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阿嚏……”
東角門的暖閣。
朱元璋仰起頭,突然打了個大大的噴嚏,聲音如雷。
正等著平身的朱高熾被嚇了一跳。
不是啊。
老朱不是要死了麽。
這是要死的樣子?
朱高熾不敢抬頭,心裡滿是疑惑,光這聲大噴嚏,朱高熾覺得朱元璋還有得活。
朱棣無語的看著父親。
朱元璋沒有發出聲的大笑,暖閣的太監們都看見了燕世子被聖人一個噴嚏嚇抖了的樣子。
“起來吧。”
朱元璋淡淡的說道。
朱高熾起身,然後才看到朱元璋的模樣。
雖然不至於說莊嚴,但也不是馬臉。
關於朱元璋的異相圖。
其實從嘉靖時期開始,民間大為的流傳起來,包括朱棣不是馬皇后所生等等的野史,也在大量的誕生。
可見民間的社會風氣已經發展到了何種的高度。
明中期社會風氣的發展,為萬歷時期,各種新思想和代表小市民階層誕生的書籍提供了土壤。
任何事物的發展,絕對不是憑空而來的。
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思想,也絕對不是明末突然就發生的,而是隨著發展而逐漸變化的。
而清朝一直要到清末,被英國狠狠的敲了一棍子,然後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才算是松動了清朝在南方的禁錮。
可惜。
這個時候已經太晚了。
無論是社會風氣,還是人們的思想等,經過數百年的扭曲,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辮子精神深入人心,百年都難以根除。
在明朝的時候,人們就敢罵皇帝,不光嘴上罵,還要寫書罵,連皇帝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大臣。
從西方文明敘事的角度來看,可以褒獎為中華文明充滿了抗爭精神。
“咳咳。”
朱棣見兒子一直盯著朱元璋看,忍不住咳嗽兩聲。
朱元璋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懷疑自己臉上有東西?
朱高熾又確認了一件事。
朱棣喜歡摸下巴的習慣,原來是遺傳朱元璋。
“你在北平的動靜,又是興兵,又是當眾說自己不遵守規矩,因為你是打下的天下。”
“如此的豪氣乾雲,怎麽咱一點也看不出來啊。”
朱元璋露出探究的眼神。
種種事跡堆積出來的形象,朱元璋一直以為眼前的孫子,成長為了何等豪傑。
朱元璋一生見得最多的就是豪傑。
“嘿嘿。”朱高熾傻笑:“在皇爺爺面前,孫兒萬不敢造次。”
巴結的模樣,連朱棣都看不下去了。
朱元璋忍不住搖頭。
的確充滿了市井之氣,如果不是現實發生的事,朱元璋都要懷疑眼前的孫子是不是被掉包了。
比起做出的事業,眼前孫子的氣勢太不相符了。
在朱元璋想來。
能有如此手腕和氣度的人,做出這麽宏大的事業,必定是驚世之人,氣度非凡。
朱高熾當然明白朱元璋在想什麽。
中國模式可不是他朱高熾發明出來的。
是真正的先烈們摸索出來的。
朱高熾自己何德何能敢與他們相比,先烈們的氣度,那肯定堅定至極的人物。
自己不過是對於民族充滿熱愛的普通小百姓。
所做的事也不過是站在先烈們的肩膀上,抄著他們的作業而已。
先烈們從來不畏懼任何困難。
朱高熾有自知之明。
欺軟怕硬。
他就是這樣的人,也準備一直這麽做下去。
誰軟就欺負誰。
誰硬氣就拉攏誰加入。
那些軟弱者要麽繼續軟下去,要麽硬氣起來,否則就乖乖的被他統治即可。
朱高熾要和硬氣者一起打造一個盛世大明。
也只有硬氣者們。
他們才能保證完美的制度真正的落實下去,敢於對社會的陰暗面做鬥爭。
那麽完美的制度就不會被掏空,最後流於形式,成為空洞的口號而已。
硬氣者才是民族的未來。
歷朝歷代都有許多良好的制度,最後卻沒有用。
為什麽。
因為要靠人來執行啊。
就像英國從法國引進的專利法,從最開始的沒人在乎,權貴們照舊搶奪工匠的發明。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工匠主動保護自己的權益,開始與權貴們鬥爭。
工匠們發起的官司越來越多,早期有諸多的鬥爭失敗,可大量硬氣者前仆後繼的奮鬥下,終於贏得了勝利。
必然。
有些人等著別人去奮鬥,他們等著坐享其成。
那麽這個社會這種人越多,這個社會也就越無可救藥,正是辮子精神。
朱高熾很乖順。
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麽。
而形勢變了。
至少在皇城裡,朱元璋是強者,也絕對是硬氣的人,一個碗當上皇帝,硬氣的不能再硬氣。
“那些話都是因為關心父王,所以孫兒才口不擇言,皇爺爺原諒孫兒吧。”
朱元璋愣了愣。
有些不知道說什麽了。
自己都做好晚年淒涼的準備了,畢竟那番氣度的人,必定是殺伐果斷的豪傑。
朱元璋喉嚨動了動,最後看向了朱棣。
朱棣不好意思的露出笑容。
沒辦法。
這是他兒子不是麽。
“老大從小就是這樣憨厚。”朱棣小聲的說道。
朱元璋忍不住問道:“那他怎麽敢在北平做許多事?”
