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父可敵國》第537章 逛禦窯
最新網址: 明白了殿下說這話的意圖,程前便試探道:“泉州、廣州已經做海貿幾百年了,當地上上下下幾乎都以此為業,朝廷忽然關了市舶司,不許出海貿易,他們日子還挺難過的。要是聽說有機會重開市舶司,定然萬分感念殿下隆恩。”

 “你可以把本王的話,轉告給他們。”朱楨點點頭,他正是這個意思。目前他還沒有涉足閩粵,所以那邊走私十分猖獗,哪怕陳尚海、方大佟覆滅後,也沒有什麽改變。

 韓宜可跟廖定國跟他請示過好幾次了,想要嚴打走私,不許非市舶司的船放洋。

 但朱楨一直沒答應,因為沒有在當地設立市舶司,沒有地方官府配合緝私,僅憑市舶艦隊過境閩粵時,順手打一下,其實並沒有什麽卵用。還會牽扯艦隊的精力,耽誤正常的生意。

 不過閩粵沿海的走私,肯定是要禁止的。

 這年代,大洋上的海盜多如牛毛,海外各國更是凶殘狡詐。

 海上貿易是要有強大的海軍護航的,不然就算在海上沒有被海盜打劫,到了國外港口,也會被當地的政權和土豪搶劫。

 那些海外蠻夷可不懂什麽叫‘合作共贏,持續發展’,能搶的幹嘛要花錢買,而且還賣的這麽貴。

 而養一支強大的海軍,費用太高昂了。這就需要保證高額的貿易利潤。

 要保證高額的貿易利潤,就必須盡可能的壟斷貿易,將任何競爭對手逐出海面,更不要說那些最惡劣的競爭者——走私商了。

 所以在福州、廣州設立市舶司勢在必行,雖然朱楨暫時抽身乏術,但先做好鋪墊,讓那些閩粵海商知道自己要來了,總是沒錯的。

 看看有沒有來主動交投名狀的小機靈鬼了。

 ~~

 當天,楚王殿下便‘點到即止’了。

 剛見第一面,不好跟人家談的太具體,那樣顯得太功利。咱們殿下可是個體面人,要臉。

 第二天,楚王殿下一行,又前往位於鎮北的珠山禦窯廠參觀。

 珠山其實就是一坐面向鎮子的小丘陵,被禦窯廠的圍牆包圍著,從外頭都看不到山頭。

 楚王殿下的車駕,在禦窯廠山門外,那根高高的‘憲奉禦窯廠頭門’大旗前停下來。

 一下車,老六就被禦窯廠的規模震了一下:“這麽大的嗎?”

 “回殿下,咱們禦窯廠的廠區有圍牆十裡。”督造太監周吉答道:“比浮梁縣城還大呢。”

 “用得著這麽大地方?”老六怎舌道。

 “殿下進來就知道了。”周吉賠笑道:“還真是用得著。”

 說著躬身想請道:“殿下請進,一邊參觀,一邊聽奴婢講解。”

 “好,你頭前帶路。”朱楨點點頭。

 周吉便引著殿下一行,進去掛著禦窯廠匾額的軒敞大門。

 只見門內一條長長的甬道直通儀門,儀門東西兩側街口分設東轅門、西轅門兩處牌樓。

 因為殿下主要是來逛窯的,所以周吉先介紹了東西轅門後的兩個廠區。

 “東廠區有二十一作,主要是清窯、龍缸窯、風火窯、色窯等窯房,主要是燒窯的地方;西廠區是二十三個陶務作,有大器作,小器作、仿古作、雕鋃作、印作、畫作等,是做坯、利坯、施釉、畫坯的地方。”

 周吉在那如數家珍,朱楨卻聽得一頭霧水。雖然在那裡頻頻點頭,目光卻有些渙散了。

 要不怎麽說太監最會伺候人呢?周吉察言觀色,馬上請殿下按照工序參觀生產過程。

 殿下果然就來了精神,他最喜歡看手工藝生產了,特解壓。可惜不能泡個面,一邊吃一邊看。

 一行人簇擁著殿下來到工棚前,正在忙碌地工人們趕緊跪地磕頭。

 “告訴他們,不用磕頭,該幹嘛幹嘛。就當本王不存在。”朱楨吩咐一聲。

 “是。”周吉讓工人趕緊起來,像平常一樣工作。

 然後他介紹道:“這裡是淘練作,製瓷所需要的瓷泥,需經淘練,使其精純。”

 “瓷泥是哪來的?”朱楨饒有興致的問道。

 “禦窯廠用的瓷石產於兩百裡外的祁門,坪裡、谷口兩處山中。”周吉忙答道:“工人用水車將瓷石舂成泥,然後運來這裡,再進一步淘練,才能使用。”

 朱楨點點頭湊上前,便見一個工人將瓷泥放入水缸浸泡,翻攪,使雜質下沉。

 另一個工人再將沉澱好的泥漿,用馬尾細篩過濾。

 第三名工人將過濾後的泥漿,注入過泥匣缽內沉澱,使泥漿稠厚成形。

 第四名工人將成型的細瓷石放入匣內,磚壓瀝水。

 最後,第五名工人將淘好的泥土翻練勻實,放到工棚下以備用。

 這僅僅只是第一步工序,便已經分工給五名工人,每個工人隻乾一項。可見景德鎮的分工,已經精細到何種程度。

 ~~

 然後練好的瓷泥,被送到第二個工棚裡,和灰調成漿水。周吉告訴老六,禦窯廠用的灰出自一百四十裡的樂平縣。是用青白石和鳳尾草迭壘燒製而成的。

 這也就是楚王殿下來參觀,而且還是自家的窯廠,不然這種秘方,是絕對不會示人的。

 接下來,是匣缽作。

 “瓷坯入窯需要潔淨,不能沾半點沙灰,故需套入匣缽內燒製。”周吉介紹道:“製匣缽的泥土也是有講究的,取自位於鎮東北的裡淳鄉和寶石山兩地。別處的都不合適。”

 倒是一點不藏私。

 然後便是圓器拉坯、琢器做坯的車間。 圓形的器具可以直接用輪車拉出坯來,十分快捷。

 而方形的瓶、尊之類的,棱角之器就只能純手工打造了。這也是此類器具價格昂貴的原因。

 泥坯製好後還有修模、陰乾,然後才能送去繪青花。

 這一步的分工就更細了,勾線、渲染、打青箍,花鳥禽魚、人物、寫款都各有專職,且按類聚室操作。

 然後再經過鑿器、製畫,蘸釉、吹釉,旋坯、挖足,前前後後經過十幾道工序,上百個分工,才能成坯入窯開燒。

 前前後後要經過一百多個工人分工合作。跟別的手工業,工匠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個人從頭乾到尾,完全是兩個極端。

 也許這就是景德鎮能脫穎而出,獨霸全國的秘訣所在吧。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