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不敢瞞著老師,真是這樣的。”李秋沉吟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最好老頭兒因此震怒,拂袖而去,那自己就可以擺脫他了,就算父皇問,也可以說他是自己走的,只因為自己說了一句實話……
卻不料馮軾不但沒有生氣,還哈哈大笑起來,“這般說話為師我最是喜歡,看來孺子可教啊!”
李秋直接就特麽的無語了。
“這也不怪你沒眼力。”馮軾道,“先入為主本就是人性平常,就好像為師我剛才瞧這盤黑乎乎的東西就也不以為然,一嘗之下,才知是天下至味!但我若堅持不肯品嘗,那豈不是就錯過了?”
“老師,學生感覺您每句話中都也飽含深意呢?”李秋道。
“這算什麽深意?不過只是些淺顯的道理罷了。”馮軾道,“就說先入為主這件事,若是平常人其實倒也沒什麽的,只是作為君王若也如此,那將來可是會錯過好多人才的……此話你需記在心上。”
“老師差異!”李秋終於抓住了馮軾話中的漏洞,“學生我是皇子,可也並非是君王啊,老師以君王之道教我,這似乎就也不合禮教的吧?”
“呵呵,你既然是皇子,那將來就有繼承大統的可能,更何況皇上子嗣艱難,太子薨後,也只剩下你們三兄弟了,那麽焉知你將來不會做君王呢?”馮軾卻只是淡淡一笑。
“老師,學生我可從來沒有想過要繼承皇位的哦。”李秋道。
“你既然是皇子,此事就也由不得你的意願。”馮軾道。
“但學生總感覺老師要教授學生君王之道,殊為不妥。”李秋道,“若學生學不成那也就算了,若是學成了,將來兩位哥哥之一做了皇帝,學生卻又該當如何呢?”
“是啊,將來若是江東王或者鳳陽王做了皇帝,你該當如何呢?”馮軾反問,“若是你不通君王之道,焉知君王所想?將來你們兄弟君臣又該如何相處?你又如何能夠做一個輔佐皇上的賢王?”
李秋再次無語,瞪大眼睛半天說不出話來,因為人家馮軾所言,字字都在理上啊!
“若論君王之道,那還需從堯舜說起……”馮軾道。
“老師,學生請問,堯舜可為明君乎?”李秋問道。
“堯舜不是明君,誰是明君?”這次輪到馮軾瞪眼了。“既然如此的話,後世做帝王的是不是應該效仿他們?”李秋又問。
“那是當然,又何必問?”馮軾奇道。
“據學生所知,當初唐堯年邁,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此為禪讓……那這個是不是也該效仿他們啊?”李秋一臉的認真也掩飾不住得意的壞笑,心說看你個老頭怎麽解釋!
“呵呵呵,原來你在這兒等著為師哪?”馮軾恍然大悟,卻也沒有生氣尷尬,卻摸著胡子笑了起來,“嗯,看來你是讀過書的,還能背出這一段來。”
“學生自小也是讀書的其實。”李秋謙虛的說。
“那你就讀的太少了,誰說當初唐堯是將帝位禪讓給虞舜了?”馮軾收斂了笑容。
“呃……史書上都這麽說的啊。”李秋不料馮軾會這樣問。“誰說史書上記載的都是真的了?”馮軾又問,“不是真的,難道還是假的?”李秋表示震驚。
“也不能說全都是真的,但至少也有大半是假的。”馮軾道,“就比如唐堯傳位虞舜這件事,史上也是有爭論的,荀子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韓非子也說,‘舜逼堯,堯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之君者也,而天下譽之。’那麽我且問你,誰說的是真的,誰說的是假的?”
“呃……”李秋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還有老夫曾見過一冊上古孤本,上面記載的這段史實卻又跟一般史書所記載的大相徑庭,是為,‘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馮軾道,”那麽說記載的是真的,誰記載的是假的?”
“老師這麽一說,我也迷糊了呢。”李秋驚訝之極。
“讀書的目的是‘學’,‘學‘的目的是‘知’,‘知’後還要更深一步的‘識’,學是學無止境的學,知是格物致知的知,識是見多識廣的識,想要明白道理,這些缺一不可。”馮軾道。
“荀子和韓非子等人為何質疑禪讓一事?就因為此事並不合乎於‘理’這個理是常理的理,可並非是孔夫子所謂禮製的禮,而所謂的‘製’,遵循它是製,不遵它就是個擺設。”
“再說上古之人,還沒有所謂的禮法制度,所以唐堯做事,遵循的肯定是理,若說虞舜有德行,那就讓他輔佐兒子丹朱不行嗎?就也斷斷沒有將自己皇位禪讓給虞舜的道理!”
“這麽說所謂的禪讓製根本就不存在,其實是虞舜從唐堯手中奪取了皇位?”李秋問道。
“只怕就是這麽回事兒,因為這才符合常理啊,但也未必就是奪取,多半就是逼迫,這也算是個較為平和,還不必流血的手段。”馮軾道,“你知道曹丕吧?”
“知道啊,魏文帝嗎他不是?”李秋道。“那曹丕的皇位從何而來呢?”馮軾問道。
“當然是從漢獻帝手裡奪取的啊。 www.uukanshu.net”李秋道。
“呵呵,還真不是,這只是晉書一己之言而已,當初曹丕登基為帝,可是漢獻帝禪讓給他的,他還讓了好幾次才勉強接受,但當時他曾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說,‘舜禹受禪,我今方知!’”馮軾笑道,“你現在可也知道了?”
“學生知道了。”李秋道,“但既然如此的話,那為什麽後世之人還要將堯舜當成明君?老師也對他們極為推崇呢?”
“因為他們的確是明君啊,至少史書記載中的是這樣,無論禪讓製是真是假,其實也並不影響他們作為聖明帝王的聲譽,就因為他們將天下治理的很好,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是看帝王明否的唯一標準。”馮軾道。
“可是韓非子說的‘人臣弑之君者也,而天下譽之’這不是一句嘲諷的話嗎?如他所言,虞舜就是一個國賊,怎麽又是明君了?”李秋問道。
“那麽請問咱們皇上的皇位從何而來啊?”馮軾問道。
“呃……”李秋又被懟到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