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八百五十三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
第853章海中夷洲換江州

“東吳黃龍二年春正月,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隋大業三年,隋羽騎尉朱寬與海師何蠻應楊廣之命,入海求訪異俗,到達流求,因語言不通,擒一土著而還。”

“隋大業六年,武賁郎將陳棱率領一萬東陽兵,沿海南下,進至義安郡,與征林邑時獲得的仆軍匯合,從潮州出海,直抵流求······”

關中,

岐州,九成宮。

皇帝在三月初帶著皇后又行幸九成宮,留太子在京監國。

這一次,皇帝把八位宰相都留在了長安,只是帶了國舅長孫無忌,還有秦瓊、楊恭仁、陳叔達、宇文士及、長孫順德、劉弘基、李孝恭等一眾元老在身邊。

行營條件很好,皇后的病情已經大為好轉,連李世民都感覺身體輕松了許多。

皇帝與一眾元老們打打獵喝喝茶,日子過的愜意。

武懷玉最新的一封信,李世民看的有些意外。

“陛下,這個夷洲和流求好像是同一個地方吧?”楊恭仁道。

“嗯,就在漳、泉、福州的東面,隔著幾百裡海峽,”李世民回道。

“那這流求島也沒跟嶺南挨著啊,晉國公怎麽突然提起這裡來了?莫非晉國公看上這島了?”

陳叔達是南人,倒是對流求島知曉的多一些。

“這流求島可不小,大概得有福州、泉州、漳州加一起那麽大,”

“有三州之地?”

而李孝恭則說起另一件事,“隋大業六年,楊廣派大將陳棱渡海征流求,從潮洲出發,在海上漂泊一月,方才抵達流求。”

“不是說僅相隔幾百裡而已嗎?”

“那是因為陳棱的艦隊不熟悉航線才導致的,遙想當年吳國派人尋夷洲,從建業出發,最後到達夷洲島上,可是費時整整一年。”

當年三國裡東吳實力最弱,東吳便想著擴大地盤增加人口,不僅派艦隊去尋夷洲亶州,後來也還派人開拓海南島,甚至開辟了至遼東的航線,與北邊建立盟友關系。

衛溫他們找到夷洲登陸後,發現這島不錯,確實如傳聞所說一樣氣侯溫和、土地肥沃,

只不過當地的高山蠻夷不太友好,穿著獸皮拿著各種落後武器就來驅趕,吳軍雖然在三國中最弱,可好歹也是能三分天下的,

吳軍輕松擊敗了蠻夷,把他們趕回山上,

衛溫他們便開始建立據點,安營扎寨,並開始墾荒屯田,又記著吳王的任務,是來為吳國開疆拓土帶征兵的,於是便派人跟蠻夷交談,還送了禮物,跟蠻夷各部搞好了關系,

吳軍在夷洲築城屯田,一萬多人乾的很起勁,但是水土不服,士卒染病,船隊帶的藥不多,士兵很快死的七七八八,

呆了一年,最後實在撐不住了,衛溫帶著剩下的人返回,走的時候,還想辦法帶了幾千夷洲蠻回去交差。

這事大失孫權所望,在陸遜的攻擊下,最後衛溫、諸葛直都被砍頭了,孫吳也就沒再繼續開發夷洲。

但此後,大陸這邊也就知曉了夷洲的情況,後來雖再無官方的開拓,但卻有不少商人開始前往夷洲通商交易。

官方對夷洲記錄,說夷洲在台州東南,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野人依山而居,各自為王,分劃土地和人民。人人都剃光頭,男人穿耳,斷發紋身。

土地肥沃,種植五谷,又捕魚打獵,還說他們一家人全部睡一張大床上,交媾時都不回避,

能織細布,也能染色紋,用鹿角、青石磨礪當做武器。

殺人後留置頭骨,歌唱像狼狗嚎叫。

反正就是一群野人,但生產水平其實也還可以。

等到隋朝的時候,

朱寬到達流求,去招撫島蠻到大隋去朝貢,可人家島上的那些部落,各自據地稱王,他們知道海的東面有大陸,也知道那裡有大國,但人家為何要乘風破浪的冒險去朝貢你?

