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橫刀十六國》第370章 不動
最新網址: 這年頭絕大多數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刀沒架在脖子上,總覺得還有機會。

 姚襄如此,張平也差不多如此。

 就算李躍想支援張平,張平也未必會放黑雲軍進入並州,一個上黨就堵住了黑雲軍北上的道路。

 “派人去聯絡一下張平,看他什麽意思。”李躍死馬當活馬醫。

 不求張平擊敗慕容恪,只求他耗上兩年,此消彼長,梁國就有反攻燕國的實力。

 崔宏道:“殿下何不佯攻束州,牽製燕國?”

 “沒用,我軍沒有攻陷薊城的實力,牽製沒有任何意義。”

 燕軍在魯沱水以北,也修建了不少工事,想從魯口反擊,難度很大。

 關鍵別人知道梁國在革新變法,不可能大舉出兵,慕容恪挑了一個好時機。

 幾天之後,姚襄和張平的回復同時送來。

 姚襄一意孤行,要跟桓溫碰一碰,說三萬晉軍就不敢出戰,以後天下必小覷於他……

 而張平永遠一副老油條嘴臉,援軍就不必了,讓李躍支援他五十萬石糧草,五千戰馬,一萬牲畜,各類軍械三萬件,只要東西到齊,他張平就能讓慕容恪夾著尾巴逃回幽州……

 李躍一陣鬱悶,不過想想也正常。

 張平收復上黨,又吃下大半個河東,實力大增,比姚襄還膨脹。

 而且此次慕容恪、慕輿根、慕容評集結的人馬並不多,只有八萬左右,兵力並不佔優勢。

 站在張平的立場上看,完全有一戰之力。

 “張平雖然該死,但不可不救,殿下既然不攻束州,不妨佯攻襄國!”崔宏指著地圖道。

 佯攻並非不攻,一旦有可趁之機,可以一鼓作氣,拔掉這顆釘在河北腹地的釘子。

 從冉閔時代起,襄國就是懸在鄴城頭頂上的一把利劍。

 襄國離鄴城非常近,一旦國中有變,也能快速回軍

 李躍搖搖頭,“我軍主力北上,若桓溫轉攻許昌……”。

 許昌是江東士族的老巢,收復許昌同樣對江東有重大意義。

 桓溫與慕容恪同時進兵,很難說沒有暗中勾結。

 誰知道桓溫會不會忽然翻臉?

 “臣愚鈍。”崔宏拱手。

 李躍笑著揮揮手,硬轡頭拉不住下坡的驢,張平、姚襄都想跟對手碰一碰,多說無益。

 讓他們碰一碰也是好事,只有被打疼了,才會知道厲害。

 心中有了決斷,寫成密信,讓宿衛送往鄆城,征詢王猛的意見。

 兩天后,王猛的回信就到了。

 跟李躍所想相差無幾。

 “慕容恪攻並州,其意圖在我,乃是誘殿下北上野戰,萬不可中其詭計,張平成名二十年,羯趙時便為驍將,慕容恪即便攻陷並州,必傷亡慘重,屆時殿下可伺機而動……”

 王猛的信非常長,分析了天下形勢。

 讓李躍意外的是,他覺得並州其實不重要。

 燕國拿下並州,反而是個負擔。

 其一,擋住了代國的擴張方向,兩邊必會齟齬不斷。

 其二,燕國的手伸到了並州,就跟氐秦接上了,苻氏可以容忍並州在張平手上,但絕不會讓並州落入燕國之手。

 其三,燕國拿下並州,版圖橫跨萬裡,從遼東至太原,處處需要防守,燕國將很難集中兵力,攻打河北。

 此時恰恰是梁國革新的最佳時機。

 不必卷入他們的大戰之中,用心經營中原即可。

 而且革新也到了關鍵時刻。

 他這麽說,李躍也就放心了。

 張平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慕容恪想吞並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洪武元年四月十七,就在梁國各地忙著春耕時,桓溫傳檄各地:此行隻為拜謁先帝陵寢,中原諸軍不必驚恐,各守城池。

 很明顯,這封檄文是寫給梁國看的。

 姚襄率精銳埋伏於伊水北林中,遣使至桓溫,假意投降,引誘晉軍北上。

 不過這種小伎倆沒有瞞過桓溫的眼。

 兩軍交戰於伊水。

 桓溫對洛陽勢在必得,結陣而前,親被甲督戰,晉軍人人奮勇,朱序、桓石虔血戰在前,姚襄抵擋不住,陣亡四千余眾。

 晉軍乘勢而入洛中,桓溫大張旗鼓,傳檄各地。

 姚襄據洛陽而守,其麾下多有心系晉室之人,聞王師北伐,皆不願戰,士氣低落,圍城數日,城中竟然有人夜開城池,雖被發覺,但對姚襄震動極大,知洛陽不可守,連夜退出洛陽,亡奔北邙。

 前後不過二十天,洛陽便被攻陷。

 其速度之快,連李躍都沒料到。

 姚襄逃過一劫,親自跑到鄴城來向李躍請罪,“悔不聽梁王之言,方有此敗!”

 既然是潰逃,姚襄部眾離散甚眾。

 洛陽數萬百姓也落進桓溫手中。

 望著跪在地上的姚襄,一身血汙,狼狽至極,李躍一陣無語,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桓溫第一次北伐失敗,並不是戰力不行,晉軍士卒其實非常勇猛,幾年前與朱序合作時,李躍就感覺到了。

 “勝敗乃兵家常事,姚都督不必介懷,來人,速速為都督療傷!”

 “謝梁王!”姚襄磕了一個響頭。

 兵敗之後,他對自己倒是越來越恭順了,親自趕來鄴城請罪,也是為了彌補兩邊的小裂縫。

 姚襄下去後,崔宏眼中冒著幽光,“姚襄雄傑也,今自入鄴城,不可縱虎歸山,當留在鄴城而用其眾!”

 李躍哈哈一笑,“姚襄屢戰屢敗,不過如此,此人志大才疏,留在鄴城,假以時日,必叛我,不如令其歸去。”

 以前別人總喜歡拿孫策比姚襄。

 現在看來, www.uukanshu.net 他連孫策的一半都不如,才能不行也就罷了,偏偏野心極大……

 不過姚襄也不是一無是處。

 他兵敗之後,洛州百姓和舊部紛紛趕來鄴城相聚,數日間便有萬余人。

 桓溫拿下洛陽,修葺了司馬氏的陵寢,讓謝尚都督司州諸軍事,鎮守洛陽。

 謝尚卻不敢北上。

 桓溫無奈,令毛穆之、陳午、戴施以二千人戍洛陽,守衛山陵,然後屯兵河陰,靜觀北方大戰。

 其間還派戴施入鄴,向李躍索要傳國玉璽,“玉璽乃朝廷神器,天命所歸,梁王此前已經允諾,若桓公北上,當封玉璽以還,是敵是友,全在殿下一念之間。”

 桓溫直接上門威脅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