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五百六十六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
  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

  崔敦禮在龐孝泰的不斷催促下,終於是在正月底離開了幽州。

  幽州地方官將,都沒有一人前來送行。

  朔飛呼嘯,雪花飄舞,
  崔敦禮也是面若冰霜,騎著馬頭也沒回離開了,龐孝泰揮手向自己三個弟弟與長子彥章告別,“好好服侍恩相,多學點本事。”

  對兒子他寄予不少希望,以前他在嶺南時想巴結李靖,結果李靖根本不理睬他,到了長安他喊武懷玉大人自稱門下走狗,武懷玉對他不錯,雖沒收他這兒子,起碼確實提攜照顧,如今兒子能夠正式拜武懷玉做爹,雖有些遺憾沒改武姓,可龐孝泰覺得兒子未來的路已經鋪好了。

  風雪中,一人向北而行,出使突厥諸部。

  幽州城憫忠閣上,武懷玉看著新年裡都在趕工修建的憫忠祠,已經快要完工,整個祠修的很莊嚴。

  祠裡三千多具陣亡將士遺體,已經都送到了將士們老家,並送去了撫恤金以及慰問金和喪葬費。

  “崔敦禮走時臉很黑。”

  “不用理他。”

  武懷玉跟崔敦禮沒什麽私人恩怨,經淮南公主一番點拔後,他也明白崔敦禮在幽州的這些過份舉動,其實是向提拔他的皇帝表忠心,他是皇帝特派使者,要做的僅是把皇帝想知道的事情查明報告,至於如何處置,合不合理,那都不是他的事。

  這不是私怨。

  就好比當初魏征對武懷玉各種挑刺一樣,職責所在,想明白這些後武懷玉也就既不怪他,也沒想過要再去親近,

  他也不怕崔敦禮挑出他一些刺上報天子。

  立大功,犯小錯,其實對武懷玉是好事。

  “走了好,天天呆幽州,大家都覺得膈應。”武胖子說道,

  “衛長史和盧國公什麽時候到?”

  “衛長史過些天就能回來了,不過盧國公估計得二月中才會到,”

  盧國公程咬金得償所願,終於要來幽州了,這事武懷玉開始還有點覺得不好意思,畢竟人家老程那妥妥長輩,又是大哥老丈人,資歷高威望足,現在卻要來給他做副手。

  不過他跟自己心腹幕僚們說到這事時,他們倒覺得很尋常,畢竟如今的武懷玉已經不是一般官員了,那是總攬過財政做過宰相的,如今在幽州那也是辭相後過來,現在又立大功升為大都督兼都護,
  程咬金確實資歷較高,但也只是在貞觀朝,真要放大唐朝堂上,程咬金資歷也不算高,
  他們都是跟對了人。

  再說,程咬金來北邊,他們覺得一來是為北伐突厥做準備,既是皇帝給武懷玉增添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將做副手,同時也是皇帝給自己的潛邸心腹大將一個立功機會,畢竟滅突厥這樣的機會可不多。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等伐突過後,武懷玉可能要回朝複相,到時程咬金可能接替武懷玉職,執掌幽雲,不說做大都督,起碼也得是大都督府長史兼都護。

  不過武懷玉從野狐嶺大戰後,皇帝對他的嘉獎賞賜來看,他覺得自己可能一時半會不會調回朝,

  他太年輕了。

  參考歷史上李績在並州足足呆了十六年,從武德九年任並州都督,到貞觀十五年回朝任兵部尚書,李績被摁在那十六年。

  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還是他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他甚至是大唐軍方少有的重要山頭代表,在李密死後,李績就是瓦崗系的山頭代表,當初李密入關投唐,在河南還有大片地盤、部眾,可是還在堅持,最後是李績帶著他們投唐的。

  再一個就是李績在開國大將中又特別年輕,
  而且他還是僅存的開國初賜姓封王過的山頭,雖然他當初沒接受封王,父子僅受國公爵,可畢竟這位李績,並不是真正姓李。

  李績這人很聰明,一直非常低調,尤其是在武德年間的諸多大戰中,李績的表現並不算好,甚至經常吃敗仗,還被俘虜過,可卻又低調而恭順,這使的李淵李世民兩位天子都找不到什麽理由弄他。

  也讓李績成為諸多賜姓封爵的山頭中保全之人。

  但皇帝的不信任是一直在的,所以一直按在並州,一按十六年。

  上次野狐嶺大戰後,皇帝給他的封賞是加四百戶真封,把抄羅藝的一座長安大宅兩座京郊別院,以及百頃地和一些奴隸賞賜給他,另外賞了一萬匹絹。

  這賞賜挺豐厚,但都是物資賞賜,沒涉及職權。

  他比皇帝還小十歲。

  先前雖已經拜過相,但那時的武懷玉沒啥資歷,能做宰相完全就是皇帝硬推上去的,武懷玉就是為天子衝鋒的馬前卒,天子要換掉他也是一句話的事。

  但經野狐嶺之戰後,現在的武懷玉依然年輕,但已經積累了很高的威望,特別是此次總財政、任計相,也是做的不錯的,如果武懷玉再挾著巨大軍功入朝複相,

  那可就跟之前不一樣了。

  要是武懷玉二次拜相,坐穩位置,乾個三五年,那時就真正的是一位權相,能夠成為朝中的一方山頭。

  長孫無忌為何現在一直不給職事?
  拋開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這本質還是長孫無忌一直是李世民心腹,他做宰相後,權勢太高,已經成為山頭,兼之他還是國舅後戚,他舅舅又是宰相,所以最終長孫無忌、高士廉先後罷相,一在京賦閑,一外調地方。

  李世民雖年輕,但對權力的掌握十分敏銳。

  魏征、侯君集、張亮甚至秦瓊這些人先後做宰相,其實都是這種邏輯,武德舊宰相們紛紛下台,新宰相裡既有原先房謀杜斷這樣的心腹,卻也有侯君集張亮這種本來根本上不來的近侍。

  老程這次來,是沒機會接替自己的,打完突厥,估計也呆不了多久,他不可能真一直做自己副手,極可能還是去其它大都督府當個長史,或是其它重要中都督府做個都督。

  崔敦禮離開幽州,估計他的報告也已經在去往長安的路上了,只怕他的這報告,也會引發一場小風暴。

  雖不用擔心危及根本, 但多少也還是可能引發點事情。

  看透了事務本質後,很多事情簡單多了,甚至有些無聊,卻還得配合表演。

  “朝廷還沒批複對北山奚用兵嗎?”

  “估計衛長史回來後,應當會帶回朝廷回復吧,”

  武懷玉準備開春後就對北山奚用兵,這季節更不利北山奚,對唐軍也不算有利,但是奚人更不利。

  況且秋冬時就要展開對頡利用兵,也不能拖太晚。

  就當是安東都護府設立後,一次聯合軍事演練吧,幽州兩萬人邊防軍團,安東都護府兩萬都護軍團,然後幽州的一些州鎮兵、團練、內附蕃人城傍等,經過加強後,

  現在幽州都督府、安東都護府,有五萬唐軍主力,另外還能拉出兩三萬協從,以及三蕃的小十萬附庸,真正兵強馬壯。

  武胖子不懂打仗用兵,但他接受到兵冊錢糧這些,都被那些數字弄的很膨脹,“二郎,咱們現在兵強馬壯,等拿北山奚練完手,是不是可以去九十九泉轉轉,甚至直接去頡利定襄老巢問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