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三百九十六章 彈章如雪又如何
第396章彈章如雪又如何

 周紹范懷揣著那張地圖走後,沒半個時辰,皇帝直接派張阿難接他進宮。

 東宮顯德殿。

 李世民盯著那地圖,精光閃閃。

 房玄齡杜如晦等一眾宰相也都在。

 懷玉還看到了一個熟面孔,前宰相蕭瑀,還有中書侍郎顏思古,一看到這兩人,懷玉看看到那張懸掛在殿中屏風上的他手繪地圖,便猜到了皇帝今天要說什麽。

 果然,李世民匆匆召來這麽多重臣,上來就指著那副地圖。

 跟大家分享他新得到的一件至寶。

 “此圖,乃是傳自終南隱仙逍遙子前輩,”

 眾人對這副地圖都很震驚,實在是這圖有許多他們未知的地方。

 甚至連魏征也頭次發現,原來中原華夏就這麽小一點。

 原來以為中原是天下腹心,中央之國,怎麽才這麽點大?

 甚至南海有那麽多大島,好幾個跟中央一樣大的巨島,甚至有個比中原還大的多。

 不過海東四國怎麽才那麽點大,高句麗、百濟、新羅、倭國,好小。

 倒是靺鞨、室韋這些大的沒邊。

 而那個什麽海東大陸,他們以前聽都沒聽過,隻知海中神洲仙山,也沒想到會在那麽遙遠的海對面,可最北邊,兩大陸居然相隔百裡海峽相接,中間卻相隔數萬裡。

 李世民看到大家震驚那樣,居然有種你們沒見識的眼神。

 他忘記自己剛才見到周紹范拿出這圖時的震驚樣。

 “諸卿,看到這海東大陸沒有,在這海東大陸的中間偏北,那裡有五個大湖,在這東海岸的五大湖平原地帶,就是我上古殷商後裔遷過去建立的明王朝,歷經一千零四十六年了,前後經歷十三朝,皆開國之君後裔子孫······”

 “據說這明帝國能夠國祚如此國綿延,皆因其開國太祖定下的分封之製,周之分封,八百年天下。漢封諸侯,也有四百多年天下。”

 “朕欲使子孫長久,社稷安定,也欲行分封之製,諸卿以為如何?”

 太子少師蕭瑀立馬站了出來,“陛下,臣縱觀歷代興廢,發現國家能夠長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分封宗族子弟,屏護中央。

 秦王兼並六國後,罷免王侯,設置郡守,至二世國家就滅亡了。

 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後,汲取秦亡教訓,郡縣與封國並舉,於是漢有天下四百余年。

 魏、晉以降,盡廢封建之製,沒見哪一代能長久的。

 從歷史上看,推行封建,大有益處。”

 李世民撫須微笑,蕭瑀一直以來都是封建制的擁護者,一直建議李世民盡快推行分封制度,還經常拿隋朝來說事,當年楊堅五子,皆一母同胞,結果最後死的死囚的囚,十分令人遺憾,隋朝更是二世而亡。

 中書侍郎顏師古也站出來,他問皇帝,這海東明朝,真歷經千年不亡,還能前後興起十三起?

 “請問陛下,這海東大明的封建之製又是如何?能否為我大唐借鑒?”

 “這個你們要問隱仙弟子武青陽了,這地圖是隱仙傳給他的,包括玉米土豆等祥瑞,也是隱仙得到的海東神物傳給他的。關於海東之事,武懷玉知道的最多。

” ??“還請翼國公解惑。”顏師古請問。

 “顏侍郎,我知曉的也不多,也是道聽途說,聽說海東明朝太祖開國後,便定下分封之製,分封二十五子為藩王,鎮守邊疆,

 敷險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將,權崇製命,勢匹撫軍。

 每藩王,置親王護衛指揮使司,每王府設三護衛,每護衛甲士少者三千,多者萬九千人,親王有指控權,但由兵部統轄。

 諸藩王分封錫土,列爵臨民。”

 這句話大家都的懂。

 海東大明藩王們,分封就藩,鎮守邊地,權力挺大,有三護衛,少者九千,多者五萬多,但這些兵也不是他們的私兵,只是跟大唐的都督們一樣有指揮權,但統兵、調兵之權在兵部和皇帝那。

 藩王們同時還兼管理屯田、主管軍事、防禦外敵,還兼所在地方民政財稅。

 總之就是軍事民政財稅一把抓,比魏晉時的持節都督們權力大的多,而且這藩國是世襲的。

 可武懷玉接下來的話讓他們又有些迷惑。

 “明太祖雖分封二十五子為藩王,給予三護衛,讓藩王們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但同時立下祖製,後代皇帝分封皇子,只能封在邊疆蠻荒之地,不得封於腹心內地,

