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東京僚機王》一百七十六. 勝負 與 家訪
最新網址: 與淺間對視一眼後,

 最終近衛千代還是接受了這個挑戰。

 明明回答“我沒有興趣”,檜木就會換一個目標。

 這也許是她對自己曾經說過的“不比就是輸”說法的一種自證?

 檜木今天的題和幾何代數無關,沒有拋物線條件,反而像是一道物理題,也許是他最近看了與愛因斯坦相關的什麽文章,才會突發奇想引用愛因斯坦的話出一道題目吧?

 和選擇觀望,等待標答的人不一樣,淺間認真看了兩遍題目,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起來。

 草的顏色,有些人會回答是黑色吧?因為如果將巨型水球看做是一顆隕石,它在向下墜落時,會壓縮下方空氣,動能轉為影響溫度的內能,同樣,氣體壓縮分子間距縮小,“摩擦”加劇,溫度同樣會升高。但是這個時間太短暫了,而這個季節的草是充滿水分的,就像裹著麵粉水的手放進油鍋1-2秒完全無事一樣。推動一個物體燃燒的決定性因素不是環境溫度多高,而是吸收熱量多少,況且水球落下也會給這些草降溫。

 所以,第二問的答案應該是綠色。

 第三個問題,人是否會被水球砸死。其實要分兩種角度看,一個是按照現實的規律判斷這個異常天氣現象的最終結果,水球從6000米高空下降的過程中,和空氣劇烈摩擦,阻力大於水球的表面張力後,水球就會被壓縮的空氣崩解成弧形的水幕形成降雨,也有可能在崩解前,維持著基本形狀砸下來;一個是基於不現實的巨大水球形成,推斷導致它的形成的規律是什麽,最終結合此規律和其他物理定律,判斷出這顆直徑1公裡的水球將形成馬裡亞納海溝級別的水壓將人毀滅。

 所以,第三問的答案是,半死不活。

 題目最大的難點其實是問題一。

 基本條件並不在題乾裡,而是在眾人腦袋裡的常識中,重力、加速度、水的密度、空氣密度、空氣阻力、東京的海拔和今天的溫度這讓淺間想起上輩子奧賽遇到[一隻熊花了2秒時間掉進20米的坑裡,問這隻熊是什麽顏色?]的題目。

 淺間知道,雨滴半徑不同,遇到的阻力不同,形狀也不一樣,圓形、橢圓形、漢堡上半部、隱形眼鏡、開口向上的口袋、摩比斯環等形狀都有可能。

 而常識中,基本很少有直徑超過4毫米的雨滴,超過這個直徑的雨水一般都會在降落過程中受空氣阻力變成降落傘或者隱形眼鏡形狀,然後破碎成更小的雨滴。

 所以,水球降落形狀應該有球形、漢堡面餅形、傘形三個階段的形變過程。

 雖然三個題目都勉強得出了答案,但他不知道用什麽數學模型來表達這些東西,正如他無法用數學去表達煮雞蛋時透明蛋清的蛋白質變成網狀結構阻止光線通過,最終成為白色蛋白的過程。

 自己對於這道題的表現,有點類似於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詮釋的唯象論了,無法更進一步解釋現象背後的機制。

 然後他抬起頭,看到了有馬寫了十幾條模型假設,固定了空氣密度、黏度、風速等條件,從流體力學、解析幾何、微分方程等方面分析了水球問題,最終完成了水球的運動方程、水球的蒸發和崩解過程方程、水球與地面的溫度方程。

 果然,在懷疑有沒有之前,先要想想是不是。數學老師檜木出的題,怎麽可能是物理題

 天才和凡人之間終究是有差別的。

 近衛千代同樣以數列極限的角度詮釋了水球下落的過程,但是明顯呆板了很多,最終的答案就是水球連一點質量都沒有損失,水球的速度超過音速,地面的草燒焦了,人被砸成了泥巴。

 這兩人的不同答案,恰巧在拉康的著作中有所體現:“埃米爾布圖,一個哲學家,曾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想知道我們能否認為規律也有演化。彭加勒,一個數學家,完全反對這種演化思想,因為科學家追尋的東西,正是不變化的規律。一個哲學家比一個數學家聰明,這是極為少見的,但是在這裡碰巧是這樣,一個哲學家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既然我們把世界看作是已經演化了的,那麽為什麽規律事實上不演化呢?彭加勒堅定地認為,規律本質就如鐵板一樣,即是說,當星期天的時候,我們不但可以知道星期一和星期二將要發生的事情,還可以知道星期六和星期五已經發生過了的事情。然而,我們完全看不出為什麽實在不接受一個會變動的規律。”

 接受變量和未知,是前沿數學和量子力學的高明之處。

 很多真理隨著時間推移就會被證偽、推翻、補充。

 比如牛頓力學只能適用於宏觀,低速,弱場的情況下使用,而那個寫在課文裡的杜撰故事——伽利略在斜塔上的自由落體實驗,也缺乏對物體密度、空氣阻力、大小球起始點是下端平行還是重心點平行等條件的考慮。

