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藍海灣的空調真的涼爽,影廳內人還是蠻多,三伏的酷暑把不堪忍受其熱的人們都趕進了電影院。新上映的暑期檔電影《哪吒–魔童降世》正在銀幕上透過光怪陸離的電光身影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和心靈。關於2019熱映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觀後影評以及觀後感悟,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評觀後感【1】
酷熱的天陪兒子看哪吒,出乎意料的好看,兒子對於電影沒有太大的熱情,開始還不太願意選擇此片。本來計劃的看《銀河補習班》,一起學習別人的教育,但排場全在下午,就比較勉強的選擇了哪吒。兒子說:"哪吒不就是哪吒鬧海打了三太子,被懲罰的故事嗎?有啥好看的呢?"
是啊,這麽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這麽個被各種書籍各種漫畫已經講得沒啥新意的人物,居然還又新拍成大電影,並且據說票房不俗。剛進電梯,就有三個小夥在手機上購票排座,好多座都已賣出,所以應該會好看,並非只是拍給小孩娛樂一下的兒童動畫片吧!
這是一個完全顛覆了我們以有的想象的故事,很多的心思,很多的新意穿插期間,有意思有想法有教育也非常搞笑。兒子一起看完了直念叨:"這票錢沒白花,值了,非常好看,這錢沒白花,值得呢!"
神話裡的哪吒,孫悟空都是頑劣的代表。這個出生及被魔丸附體的小孩,頑劣,孤獨,可憐又令人害怕。電影裡的太乙真人更是顛覆以往白胡子老頭古板慈祥的形象,變成一個好似豬八戒模樣的神仙,他肥胖又貪杯,他被委以重任照顧好靈珠管束好魔丸為靈珠順利投胎降世到李靖的家中護航,但因為貪杯誤事,導致靈珠被盜,魔丸降世。
太乙的師弟申公豹嫉恨師父天尊偏愛太乙,將寶貝和重要的事務都交於太乙,並為他預留十二金仙的寶位。申公豹對他的徒弟敖丙說"盡管我一直很努力練功,但因為是豹子的身份,所以不會被師父重視,這就是我們與人的差異,所以要抓住難得的機會,重新改寫命運"。他教導敖丙技法和功夫,和龍王交易一起試圖改寫自己被忽視被束縛的命運,他們將希望和想法寄托並灌輸到敖丙的身上。敖丙由靈珠附體,帥氣登場,像天使一樣與哪吒不打不相識,成為彼此唯一的朋友,惺惺相惜。
哪吒的命從一開始就被注定。傳說魔丸會在三年後遭天劫,注定會禍害人間。所以人們怕他,要消滅他。本能的母愛,讓他得以存活,卻並不開心。他的父母想用愛和管束讓他順利長大,讓他開心。因為忙碌卻也無法時時陪伴。母親只能偶爾陪他踢毽子,他也開心得很。
最有意思最有想象力的社稷江山圖,一景一花充滿靈氣,美倫美幻,哪吒學習變化術,障眼法分分鍾搞定的畫面特別搞笑。學習不在表面,練著練著就琢磨出訣竅,並且出於藍而勝於藍。有意思得繪製江山神筆,讓我想起了神筆馬良的神筆,真是一支神奇的筆,會畫畫好重要啊,說不定哪天自己也得一支這樣的神筆,那就可以畫出自己的夢想啦!