 同時定製,代代推恩,親王諸子皆封郡王,親王國劃分郡王國,親王三護衛也劃分給諸郡王。郡王死後,再由諸子承襲,推恩封國公,代代推恩,降等襲爵,其封地,非有社稷軍功,不增不減,子孫傳。”

 武懷玉並沒照搬朱元璋那套,也沒用朱棣後來削弱的那套,他說的這藩王封國,其實相當於唐末的節度使藩鎮,權力肯定比明朝的大,尤其是朱棣以後的大。

 但是,他加了條關鍵的條件,那就是不得分封在內,只能分封到邊疆,且還有代代推恩這條。

 這樣就算邊疆分封有藩鎮節度使一樣權力的封國,但每過一代就會減弱,一個親王國,下一代可能就是十幾二十個郡王國,地盤還是那麽大,軍隊也還是那麽多,那勢力自然小的多。

 第二代時都是親兄弟,可能還比較團結,但兩三代之後,那可就會各打小算盤了。

 如果能夠不突破這兩條限制,那李世民真要搞分封製,其實對大唐也沒啥威脅。

 當然,不怕政策不好,就怕政策走樣。

 真要是將來走樣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諸卿覺得如何?”李世民問,他心裡其實對那條只能分封到邊疆蠻荒的限制很不滿。

 皇帝真正心思其實是想把如今的都督府,漸漸改成皇子封國,實行漢代一樣的郡國並行制度。

 不過他沒急著表態。

 先要爭取大臣們都支持封建,然後再來談細節。

 可宰相魏征一如繼往的還是站出來反對了。

 “陛下,隋末大亂,民生凋敝,如今大唐立國不久,百業待興,如果再施行封建,分割天下,國家會出現什麽情況,很難預料。”

 禮部侍郎李百藥就更不客氣了,直接說帝王有沒有天下,跟天下能有多久,那都是天命所定,跟封不封建沒關系。

 天命注定當天子,哪怕出身亭長的劉邦,也還能成為天子。要是天命注定要亡國,那如秦二世、隋煬帝等再怎麽折騰,也不是逃不過二世而亡。

 這天命注定大唐當興,所以隋末那麽多梟雄起兵,但最終還是大唐得天下。

 這兩人帶頭反對封建,馬上也有不少人附議,覺得眼下推行州縣製最好,要是再行封建,無疑是倒退了。

 中書侍郎顏思古站出來支持封建,“陛下,臣以為周朝封建之製,與漢代郡國並行封建之製,其實給諸侯國權力太大了,

 倒是這海東明朝太祖所製訂的這個封建制度,倒挺不錯,皇子封藩,鎮守邊疆,世代承襲,代代推恩,分封錫土,列爵臨民,能夠穩固邊疆,屏護中央,

 中央有亂,邊鎮藩王也能勤王護駕。”

 蕭瑀則認為要行分封,那就一步到位,必須跟漢代一樣,直接建諸侯國,給予真正封國之權,而且諸侯國應當跟朝廷一樣,由朝廷冊封其嫡長子為諸侯國世子,將來由嫡長子繼承諸侯國,代代相傳。

 但諸侯國中的主要國官,應當由朝廷選派。

 殿中一時爭執起來。

 左右仆射房玄齡杜如晦照例沒馬上表態,倒是蕭瑀魏征等爭個不停。

 李世民一直沉默不語。

 看的出,事情發展沒如他期望那樣,這讓皇帝有些失望,心中的想法也沒再說出來。

 不過李世民是個很厲害的君王。

 等眾人爭的不可開交時,他出聲製止。

 然後不再討論此事。

 “中書令之職空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總這樣也不合適,朕考慮許久,決定拜溫彥博為中書令,不再兼禦史大夫,專心主持中書省事務。

 禦史大夫一職,便由太子少師宋國公蕭瑀接任,加參議朝政銜。”