 人類隻探索到了阿秒,光行進3個氫原子的直徑需要1阿秒,但目前物理理論存在的最短的普朗克時間,比阿秒還要短17個數量級。宇宙的膨脹速度是大於光速的,但人類在滅亡前能否達到光速還是未知數。

 在認知已經大於現實的今天,這一代的人類已經看到了極限。

 那些能越過現實,思考出仄秒世界觀的人,已經是先知級的存在。

 那些在動態描述中概括一個事物的本征態本征值的人,比在一個事物終結之後再蓋棺定論更顯睿智。

 數學課果真是致鬱課啊,有點理解一年A班同學那麽討厭數學的原因了——

 就不斷地強調自己其實很蠢。

 數學課檜木毫不猶豫地宣布有馬吉彥的解法更符合數學思維。

 勝負已分。

 聽到這個結果的近衛千代,雪白的臉上兀得閃過一層黑色薄霧。

 奇怪按近衛千代的性子,為什麽還不把檜木搞走?不搞走至少也能讓他換班吧?

 難道在英和學院帶木的老師都有免死金牌不成?

 檜木隨後表示,很多問題其實本身不止是一個問題,也沒有確定答案,但是解法能夠反映看問題的角度,好的角度可以分解問題,也可以提供更與時俱進的答案。

 還未等他結合偶像知識進行問題延展,下課鈴就響起。

 課間,淺間仔細研究了有馬的數學模型,學習著他的解題思路,腦袋裡卻聯想著,如果每個人看對方也是一段段公式或者編碼什麽的,這個世界上,看上去一模一樣的人是多一些,還是少一些呢?

 按英和學院一年級的大周課表,下午三節課分別是檜木、柏木、櫻木三巨頭授課。

 和淺間預感的一樣,接下來的課堂,都成為了近衛千代和有馬吉彥交鋒的戰場。

 柏木的英語課,有馬和近衛展開了[英王室是否有存在必要]的討論。

 近衛從國家軟實力、文化傳承、松散聯邦的精神紐帶、偷窺隱私的英國人最佳吃瓜對象等角度分析出現階段英王室還有存在的意義。

 她引用了湯姆·利文在《溫莎王朝》所說的:“更像是祭壇上的貢品,表面上受人膜拜,實際上也就是人們祈福的工具而已”來表述英王室的必要性。

 她還闡明,正如基督教更信耶穌,華夏人把大熊貓當做外交圖騰一樣,在旁人看並不是無可替代,但在內卻無可替代。那些不存在王室的國家,人們也會將這種崇拜和祈福的衝動寄托在領導人、學者甚至藝人身上。

 有馬吉彥則說現代國家不應該有王室這種吸血鬼的生存空間。王室對國家的國家軟實力、文化傳承、文化凝聚力等助益,都可以通過城市、科技、生活方式來代替輸出。承認王室,和承認階級,承認剝削一樣,反映著社會的不公正。那些對王室或者個人的崇拜和祈禱的行為,與封建社會陋習一樣落後和可笑。

 兩人的英語口語都擺脫了日語五十音的束縛,說得流利無比。如果閉上眼睛聽,幾乎聽不出是一個日本人在說英語。

 那些英語不好的同學,已經打開了設備進行錄音翻譯。

 淺間對有馬的發言無比讚同,可惜這裡是存在王室的日本,這裡是日本貴族學院東洋英和。近衛的發言得到了更多人的掌聲。

 這一回合,近衛的立場獲得了柏木的認同。

 櫻木的現代文課是課堂摸底小測驗,難度一般,淺間感覺自己能拿滿分,所以大概率這兩人會打平手。

 看來有馬吉彥和近衛千代的比試還未分出勝負。

 不知道是不是近衛代表學生會和教師們溝通了,增加課堂競賽機制,兩人比試的頻率一下子上升了不少。

 放學鈴聲響起後,櫻木宣布這一次月測的學習小組將分為8組,每組4人,機制是一名排名前列的優等生,一名上次月測進步顯著的中等生,還有2名還需努力的後進生。

 具體分組名單將在明天早上的晨會公布。

 淺間感受到目光,回頭一看,二見大明神和間島也在看向自己。

 從196名到103名的二見,還有從無成績到199名的間島,都屬於進步巨大的范疇。

 按照規則,她們兩人只有一個會和自己一組。

 十分在意自主選擇權、人生主動權的淺間靜水,此時覺得,把決定權交給大數據也沒什麽毛病。

 反正按照這個分組原則,自己是不可能和近衛千代、不死川理世她們分到一組就是了。

 這一次月測,不進步就真對不起自己這段時間的努力了。

 實在不行,考前持續敲一個小時響指試試吧。

 放學已經是下午4點15分了。

 因為有部門內部活動,他昨天就通過小程序將幾份戀愛谘詢工作推到了明天。

 外面的雨大的離譜,大概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主角出獄接受洗禮的那場暴雨等級的兩倍吧。

