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兵仙》第二十一章 周邊局勢與大齊的建立
  涼後主5年,春暖花開之際,22歲的年輕君王躺在大明宮禦花園的花海裡,殉國。

  追隨享國280年的大涼而去。

  一如三百一十年前虞末帝醉死在酒缸裡。

  同年十月,隨著玉門關守將的歸降,天命終歸大齊。

  那年也是齊太祖造反的第七年。

  齊太祖陳椋崛起於微末,山東富農出身。

  涼哀宗時,天下進入小冰河期,所有收入銳減。

  養冗兵冗官的花銷成功連續4年大大超越了財政收入,面對無力回天的財政,涼哀宗做出了最後的掙扎。

  加稅。

  繼續往就連地主都要賣地交稅的沉重稅務上面加稅。

  大涼瞬間爆炸。

  太祖家也破了產,就帶著同宗的兄弟南下運河去討生活了。

  太祖帶著家族子弟投奔漕幫後,結識了賈琿的兩個祖宗,出身金陵大族的賈演賈源兩兄弟和自己的謀主史燾。

  當時的賈家並不是什麽豪強,所謂的大族也只是族人眾多才被稱為大,差不多情況的還有同城的史家。

  賈家全族最高的學歷也不過是個末榜的舉人,也就是賈演賈源兩兄弟的老父親,賈老太公。

  賈家要是放在別處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豪族了,但在富貴雲集的金陵城,哪怕是進士也要夾著尾巴過活。賈老太公也想過換個地方生活。

  但一是族人太多遷不動,另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外面太亂了,實在是不敢拿全族人的性命去賭會不會被亂軍弄死。

  在哀宗加稅的那年,舉人被撕開了體面,本就族人眾多,去除免稅名額後仍要盡全力族人的賈家也活不下去了,不光舉人的免稅政策取消,稅務還翻了近一倍。

  賈氏兄弟就在這種情況下,帶著族中的子弟外出闖蕩的。闖出名頭來最好,最不濟也能少去那麽多張吃飯的嘴。

  在經歷了要飯搶劫打家劫舍等前途無亮的工作之後,賈氏兄弟將目光放在了漕幫上,當即決定帶著子弟們加入了漕幫。

  誰知道又重逢同鄉親族史燾,經他介紹又認識了已經成為漕幫小頭目的太祖陳椋,四人相談甚歡,互相引為知己。

  在四人的相互扶持下,開始了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義軍2年,太祖被派到老家臨淄招兵買馬,準備西討佔據河南的涼軍。

  然後漕幫自己爆炸了。面對向西還是向南的問題,動了刀子。

  幫主當場慘死,兩個副幫主也被憤怒的幫主親信砍死,隱隱有第一義軍架勢的漕幫義軍四分五裂。

  就這樣,跟著太祖來山東的一眾漕幫人士被太祖整合,奉太祖為主。

  號田齊後代,稱大將軍。

  但他們並沒有馬上南下或西進,反而操練大軍後北上,擊敗了在滄州抵禦元軍的涼滄州邊軍,並成功收編。

  是的,自虞末蒙兀佔據華北之地,到涼末三百年了,依舊沒有完全收復華北故土。

  隨著邊軍的加入,齊地義軍實力暴漲。

  後主元年,自海路包抄榆關,自通遼進入草原完成對居庸關的包抄,已然被涼朝拖垮,小冰河期更是徹底分裂的蒙兀自己都在內戰,完全沒有能力去奪回燕雲了。燕雲的蒙軍自知不敵,降了。

  船是膠州的大船主穆氏主動投靠獻上的,穆氏的家主也成了後來的東平郡王。

  北方最後的危險也清除了,太祖也順勢稱王,號齊王。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

南下由賈演破吳定粵,西由賈源負責北方,史燾居中調度後勤。  後主三年,齊軍全佔河南。

  四年,太原一戰全殲涼晉軍主力,後於柏壁一戰擊敗涼最後的主力部隊關中軍,大涼朝無力回天。

  後主五年四月,攻破長安,涼亡。

  十一月,割據蜀地的公孫氏內附,封西寧郡王。

  次年,太祖於洛陽稱帝,建元開皇,國號齊。

  好像真的天命所歸一樣,天氣開始轉暖,雨水重新降臨在了這片千瘡百孔的大地上。

  天命在齊!