這樣的魔童,似乎無法約束無法管服。可是他卻在看到父親寧願舍棄自己的命準備換命代他受劫時,體會到了父母對於他的付出和包容以及深愛。這份愛盡管會因為降妖除魔的責任而有所忽略,因為嚴厲的管束,因為苦心的隱瞞而令他無法理解。但卻是對他最深沉最真的愛。
也正因為這些深沉的愛,讓哪吒感受到父親傳遞的力量,能憑借自身的不放棄,不屈服去拯救陳塘關,去抗擊那些世人皆以為的天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大概就是想要讓我們從哪吒身上學到的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評觀後感【2】
昨天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上一篇說了白蛇緣起今天來說說哪吒。昨天我強製的帶我姐和我弟去家門口的電影院去看,他們還說宅在家裡就好了,對於我執著的想去看這部電影,所以拖著他們去看電影。看完之後,說不來才後悔。
天地靈氣孕育出了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太乙真人和申公豹都打不過混元珠,元始天尊就登場了。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出來,其中仙氣化作靈珠,魔氣化作魔丸,天尊將它們都封存於寶蓮之中。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三年後天雷降臨摧毀魔丸。元始天尊將寶蓮交給太乙真人,若靈珠出生,就叫他哪吒。奈何太乙真人的師弟——申公豹搗亂,將靈珠盜走交給龍族。哪吒j就是那顆魔丸,而靈珠就是敖丙。陳塘關內的百姓懼怕哪吒,哪吒偏要做出一番。在一次除妖時,哪吒與敖丙交了朋友,都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三歲生辰時,哪吒迎來了人生最大考驗——天雷。申公豹要敖丙在這場天雷中殺死哪吒,敖丙念哪吒的救命之恩,在滅陳塘關時,想保太乙真人和哪吒父母。在天雷中,哪吒和敖丙一同抵禦天雷,利用混元珠的力量,最後二人雖失去了肉體,但魂魄被太乙真人救下,封存於寶蓮之中。
喜歡其中的一些話,如“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他”,還有宣傳片中的一句“你問我命是什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這部電影真的觸動了我的心,哪吒本是魔丸,但心中希望得到百姓的認可,跟隨太乙真人學習斬妖除魔,卻沒有改變人心中的成見。敖丙的心中有哪吒對她的救命之恩,他雖是龍族,但對錯分明。電影表達的人物情感真實,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其中一個原因。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評觀後感【3】
今年的暑假檔可謂是變幻莫測。截至發稿前,已有五部國產片宣布從暑假檔撤檔,其中既有《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願望》(原名《偉大的願望》)這樣的票房有力競爭者,也有《刀背藏身》《旺扎的雨靴》這種在電影節已經亮相卻暫別大眾院線的電影。雖說觀眾在暑假檔理論上也能看到引進片,但大家都約定俗成地認為,這個檔期就是國產片製霸的。觀眾總歸還是想要看到優質的電影的,那這個暑假檔,我們還能看什麽呢?
上周末,的兩位小編參加了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點映場,小編們一致認可此片的質量,給出了三星半的評分。除了那些笑點與淚點,這部電影還有著更多有趣的解讀空間,本文便是其中一種解讀嘗試。
在我們這個以國、以家為本位,家國一體的文化裡,有幾個神話顯得尤為“叛逆”。這些神話裡的主角不僅彰顯出鮮活的人性,還反抗上述的這種家國制度,最後ta們無一例外都成了無“家”之人。這幾位主角的神話分別是:哪吒鬧海、精衛填海和美猴王傳奇(西天取經之前的故事),其中由於《西遊記》的廣泛流傳,美猴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也經歷過數度改編。2015年的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便是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改編。
