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命令,部隊要去保衛武漢。江西保安部隊第三團和第十一團兩團官兵得到命令,立刻趕赴市郊,參與阻擊日軍,掩護參加武漢外圍保衛戰的我們薛嶽兵團在九江、德安一帶完成戰略部署,第三團和第十一團官兵星夜進入陣地,搶修工事,第二天便與日軍交上了火,兩團官兵和我們一起沉著應戰,多次打退日軍進攻。作為傷兵,我由於受了傷,還有好多傷員行動不便,老油子和寬子死活要和我在一起,最終我們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系,和保安部隊官兵相遇。二十六日下午,兩團接到撤離命令,我們沒有別的出路,隻好在保安團的護送下,和他們一起到了廬山,保安團近三千官兵迅速登上廬山。
廬山是我們中華民族抗戰聖地,蔣公曾在此發表《廬山抗戰宣言》,中國千古第一大文豪李白曾在此感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鬼子佔領九江後,很快打到了廬山腳下,隨即將廬山團團包圍。鬼子認為廬山和南京、武漢一樣,對於中國抗戰有特殊意義。如果拿下,可以對中國人抗日熱情有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廬山就成了鬼子的眼中釘。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躊躇滿志,他眺望著廬山,興致勃勃地畫了一張廬山寫生圖。岡村數周前從被佔領的中國首都南京溯江而上,此時,他希望幾天內就能登上中國政府的“夏都”廬山,一覽慕名已久的風光。他認為拿下廬山輕而易舉,我想說的是,這個日本劊子手太不了解中國人了,我們平時可以自己人吵來吵去,一旦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放下芥蒂,團結起來,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雖然我們只有三千人,但我們抗日的決心可是一點也不少。三千官兵在各個路口要道構築工事,屯集石塊,誓與日寇決一死戰。仙人洞旁的九十九盤古道上,我們修有一座碉堡。此碉堡位置極佳,高度適中,既能全方位扼製登山要道,敵人炮火又難以擊中;射擊孔計算精確,火力搭配天衣無縫,顯示出了保安團兄弟們很高的軍事建築才能。
隨著廬山周邊地區的相繼淪陷,廬山已成“孤島”,廬山守軍成為“孤軍”。但兩團官兵鬥志極為旺盛,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誓以血肉之軀保衛廬山。我們也被鼓舞,雖然行動不便,但也想為大家做點什麽。
廬山上,保安團決心死守廬山,做長期抵抗的準備。但形勢十分嚴峻,廬山方圓三百裡,登山主道就有九條,崇山峻嶺間大都可攀援上山,兵力布置十分分散,因此,必須要得到民眾的支持,必須要有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保安團做了精心的安排布置。他們首先趁日軍尚未將廬山圍嚴的空隙,護送三萬多上山避難的難民突圍下山,然後將剩下的幾千山民組織起來,成立“衛廬社”,最了不起的是,“衛廬社”下設少兒組、婦女組、青壯組。少兒組協助站崗放哨、維持秩序、偵察漢奸;婦女組負責洗滌補綴,協助看護傷員;青壯組授以戰鬥常識,負責運送彈藥、糧食,協助戰地救護。“衛廬社”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時少兒組就曾偵破了一個漢奸案。幾名少年發現黃龍寺裡的一個中年人形跡可疑,經常打聽山上的軍事部署,便對他進行24小時監視。此人果真是個漢奸,原來曾是安徽省政府委員,後投靠了日本人。他以“避難”為名躲進黃龍寺,專門刺探軍情。少兒組的成員終於發現了他深夜發報,保安團將他逮捕後,
搜出了電台和密碼電本,為廬山消除了一大隱患。後來這個漢奸乘看守不備,逃跑未遂,跳崖自殺了。 我們還開辦了三所小學,將所有幼兒集中起來,專人看護,堅持讀書上課。因日軍圍山,無法看到報紙,保安團便創辦了《廬山圍日報》,將每天收到的無線電訊刊印在報上,發給官兵民眾,及時了解全國的抗戰形勢。因部隊是倉促上山,都是單衣單褲,難禦寒冬,保安團楊遇春團長將棉被、毛毯搜集起來,由婦女們趕製棉衣棉褲。在山上的二百多外國僑民也積極協助我們守山,不但捐獻出家中的衣物棉被, 還將自己住處四周的鐵蒺藜拆下,送給我們做路障。我們還還辦了一個救護醫院,但極缺醫生和藥品,僑民主動捐獻藥品,懂醫術的僑民還按時到醫院來義務為傷兵治療。僅僅穩定山上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得到四周山麓民眾的支持,我們在山下積極開展護山行動。日軍在各鄉村組織了維持會,維持會的漢奸對我們下山活動構成很大威脅。寬子參加了專門的隊伍,斬殺鐵杆漢奸,將頭懸掛在通衢要道,並四處張貼懲奸告示。漢奸們恐懼起來,紛紛與保安團聯絡,願暗中為保安團效力。後來我們下山襲敵和購買糧食、藥品,都能得到維持會的幫助。日軍何時要攻山,從哪條路線攻山,有多少兵力,我們都十分清楚,早做準備,給攻山日軍以迎頭痛擊。
保安團將士的勇猛善戰讓日軍領教了厲害,日軍太久保聯隊用10余門野炮向廬山公墓土壩嶺猛烈轟炸,墓群被炸得四分五裂,棺木、屍骨拋得到處都是。炮聲停後,二百多名日軍沿著陡峭的山路向上爬來。保安團埋伏的三十多名官兵從掩體中躍出,進入陣地。待日軍離陣地只有一百米時,守軍猛烈開火,子彈、手榴彈像雨點一樣撲向日軍。訓練有素的日軍即刻就地臥倒,保安團官兵馬上推倒成堆的巨石,巨石呼嘯而下,橫衝直撞,趴在地下的日軍頓時炸了窩,嚎叫著彈起,四處躲避,保安團的機槍隨即猛烈掃射,打得日軍抱頭鼠竄。保安團的官兵們掄著大刀、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衝出掩體,向逃敵追去,一陣刀劈槍刺,又結果了幾十名日軍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