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船塢全力開工,一艘艘海船下水。
隨著交州歸附,海船行於沿海,商貿大興。
劉禪將一艘艘小型的海船賣給了商團,收了一筆筆造船費,又能夠將本地的特產通過這些商團賣出去。
既加速了南中的開發,又獲取了交州本地士族的支撐。
可謂一舉兩得。
更重要的是,交州的歸附,讓蜀國獲得了一支一萬人的軍隊。
一萬交州士!
這股力量在中原算不上什麽,可對於劉禪來說,卻很有價值。
這支軍隊可以培養成一支海軍。
大型戰艦的製造與小型商船不同,耗資巨大,且費事費力。
投入這麽一支海軍,如果投入和產出得不到正比,那是劃不來的。
對於如今的蜀國來說,沒有必要保留這麽一支海軍。
可開了地圖的劉禪卻知道,有這麽一支海軍很重要。
據兩位顯族長老說,他們的家鄉原本在神州之外的夷州。
那時,夷州與神州之間本來是互通的。
可因為戰爭,夷州被毀了,混沌之海,吞沒了大半個夷州。
混沌海內風暴洶湧,就是顯族最先進的海船,也無法成功進出。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南海之外,就沒有生息。
昔年顯族作為夷州的王者,麾下有大量的附屬勢力。
這些種族很多都生存了下來。
混沌之海北,南海之南,就生存著這些種族的後裔,以及,淪為奴仆的顯族。
當顯族的武力被摧毀,昔年的奴仆掌握了主權,而昔年的主人反而淪為了奴仆。
不過,因為顯族掌握了高超的技藝,所以並沒有被消滅。
顯族中有不同的種族,為了各種工程建造而產生了不同的分化。
黑顯族可以長時間呆在水中,進行水下工作,而白顯族則可以訓練巨大的靈獸協助他們一起建造工程。
如果能夠將海外的顯族接回,劉禪便能得到一大助力。
到時候,建造奇觀也可以事半功倍。
因此,保留一支強大的海軍相當重要。
劉禪將這支海軍劃到了太子府麾下,預期先建造二十艘戰船,並且佩備顯族的武器和導航儀器。
戰船的建造,到人員的訓練與海船的練成,這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劉禪不是沒有錢,不過,都有了出處,畢竟,建立海軍只是開發南中的一環。
相關的費用,大頭還是要看劉禪開的盤口。
鄴城!
自從建安十九年春曹操自合肥回軍,這一年來,曹操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兩件事情上。
稱王,以及防劉備!
劉備得了荊、益、涼之後,如今交州的士燮也歸附了。
劉備的勢力越發壯大,曹操就得在關中和南陽投入更多的資源。
無論如何,關中和襄樊兩條戰線,都不能破了口子。
否則,被劉備衝了出來,會威脅到曹操掌控的核心區域。
就在曹操在內外兩條戰線緊鑼密鼓的進行時候,廬江郡那邊傳來了消息。
孫權背後捅了他一刀。
呂蒙率領重軍屯守西陵,與江夏的文聘對峙,可忽然調轉了槍頭,與甘寧合兵,佔了皖城,擄掠了數萬人口。
廬江郡是合肥要塞的側翼,佔領了這裡,合肥附近已經沒有了援兵。
曹操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
孫權這一手玩得很漂亮,無論是布局還是謀算,都是此世一等一的存在。
孫權的時機抓的很準,就在曹操將主力放在宛洛一帶,對付劉備的關鍵時候,江東軍動了。
合肥若下,戰線被會被推到壽春,江淮以南,不複曹操所有。江東十萬大軍,亦可侵入中原腹地。
如果曹操將主力調回,那麽會不會發生戰場聯動?
劉備會不會就此有所動作,就算巴蜀的劉備沒有,可荊州的關羽會不會趁勢北上?
曹操心中沒數。
他只能一邊整合兵馬,一邊冀望合肥的張遼能多撐些時日。
這是孫權高光的一刻!
十萬東吳大軍自建業出發,逆著長江而上,過濡須水,經巢湖,直達合肥城下。
數百艘戰船,旌旗遮天蔽日,氣吞如虎。
江東是孫策打下來的,孫權承接的是父兄兩代基業。
多年來,孫權穩固基業,鼎立一方。
可是,總缺少些什麽?
赤壁之戰是周瑜打得,曹操是被他擊敗的,江陵也是他打下的。
這麽多年來,於武功一項,孫權沒有建樹。
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是亂世中滾過來的,一場場大仗打過來的。
孫權要是想要將東吳發展壯大,那麽必須取得對外的武功成就。
這樣,他才能將他父兄留下來的蛋糕繼續做大,並且擁有足夠的威望,改革東吳內部。
與魏蜀不同,東吳的軍隊構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孫權父兄留下將領的部曲。
這種結構, 守成可以,要進取,實在太難了。
孫權的雄心不只是在東吳一地,還在更廣闊的地方。
曹操可以利用水道將兵員、物資調到合肥,孫權也可以。
十萬大軍下了戰船,於合肥城外安營扎寨。
孫權迫不及待,安排兵馬,於合肥城外,排軍列陣。
望著遠方的合肥城,孫權躊躇滿志。
這座城池,將是他的第一站,也是東吳的起點。
可正當他安排兵馬,準備攻城的時候,合肥城那邊,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合肥的城門開了。
張遼想要做什麽?
投降麽?
這一刻,孫權有些小激動,如果張遼投了,那麽對於他而言,將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很快,理性卻告訴孫權,這不可能。
張遼的家眷都被安置在了鄴城,被曹操握在手裡。
他投了,不管家裡人了麽?
那是他麾下的部曲想要投麽?
孫權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就見遠方城門越開越大,數百人衝了出來。
就在這數百人衝了許久之後,孫權才反應過來。
他們不會要衝陣吧!
從高處望下,東吳這方十萬人的大軍山呼海嘯,與對面寥寥數百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蚍蜉撼樹!”
孫權不屑的嘲諷了一聲,並且下達了命令。
這一刻,東吳的先鋒軍跟著動了。
陣前,東吳將領大喝一聲。
“來將何人!”
“雁門張文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