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第592章 開拓方向之爭
“第一輛蒸汽機貨車,性價比並不算高。”

 中華重工的幾名大管事,參觀完了鐵車後,得出了結論,當著朱高熾的面說道。

 朱高熾也很好奇。

 眼前的鐵車,非常的簡陋。

 因為轉向的問題,所以前輪只有一個,可因為只有一個前輪,導致平衡性又不夠好,加上製動的速度也低下,種種原因綜合起來,就是保障不足。

 “雖然缺點有很多,但是我相信,以後必定大行其道,成為與火車一樣重要的技術,中華重工要不計成本的開發,並且大量的運用。”

 “可以用的地方一定要用,可用可不用的,則同樣要用。”

 朱高熾說道。

 眾人連連點頭,明白了皇太孫殿下的思路。

 使用成本等,以及效果,只要不虧本的情況下,中華重工都應該使用蒸汽機貨車。

 “目前的蒸汽機貨車看上去作用不大,可蒸汽機剛出現的時候,也不過只是抽水用罷了,誰能想到經過技術的發展,成為了大明最重要的發明。”

 “我看啊,這蒸汽機貨車,比火車更靈活,上面罩個鐵蓋子,豈不是無敵的存在。”

 朱高熾提醒道。

 眾人怔了怔。

 誰都沒有往這方面想過,不愧是皇太孫殿下,思路猶如天馬行空,羚羊掛角般的無跡可尋。

 關鍵越想越服氣啊。

 要是戰場上有這樣的“鐵家夥”橫衝直撞,刀槍不入,豈不是無人可擋。

 “三個輪子不穩定,容易翻車,本身對道路的要求就高,如今恐怕更容易出問題,不過皇太孫殿下說的,對我們的啟發很大。”

 韓有昌認真的說道。

 研究蒸汽機的人很多,最早親手製造的人雖然是萬三,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許多人在蒸汽機上的才能,已經超過了萬三。

 韓有昌就是其中之一。

 當年在中華重工蒸汽機工廠,第二代蒸汽機攻克許多難題的時候,此人解決了密封性的關鍵問題,提出了“加蓋”的解決思路。

 後來金州建立船政,攻克蒸汽機輪船的難關,此人就是授命的技術團隊領頭人之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對的。”

 朱高熾認可道。

 “雖然不像火車那般的高要求,可是一般的土路的確難以發揮作用,你們可以試著換輪子,並不是一定要用輪子才行啊。”

 朱高熾提出了履帶。

 履帶的成本,以及技術就更高了,當下的蒸汽機貨車需要攻克的技術還有許多,不過呢,他會把一些自己知道的方向拋出來。

 倒也不算拔苗助長,起到引導的作用。

 “這就涉及到了壓力。”

 “同樣的一塊泥地,人很快就能陷入裡面,而鋪上一塊木板,人站上去就不會下沉,輪子和履帶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們可以多請教其他行業的學者,萬不能閉門造車。”

 “蒸汽機貨車不光是可以運貨,也不只是投入到戰場,對於農業更有巨大的作用,突破人力在土地上的限制,徹底解放生產力。”

 一旁的文書把朱高熾的話都記錄下來。

 以前在中華重工也是如此。

 哪怕朱高熾因為事情忙,忘記了以前交代的事情,有文書的記錄在,則不會疏漏。

 “蒸汽機的技術,仍然對全社會開放,所有的學者和工匠都可以研究與改進蒸汽機,只要有結果,就能得到朝廷的重酬。”

 朱高熾強調道。

 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其次是焦炭煉製技術,這兩樣帶來了社會能源和動力的變革,催生了工業化社會。

 所以煉焦製造廠,仍然由朝廷掌控,控制國家的能源。

 蒸汽機技術則對全體社會開放,所有人都可以研究獲利,這是中華重工才可以辦到的。

 歷史上英國的初代蒸汽機技術沒有專利,是因為工匠對勳貴的反抗,知道申請專利只會落入權貴手中,所以直接不申請專利。

 每個人都可以研究蒸汽機,瓦特能改進蒸汽機,就是這個背景。

 可以看出英國的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最終達到的社會文明的進步。

 發展才是一切。

 而社會並不是穩步發展的,在變化的過程中,湧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倒退也是經常有的,所以需要老百姓們親自參與。