 這是蕭瑀在貞觀朝第三次拜相了。

 這位在武德朝做過六年中書令,三年右仆射,然後貞觀朝做了一年左仆射,還是兩上兩下。

 現在第三次複相,改禦史大夫。

 吏部侍郎劉林甫遷中書侍郎。

 芮國公豆盧寬、黎國公溫大雅拜黃門侍郎。

 給事中馬周,轉中書舍人。

 蒲州刺史郢國公宇文士及,授右衛大將軍,出任涼州都督。

 遂州都督莒國公唐儉召回朝拜禮部尚書。

 駙馬柴紹出任蒲州刺史,加左領軍大將軍。

 韋挺遷治書侍禦史。

 李世民不談分封,改來了個人事大調整。

 朝中分封製的堅定支持者蕭瑀貞觀第三次拜相,而同樣支持封建的豆盧寬、溫大雅兩人也進入門下省為黃門侍郎,同樣支持封建的溫大雅的兄弟溫彥博更是拜中書令。

 就連武德功臣唐儉都召回朝中拜禮部尚書了。

 而宇文士及、柴紹也都再次重用,這兩人其實也是支持分封的。

 眾人中,也就劉林甫和馬周這兩個,是明確反對分封製的。

 武懷玉記得豆盧寬和溫大雅,正是禮部的前兩任尚書,因事去職,現在成了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品級雖不如禮部尚書,但論實權,可不比禮部尚書低,黃門侍郎那是三省之一門下省的次官,權力極重。

 比如王珪就是由黃門侍郎直接拜侍中的。

 姐夫馬周由給事中轉中書侍郎,品級倒都一樣,一個負責草詔,一個負責審議,相對來說,中書舍人擁有五花判事之權,還負責草詔,更顯能力。

 中書門下兩省的要職都做一遍,那幾年後就能順利的成為中書侍郎或黃門侍郎。

 不過蕭瑀成了禦史大夫,也成了懷玉的頂頭上司,這倒不是啥好事,蕭老頭脾氣出名的壞,有個極為執拗的老頭,出了名的不好相處。

 急起來直接跟你擼袖子開乾的,這樣的宰相上司誰不怕?

 好在他這治書侍禦史是兼職,估計另一位新任治書侍禦史韋挺以後有的罪受了。

 廷議結束。

 李世民留了武懷玉,直接拿出一大堆彈章,都是關於武懷玉昨天納妾,搞的過於排場高調的事。

 如今武懷玉名頭響了,這想踩著他上位的言官也多了。看書溂

 雖然武懷玉是治書侍禦史,禦史台的次官,可中書和門下兩省還有不少諫官,那些可不歸他管。

 就算是禦史台的禦史們,也有要彈劾武懷玉的。

 更別說一些沒有風聞奏事之權的官員,照樣要彈劾他。

 李世民把那堆彈章擺在那,卻並沒給懷玉看,只是簡單說了下情況。

 武懷玉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只是邀請了些至親朋友,可許多人不請自來,他也很意外。

 “朕也是知你行事向來本份謹慎,也不是那張揚高調之人,不過如今你身兼數要職,行事還是要越發謹慎一些。”

 皇帝一番話後,直接叫內侍把這些彈章全扔火盆裡燒了。

 “刑憲司那裡,你以後就不用兼職了,事情太多也忙不過來,你就安心管事雍州衙門事務,另外民部、禦史台這邊也費些心神。”

 “朕已經召段綸回朝做工部尚書,大安宮修建之事,也一並交給他負責。”

 免去六扇門郎中,再免去大安宮監,

 然後又免去了太子洗馬一職。

 武懷玉倒不是很在意,現在就剩下雍州別駕、民部侍郎判度支、治書侍禦史三個職事,還有個崇賢館學士頭銜。

 保留了這個學士頭銜,也算是保留了太子李承乾的老師身份,還算半個東宮屬官。

 “你覺得如果朕把皇子、皇弟分封諸都督府,兼領都督、刺史,如何?”

 皇帝問。

 武懷玉直言,“陛下在時,諸王肯定忠心陛下,屏藩中央,但從歷史來看,三五代後,只怕必生亂,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皆因此而起。

 如果想諸侯不亂,唯有保持一個足夠的力量壓製才行。

 內州縣,外分封,這才是最能保持平衡的方式。”

 可李世民一想到將來要把他最喜歡的小胖子魏王分封到什麽交趾、遼東、敦煌、川西、青海等地去,他就難以接受,就算是長孫皇后也不會舍得吧,那都不是分封,那是流放。

 “不封關中河南,而封到河東山南河西河北江淮江南呢?”李世民又問。

 把關中河南這兩核心要地保留,封到其它地。

 懷玉沒回答皇帝的話,現在李世民滿腦子的想法,根本不是真的問他意見,他只是想要一個讚同支持而已。

 “陛下,如今正式設州置縣的地方,設有統軍府有府兵的地方,都不適合分封建國。”

 懷玉見皇帝一直盯著他,最後還是說了一句。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