楊廣最是好大喜功,被拒絕了非常不高興。

當年孫權還只是惦記夷洲的土地人口,想著開疆拓土增加兵員稅基,派了一萬多人冒險過去經營了一年,後來發現虧本了,就再不提了。

楊廣可是要建大業的,

此時的楊廣雖還沒征討高句麗,但已經征討過林邑攻破其王都,滅過伊吾,乾翻了吐谷渾,突厥也臣服於隋,

正要準備乾高句麗,小小流求敢不敬畏大隋,那就派兵討伐,乾死他們,正好先練練手。

陳棱他們不熟悉航線,在海上繞了一個月才到達流求,上岸後,流求人還以為是漢地商旅來交易的,還挺熱情。

等隋軍中通曉流求語的昆侖人跟他們接洽,發現是先前那夥來招撫讓他們去朝貢的人後,立馬再次拒絕了慰諭。

於是陳棱、張鎮周率兵進攻不服王化的蠻夷,

流求王歡斯渴刺兜很快被擊敗,隋軍攻克低沒檀洞,並擊殺了小王歡斯老模。

後隋軍乘勝進攻,流求王雖拚死抵抗,可仍不敵隋軍,波羅檀洞被克,流求王也被斬。

隋軍達成出征目的,斬殺大小王,並俘虜流求王子島槌,以及數千男女,最後焚毀王城,得勝回朝。

陳棱他們的跨海征討,純粹就是為了楊廣的一個面子,出動萬余人馬,耗費無數錢糧,甚至傷亡不少將士,

結果打完了就走,既沒留下來佔領攻下的土地,也沒有移民屯墾。

從經濟上來說,這肯定是大虧特虧的。

不過事情其實也並不是這麽簡單,流求王之名“歡斯渴剌兜”、小王之名“歡斯老模”,其實是天竺語頭領之意,並非真正本名,翻譯大約是憍陳如王朝某某大王。

南梁天監二年,扶南國遣使入貢,梁武帝詔書中就直接呼扶南王名諱為“扶南王憍陳如闍邪跋摩”。

而流求小王所居的低沒檀是扶南王國的舊都毗耶陀補羅的別譯,意為獵人城,大王所居的波羅檀則源出佛經《大智度論》,意為渡布施河得到彼岸。

所以隋軍征討斬殺的大小王,還有攻破的那兩座城池,其實不完全是流求島土著,他們更大可能是來自扶南國王子在海外建立的殖民點。

這種情況在那時也並不罕見,南洋諸島海上往來貿易較頻繁,也有王族部份去別的島嶼建邦立國的,甚至有些島國敗亡後,出海跑到其它島上再建國,甚至後來再殺回去復國的也不少。

隋軍征討林邑時,中南半島上的真臘國就吞並了扶南國大部份疆土,隋軍攻打林邑後帶回來的南人中,就有不少是真臘人和扶南人,後來帶著他們還去征討流求。

扶南被真臘吞並大部份疆土,國力衰弱,有部份王族、貴族們航海到其它島上去,也是很尋常的傳統了。

而隋軍後來會去征討流求,也可能是跟隋軍有了接觸的真臘人,想辦法挑動的,真臘人借隋軍之手,去打擊扶南在外的勢力,以免他們將來卷土重來。

扶南國印度教在流求島的殖民據點,倒是因此被隋軍攻滅。

武懷玉給皇帝的這封關於流求的信很長,

從三國東吳尋夷洲,說到前朝隋跨海征流求,既說了流求很大,也說了島上土著很弱,但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塊未開發的寶地。

距離漳泉福不過幾百裡而已,卻有漳泉福三州那麽大,

武懷玉提出開發這個夷洲流球,還說他已經掌握了從廣州到流求的航線,當然最重要的一件事,

是武懷玉提出了一個交易,

他願為大唐率軍渡海征流求,為朝廷開疆拓土,攻下流求後,為大唐置流州。

武懷玉自請改封流州。

世封江州換世封流州,這個請求真是出人意料的很。

夷洲雖大,可那在海外,江州好歹也是中州,有近兩萬戶人口,而且雖在江南,但處於長江中遊重要位置,長江、贛江兩條重要水道商路,比起個盡是蠻夷的海外大島,不知道強多少倍。

在皇帝心裡,別說這個還在蠻夷手裡的流求,就是已經設有崖儋四州的海南島,也比不過一個世封江州刺史啊。

長孫無忌道,“武懷玉一直反對陛下的世封刺史之製,這自請改封夷洲,只怕是以退為進的再次反對吧。”

“陛下,世封夷洲就真顯得苛待功臣,有貶降遷徙之嫌了。”

“這夷洲可比儋州還更偏懸海外呢。”

一眾元老都覺得武懷玉肯定不是真想去流求,這不過是反對世封刺史制度罷了,

秦瓊坐在旁邊一直沒怎麽開口,哪怕說到他的義子,

“叔寶,你也覺得懷玉是在抱怨,是在叫屈,是認為朕的世封功臣,反而是在遷徙?”

秦瓊起身,“陛下,懷玉的信看上去不像是在抱怨,倒像是真的想為朝廷做點實事,

這個夷洲想不到居然比海南島還要大些,朝廷在海南島上置有四州,如今馮冼兩族大力開拓海島,

臣覺得夷洲島雖不比海南島與大陸往來方便,但潛力也當不小。若是能拿下來,開墾經營,移民屯田,或許是大有可為。

懷玉也是一片赤誠之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