“因為父皇。”
“關咱什麽事情?”
“父皇如何對待的大哥,咱就如何對待的老大,老大想要做事,咱是他親老子,自然極力支持他。”
朱元璋想起了朱標。
又想起了前往廣州番禺的朱允炆。
“你也不錯。”
朱元璋向朱棣露出了笑容。
朱棣差點眼睛濕潤起來,父親的一句話,讓他觸不及防。
第一次。
他覺得享受到了當初,父皇對大哥的關愛。
朱元璋沒有再理會朱棣,嚴厲的看向朱高熾。
“你還是要多讀書。”
“讀書不光讓眼界開拓,還能養自身氣度。”朱元璋吩咐道。
朱高熾傻眼了。
讀書當然是好事。
但是讀書累啊。
進入了社會的人,哪怕嘴上再說要撿起書本,如何想要重回學堂,可真正能做到的才幾個人呢。
讀書可比工作要辛苦多了。
合著鬧了這麽久,自己好不容易進京,原來是為了讀書。
所以就是為了大老遠從北平跑到南京讀書。
朱高熾求助的看向朱棣。
朱棣大笑。
“父皇聖明。”
“熾兒不喜讀書,有了父皇留在身邊教養,想必能扭轉一二。”
朱棣就這麽出賣了自己。
朱高熾有氣無力。
第二日。
朱元璋上朝,身邊帶著朱棣。
朱棣被封為太子。
監國。
朱高熾被封為皇太孫,並且下旨從全國挑選賢才入東宮教授皇太孫讀書。
舉國嘩然。
朱棣被封為太子,人們已經有所預料。
但是人們沒有想到,聖人竟然會指明朱棣監國,更多的人被東宮教授皇太孫讀書的旨意所吸引。
沒有人可以忽視這道旨意。
“這是聖人在為皇太孫鋪路啊。”
有讀書人說道。
皇太孫。
不在是朱允炆,變成了朱高熾。
“太子正當壯年,而聖人早早的就開始培養皇太孫,為皇太孫培植親信。”
“十年二十年下去,皇太孫就是有史以來最穩固的國本,誰也無法動搖。”
隨著旨意的昭告天下。
天下人都在討論應天府的變局。
原來那些還在為朱允炆抱不平的輿論,一夜之間被壓了下去,人們都在感歎聖人對皇太孫的看重。
山東。
朱高煦也被好消息打蒙了。
大哥慎之又慎,所有人都跟著擔心起來,結果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
各種好消息不斷。
先是朱允炆被改封為越王,只是可惜被封去了廣東,到底是個隱患。
對於大哥。
朱高煦有些羨慕。
大哥的風頭太讓人驚歎了。
被朱高熾趕回來的葛誠,意有所指的說道。
“小王爺本就深得王爺的重用,如今再有聖人的培植,這就是冉冉升起的皇太孫一系啊。”
葛誠強調道:“是史無前例,比當初太子一系還要龐大的勢力。”
朱高煦聳了聳肩。
“我大哥不是小王爺了,是皇太孫殿下。”
聽到朱高煦的懂事,葛誠露出笑容。
如今天下大定。
哪怕是北平系的文武,也不希望再有任何的意外。
已經是最完美的結局了。
天下大喜啊。
隨著朱棣被封為太子,許多官員選擇了辭官。
兵部尚書茹瑺。
辭交了兵部尚書的職位。
在離開京城前,他去祭拜了前太子朱標一番。
在守靈士兵的注視下。
茹瑺一一擺上自己的貢品,以及自己寫的奠文,邊哭邊燒,聞著動容。
他是太子少保。
受前太子之恩情。
如今愧對於前太子,更無顏待在朝堂,而且茹瑺有自知之明。
他掌領兵部尚書一職, 太過重要了。
恐怕新朝容不下他,沒有人會放心的,他也沒有臉留下來,更不在乎現在的權勢。
“太子啊。”
“今日一別,臣恐怕再也不能來了。”
茹瑺整理了自己的儀容,在太子陵前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然後孤寂的離開。
不日。
茹瑺帶著自家的隨從,拒絕京城好友們為他舉辦的離別宴,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京城。
兵部尚書是國之重器。
金忠被朱棣從北平調來,擔任兵部尚書,並且為東宮太子太保。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