 中華重工的大管事們,帶回去了朱高熾的要求。

 沒多久。

 中華重工各工廠,根據上級部門指示,大量的采購和使用蒸汽機貨車,哪怕是無利可圖,只要不是虧本運營,也會堅持使用。

 金州蒸汽機貨車製造廠,北平蒸汽機貨車製造廠,京城蒸汽機貨車製造廠,一連開辦了三家。

 才幾個月的時間。

 市面上就有了蒸汽機貨車的影子,主要還是在工廠區。

 “中華重工對於皇太孫殿下的旨意,執行力度很高,不愧是國之重器。”解縉眼睛裡露出讚歎的神色。

 中華重工是脫離於朝廷之外的“巨獸”。

 雖然在皇太孫殿下的安排下,逐漸歸於朝廷的監督和管控,可偌大的體系,讓人驚歎無比。

 直接和間接控制的工人高達數十萬,加上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以及控制的核心產業,可謂是大明的半壁江山。

 “雙面刃啊。”

 朱高熾笑道。

 中華重工的利,人們都看見了,中華重工的危害,他也要向大家講明白。

 自己活著的時候,有信心引導好,可自己不在的那天呢。

 “這些年來,我不斷的拆分中華重工,包括把鐵道工程部,鐵道運營部,還有各個組織從中華重工體系分離出來,就是為了避免中華重工大過了國家。”

 商人比中華重工要容易對付多了。

 中華重工不但有錢,有資源,還是有權的。

 屠龍者終成惡龍。

 只有成熟的體系,以及不斷的完善過程,才能讓寶劍隻殺敵,而不是傷己。

 解縉明白朱高熾的擔憂。

 如果算上鐵道工程部,工程部等大部門,中華重工直接管理的工人就超過了一百萬,跺跺腳,大明就得搖一搖。

 “中華重工未來還要繼續拆分下去,不過現階段還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好。”

 朱高熾肯定的說道。

 光靠市場的自然發酵,哪裡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不計成本的開辦了三家蒸汽機貨車製造廠,更不會有十一年的時間,建造了近十萬裡的鐵道。

 文華殿。

 五軍都督府,兵部,內閣都在。

 朱棣不在,去巡閱京營。

 大明六十萬的水陸大軍,新的軍製,以及新的作戰方式,配合鐵道,和原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何保障京城的安危,已經成為了兵部最關心的事情。

 “從三萬衛到北平城,至西到亦力把裡,至南到廣州,以三十個大站,三十個小站為兵站,形成裡外三圈的防線。”

 金忠指著輿圖上的圈說道。

 “京城的車站,由京營直接控制,豕勇軍控制北站,忠勇軍控制南站,各設立一營新軍長期輪守。然後是徐州站、上海站、杭州站、同樣設立一營。”

 大明的鐵道網由北至南主要為兩條。

 一條從大同到太原,然後一路南下鄭州、武漢、長沙、最後進入廣西,以及在交趾修建的鐵道。

 一條從北平到天津,然後是濟南、徐州、京城、上海、杭州。

 杭州到福州與廈門的鐵道還未通車,大規模的修建過程中。

 然後是四川的成都附近一帶,重慶一帶,貴州的貴陽一帶,雲南的昆明一帶等,各自從省府往外修建中,先保障行省容易修建的地區開始。

 朱高熾看著兵部在輿圖上的規劃,考慮其中的得失。

 鐵道的確很快。

 可如果有人作亂,同樣可以借助鐵道,直下京城。

 鐵道發動的閃擊戰人盡皆知。

 人是最會學習的動物。

 盾矛盾矛。

 如今到了需要盾的時候。

 金忠見朱高熾沒有詢問的意思,於是繼續指著輿圖上的鐵道網說道:“中線鐵道與東線鐵道並行,無論哪條線路,都需要經過徐州,同樣,南面則需要經過杭州和上海。”

 “考慮杭州與京城的路途不遠,所以第一道防線加入了杭州。”

