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一回長安,武家便又熱鬧起來。
每天都有很多人趕來拜訪,
駝子武成守著大門,在那些官員士子們一聲聲的客氣禮貌聲中,都飄飄然快上天了,
任你緋袍綠袍,還是絲綢綾羅,到了武家門口,那也得跟他客客氣氣。
就算是一些紫袍大臣來了,同樣得遞上拜貼,
晉國公的大門可不是誰想進就進的,
昨個就連皇子魏王殿下來了,都還很客氣的遞拜貼,甚至賞他一顆金豆子呢。
魏王雖然胖了點,但人是真有禮貌,對他小小看門管事也這般客氣。當然,駝子還是更喜歡太子殿下多點,太子殿下並不會見面笑嘻嘻還給你賞金豆子,
但太子殿下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相比之下魏王倒是有點居高臨下甚至俯視了。
回了長安,懷玉沒急著回政事堂。
他這宰相,說實話挺偷懶的,不過皇帝也發了話,說懷玉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三原縣今年試行新法很成功,有目共睹,人人稱讚,而皇帝已經定下來,明年便要在整個京畿道推行新法,開始本來說先在雍州渭北九縣推開,但後來皇帝覺得步子慢了點,改成要在整個雍州十八縣推行。
後來十道改劃十五道,皇帝便乾脆大手一揮,在整個京畿道六州推行吧。
明年推行新法的事,仍由武懷玉主要負責。
武懷玉現在的官職,是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師、崇賢館學士兼修國史、參預政事、總監東宮兵馬、上柱國、晉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
官銜挺猛,
但這裡面沒啥正經職事,
既不在三省任職,也不在六部上班,甚至都不需要常參,因為有特旨可免。
到貞觀五年正旦前,武懷玉都可以享受這般輕松的特殊待遇,相當於可以在家辦公,
反正現在三原的事,也就是總結成功經驗,製訂一些新法推行的條陳這些,也不需要他來弄。
總是總監東宮兵馬,也不過是個加銜,並不需要他幹什麽。
至於說兼修國史,同樣就是每月負責跟其它一些宰相、大學士們,審一審史稿而已。
天灰蒙蒙,
冬日裡的長安挺冷,也挺灰暗,甚至帶著些異味。
這都是因為長安的冬天大量燒煤導致的,
唐人燒煤,而且長安燒煤的還不少。
煤被唐人稱為石炭,很早就開始被發現並利用了,長安城很大,日常燒水做飯用的柴薪消耗很大,而到了冬天,還要燒炭取暖,消耗就更大了。
冬季柴價大漲,百姓負擔也是大增,
相比起薪柴,反倒是石炭價格更便宜些,
武家賣的煤球炭爐子,加是武家賣的蜂窩煤,搭配著很好用,花費還低的多,除了有些煙味刺鼻,用這個更劃算。
而且許多人到了冬天,有時也買不到柴火木炭,又貴又難買。
宮廷裡有專門的衙門和人負責采買薪炭,豪門大族也有管事管這些,但對一般百姓來說,只能看市場的供應了。
天冷或下雨下雪,供應不及是常有的事,
其余習慣後倒也不覺得石炭髒或是刺鼻,冬天更重要的是暖和,屋裡有個石炭爐子,既能取暖還能燒水做飯,耗費還不大。
長安的冬天,一天要消耗大量的柴火木炭,以及煤。
武家的火牆火炕會燒煤,廚房也會用煤爐子做飯,但室內基本上是不用煤炭的,味道較大,
武家用木炭取暖,甚至用竹炭,無煙無味,火力也挺穩定。
當然,今年武家做了許多棉被,增添了許多溫暖。
特別是墊在床上,晚上睡著感覺睡在雲朵上,墊的暖和,少蓋點也都很舒適了。
武家現在長安城裡開了好多家彈棉花的店,彈棉花做棉被、棉鞋、棉襖這些,生意挺火。
一般百姓,還消費不起。
但長安貴族多、官吏多、讀書人和商人也多,是大唐消費能力最強的地方,特別是每到冬季,各地官員入京朝集、上計,學子們入京趕考,還有許多守選的官來京銓選。
僅這些人就有幾萬,加上他們的隨從等,一下子就湧入大量高消費群體,更別說年底,各地商賈更是雲集。
武家店裡彈棉花的的一天到晚都彈個不停,忙的水都沒空喝了。
武家棉布現在也賣的好,
武家的棉布就叫棉布,而不叫白疊布,這是全天下獨一份,武家棉布店打出的口號就是,不是所有的白疊布都叫棉布,立馬使武家棉布與眾不同了。
現在長安貴族勳戚們都喜歡穿棉布棉襖,甚至成為一種時尚,一般的綾羅綢緞還比不過。
反正現在武懷玉在家裡,就是穿著棉布的長袍,屋裡很暖和,有火牆,屋裡還有炭爐,連棉襖也不用穿。
其實長安再冷,貴族們也是不怕的,因為有皮草。
頂級貴族們穿紫貂,次點的就穿其它貂皮。
若是官爵低點的貴族官員們,自然是穿各種狐皮、松鼠皮、旱獺皮、水獺皮、羊皮等等,底層的百姓,穿羊皮、牛皮甚至豬皮狗皮貓皮的,
皮草不僅保暖,還帶有身份階層的標識。
像是紫貂皮,奢華輕柔,色澤光潤,絨毛密實,經久耐用,尤其是稀少,號稱軟黃金,人稱金羊毛,裘中之王。
這玩意,沒有三品以上官爵,有錢也買不到,有也不敢穿。
當然,現在長安興起的一股棉布風,明明有資格也有能力穿貂,但就是不穿,穿棉布,
這彰顯與眾不同。
還得是那種沒印染顏色,沒有提織花紋的素棉布衣。
大冬天,雪花飄飄,能穿一襲輕薄的棉布長袍,這不是火力強壯,而是顯示身份,也說明家裡有火牆、保暖好,用不著穿的雍腫。
當然,還是物以稀為貴。
滿街的皮草不稀罕,
如武相公甚至皇太子那樣,穿個棉布長衫,多瀟灑。
科舉在即。
武家門口,仍是每天有無數來乾謁投詩的士子們,都想把自己的文章投給武相公,若是能得到武相公賞識,那就一飛衝天了。
君不見李義府、上官儀他們現在都已經年紀輕輕便平步青雲?
