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橫刀十六國》第714章 佛門
最新網址:

洪興五年,大梁全面休養生息。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偃甲息兵。

即便拓跋什翼健派人來挑釁,梁軍也只是防守。

三省六部製,帶來了國政的穩定,國家穩定,人心也就安定下來。

帶來的另外一大好處,就是東西貿易激增。

瓷器、茶葉、書籍、絲綢、漆器成了商路上的暢銷品。

尤其是茶葉和書籍,幾乎成了硬通貨。

草原、高原、西域幾乎離不開茶葉,有茶葉,自然少不了泡茶的瓷器。

西域沙門大興,佛經浩瀚如海,書籍的出現,推動了沙門的進化。

如今的沙門以及不能叫沙門,與中土儒家互相融合後,迅速更新迭代,已經脫離了原來的教旨,成了新東西,迸發出新活力,帶著華夏文明向西翻過蔥嶺,回傳至天竺,向南挺進高原,一步一步滲透。

就連草原也沒能逃出其影響。

鮮卑、匈奴、羌胡等部族,不斷皈依沙門。

野生的東西往往都有極強的生長力,佛門在西域流傳了幾百年,的確有非常多的獨到之處。

這一點上,無論李躍怎麽扶植道門,影響力都不如佛門廣泛。

“今後凡佛門涉及之處,便是我華夏文明涵蓋之地!”李躍指著沙盤上偌大的疆域道。

不僅涵蓋蔥嶺以西,天山南北,還有天竺、南洋等地。

想要長久統治一個區域,首先整合這個區域的人心。

佛門無疑是一把利器。

其實西方也是靠教會完成擴張的,韃清靠佛門統治草原、高原,西域這麽多族群,利用佛門整合他們性價比最高。

不然單靠軍事佔領無法長久,幾十年後便會煙消雲散。

釋道安在白馬寺整合佛教,實際上完成了佛門的本土化。

鳩摩羅什在姑臧大興寺翻譯佛經,也是將佛經華夏化。

“陛下之雄才大略前無古人,只怕佛門將來尾大不掉。”王猛擔心道。

“你高看他們了,佛門譬如藤蔓,大梁猶如大樹,華夏為土壤,沒有大樹和土壤,藤蔓何所依?再說,朕也沒在中土大興佛門。”

中土有嚴格的管制體系,佛門一舉一動都在控制之中。

至於西域,他們也需要借助大梁向西邊和南邊擴張。

兩邊互利共贏。

封建時代,無論梁國如何發展,無法統治這麽大的區域,分一杯羹給佛門未嘗不可。

只要刀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可。

從歷史大趨勢看,佛門算是所有宗門中比較溫和的。

“不如單獨將各種宗門歸為一類,設置典正寺,嚴加管理,掌管僧人度牒,評斷僧人品級,設大僧、高僧、正僧、法僧、僧錄、僧人、僧徒七品。”王猛早有對策。

魏晉以降,僧徒眾多,南北都設置了僧官和品級,主管僧官稱為僧主、僧端,副職為都維那,悅眾、僧都、僧錄等,還配有吏員若乾。

“可。”李躍點頭答應。

隨著大梁向西進取,商路開通,以後解除的宗門會越來越多,不能一直掛在鴻臚司名下。

僧人的度牒、品級由朝廷管轄,從根本上遏製了佛門。

也就是說沒有大梁朝廷的認證,他們連僧人身份都拿不到。

歷朝歷代都是這麽處理的,所以華夏沒有出現西方教權壓在皇權之上的狀況。

佛門既然崛起,禁是禁不掉的,沒有佛門還有其他宗門,其實沒必要恐懼他們,只要不讓其野蠻生長,泛濫成災即可。

王猛這套搞法,即便將各種宗門限制在大梁框架之內。

三省在決議時,進度的確有些慢,需要審核、決議,事後還有監察,不過一旦通過,各部通力合作,效率極高。

關鍵還穩。

李躍也跟著輕松了一大截,將精力投入在軍務上。

除了那些以殺戮為生之人,這幾年不少人分到了田宅,老婆孩子熱炕頭,地裡還有奴隸耕作,成了地主老爺,日子過好了,自然缺乏當初玩命的勇氣。

讓這些人退役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待遇福利太好,也容易滋生碩鼠。

以黑雲軍的待遇,有的是人削尖腦袋往裡面鑽。

李躍下詔允許他們退役。

不到半個月,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主動向兵部報備,上了年紀、身體傷病者也被裁撤九千多人。

趁著這個機會,李躍讓兵部、校事府、禦史台將軍中裡裡外外整肅一番。

不查不知道,李躍沒想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也會有貪贓枉法之事,有三百五十七人田產、財產與軍功和賞賜對不上。

最誇張的一人,章惠興,軍功薄上南陽葉縣分田三百畝,但葉縣上報戶部的田產,此人擁田兩千三百六十四畝, 章家一躍成為葉縣豪強。

就是是置辦,也不可能這麽誇張。

看到清查結果,李躍心中一陣黯然,土地兼並永遠都製止不了。

封建時代,所有權力、財富最終都會沉澱到土地上。

再好的制度,總會有人尋到破綻,到處鑽營。

李躍這個開國皇帝還活著,就有人敢公然兼並土地,還是一路追隨自己的黑雲軍將士。

“犯案者,斬,家眷流放朔州、高昌、玄菟。”李躍歎了一聲。

這還是查出來的,還有很多沒查到了,或者兼並的土地幾十上百畝,沒有計算在內。

難怪上次出兵雲中,士卒普遍有厭戰之心。

戰場上獲得的利益,比不上兼並土地快,自然不願殺敵了。

幸虧三省六部推行,互相監督,否則這種事情很難查出。

“這些人在軍中素有人望,關系複雜,若是斬之,只怕軍中動蕩……”劉應拱手道。

“太子意下如何?”李躍望向李儉。

“大梁建國數年,便有此事,不可等閑視之,否則今後誰還願意上陣殺敵?黑雲軍也將名存實亡。”李儉拱手道。

歷史上發生太多這種事。

“動蕩?朕倒要看看誰敢動、誰敢蕩!”李躍不怕當這個惡人。

所謂革新,其實就看有沒有膽量對自己揮刀。

治國之難也在於此,一不留神,就開始腐化了。

現在不敢動手,以後只怕泛濫成災。

作為中軍的黑雲軍失去戰鬥力,是一件無比可怕的事,北邊有代國,東面有高句麗,南面還有桓溫……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