 按道理杭州應該直接修通與京城的鐵道。

 但是隨著上海縣的大發展,於是這裡成為了唯獨以縣的身份,修建了大站點的地區,京城和杭州站的鐵道,繞了一個彎。

 “徐州和浙江火車站,各成立三營兵站,成為京城鐵道網的門戶。然後是濟南、鄭州、南昌三大站。”

 大站設三營。

 除了拱衛鐵道,還有保衛地方的目的。京城乃至應天府境內的小站留一營。同樣依托鐵道網,成為阻止萬一發生的叛軍作亂的措施。

 “鐵道上有十五萬兵力,剩余三十五萬兵力,京營十萬,邊疆十五萬,內地其余行省十萬,合計五十萬,如果遇到戰事,則調動京營和內地行省部分軍力,支援邊疆兵力。”

 五十萬大軍。

 仿佛天下都可以去得。

 實際上的確也是如此,只是大明現在的疆域太大了,擴張的步子也太快,看上去四面八方都很穩定,其實四面八方都需要用兵。

 “高麗的右軍將軍李芳遠實力最大,目前有我們壓著,他還不敢明目張膽的奪王位,還有倭國的幕府,已經和大內義弘勢如水火,戰爭一觸即發。”

 “緬甸宣慰司蠢蠢欲動,暹羅王國征兵備戰,大有要吞並素可泰地區的態勢,不給我大明插手的機會。”

 金忠收到各地傳回來的公文。

 “如果不是由我們大明壓著,天下早已戰火紛飛了。”

 “是啊。”

 “各地野蠻慣了,仗著武力胡作非為,不懂文明,不愛護百姓,更不知道和平的可貴,需要我們大明的教化,才能有天下的仁義。”

 解縉笑道。

 自從皇太孫殿下喜歡以文明壓人的口氣傳開後,大臣們有樣學樣,很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聽到他們二人的談笑,朱高熾倒有些無語了。

 大明就是天下的道德楷模。

 仁義的表率。

 “你們光說海外和西南,我看啊,最大的威脅是西北。”朱高熾出言,打斷了眾人的笑語。

 “皇太孫殿下是說帖木兒?”

 朱高熾點了點頭,“金帳汗國被帖木兒打敗過一次,如今正處於衰敗時期,據派去出使回來的李暹所言,那邊有個小王國,竟然控制了金帳汗國的稅收,長此以往,此國必定取代金帳汗國。”

 “而帖木兒汗國,因為其阻斷了東西交流的消息,讓我們並無法清楚了然於心,可多少也能得知,此國如今很厲害,至少能有數十萬兵馬,我大明雖然不懼,可也需要事先防備。”

 提起防備,朱高熾就很頭疼。

 防備是需要軍力的。

 東察合台都司人口少,鐵道又還未修建好,駐扎的軍隊多了,需要內地的供應,加上運輸的成本,與傳統的消耗沒有多大的區別。

 可如果駐扎的人少了,萬一帖木兒改變了主意,提前發動了東征,帶著十萬的步兵,高於步兵數量的騎兵,合記五十萬的大軍東征,留在東察合台都司的軍民就很危險。

 最好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龜縮防線,主動放棄在東察合台都司的治理,集中力量治理亦力把裡東部地區,只在東察合台留下部分的境界點。

