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彭彭——”
天啟二十二年正月初五,伴隨著巴倫西亞港口響起禮炮的聲音,大明朝與西班牙帝國正式簽訂《巴倫西亞條約》三款,並包括《貿易條約》十二款。
【《巴倫西亞條約》第一款:
西班牙帝國出讓新大陸殖民地,作為交換,大明將交付八千萬兩白銀的貨物,作為購買價格。
該款分作十年交完,每年分為價值八百萬兩的同等貨物,包括且不限於糧食、布匹、軍火、軍艦等貨物。
第二款:
本約批準互換之後限二年之內,大明準許西班牙遷移居住在新大陸上面的二十八萬軍民,如果限滿之後尚未遷徙者,酌宜視為大明臣民。
第三款:
大明將在西班牙馬德裡建立外交館,常駐外交官員,並維持人數在五十人以內的護衛。】
《巴倫西亞條約》的字數並不算多,但基本敲定了新大陸的事情。
相比較巴倫西亞條約,之後的《貿易條約》反而數字較多,多達數千字。
其中內容包括出售軍艦、火炮、硝石、燧發槍、生鐵、糧食以及其它商品。
作為《巴倫西亞條約》的第一年,大明需要每年向西班牙帝國出售足夠裝備五萬人的燧發槍和火炮、以及二百萬斤硝石,二十艘噸位不小於兩千噸的風帆戰列艦。
除此之外,還有約一百萬石的糧食,三十噸各類西班牙稀缺的商品,例如紅糖、蔗糖、茶葉、布匹……
這些商品都將見證兩國對《巴倫西亞條約》的遵守,以及兩國的友情。
這則消息公布後,歐洲戰場上的西班牙軍隊士氣大漲,同時費利佩四世宣布將在六月份償還之前積欠軍隊的軍餉,這無疑讓西班牙的士氣走上了頂峰。
得知這件事的法國首相黎塞留並不覺得奇怪,畢竟眼下確實是奪取新大陸殖民地的一個好機會。
不過,面對實力增強的西班牙帝國,黎塞留還是向大明發去了國書,希望大明不要直接參與戰爭,同時提出了購買軍火的請求。
不止是黎塞留,英國的查理一世、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也同樣提出軍火交易請求。
這將是大明五軍都督府清庫存的一個好機會,因此李權也在返航的同時放飛了信鴿。
信鴿一環環的降落、起飛,從南昆侖監察使司到小西洋監察使司,再到麓川,最後到京城。
等它攜帶的消息被拿到朱由檢面前時,已經是天啟二十二年的三月份了。
金頂紅門,承運殿這古色古香的格調,使人油然而生莊重之感。
端坐其中,朱由檢拿著拇指寬的紙條,用放大鏡打量其中內容,最後點了點頭:
“條約的貨物,由齊國自己支付,貨物實價是多少,齊國就支付多少。”
朱由檢沒有讓齊國一直吸大明的血,而是讓齊國用真金白銀來交換大明的庫存貨物。
對此,剛剛坐在殿上椅子的李長庚也作揖道:
“戶部擬了條子,五萬支燧發槍和六百門燕山六斤炮,外加二十艘兩千噸木質軍艦,以朝廷對諸藩的實價來算,價格是十六萬四千三百兩整。”
“二百萬斤硝石、一百萬石麥子、外加三十噸各類貨品,如果都從南昆侖監察使司進購的話,價格應該是一百六十萬兩。”
“合計加起來是大約一百七十七萬兩不到……”
李長庚的報價,解釋了為什麽朱由檢願意給西班牙那麽多銀子來購買新大陸了。
說白了,這些商品的成本價只有一百四五十萬兩,賣給藩國的價格也才一百八十萬兩不到。
但是在西班牙那裡,這些東西的價格是八百萬兩。
如果之後齊國能成功邁入工業進程,那這些東西的價格還將繼續下降。
在西班牙人手裡只能年產六百多萬兩金銀的礦洞,在齊國人手裡恐怕一千萬都只是打底。
花成本每年不到二百萬兩的貨物來換取一個每年出產一千萬兩的金銀產地,外加上廣袤的土地,這筆交易對於齊國來說是大賺特賺。
當然,齊國本來可以直接出兵搶走殖民地,不過為了讓宗教戰爭繼續下去,變相支援西班牙才是朱由檢的目的。
不提後面的九年貿易交易,單單今年交付的這批物資,恐怕就能讓西班牙人在歐洲戰場上穩住根腳。
只要拖到明年,西班牙或許就能和法國為首的新教聯盟分庭抗爭,拖到後年的時候,西班牙就能發起反攻。
不過,大明可以扶持西班牙,自然也能扶持法國。
法國的人口可比西班牙多太多,兩千萬人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等待著齊國和大明商品的光臨。