李義府監察禦史巡按河東,風頭正勁,上官儀入秘書省為官,更是深得聖人賞識。
只不過武懷玉對於這些滿懷熱情的士子們,卻沒什麽功夫看那些乾謁詩,實在是獻詩的士子太多,每天收的詩要拿筐裝上好多筐,武懷玉若每個的都看,真的是啥也不用幹了。
他也只能讓門子收下,然後送到他的幕客那裡,先讓他們看,有比較好的再整理出來,
最後幕客們一起評選,每天選出十份最好,加上評語送到他那,他有空了便看一看。
不過就算是這樣,武懷玉也並不會輕易的就給某個士子推薦給考官。
現在想投在武懷玉門下的士子很多,
但越是如此,武懷玉也越不會再輕易的收人,
既得看才華,還得看人品,位置越高,越得小心,否則若是收了個白眼狼,那能力越強,背刺時傷害越大。
如今的科舉,一年一科,
秀才科太難,一般官員也不敢隨便舉薦人參考,所以有時兩三年開一科,一次可能就錄一兩個,有跟沒一樣。
倒是明經和進士科年年取士,甚至明經分四等,進士分兩等,但一年也都是隻錄個十來人,
其余明書明法明律明算甚至明醫等這些,都屬於專科,錄取了也不過是做吏,
真正比較有前途的還是明經和進士,其中進士因為只有兩等,錄的人更少,所以更難考。
懷玉覺得現在這種科舉考試制度,還是過於簡單了些,國家不夠重視,一來錄取的人少,二來取士也不全是憑能力,主要還是靠關系,考試既不糊名抄謄,甚至勳戚權貴打聲招呼,就能場外提前定取。
相比之下,明清時那種層層考試篩選,三年才一科,隻選進士的這種模式,倒是更公平一些。
不過如今大唐取士,以門蔭為主,推舉為次,至於說科舉,純粹就是點補充,一年那麽點人,簡直可有可無。
甚至這點機會,還主要被士族子弟搶走了,寒門子弟機會很少。
馬周有次跟懷玉喝茶,談到科舉,就覺得不夠公平。
武懷玉也知道不公平,但朝廷開科舉士,本就不是衝著公平去的,否則就不會是以門蔭取士為主了。
為何魏晉以來有門閥世家?
說白了就是這種以門第為出身為主造成的,貴族官員子弟,直接就有資格做官,這必然就使的世襲,
武懷玉的長子才三歲多點,現在都已經一路加封為三原縣侯了。
幾乎一年晉一級,從縣男到縣子再到縣伯、縣侯。
其它這種情況在頂級勳戚家族並不稀奇,長孫無忌、房玄齡、秦瓊、程咬金、武懷玉等這些王公勳戚,他們都有兒子以父之功勳而封賞虛爵,若是賜婚尚公主的,爵位更是能封到縣公縣侯。
而許多出身一般平民或小地主的府兵,可能百戰余生,都撈不到一個虛封的男爵。
貴族高官子弟,既可以成為館學生,也可以成為國子監生,這都是能夠獲得入仕資格的,再差也能做三衛侍官,累積年資後就能釋褐授官。
說到底,大唐還是個等級森嚴的時代。
最後的貴族門閥時代。
“二郎,阿郎和大郎與馬郎婿來了,”
文水縣侯武士恪、曲水縣侯武懷義?、高唐縣侯馬周, 爺三一起進來,老武還抱著懷玉嫡長子三原縣侯武承嗣。
老少四位侯爺進來。
老武和小武,那都是沾懷玉的光,跟著加封的虛爵,懷義是憑他在韶州的驚人政績晉升的。
至於馬周,他本是高唐縣子爵,但這位向來得李世民賞識看重,如何為中書侍郎又兼太子右庶子,是李世民第一大秘,前些天又連上了好幾道奏疏獻言獻策,李世民看了極為滿意,不僅賞賜絹錢,還晉封為高唐縣侯。
跟同一起獲得晉封的還有魏征,侍中魏征本來已經是巨鹿縣侯,這次晉封為巨鹿郡公。
看著老少四人都頂著個縣侯爵位,武懷玉也不由的感歎,武家真是崛起了,武士四兄弟,還有一國公,兩縣公,連死去的武士讓都被追贈了一個縣男爵位。
武懷玉又頂著個晉國公,
並州武氏,就他們兩房,現在兩國公,兩縣公,三縣侯,還有一個縣男,馬周這個縣侯女婿都還沒算進去。
而且武懷玉妻子是晉國夫人,他的媵妾楊慕雲,本是隋朝和親突厥的公主,李世民同樣冊封她為大唐的淮南公主,哪怕現在跟突利和離改跟武懷玉,這公主身份也還在。
仆射李靖侄孫女李清,被皇帝認做義妹,賜封永樂縣主,而她跟懷玉的女兒也被天子封為江寧縣主。
甚至武士的二女兒,如今也成了準太子良娣,
貞觀四年末,
長安上空飄飄灑灑的下起雪來,
武氏家族卻是煊赫光榮,驚豔滿長安。
這份煊赫,甚至已經讓不少長安人覺得都蓋過了許多舊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