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聽完年輕病友的話,愈發同情起精神疾患患者來,他在之前展開調查前系統學習了下精神類書籍後,意識到。
一:當前精神疾患發病很具隱蔽性,當出現異常情況,比如傷人、自殘、睡眠障礙、心情極度沮喪,已經是罹患心理疾病的中期或晚期。這時候想要快速治愈不能光憑藥物或電休克治療,最直接的方法還是需解決內心問題,內心出現問題不解決,內心矛盾心結不消除,於事無補。
二:目前精神衛生中心有存續建立,但真正的關鍵所在是心理醫生,中國缺乏心理醫生,存在巨大缺口,諷刺的是精神衛生中心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與儀器治療,恰恰缺乏純粹的心理醫生心理談話治療。
三:精神疾病的認定,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需要去調試緩解,如果得不到好的釋放和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問題,當事人往往又不覺得自己心理出現了問題,能拖則拖,能忍則忍,直到後來出現爆發事件,傷人自殘自殺,晾成慘劇。
四:精神疾患的反覆性,即使精神疾患在發病後,出現了遏製與控制住當事人,但只是暫時性的下壓平息,內心的問題卻依然存在,並未解決。好比內心的惡魔沒有驅散,在下一次某一個刺激點來臨後,也會再度爆發,所以精神疾患具有反覆性。簡單的天氣變幻,溫度降低,都能引發精神疾患再度發病,最後造成自殺悲劇,草草收場。
五:精神疾患的內心世界,精神疾患患者的內心世界與常人略有不同,內心較為灰暗,在長年累月的不良誘因刺激下,內心早已千瘡百孔,有的是創傷過多,得不到好的緩解,有的是人際關系糟糕,得不到朋友親人的關懷,長此以往漸漸感覺世界冷漠,沒有溫情,便會對自己周遭的世界產生灰暗的看法,認為人活著沒有意義,在一個灰暗的世界,感受不到人情的溫暖與關懷。
須知世界的形成,是需要自己去摸索與踐行,他的認知是構成世界的主要因素,如果在童年與幼年得不到基本的情感溫情滋養,反而受到創傷與人際關系的冷漠打壓,一旦世界觀形成,難以再去矯正引導。
六:高功能反社會人格與精神疾患的區別。精神疾患在忍受過創傷與傷害後,漸漸內心患病,無比難受與煎熬,他們害怕再次去感受冷漠,又沒有更好的排除內心痛苦的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無法去適應內心灰暗世界,內心的世界讓他們無比煎熬,他們想要回到之前快樂的內心世界,結束掉內心苦痛。
而高功能反社會人格,內心世界本就異常,不需要去獲得來自情感世界的溫暖與關懷,內心極度自我,即使受到更重的創傷和人際關系打擊,依然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和感受,內心根本不需要去獲得任何情感慰藉。無精神疾患的問題,無出格異常舉止,無情緒激動病態,能夠維系日常生活行為照常開展。無幻覺顯現,睡眠無異常障礙,內心愉悅有自己的快樂生活方式。在他們看來,冷漠的世界才是自己喜愛和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