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初唐崢嶸》第1373章 李建成的醒悟
討論片刻後,李淵還是決定從涇州、岐州兩地調府兵東進,匯合上番府兵,拚湊出兩萬大軍趕往河東,希望能保住雀鼠谷,再不濟也能讓突厥攻破霍邑。

說起來也挺慘的,從李善三破突厥之後,大唐不敢說完全控制住了河東,因為大半的蔚州和雲州還沒被控制,但至少穩定代州,守住了雁門關,等到收回朔州後,河東已經連成了一片。

而如今的戰局,朔州已經成了飛地,雖然嵐州與朔州接壤,但通道樓煩關外卻是被突厥堵得死死的,如果突利可汗不肯退兵而是繼續南下,說不得並州太原也要成了一塊飛地。

側立的李善用眼角余光冷冷的瞥了眼不動聲色的裴世矩,突然開口道:“陛下,上番府兵匯集涇州、岐州府兵出河東,是否需要調延州道行軍副總管尉遲恭攜軍回京,拱衛長安?”

李世民暗讚了聲,李善這個建言,角度非常刁鑽,因為兩萬上番府兵先讓任國公劉弘基帶走了七千多,剩下的大部分這一次也要出兵河東,從目前並無戰事的延州道調兵回京,這是理所應當的,京兆重地,自然需要大軍拱衛。

而裴世矩老臉有些僵硬,李懷仁這廝念頭轉的太快了,雖然尉遲恭是秦王心腹愛將,但如今陛下與秦王近乎一體,是不需要忌諱的。

李淵不自覺的側頭看了眼沒有什麽反應的太子,笑著點頭,“可。”

聽到這個字,李建成終於有些反應了,抬頭深深的看了眼李善。

在朝中大部分官員看來,如今的魏嗣王已經有了偏向……特別是在仁智宮事件之後,李懷仁已經選擇了秦王。

因為李淵也有所暗示甚至明示,李善也不需要避諱,與李世民以及天策府屬官來往頗多,比如黃門侍郎薛元超與他關系就很不錯。

但在李建成看來,這其中有些古怪,在被糊弄了這麽多年後,這位皇太子終於察覺到了異樣……不過這種察覺並不是來自於李善本人,而是來自於裴世矩。

當日父親避暑仁智宮,自己登門拜見,為什麽裴世矩非要李懷仁的性命?

難道僅僅是因為其獨子死在了華亭……這件事早有公論,即使是裴寂也承認,裴宣機之死實在怪不到魏嗣王頭上。

反過來,李善也幾次在兩儀殿議事的時候,突然發問裴世矩,這在宰輔中是常有的事,但李善並沒有詢問過其他人……細細觀察過的李建成心有疑慮。

而今天李善建言調尉遲恭回京,這等於是在赤裸裸的提醒父親……東宮或有異動。

這不是個一直保持不偏不倚立場的重臣向秦王靠攏後應該說的,這已經涉及到刀光劍影的奪嫡宮變了。

李建成終於開始懷疑,李懷仁或許早就已經投入二弟麾下了,只是不知道李善與裴世矩之間到底有什麽仇怨?

李善與裴世矩的視線在空中碰撞,前者尚有試探之意,可惜後者那張老臉猶如枯木,實在看不出什麽端倪。

兵力調配、兵源都確定後,接下來……當然是確定主將人選。

裴世矩還在想自己要不要開口,那邊的裴寂卻已經開口了,“陛下,天下誰不知曉魏嗣王乃突厥克星,更何況如今並州尚有代州軍,若是魏嗣王率軍出征河東,必能提振士氣,驅逐突厥。”

其他幾個宰輔都有些猶豫,但也都沒有反對,按道理來說,李善軍功太盛,而且已經爵封嗣王,再領大軍上陣,若是真的大敗突利可汗,實在是封無可封,只怕導致君臣相疑,朝中不寧。

更何況,如今李善的圖像都已經進入凌煙閣了,雖然沒有明言……但圖像進入凌煙閣的潛台詞是你的功勞夠多了,以後歇著吧。

當然了,這不是說需要像歷史上李靖那樣閉門謝客,是可以擔任其他職務的……比如竇軌的圖像也進了凌煙閣,但現在出任尚書省右仆射。

這是幾位宰輔猶豫的理由,但李善數年內屢敗突厥,又曾經在河東任職,的確是主將的最佳人選,更重要的是如今突厥全面南侵,河北道、河東道、關內道均有戰事,河東這一戰太重要了,若是選其他人,萬一敗北,突厥說不定會侵入關內道。

一旦讓突厥渡過黃河,一日入京兆,兩日就能抵達長安城外,誰都不敢保證突厥不能攻破長安……到那時候,說不得大唐真的要被低著頭求和了。 www.uukanshu.net

李善沒吭聲,也沒去看李淵或者李世民,低下頭數著螞蟻,他估摸著裴寂的舉薦,很可能是因為怕突厥侵入絳州,攻破聞喜。

與李善私人關系最好的陳叔達建言道:“陛下,或可用霍國公、蔣國公、趙國公?”

這三個人都是曾經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霍國公柴紹曾經大敗吐谷渾,生擒可汗,趙國公蘇定方靈州大捷,奠定了覆滅梁國的基礎,蔣國公屈突通也曾經在洛陽虎牢大戰期間總領洛陽戰事,而且長期領陝東道大行台。

蕭瑀忍不住側頭瞥了眼這個同僚,真難為他了,提出的人選……一個是秦王的心腹,一個是陛下的嫡系,一個是魏嗣王的親衛出身。

“臣願領軍出征河東。”竇軌突然起身請命,這讓眾人都有些意外。

李淵遲疑的看著竇軌,眼角余光掃了掃,卻見李世民幅度極為輕微但很確定的搖頭。

竇軌在年初覆滅梁國,從功績上來說,除了李世民、李善、李孝恭、李靖四個姓李的之外,沒有人能壓的過他。

但平心而論,竇軌的軍事能力算不上出眾,至少在唐初這麽多名將中算不上出眾,即使是覆滅梁國,殿內眾人都是心裡有數的,那是因為先有魏嗣王李懷仁涇州大捷、雪夜下蕭關,又有趙國公蘇定方的靈州大捷,竇軌實際上是撿了個便宜。

李淵思量良久後沉著臉道:“明日再議,先行調兵,中書擬詔。”

楊恭仁應了聲後,李淵補充道:“二郎、懷仁暫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