  開皇元年首封二王三公六侯,寧榮二公赫然在列,史老太公也位居郡侯。

  二王為膠州海…商,穆氏,獻艦隊有功,封東平郡王;漢中公孫氏獻土有功,封西寧郡王。

  至於剩下來的兩王。

  北靜郡王是漢人蒙兀化,又重新漢化的的原遼東元軍的軍頭水氏,當年齊軍就是通過他們的轄地才進入草原的,後來又帶著遼東漢軍殺死了元軍的遼東平章政事,整合了遼東軍隊。

  試探性的進犯齊軍後被攆狗一樣打回了沈陽,水氏最終選擇了率軍歸附。

  開皇三年,獲封北靜郡王,水氏成了鎮壓契丹女真的朝廷忠犬。

  南安郡王霍氏算得上是東平郡王穆氏和西寧郡王公孫氏的集合體。

  霍氏也是嶺南有名的大海商,不同的是霍氏在保留船隊的同時,散盡家財招兵買馬,很快割據兩廣。

  想繼續侵入南詔時大敗,反而被南詔反推到自己的地頭上了。沒有辦法,找到了南下齊軍的主帥賈演,以兩廣為籌碼得以歸附。於開皇六年獲封南安郡王。

  漢地終歸一統。

  此後幾十年,歷經太祖太宗上皇三代人的北伐,徹底的打殘了蒙兀,打得大汗遠遁中亞,直到太宗年間才敢回到自己的牧場。

  遼東諸族也隨著一次次犁庭掃穴,徹底完蛋了。

  太宗時,倭寇肆虐沿海,東平郡王率東海水師遠征四島,攻破鐮倉,陣斬源氏大將軍,日本也因此進入戰國時代。

  至於打得霍氏鼠竄的南詔,開皇16年也被精通山地作戰的繕國公石得開擊敗。

  開皇18年,齊軍攻克昆明,南詔滅亡,石得開也因此功晉爵繕國公。

  太宗則是休養生息。

  到了上皇繼位,蒙兀再次坐大,為了更好的抗擊蒙兀,上皇移駕北行在——燕京,開始了自己長達三十年的統治。

  時間截止到賈琿上高原。

  東至苦葉島,西至伊犁河谷,北達外興安嶺和天山,南至舊港宣慰司。

  廣饒的領土構成了這個龐大且強盛的帝國。

  唯三的遺憾就是長城以北依舊是蒙兀人的牧場,準噶爾人依舊威脅著安西都護府,高原也靠著地形屢次進犯。

  準噶爾和長城外的敵人才是大齊的威脅,高原上的和碩特人也只是膈應人罷了。

  這也是上皇和呂觀默許賈琿進高原的原因之一了,和碩特人牽扯了太多的精力,漠南的殘元諸部已經蠢蠢欲動,再僵持下去只會讓狀況越來越糟,必須開辟另外的戰場來打破這個僵局。

  哪怕都護府的一萬五千援軍也投入了戰場,兩面夾擊和碩特軍,但傾巢而出的和碩特人依舊死死的拖住齊軍的精力,等待著遠在漠南的大汗能夠發兵南下,讓齊軍背腹受敵。

  。。。。。。

  拉藏汗蒼老的臉上掛滿了憂慮,這已經是派遣使者的第二個月了,為防止齊軍截獲,拉藏汗更是派了好幾波使者了,但他依舊擔心。

  這代的大汗他沒見過,不知道他是個什麽樣的人,任何的消息經過人傳播後都會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但願大汗是個有謀略的吧。

  大汗所在的察哈爾部確實收到了和碩特的求援信,但去年南下的時候已經被大同總兵官薑盛暴打了一頓,差點困死在齊軍的包圍圈。

  但是,感謝長生天的饋贈。

  事後才知道那個跑進包圍圈給大家送物資的好人叫王子騰,他的軍隊弱的不像印象中的齊軍,但作為千裡送物資的回報,大汗下令,放了大家的恩人離開。

  收到和碩特傳訊的畢力格汗實在是有心無力,自己的本部察哈爾實在是損失慘重,吞並了好多小部落才又恢復了點元氣。

  因為兵敗大同這件事情引得自己聲望大跌,原本就沒多少號召力的大汗名號更是沒幾人個大部理了,連鄰居科爾沁部都開始挑釁自己了。

  所以和碩特的幾波使者就被熱情好客的察哈爾人留在了部落裡。

  講道理,你要是戰前提前和打聲招呼,朕就幫你召集各部開個會討論一下了,你這開始打了才和我說,要朕趕緊出兵,朕不要面子的嗎!

  所以畢力格汗通知都沒通知其他部落。

  拉藏汗算是盼不來援軍了。

  。。。。。

  念青唐古拉山,山口。

  賈琿所部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往南遠眺,仿佛已經看到了日光城。

  十天前,毫不費力的攻陷班戈,賈琿部進行了最後的準備。

  火藥包也都裝配完畢。

  一路從伊犁拉到念青唐古拉山的硫磺、硝石和隨地燒好的木炭都被配成了火藥,就等進邏些炸炸炸了。

  他們沒想用人命去蟻附攻破那座紅白配色的宮殿,就在為如何攻下邏些爭吵不休的時候,查乾巴日抓住了一個往班戈傳令的軍官。

  拉藏汗現在在大昭寺齋戒祈福七日。

  現在已經是第三日了。

  早年間對這些不怎麽的感興趣的拉藏汗最終還是選擇將大軍的命運寄托於神佛了。

  “天助我也!扎營扎營, 夥頭軍今天挑著好的做,明天一早,奔襲日光城!”

  不用打山腰處的宮殿了,難度一下就從挑戰成了普通。

  還剩四千守軍,六千對四千,優勢在偶!

  營地裡充滿了歡樂的氣氛,五個多月的征程到了最後一站了。

  次日。

  賈琿再一次披上了甲胄。

  與之前不同,腰帶上還掛滿了小物件,戰馬側面也掛上了長矛。

  “拋棄所有不需要的東西,夥頭軍把鍋給我扔了!把多余的肉干也扔掉,每人隻帶三斤肉和六根糖棒,剩下的全給我放在原地!

  沒說你呐,帶這麽多東西你是想累死馬啊!”

  賈琿左右巡視,務必要把載重壓到最輕,一路走來,也繳獲了不少的藏馬,勉強可以一人三馬了,到最緊要的關頭了,賈琿不打算繼續隱藏下去了,他要梭哈了。

  六千武裝到牙齒的騎兵奔襲三百多裡突襲日光城!

  水澈等人也逐一檢查了自己部下的裝備,確認無誤,都來到賈琿的身邊確認。

  “將軍,各部人馬都準備好了,請將軍示下!”

  站在賈琿前方的所有人全部單膝跪地朝賈琿行起軍禮。

  “請將軍示下!”六千人齊聲高喊。

  萬丈豪情湧現在賈琿的心頭,有些喘不過氣了。

  賈琿深呼吸,馬鞭向南一揮。

  “諸將聽令,前方三百裡處日光城大昭寺,目標拉藏汗,全軍出擊!”

  “尊將軍令!”

  賈琿率先上馬,馬鞭一揮。

  “出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