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突厥大舉來襲……經過裴世矩的解讀,氣氛略微緩和了一些。
特別是李淵問起具體事務,裴世矩沒有將李善扯進來……平陽公主的臉色好看多了。
要扯,還真是能扯進來的……要不是你兩次生擒羞辱欲谷設,頡利可汗至於嗎?
李淵沉吟片刻後問:“代州軍……馬三寶、蘇定方可堪重任?”
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顯然問的只是一個人,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李世民身上。
“兩人均有戰功加身,而且西征吐谷渾曾為同僚。”李世民緩緩道:“若不出塞,當能堅守雁門關……當然,若頡利可汗不顧死傷慘重,全力攻打,終有破關之日。”
這句話說得比較……比較和稀泥,就連對面的太子的李建成都忍不住腹誹,二弟什麽時候也學會這一套了?!
先點出了兩員大將都有能力,而且配合上沒什麽問題,但也點出了如果沒有援軍,僅僅依靠代州軍,長期堅守之下,也有可能失守。
但殿內的……一堆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全都是狐狸,誰聽不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啊!
李世民這是將決策權上繳給了李淵,要不要派遣援兵北上,這個決定還是父親您來下吧。
一般情況下,這麽大規模的戰事,超重都會歷史設行軍總管,以親王、郡王擔任負面大將。
比如去年的河東道行軍總管襄邑王裡李神符,以及前年的河北道行軍元帥淮陽王李道玄。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李唐李國之後,那麽多年,雖然也曾經有秦王李世民大敗劉武周、宋金剛,但總的來說,北地軍閥和突厥是佔了上風的。
比如武德五年,頡利可汗率五萬騎兵,攜苑君章所部攻伐河東道。
當時,頡利可汗坐鎮猩州發號施令……坐在太原府的頭頂上,突厥騎兵四處侵襲,幾乎打穿了整個河東道。
頡利可汗、苑君章為什麽能肆無忌憚的洗劫河東,關鍵就在雁門關。
之前這麽多年,雁門關幾乎就像是不設防一般,明明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卻像個青樓女子,對誰都能叉開腿。
前一任代州總管李大恩,之後的並州總管劉世讓,在之後的作物為大將軍江夏郡公裡高遷,都無力阻止突厥破關。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對堅守雁門關,朝中上至勝任力遠、太子李建成,下肢普通將校,都沒什麽太強的信心。
這直接導致了河東軍事重心的向南傾斜,代州不成為重點,而並州、太原府一代成為了抵禦突厥的堅固防線。
封倫小心翼翼的道:“若援兵北上,只怕被頡利可汗視作大戰將起。”
封倫的話意思很明顯,援兵北上,很可能導致戰士不受控制的擴大化,正式拉開兩國大戰的序幕。
而已如今唐朝的局勢來看,現在就開展,其實是不合適的。
李淵、李世父子此時想的都是同一件事,雖然貝蒂風雲最早是由劉世讓、搞滿正掀起的,但真正掀起驚濤海藍的還是李善。
這廝實在是太能惹事了,當時代州總管府都沒複設,硬生生的憑著一己之力,縱橫北地,拉起了這一支戰力不凡的代州軍。
只怕也是李善兩場大捷,讓突厥猛然發現了實力迅速攀升的唐軍的存在產生的威脅,又因為李善招撫苑君章,李唐和突厥之間沒有了緩衝地帶,
才導致了突厥大舉來攻。 殿內一時安靜下來,封倫提出的疑問不僅僅是北上援軍,更是直接聯系到河東道兵力分配,整體戰局……這不是立即就能決定下來的。
平陽公主可不管,直截了當道:“中書令此言何意?”
“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合兵一處,大舉南下,如今朔州戰火紛飛,難道大戰尚未拉開序幕嗎?”
“若不遣派援軍,難道坐視雁門關被攻破?”
“若是並州失陷,晉陽失守,難道是封公來擔責嗎?”
平陽公主臉色平靜,但言辭犀利異常,逼得封倫無言以對,不得已起身告罪。
李淵擺擺手,心裡反覆盤算,調配河東道兵力,這不是上最皮衣碰下嘴皮就能輕輕松松完成的。
除了兵力調配之外,糧草、軍械、防區等等太多的因素了。
即使考慮大戰已起,也不應該在這兒關口做調整,很容易出現混亂,被對手抓住空子。
平陽公主有些失望,也恨李善的自作主張,本來設置好的那條路……平平安安的回朝,過上幾年好日子,娶妻生子,有自己庇護,必然不會被卷入奪嫡之正。
他日新朝,不管是太子還是秦王登基,自己至少都能保住李善。
結果呢,明明知道快要回朝了,非要新設寨堡,明明知道大戰在即,非要出塞巡視……現在好了, 陷入絕地。
之前李善在河北山東兩次陷入絕地,先是夜襲大捷,後以三寸不爛之舌從萬軍從中用欲谷設換回了李道玄,最後籌謀定計,大破叛軍,擒殺劉黑闥。
之後李善也曾經在馬邑陷入絕地,最終雪夜襲營,擒殺鬱射設,逼降苑君章,聲名一時無二。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但這一次,無論是平陽公主還是李世民,都沒什麽信心。
如果是在雁門關內,怎麽都好說,但如今是被困在顧集鎮,麾下也不過千余士卒,兵力太過懸殊,而且依仗的也不是堅固的館陶縣城,而是才剛剛搭建的顧集鎮寨堡。
雖然突厥不擅攻城拔寨,但這種寨堡……投鞭斷流,吐口水都能淹死了。
平陽公主都不知道怎麽跟朱氏說這件事……難道說,你兒子太能作死了,所以才會……
沉默了半響後,太子李建成開口道:“父親,或設河東道行軍總管,以任城王道宗出任?”
李淵有些猶豫,這倒是個不錯的策略……呃,算是個頂級的和稀泥了。
並不改變河東道的局勢,但授任城王李道宗行軍總管的職務,由其決定是否北上援救雁門關。
平陽公主搶在前面開口,“大兄此策得當。”
殿內一片寂靜,誰都知道,東宮、親王府奪嫡,平陽公主向來是不摻和的,從不在兩者之間有任何偏袒,但今日卻出了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