 狂風呼呼刮著,教學樓門口出現了一對對喜聞樂見的情侶傘。這些情侶還沒有展開甜蜜劇情,他們手中的傘就被大風刮壞,在女孩子的尖叫中,狼狽地向校門口跑去。

 雖然無效,但至少能起安慰作用吧。

 間島和一條明顯是看了天氣預報的,都準備了雨傘,一條手上拿的還是自己當初和間島一起買的那一把。

 不死川則是向大家展示了她黑白熊貓色的雨衣。

 兩隻豎起來的黑色耳朵讓不死川顯得十分可愛,但淺間覺得,還是檸檬黃更適合她。

 淺間看了眼鞋櫃裡躺著的預備折疊雨傘,這把傘是上周就準備好的。

 畢竟將傘借給別人後得自己淋雨回家這種事,一次就夠了。

 他並沒有將這把折疊雨傘交到二見手中,而是讓不死川脫下雨衣借給他,套上充滿香氣的熊貓服,去校門口和早已等候在外的波奇匯合。

 家裡有個隨時待命的人也挺好的。看手機發現大雨至少要下到今天半夜後,他就提出了取消部門活動的建議,但被5票否決。

 然後他就讓波奇幫忙買了幾件雨衣。

 畢竟他可不想碰到什麽——打傘還是濕身了,女孩子以若隱若現的酮體走進自家浴室,洗完澡還擅自穿自己的襯衣,最後還要在自己家過夜,晚上說怕打雷鑽進你的被子,然後女孩子的數量還要乘以5的劇情。

 即使他有信心管理好自己的下半身,避免[終末的五等分]這種bad end。

 帶這樣一群女孩子去自己家已經夠離譜了。

 他還記得上輩子吃過的教訓——

 第一、同事職員,一律不能邀請家中,飯局醉酒後同事不要管;

 第二、切莫隨意帶公司上司家訪,單身異性更需警惕;

 第三、周末及假期,報告一律線上溝通,勿要去同事家或邀同事來家中面對面溝通;

 第四、與同事深夜加班結束後,拒絕去喝一杯;

 第五、與同事出差住酒店,不可為報銷成本妥協,和同事住同一間房。

 PS.漂亮的女同事,警惕再警惕!

 今天顯然是犯了大忌!

 反正,今天晚上,只有晚飯和考試,搞完就請她們走人。

 淺間這麽對自己說到。

 披著雨衣的6人,並沒有降低矚目度。

 在大雨天裡,女孩子白生生的腿和汽車的遠光燈一樣刺眼。

 所幸沒有什麽額外劇情觸發。

 但淺間低估了雨的威力。幾人基本上鞋子、上衣上半部,還有部分頭髮都被打濕了。

 少女們帶著期待走進公寓,

 淺間的房間乾淨得像沒有人住一樣,整體缺乏著溫馨感。

 還好書桌書架組成的一角裡,各色的書密密麻麻陳列著,為黑白主色的房間增添了一點色彩。

 而各式廚具和調味料,也印證著房間主人喜歡料理的愛好。

 不死川很快被淺間房裡的三幅畫吸引住了。

 這三幅畫都不夠清新明亮,不死川認出了這些畫的作者,波洛克、班克西、基裡科。

 “羅伯特君真的很喜歡精神分析學啊。”

 “理世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這三幅畫,其實分別代表著人的三重精神狀態哦。波洛克的畫,是本我,代表著無意識的自然而混沌的宣泄;班克西的畫,是自我,追求神秘主義,但又不乏博愛和反抗權威的行為主張;基裡科的畫,是超我,是類似幻覺的,形而上的一種孤獨和虛無感。這三幅畫連在一起看, 你會發現其實就是說的羅伯特君哦。”

 “雖然不太了解這三幅畫,但是我基本讚成不死.理世的看法。那些藝術和文學的欣賞者,其實是一群通過藝術和文學尋找認同感和同類的人。”

 藝術確實能感召、喚醒那些獲得共鳴的人。三島由紀夫被《聖塞巴斯蒂安》這幅畫感動,去歐洲遊歷期間然後如愛上塞巴斯蒂安的羅馬皇帝一樣,變成了同性戀,也迷戀起那些《聖塞巴斯蒂安》油畫裡描繪的,聖塞巴斯蒂安被綁在大樹前,被亂箭穿身的悲劇性死亡之美。

 為了還原這幅畫的死法,三島由紀夫還為此健身了一段時間。

 但淺間不是那種被一幅畫影響一生命運的人。

 通往孤高之路的淺間靜水,這個時候,理所當然地這麽想著。

 先發再改吧。沒什麽時間打磨思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