皇店從法國人手上賺錢,交稅給法國王室,法國王室又用稅收來購買軍火,維持皇店在法國的地位。
唯一不滿的,或許就是那些法國的本土商人和貴族。
不過這些事情不用朱由檢擔心,相比老老實實交稅的皇店,恐怕各國王室最痛恨的還是偷稅漏稅的商人和貴族們。
這一點,從英國的內部情況就能看出了……
朱由檢拿起了另一份來自南昆侖監察使司的信紙,他打開一看,其中內容主要是在講述英國內戰。
天啟二十一年臘月,英國內部的反對派議員在查理一世出征平叛英國內亂的時候,開始了猛烈抨擊他的行為,並試圖向議會提交限制國王權力的提案。
不僅如此,反對派在寒冷的冬季先後逮捕了查理一世的寵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勞德大主教。
得知情況的查理一世,在留下兩千軍隊繼續平叛後,隨即帶領效忠於他的一萬五千軍隊返回倫敦。
他沒有和歷史上一樣,只在口頭上對自己的寵臣辯護,而是直接下令逮捕反對派議員,並且釋放自己的兩位寵臣。
他的行為讓倫敦的群眾不斷進行示威運動,並且此時議會也通過了針對查理一世的《大抗議書》。
《大抗議書》全文共二百零四條,它歷數了查理一世的暴行,要求國王保證工商業自由、政府對議會負責等。
手握兵權,還有皇店作為財政來源的查理一世在得知這件事後,他不僅拒絕批準《大抗議書》,並且宣布皮姆、漢普頓等反對派領袖為“叛逆”。
在李權和奧利瓦雷斯商議《巴倫西亞條約》的時候,查理一世親自率領軍隊來逮捕皮姆等人,但遭到倫敦群眾的強烈反對。
面對革命熱情高漲的倫敦群眾,查理一世下令鎮壓,致使倫敦城成為了一座血色的城市。
他的做法激化了內戰的程度,內戰陣營也開始逐漸明了。
兩個陣營中,支持國王的主要是封建貴族、英國國教上層僧侶以及部分同國王有密切聯系的大資產階級和官僚,他們大多是英國國教徒和天主教徒。
站在議會一邊的,主要是新貴族、資產階級、城市平民、手工業者和自耕農,他們大多為清教徒。
從雙方力量對比來看,議會佔有絕對優勢,但查理一世的背後還背靠皇店,並且手裡掌握著一支兩萬人的保皇軍隊。
相比較議會的軍隊,保皇軍隊有一半的人裝備了燧發槍。
有了王室武裝的查理一世沒有選擇出逃倫敦,而是選擇鎮壓倫敦的叛亂。
這讓原本議會可以控制的地區大幅度縮小,港口和倫敦、以及部分人口稠密的城市被保皇軍隊佔據,直接上繳王室的稅收達到了英國總稅收的60%,而議會隻佔據40%。
財政上的不足就已經讓議會捉襟見肘,而軍隊的數量不足更是讓雙方態勢失衡。
議會軍大約有一萬人,不過他們大多都是民兵,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相比較保皇軍隊顯得孱弱不堪。
此外,在此時的英國百姓心中,國王仍是威嚴的、尊貴的,所以很多人並未支持議會軍,而是持觀望態度。
不過,議會軍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英國革命浪潮已經無法阻擋,眾多手工業從事者都願意參軍來為自己的陣營取得勝利。
這樣的優勢,讓議會軍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從一萬人的數量迅速突破到三萬人。
與此同時,西邊的愛爾蘭和北部的蘇格蘭人民見到英格蘭處於內亂,也紛紛重新打起旗幟,要求查理一世下台。
這些勢力的叛亂軍數量在一萬人左右,因此查理一世需要面對的局面是用兩萬職業軍人來收拾四萬反叛軍。
誠然,他十分有自信,但為了保守起見,他還是和法國一起向大明提出了軍火貿易的事情。
查理一世準備了大約價值二十萬兩的金銀幣,準備再購買足以裝備五千人的燧發槍、火炮,以及數量不等的硝石。
黎塞留和古斯塔夫二世那邊也準備了大約價值八十萬兩的金銀幣,準備購買足夠裝備兩萬人的燧發槍和火炮,數量不等的硝石。
對於這個時代的歐洲政治家們來說,他們大部分還是隻覺得大明只是想掙銀子,沒有心思摻和歐洲的事情。
