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橫刀十六國》第716章 王氏
最新網址:

“楚公明德應期,光大深遠,上合天心,含章時發,用集大命,在予一人,功美博陸,道固萬世,晉自社廟南遷,祿去王室,朝權國命,遞歸台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楚公雄才蓋世,勳高一時,移鼎之業已成,天人之望將改,今當順天應人,協同神略,親帥群後,恭承明命,皇極載清,續成大統!”

建康朝堂上,散騎常侍荀籍抑揚頓挫的念著勸進表。

荀籍乃前尚書左丞荀蕤之子,曾反對封桓溫為豫章郡公,改封臨賀郡公。

如今桓溫入主建康,荀氏立即改頭換面,成了桓溫的堅定擁護者。

“楚公文治武功,天下無匹,江東士民賴之以存命,今非常之時,不可拘於小節。”秘書監褚歆也勸諫道。

此人乃太后褚蒜子之弟,連他都勸進,可見司馬家的確“主威久謝”。

褚歆一開口,朝中大臣紛紛對桓溫歌功頌德起來。

全都忘了不久前石頭城外的一場血戰。

每多一個人勸進,禦座上司馬昱的臉色便低沉一分。

他擔心的當然不是司馬家的江山,而是晉室國祚將在他手上斷送,罵名肯定少不了。

桓溫撚須而笑,擋在眾人之前,“諸位,諸位,聽吾一言。”

殿中迅速安靜下來,每個人都聚精會神的望著桓溫,目光自動忽視了背後的皇帝司馬昱。

“今梁賊在北虎視眈眈,國中新逢大敗,人心惶惶,軍心不安,江東已到生死存亡之時,且當今陛下明德昭昭,定能率我等外禦強寇內安社稷。”桓溫衝身後的司馬昱拱拱手。

司馬昱剛想謙虛幾句,桓溫卻沒給他開口的機會,毫無顧忌道:“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此言出自魏武帝曹操之口。

桓溫不是蠢人,眼下江東千瘡百孔,強行上位,必激起地方叛亂。

士族這麽上心的鼓動他稱帝,其實也沒安什麽好心。

即便桓溫控制了整個晉室,沒有一場大勝為基礎,很難讓江東士民心服。

而且從楚公直接登基為帝,不符合漢魏兩晉以來的流程。

司馬昭也是先從晉公乾起,進爵晉王,然後傳至司馬炎,方才登基為帝,取代了曹魏。

“如今江東非楚公不能安撫內外,今當進位為楚王,大賞有功將士。”謝安拱手道。

“請楚公進王位!”群臣齊聲道。

“吾非戀棧權位,實是為了江東蒼生社稷,既然諸位不棄,吾自當奉命!”桓溫一臉的悲天憫人。

人群之中,王彪之、王坦之二人互看一眼。。

朝會散去,二人共乘一牛車,在建康城內緩緩而行。

“桓賊欺我家太甚,他人皆得進封,獨我家排除在外,是可忍孰不可忍!待桓賊安撫人心後,必向我王氏下手。”王坦之恨聲道。

別人家都紅紅火火,唯獨王氏府前門可羅雀,昔日高朋都敬而遠之,掉頭去攀附謝氏。

曾經與司馬家共治江東的王氏,已經大不如前。

反而是謝氏扶搖直上,成了建康城內炙手可熱的豪門。

“當日石頭城之戰,北府軍若是出手,焉有今日?”王彪之滿臉陰沉。

從種種跡象看,謝安分明將他們都賣了,用來換取謝家的高升。

“只怕從此以後,當是桓與謝共天下!”

很明顯,僅憑桓溫無法安撫江東人心,必須要有大門閥與之配合,方能成事。

謝家上去了,王家自然要下來。

兄弟二人正在鬱悶時,忽聽見門外一陣打砸聲,哭喊聲、喝罵聲一片嘈雜,牛車也停了下來。

王彪之掀開車簾,卻見光天化日之下,上百士卒正公然搶掠街市,布帛、糧食、銅錢……各種值錢之物直接往木車上裝。

百姓哭喊求饒,沒有換來他們的罷手,為首一個屯長模樣的人一腳踹翻店家,拔出環首刀,指著眾人,“哼,楚公有言在先,打下建康城,財帛任我等取之,爾等欲抗命乎?”

鏘、鏘、鏘……

其他士卒也紛紛拔出環首刀,一臉獰笑的望著百姓。

“荊州賊竟如此無法無天!”王坦之一臉憤怒。

“走。”王彪之低聲道。

牛車緩緩向前,到處都是打砸搶掠之聲。

自古劫掠不分家,荊州士卒不光搶劫財物,還擄掠民女。

昔日繁華的建康城已經亂作一團,不時還有火光升起,百姓哭喊聲嘶力竭,荊州士卒笑聲越發張狂。

“桓溫老賊豈有此理!”王坦之破口大罵。

不過他也隻敢在私下裡大罵,朝堂上一聲不吭,要他下去給百姓主持公道更加不可能。

他們是江東高門,百姓的死活影響不到他們。

“荊襄已失,桓賊只能以此賞賜士卒。 ”

朝廷府庫一向是個擺設,裡面的東西不足以封賞五萬紅了眼的荊襄士卒,達官貴人們是聯合的對象,自然不能對他們動手。

所以隻好苦一苦建康百姓。

“他們今日劫掠百姓,明日就會欺負到我王家頭上。”王坦之之所以憤怒,不是因為同情百姓,而是不滿桓溫肆無忌憚公然放話要當周文王。

這簡直是沒把王氏放在眼裡。

“你待如何?”王彪之眼中升起寒芒。

“若不施展些手段,桓溫真以為我王家無人乎?”王坦之眼睛眨也不眨的對望。

當年司馬睿南渡,沒有王家的支持,早就被江東豪強掀翻了。

司馬家的江山是王家給的,王家的勢力在江東數一數二,朝野內外都有王家的人。

所以盡管當年平定王敦叛亂,司馬家也不敢對王家下死手,重用王導。

司馬家不敢對王家下手,桓溫更不敢,動了王家,就是動搖了整個江東的根基。

所以桓溫也在盡力拉攏王羲之這一脈,打壓王彪之王坦之一系。

“此事,定需小心……”王彪之點頭同意。

“此事就應該大張旗鼓,讓桓賊這等二三流門戶見識見識何為門閥!”其實王坦之並非琅琊王氏之人,而是太原王氏。

不過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兩家同為秦朝大將王翦之後,王離兵敗,秦朝覆滅,王氏後人離開關中頻陽,一支遷往琅琊,一支遷往太原,經過幾百年的繁衍,逐漸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衣冠南渡後,兩家在江東越靠越緊。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