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橫刀十六國》第314章 遠交
  第316章 遠交
  這場兵變讓李躍看出一件事。

  燕國也陷入短暫的疲憊之中,以往燕軍南下,動輒十幾萬大軍,兵出三路,而這一次的規模明顯小了許多。

  封奕三萬人馬,見魯口大勢已定,立即退兵,沒有絲毫猶豫。

  換做以前,怎麽都要圍上幾個月。

  但這並不意味著燕國實力弱小。

  冉閔滅亡,慕容氏吃進肚子裡的東西並不比李躍少。

  慕容儁南下,前前後後擄走了二三十萬百姓,這還不算無路可走主動投附他們的胡人。

  兩邊都在消化肚中的東西而已,下一場大戰必定空前絕後,慘烈程度要超過慕容恪與冉閔之戰。

  慕容氏歷經數代經營,厚積薄發,正處在民族士氣的巔峰,實力在自己之上。

  這一點,李躍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

  “燕國橫貫天北,東與高句麗接壤,西與張平相聯,北與敕勒、拓跋諸部相連,可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四面圍堵牽製慕容氏。”

  危機就是動力,頭頂上懸著一把刀,李躍唯一的想法就是怎麽削弱它,超越它,吞並它。

  與東晉還能和平相處,他們隻想偏安江左,包括桓溫在內,也沒有恢復河山的大志。

  但與燕國則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慕容氏一隻腳已經踩進中土,肯定不會再退回去。

  劉群道:“高句麗深懼慕容氏之威,不敢西望,張平首鼠兩端,絕不會冒險,拓跋什翼犍與慕容氏聯姻,此三者只怕難以改變,唯一可聯合者敕勒也。”

  敕勒也就是丁零、高車,石虎在位時,鼓勵夷狄南下,遷入中原,敕勒人也順著這股大潮遷徙,定居在陰山以北,金山以東的廣泛區域。

  不斷南下侵擾燕國北境。

  活躍在河北的翟鼠便是敕勒人。

  “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圍攻燕國,總要派人去試試。”李躍就不相信高句麗不願意復仇。

  條攸拱手道:“拓跋什翼犍與慕容氏面和心不和,羯趙滅亡,什翼犍便在參合陂召集諸部,意欲南下,但諸部酋首懾於武悼皇帝殺胡令,不敢南下,什翼犍遂罷此念頭。當年什翼犍向慕容皝求親,慕容皝兩次不允,什翼犍心生怨恨,倨慢無禮,侵襲燕境,慕容皝令慕容俊、慕容評率五萬步騎攻打代國,什翼犍率眾遠避大漠!”

  劉群、條攸、申鍾這些老臣年紀大的都快七十了,年紀小的也有五十多歲,對很多事都記憶猶新。

  “原來如此!”李躍心中一喜。

  高句麗、敕勒、張平這些勢力都比不上一個代國。

  代國這些年偷偷摸摸的發展,也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拓跋什翼犍既然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肯定不會跟燕國一條心,兩邊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臣願出使代國!”條攸當仁不讓。

  有人帶頭,其他人也站了出來。

  “臣願出使高句麗。”

  “臣願出使敕勒。”

  “臣願出使並州。”

  “準!”李躍知道他們的心思,從梁公到梁王,下一步就是梁帝了,現在不抓緊撈些功勞,以後機會就不多了。

  上有所好,下必從焉。

  李躍不喜奢華、遊獵、宮廷、女樂,夙興夜寐,隻為壯大梁國,這些人全都看在眼中。

  想要在新朝有一席之地,全憑功績說話。

  梁國風氣也因此積極向上。

  李躍為他們準備了馬車、護衛、禮品,率百官送出鄴城。

  一個國家的興衰,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視。

  春秋戰國起,就有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等等極其高明的策略。

  梁國周邊能吞並的幾乎都吞並了,剩下的一些都是難啃的骨頭。

  就連實力最弱勢的張平這幾年都弄得風生水起,據新興、雁門、西河、太原、上郡之地,壁壘三百餘,夷、夏十餘萬戶,披甲控弦之士六七萬之眾,拜將置鎮,東望燕梁。

  關鍵張平還到處拜碼頭,幾乎向周邊所有勢力稱臣,左右逢源,猥瑣到了極致。

  剛想到張平,洛陽和晉陽的細作各自傳回密報,姚襄與張平約為兄弟,暗中結盟。

  兩人抱團取暖,實力絕不算弱小。

  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他們二人穿一條褲子,要對付誰呢?氐秦、燕國,亦或中原?

  李躍笑道:“這年頭到處都是養不熟的狼崽子。”

  崔宏摸了摸鼻子,“姚襄此人還算有信義,河北大戰未分出勝負,應該不會背叛,臣以為二人聯盟應該是針對關中。”

  李躍總感覺關中要出點事,東邊的大戰打完了,也該輪到西邊了,苻健一上來就稱帝,已經引起周圍勢力的極大反感。

  慕容儁如日中天,至今也只是一個燕王。

  西邊忠於司馬氏勢力還有很多,河西有張氏,漢中有司馬勳。

  李躍衝身邊的張生野道:“斥候和校事多盯緊一些。”

  “唯!”張生野拱手領命。

  鑒於楊略在魯口的優秀表現,李躍將校事單獨分離出來,不僅監察內部,也負責對外的細作事宜。

  斥候更多的是戰場偵察,偏軍事一些。

  校事則無孔不入,滲透、拉攏、宣傳、刺探、收集情報、製造流言,只要有利於梁國,什麽都乾。

  這對校事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不只會提刀砍人而已。

  不過有尚武堂、講武堂在, 已經逐漸形成一條人才鏈。

  從今年開始,已經有人陸陸續續的畢業,進入軍中、地方、校事,從底層做起,沒有任何特權。

  梁國別的不敢說,向上的通道還算暢通,國中特、權階級還未成型,即便劉群、申鍾、條攸這些老臣,也僅僅位高而不權重。

  再說梁國百廢待興,北國一片廢墟,也沒太大的利益讓他們爭奪。

  李躍非但拿不出多少利益,甚至還要借士族豪強的力。

  僅崔氏前前後後就貢獻將近三十萬石糧食,其他的錢帛、軍械還不算在其中。

  滎陽鄭氏,在李躍大婚時,一次就拿出五千套各類甲胄。

  而今年漁陽郡叛亂,背後也有盧氏暗中支持。

  其他小豪強歷次大戰,都出兵協助。

  眼下處於上升期,外部利益足夠大,這些士族豪強自然沒必要內卷,與李躍有共同的利益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