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橫刀十六國》第467章 西引
  第469章 西引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這是?”王猛一臉驚訝的盯著李躍遞來的表錄。

  “此乃算法口訣!”李躍得意道。

  既然決定大興文教,就要把該弄得東西都弄出來。

  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李躍連元素周期表都準備寫下來……

  “這是三字經,勘合之後,一同發布天下,教百姓習之。”李躍又遞過去一份。

  尋常百姓常用口語字體也就那麽千把字,三字經綽綽有余,可惜李躍記的不全,又讓文學館的人補充了一些。

  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奠定了華夏的根基。

  如今梁國治下,諸族龐雜,羌語、匈奴語、鮮卑語互相混雜,加上地方俚語,交流起來,非常不方便。

  所以李躍弄出一套基於三字經的普通話,推行全國。

  要同化一個族群,必先同化其語言,然後斷其風俗,兩代之後,也就融入華夏了。

  至於算法口訣,則是李躍的私心。

  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梁國能不能突破王朝周期律的宿命,其實就在這上面。

  數性至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推廣數學,等於間接重塑華夏文明的骨架。

  其實漢魏以來,不缺驚才絕豔之輩,漢朝的張蒼、耿壽昌、張衡、許慎、崔瑗、鄭玄,曹魏的劉徽,在數學上都極有建樹。

  沒有玄學儒學,人照樣活,沒有數學,一個國家根本運行不下去,一年收支預算多少,國中丁口幾何,田地清丈,都要用到數學。

  “陛下此舉功在千秋!”王猛自然能看出其中的深意。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很多大儒都精通算學。

  “功在千秋,亦利在當下!朕準備設算學堂,與尚武堂、工學堂、醫學堂並列,然後尋訪遺落民間孤本,編纂成冊,傳於後世。”李躍笑道。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算學、儒學、兵法都起源於那個時代。

  秦漢之所以強大,本質原因都是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思想傳承。

  就像文藝複興,奠定了西方現代世界的基礎一樣。

  秦漢時代的士人精英,能文能武,真正做到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到了魏晉,士族越發腐朽墮落,其原因便是思想和精神出了問題。

  學術上更無成就,是以陰陽之術讖緯之學大行其道。

  “如此, 我大梁便能超越大漢!”王猛眼中泛起光彩。

  李躍卻搖搖頭,“若無數代之功,談何容易?”

  漢朝的強大不是一朝建立的,而是連續幾代的明君一同打造,歷史上也算絕無僅有。

  李躍這一代篳路藍縷,但下一代下兩代什麽樣子,誰也說不準。

  曹操大概不會想到雄才大略的他,僅三代之後就被人鳩佔鵲巢……

  宋武帝劉裕氣吞萬裡如虎,卻生了一窩禽獸……

  十六國南北朝,不乏雄主明君,人還沒閉眼,兄弟子侄就提著刀來爭位了。

  唯一的辦法,是多活幾年,將根基扎牢固一些,外建赫赫之武功,內修煌煌之文明,達到天下人仰望的高度。

  只要子孫不是太稀爛,兩三百年的國祚跑不了。

  李躍已經下令,宗室子弟,七歲之前,延請名師在宮中教誨,七歲之後,入尚武堂,與其他孩子一同成長。

  人只有沾沾地氣,才不會活在雲裡霧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