只有黎塞留能敏銳感覺到,大明似乎在操控歐洲的戰場,因此他想要迅速結束戰爭。
眼下的局面對法國波旁王朝來說,已經是十分不錯的局面了,如果見好就收,法國足以成為歐羅巴大陸上的強國。
可是大明的態度顯然不希望戰爭就此結束,而法國也無法和大明撕破臉皮。
黎塞留只能選擇一戰打趴下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然後從中抽身。
不過……
“哪有這麽容易……”瞧著手上的消息,朱由檢輕嗤一聲,隨後對陸文昭交代道:
“東西都可以出售,另外告訴弗朗機人,第二筆交易在明年的二月份。”
“是!”陸文昭作揖應下,而朱由檢也帶著笑意將紙條收了起來。
第二筆交易越快,西班牙能堅挺也就越久。
憑借販賣糧食和商品,他們可以化解國內的財政破產危機,憑借大明出售的燧發槍,他們也能在戰場上和新教連忙打的有來有回。
整個局勢還處於大明的控制下,不過歐洲還不夠亂,得逼一把林丹汗才行。
這麽想著,朱由檢看向了自己身後的地圖。
那疆域堪比當年金帳汗國的蒙古國疆域,恐怕很快就要落入大明的手中了。
“今年民間的情況如何?”
朱由檢背對著李長庚詢問,對此李長庚卻高興道:
“回殿下,很好……”
“開春以來,各地下了多場大雨,許多斷流的河流紛紛恢復,不少田地也能順利耕種了。”
“陝西連續乾旱十五年的勢頭也終於停下了,開春以來,全陝下雨九次,沒有一點旱情的跡象。”
“除此之外,四川、廣西、河西、貴州的旱情消失,山西、北直隸、山東、河南、南直隸、湖廣、浙江、福建等兩京五省的旱情雖然還在,但已經大規模縮減。”
“朝廷預計,今年能複耕的耕地能達到三億畝,國朝今年的歲入能達到九千萬兩。”
李長庚興奮的說著,而朱由檢也知道,大明最難的時候終於過去了。
明年雖然旱情還會有一波反撲,但對大明的影響已經不是很大了。
小冰河不可怕,氣溫下降導致的糧食減產可以用化肥對抗,但大旱不行。
朱由檢不是神仙,變不出大雨。
減產還有得吃,大旱就只能吃觀音土了。
以大明眼下的人口情況,這次明年之後,恐怕會迎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四億的人口峰值或許會提前一百年到達,並且這還不是大明的人口峰值。
他朱由檢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推一把,而他要做的……
“殿下,都察院又上奏了……”
朱由檢的想法還沒落下,王承恩從承運殿外走進來,雙手呈上了由都察院送來的奏疏。
在朱由檢尚未接過時,他便開口解釋其內容道:
“孫傳庭抵達西南之後,帶著周肈等人在西南之地查桉,一時間牽連甚廣,西軍和南軍也人人自危。”
“都察院傳來的消息不是通過成德之手,而是由王克儉上疏,其中含義便是挽留殿下,希望殿下暫緩就藩。”
燕山派的人不是瞎子,看著朱由檢調回之前被他們排擠前往各國的官員,又要分化燕山,調人前往各國,李德茂和張懋才也斷定了朱由檢把握十足。
加上大旱突然消退,這讓原本壓力極大的地方衙門壓力銳減。
沒有了旱情的拖累,朱由檢也就可以放心對付他們了。
因此,這份奏疏朱由檢即便不堪也知道,這是燕山派服軟的奏疏。
“殿下,既然燕山服軟,那只需要平安度過,隨後等待十月裁撤一批燕山官員,更換學子便可。”
李長庚不想齊王在大明這攤渾水裡越陷越深,和燕山派講和,然後打擊一下燕山勢力,這樣的結果雙方都能接受,便是皇帝也不能說什麽。
“你說的不錯……”朱由檢微微頜首,這讓李長庚松了一口氣:“既然如此,那殿下您……”
“打壓燕山的目的已經達到,不過如果他們不除,官場怎麽為之一清?”
朱由檢的開口瞬間讓李長庚神色緊張了起來,他一直以為朱由檢只是想要借機打壓燕山派,現在看來朱由檢不是想要打壓那麽簡單,而是準備連根拔起。
“他們掌握官學和府學的六成教習,學子都由他們培育,若是他們肮髒齷齪,日後的官場和官學也將肮髒齷齪。”
“我籌謀二十八萬官員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這一天!”
