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橫刀十六國》第422章 糾纏
最新網址: 這幾仗打下來,受傷最嚴重的是拓跋什翼健。

 不僅丟掉了起家之地代郡,連小弟鐵弗部都轉投了苻堅,可謂元氣大傷。

 但看到氐秦“輕輕松松”就擊敗了燕軍之後,心癢難耐,集結了兩萬騎兵,準備試試。

 幸虧拓跋什翼健還有自知之明,派使者來鄴城,一是征詢意見,二是請求一同出兵。

 呂婆樓能擊敗平熙,是因為張蠔在並州牽製住了慕容垂的主力,不然他上場,呂婆樓只怕沒這麽容易得勝。

 “代郡乃拓跋家龍興之地,今為燕賊竊據,代王寢食難安,慕容氏士卒疲累,國中糧草不濟,正是出兵的大好時機,不知梁王意下如何?”使者閃爍著小眼睛。

 連他們也看出燕國的窘境。

 兩三年前慕容儁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動輒二十萬大軍南下。

 而今年的幾場大戰,無論是突襲代郡,還是支援鐵弗部,只有一兩萬人……

 完全不符合以往財大氣粗的風格。

 當然,也可能是燕國在積蓄勢力,準備明年的決戰。

 糧草這種事,在這個時代,根本就不是什麽大問題,只要放下底線,能吃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當年石勒從襄陽轉戰河北,一路自己吃自己,殺入河北,攻陷鄴城。

 而歷史上燕軍生擒冉閔後,立即圍攻鄴城,魏軍糧草全無,當初石虎留下的十余萬宮女,全成了腹中之物……

 燕軍多戰馬,又連續繳獲了敕勒、代郡的幾十萬頭牲畜,糧食應該還能維持住的。

 冉魏永興元年(350年),也就是冉閔稱帝,率十萬精銳攻打襄國那一年,慕容垂攻幽州,羯趙幽州刺史王午與征東將軍鄧恆不敵,退守魯口,致使石虎積攢了千萬石糧草落入燕國之手。

 這些糧食夠慕容氏揮霍幾年了。

 “時機未到,不可決戰,

代梁相隔千裡,首尾不能呼應,還望閣下回稟代王,當下情勢,宜厲兵秣馬,訓練精銳,他日大戰一起,代王可報仇雪恨!”李躍委婉拒絕。

 秦軍能擊敗燕軍,不代表拓跋什翼健能打贏慕容垂。

 再說呂婆樓獲勝,也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腦袋別褲襠上,率精銳陣斬了大將平熙才贏了此戰。

 不然勝敗還很難說。

 拓跋什翼健五萬大軍,連別人兩萬人馬都打不贏,如今湊出兩萬騎兵,就想收復代郡?

 明顯是要李躍來當冤大頭,他躲在背後……

 “國仇家恨不可不報,梁王願助苻氏外人,卻不肯助代王一臂之力,難免傷國人之意。”使者還不放棄。

 “閣下言重了,孤助苻氏擊敗鐵弗部和燕軍,難道不是為了代王?”李躍眉頭一皺,對方有些胡攪蠻纏了。

 做這麽多事,還不是為了拓跋什翼健?

 使者啞口無言,拱手而退。

 拓跋什翼健是典型的富二代,代國的江山是其父拓跋鬱律打下來的,大敗賀蘭部,侵攻河套鐵弗部,西兼烏孫故地,東吞大鮮卑山以西,號稱騎兵百萬,稱雄於北漠。

 最鼎盛時,前趙劉曜、後趙石勒都向其請和。

 在漠北練兵講武,有踏平南夏之意,可惜鼎盛時,遭到太后祁氏(拓跋猗盧王后)忌憚,暗害之,此次內訌,鮮卑首領幾十人遇害,拓跋氏衰弱下來。

 賀蘭部趁機起事,拓跋什翼犍與其兄拓跋翳槐先後逃奔後趙……

 拓跋部名義上是草原共主,卻名不副實。

 沒經過血火的江山,始終不那麽牢固。

 李躍旋即想到另外一個問題,秦軍頑強如鐵,梁國穩如泰山,燕國周邊能欺負的只剩下代國,柿子挑軟的捏。

 拓跋什翼健成了北國最軟的一顆柿子,偏偏還糾纏不休,弄不好還會刺激到慕容恪兄弟。

 代國都城就在雁門、代郡二郡的西北面,相距兩三百裡,幾乎一步之遙……

 “真是不省心。”李躍不能眼睜睜坐視這位年輕而任性的嶽父滅亡,派出使者讓苻堅看顧一些,最好蒲阪、馮翊的秦軍能動一動,威懾並州的慕容垂。

 能做的只有這麽多了,拓跋什翼健非要雞蛋碰石頭,李躍也沒辦法。

 好在拓跋什翼健實實在在被慕容垂打怕了,集結了兩萬騎,見黑雲軍不動,他也就安分了一些。

 這麽一折騰,七月轉眼就過去了。

 八月秋收迎面而來。

 四面八方,所有鬧騰的勢力都安靜下來,收割地裡的莊稼。

 幾十年的戰亂、饑餓,已經讓所有人形成了默契。

 就連燕國境內的盜賊們都老老實實。

 一般而言,天災會連著人禍,而豐收會連著豐收,這兩年的年景都不錯,偶有小災,被迅速安撫下去。

 去年小豐收,今年則是大豐收。

 今年年初的一場大雪,李躍便有預感。

 梁國的革新,在這個秋天結成了累累碩果,人口、田地、山林、河澤都從士族豪強手中釋放出來,梁國朝堂勵精圖治,地方上政通人和,百姓辛勤勞作……

 大河南北自不必說,傳統的產糧重地,華夏根基所在。

 淮水流域的屯田也迎來一次小爆發,預計可收六百萬石稻米,稻米產量比不上粟,卻比粟米口感好,營養高。

 白米白面更長肉一些。

 不過有得必有失,這時代稻米未經改良,產量比不上粟,粟米的一大優勢是可以當成精飼喂養牲畜和戰馬。

 是以大河南北以粟、麥為主,山區丘陵的旱田多種豆菽、桑麻, 而淮河南北氣候溫潤,水網密布,以稻為主。

 這一場豐收讓李躍底氣更足了。

 雖然減免了田賦,但梁國有大片的屯田,所謂屯田,其實就是國有田地,以奴隸大規模集體耕種,便於管理,收成也不錯。

 按戶部的預算,今年可收一千九百萬石糧食。

 鄴城府庫中有一些留下的戶籍帳簿,漢武帝時期全國五十余郡,東海郡每年收入五十余萬石,算下來漢朝一年田賦收復三千萬石左右。

 梁國經過魏晉的持續開發,這場豐收,已經接近漢朝鼎盛時期。

 主要問題還是人口不足,很多區域沒有開發出來,有多少人口就能控制多少土地。

 但人口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非一朝一夕能成。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