他也怕啊。
此事說起來的確沒有改變制度,可真的較真,也不是沒有由頭。
未知是可怕的,當知道了未來,再難的事情,也會變得不可怕。
朱高熾神情平靜,仿佛絲毫不在意外界的聲音。
朱元璋現在還真不離開幾個年長的兒子們。
那些名臣名將,無論該不該去除,總之已經祛除了大部分,而外部可不安寧。
以前還有開國功勳帶軍打仗,以後幾年的戰事,領兵作戰的就是藩王了。
無論南北都是如此。
別的不提,未來幾年,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還得指望朱棣帶兵北征,掃平叛亂的蒙古部落。
不只是二十九年,西藩不穩,雲南南部的外藩,在兩邊搖擺,目前雖然屬於大明的國土,可後來還是脫離了大明。
總之外部的局勢,需要用兵的地方不少。
現在朝廷無大將,朱元璋也不信任,因為他老了,朱棣怎麽行事,那也是他兒子。
只要姓朱,不像秦王行事無度,令朱元璋失望,就不會有問題。
這是朱高熾結合姚廣孝,金忠,以及自己知悉的歷史得出的結論,並深信不疑。
“根據這份規劃,未來軍隊服役的士兵,年齡逐漸控制在十八歲到二十八歲。”
前線的士兵,十八歲到二十八歲是最好的年齡。
年紀小了不行,低於十八歲擔不了事,高於二十八歲會成為兵油子。
前幾年是新兵,後幾年是老兵,保持有經驗的軍官,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維持軍隊經久不衰之道。
朱棣懂兵事,看得清其中的好處。
就算沒有這份計劃,衛所每年慣例也會裁剪衛所中的老弱病殘,以保持軍隊戰鬥力。
“可是如果發生大的戰事,缺少兵員怎麽辦?以十八歲到二十八歲為限制,恐怕衛所會缺少兵力。”朱棣指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明初習慣了大兵團作戰,動則十余萬幾十萬大軍出擊。
除了有豐富的兵力,也因為明初的經濟環境,供應的起這等規模的軍隊。
不過幾十萬大軍並不是人人精兵,北平諸衛,也不是每個衛都是野戰精兵。
密雲衛,燕山三衛戰鬥力要強悍些,然後就是邊地的大寧等衛。
“根據規定,退役的軍戶仍然是余丁,屬於軍籍,而且每日也會操練半個時辰,如果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征召入軍。”
“也就說是,中華重工的工人,隨時可以湊成軍隊。”朱高熾笑道。
比起一戰二戰中後期,把普通工人拉上戰場,中華重工的模式更先進。
中華重工是壟斷行業,能提供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待遇,以及穩定豐富的工錢。
減輕工人的工作強度,合理加入操練的時間,天然性保留了軍事組織。
是一支超過任何方式的後備軍力,和衛所其實是一個道理。
“衛所施行耕戰,而中華重工施行的是工戰,沒有多大的區別,可能還強過衛所。”
朱高熾自付的說道。
衛所把人口集中到土地農作,和重工把人口集中到工廠生產,兩者的差別完全不能比。
土地產出有限,而工廠生產無上限。
重工是壟斷企業,不愁會生產過剩,可以及時調整,而且朱高熾也不覺得會發生這種事。
北平的工業發展才哪到哪,想要產能過剩,不是輕易可以做到的事情。
“人們常有種錯誤的認知,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工廠取代了大量的作坊,會導致更多的人們失去活計。”
“這些人可以加入煤礦業,蜂窩煤行業,紡織業等,實在不行,也可以轉為軍戶嘛。”朱高熾笑道。
“中華重工每年訂購的工服高達數萬套, 明年還會翻倍,隻此一項,就能提供多少活計。”
“可還有人擔憂,說中華重工生產許多的商品會賣不出去。”
聽到此處,朱棣臉色變黑了。
老大這是拐著彎在說他呢,他就向姚廣孝葛誠提出過自己的擔憂。
“但是經濟不是這麽算帳的,他們只能想到農業換工業商品,根據田畝的糧食價值,來換算百姓能購買的工業商品價值,卻沒想過工業商品換工業商品創造的價值。”
“工業帶來的經濟大頭,是廉價工業商品和廉價工業商品之間轉換價值。”
明天的更新在晚上十一點五十分鍾,並在凌晨三十分,繼續更新五章以上,請書友們給個訂閱,幫助本書通過後日的推薦位合格標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