說話間,朱由檢對李長庚嚴峻著臉開口道:
“昭告天下,旱情雖已褪去,但百姓疾苦,今日起田賦蠲免兩年!”
“殿下!”
朱由檢的最後一手出來了,燕山主要官員都盤踞在鄉鎮,而鄉鎮又以田賦為主。
他讓沉廷揚販賣皇店和常平倉的糧食,就是為了儲備足夠的銀子,而這些銀子的儲備就是為了應對未來兩年沒有田地收入。
李長庚沒有覺得朱由檢做錯,也知道一旦蠲免天下田賦,燕山派倚重的地方錢袋子就沒了作用,可問題是……
“殿下!國朝今年的賦稅如果有九千萬兩,那田賦產生的農業稅就要佔據五千萬兩。”
“如果蠲免田賦兩年,那國朝的賦稅將腰斬至四千萬兩,這點銀子頂多足夠支付軍餉和百官、兵馬的俸祿,連衙役的俸祿都不足以支付。”
“更別談國朝的工業區還在生產各類機器,每年投入不下兩千萬兩,加上鐵路的兩千萬兩,這每年的缺額就是四千多萬兩。”
“即便眼下將常平倉糧食販賣,也頂多只夠收回兩千六百萬兩。”
“若是真的要蠲免田賦,國朝最少兩年都要停滯,百姓一旦受災,朝廷連受災銀都拿不出來。”
“加上此前國朝從銀行中動用了一千二百萬兩,現在國朝可是還積欠著一千二百余萬兩銀子啊……”
李長庚站在大明朝的立場來說,他不支持朱由檢蠲免田賦,因為田賦蠲免就代表如果未來兩年大明地方遭遇災情,那朝廷將拿不出一兩銀子來救災。
從銀行之中調遣銀子也不可能,因為眼下銀行存款不過一億五千余萬兩,去年應對大旱,朝廷已經調了一千二百萬兩。
這筆銀子,到現在大明都沒還,如果繼續調借銀子,然後這件事情被有心人利用,那各地銀行必然會發生擠兌現象。
蠲免賦稅容易,可到時候朝廷沒了錢,還發生擠兌現象,那朝廷的信譽可就跌落谷底了。
李長庚和燕山派都想過朱由檢會通過蠲免手段來廢了燕山派自己的財政權,但他們也都想過大明的財政情況。
別說蠲免兩年農業稅,就是蠲免一年,大明朝也承受不住,這就是燕山派的底氣。
“殿下,不然還是等等吧……”
站在一旁的曹化淳也不免勸阻道:
“眼下齊國已經收復失地,只需要兩年時間就能開采上千萬兩銀子支援朝廷。”
“今年戶部能存幾百萬兩銀子,明年戶部能存更多。”
“到時候再動手也不晚啊……”
曹化淳都清楚,大明眼下的情況不可能蠲免農業稅,可朱由檢偏偏提出了,這讓作為戶部尚書的李長庚驚懼之余又好奇。
不過,面對他的好奇,朱由檢卻輕描澹寫的開口說道:
“百姓沒了銀子,可以去找親戚朋友借錢,那朝廷不行嗎?”
“借錢?”李長庚愣了愣,王承恩更是好奇道:“殿下是說找諸藩借錢?”
“找他們?”朱由檢輕蔑一笑:“他們能有多少銀子,全部加起來也填不滿五千萬兩的窟窿。”
“朝廷的親人不是旁人,正是百姓……”
朱由檢掃視了一眼眾人,聞言的眾人紛紛愣住了。
找百姓借錢?這種事情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在李長庚看來,找大明百姓借錢,那還不如直接印刷紙鈔來的實際。
盡管大明百姓可以獲得蠲免田賦,但旱情依舊還在,大部分百姓依舊是生活困苦的。
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挨家挨戶的去找百姓借錢?
如果是收稅,那蠲免田賦的話不就成了一場空話嗎?
李長庚的臉上充滿了疑惑,而面對他的不信任,朱由檢卻侃侃而談道: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的辦法。”
“這兩種辦法裡,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做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百姓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
“因此,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
“這些舉措的後果是什麽,我曾經和你說過,但我有一條沒有告訴你。”
朱由檢看著李長庚,李長庚也點了點頭。
當著李長庚的面,朱由檢最後說出了他準備如何向百姓借錢:
“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找百姓借錢來彌補財政赤字,這便是眼下我大明朝可行的措施,而我將這樣的措施稱為……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