 第二種就是主動打出去。

 可如果打出去,需要的成本就更高了。

 這就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區別。

 遊牧文明窮困,物資潦倒,打仗有利可圖,反正窮的只有人命一條,輸了也就輸了。

 以戰養戰。

 當打下偌大的地盤起,沒有地方搶了,就是衰敗的時候。

 而農耕文明則不會。

 經過治理,會越來越富庶和文明。

 南方從蠻荒之地變成富庶之地,就是農耕文明的百姓們靠著自己的雙手,通過勤勞所創造出來的輝煌財富。

 中亞和西亞。

 經過了第一波的劫掠和屠戮,恢復了一段時期,好不容易有了點生機,被後世西方人的學者,稱之為另一種文藝複興,結果又被帖木兒劫掠和屠戮了一波。

 所以帖木兒的目光又回到了中原。

 他病死在了路上。

 他的繼承者不敢和大明作戰,選擇了繼續臣服,果不其然,當以戰養戰的方式停下來後,帖木兒帝國也就開始了走下坡路。

 帖木兒一死,他的帝國就內亂起來,從內亂到分崩離析,再也沒有和平過。

 而中亞和西亞,因為沒有像東亞的大明,至少有近兩百多年的恢復期,從而保留了文明的火種,他們可沒有這個幸運,所以徹底的衰敗下去。

 到底要不要打出去,如果打出去又該如何打。

 中亞和西亞經過帖木兒的屠戮,還有沒有財富和生產資料,可以給遠道而來的大明補血,朱高熾最怕的就是面對一片狼藉,反而需要大明的物資。

 打仗要為大明的百姓服務,為他們帶去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好大喜功,朱高熾還在猶豫中。

 太多的方向,選擇多了,也讓人煩惱。

 “既然帖木兒是個威脅,那我們大明就消滅它,保證文明在天下的延續。”金忠堅定的說道。

 他不認為天下還有勢力是大明軍隊的對手。

 金忠的提議,獲得了多數官員的認可。

 也有人反對。

 擔心土地貧瘠,打下來後無利可圖,只會損耗國家的資源,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如優先發展中亞半島,集中力量穩定倭國和高麗。

 “帖木兒帝國與我們太遠了,至少需要出動三十萬大軍,才能徹底蕩平他們,可萬一這個時候,高麗和倭國發起了戰事,而我們又無力壓下去。”

 黃淮最知道朱高熾的圖謀。

 借助高麗和倭國的內部矛盾,以最小的代價,保持他們的現狀,持續為大明的發展出力,因此出言反對。

 “當下出兵帖木兒,雖然必定能打敗對方,可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穩定,又需要駐守多少士兵,花費多少的開銷,能不能得到利益都還是未知,而高麗、倭國、乃至中亞半島各國的利益,是可以看見的。”

 “既然如此,臣認為應該優先保障這些地區的穩定,盡快的納入中國,然後才是對付帖木兒帝國的好時機。”

 “就怕人無傷虎之意,而虎有吃人之心。”

 金忠從軍事的角度說道:“東察合台都司地區,我們留下的軍民有數萬之多,此地新收復,難道就棄之不理?再且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不如先打出去。”

 “從京城到帖木兒當下所在的地區,長達數萬裡之遙遠。”

 “他的都城雖然不遠,只有不到兩萬裡的路程,可是戰事一開,必然需要徹底消滅對方,難道追擊數萬裡之遠嗎?”

 “補給從何而來,耗費的民力需要多少,其中的遇到的危機又有多少。”

 朱高熾見大臣們各有各的說法,最後拍板說道:“以戰求和平吧。”

 眾人皆看向朱高熾。

 身處東亞怪物房,朱高熾需要謀算全局,而不是一時的得失。

 “如果帖木兒乖順,則不理他,但他要是不服,那就打一打,把帖木兒打痛,打怕,讓他不敢不臣服大明,把他趕出中亞以東地區。”

 打仗是為了利益。

 農耕文明需要的是能生產的土地,朱高熾眼饞的盯著地圖上的一角。

 至於中亞地區。

 吉爾吉斯,塔吉克自古是中國的土地,兩個地區從西漢漢武帝時期,就已經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一直到唐朝以後結束。

 這兩個地區,當下屬於大明的東察合台都司。

 中亞地區的平原在西部,而東部吉爾吉斯,塔吉克地處高原,境內的山脈佔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三, www.uukanshu.net百分之九十的領土在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最高的高達七千多米。

 這些地區就算有礦,也屬於開采成本非常高的。

 當今的時代乃極度貧瘠的地區,以前大唐與波斯的戰爭,從地理角度上屬於非常吃虧的。

 並且在這兩地修建鐵道,朱高熾覺得還不如在雲南南部修建鐵道。

 不論從難度考慮,還是利益上考慮。

 他決定海外和南下。

 最後在中亞西亞。

 而且歷史如果沒有變化,帖木兒也活不了多久,先讓中亞和西亞亂一亂,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也不得不防。

 萬一有了新變化呢。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