哪吒,無疑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了(暴露年齡系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少年英雄小哪吒”,然而哪吒的傳說中還有更多相當豐富的“養料”可供挖掘。他是陳塘關總兵李靖之子,然而他沒有追隨父系家庭的姓名,最後和家庭進一步的決裂,走到蓮花重生,成為一個三頭六臂,擁有混天綾和風火輪的不滅之身。
《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魔童》)則講了一個更反常規,卻也更為具有“人性”的哪吒故事。在此片中,哪吒剛出生的時候被魔丸“詛咒”,天生神力,但因這股力量被視為“邪惡”,陳塘關眾人希望能立即處決剛出生的哪吒,永絕後患。李靖與殷夫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哪吒禁錮在家裡。哪吒不服管束,多次偷偷離家找人玩耍,然而由於長期被禁錮在家(缺乏社會化訓練),不懂如何“約束”自己,自身的神力對別人而言意味著破壞,陳塘關民眾對哪吒的偏見愈發加深。
這種偏見固化到一定程度,以至於當他經歷了兩年修煉,真的打敗了一個妖怪,救下小孩的時候,卻被村人誤會,被認為是拐帶小孩的元凶。這樣的敘事,內裡是暗合西方“酷兒敘事”的脈絡的:被禁錮、誤解的群體,為無法掌控自己的力量而痛苦,因為ta的真實身份(魔丸轉世)一直被隱藏,ta注定只能以一種“非我”的面目生存。
以這樣的視角來理解《魔童》,這個故事就會變得相當有意思。宣傳語中有一句哪吒的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其父李靖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妖孽,自覺對不起陳塘關的百姓。背負了這個包袱三年後,哪吒“大限”將到之時,他終於對哪吒說:“真正能決定你的人是你自己“。殷夫人更是一直力圖接受孩子,努力想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然而即使是殷夫人,她在天雷降臨之前也一直視哪吒為某種病理化的存在,希望孩子不要亂跑,乖乖做個“被關起來的有缺陷的孩子”,或者能被好好改造(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將來能“歸順”進斬妖除魔的主流框架,繼承家族事業。
《魔童》的另一個大膽改編,則是重寫了敖丙的敘事。在原有的傳說中,敖丙(龍王三太子)被哪吒扒皮抽筋,而在《魔童》裡,他成為了靈珠(魔丸對立面)的轉世之身,而這場“轉世”實際上是一場陰謀與騙局。在這個故事中,他與哪吒的關系從單純的仇恨變成了複雜的命運共生體,敖丙與哪吒還相互視對方為“唯一的朋友”。這種“世上唯一知己為我家族仇人“的戲劇張力不算新鮮,而《童魔》把這種原本很緊張、衝突的張力處理得相對輕快,衝淡了此二人的關系的狗血程度,不會讓整部電影的分級超過“PG-13”(假如我們的電影行業有分級制度的話)。
筆者無意將這個關系與同性戀情比附,雖然紅藍顏色的對比,以及靈珠魔丸“合二為一”的太極陰陽圖,實在是過於強烈的暗示。與其去猜測雙方關系,不如將其放回到上述所提到的“酷兒敘事”框架來理解。能引導個體覺醒、認知自我的,很大程度上是同路人。敖丙的困境在於族人的期待和自身作為異類的矛盾疊加,越是不被接納,就越強地認同本族,於是越要為族龍(人)爭光。而這種“接納”本身是期待來自權威的認可,“爭光”的唯一途徑是被天庭封神,這就在因果之間形成了悖論。殊不知,自我的異類處境,正是這個以天庭為尊的秩序序列(等級製)導致的。
略有結巴的申公豹,可謂是全場的笑點擔當之一,搞笑程度僅次於川普(四川普通話)版太乙真人。也正是他的結巴,讓敖丙直接衝去解救“入魔”模式的哪吒,從而崩開了這個精心設計的“陰謀”。不論是靈珠敖丙,還是魔丸哪吒,決定他們的只是自己的選擇,至於是複興龍族在天庭序列中升官發財,還是斬妖除魔得到百姓的尊重,都是各自的家庭所賦予他們的文本而已。靈珠和魔丸本身是中性的,並不是一定要成為被強加的角色。
然而這松快的解包袱法,無意中也將酷兒敘事的內核輕輕地抖開。身為“妖怪”的龍族雖然早就歸順天庭,但一直不受重視,被派去鎮壓深海的其他妖怪,同時全族也無法離開深海監獄半步。因此,ta們的心願是能從實質性的禁錮狀態裡解放,在體制內的序列中謀求上升。龍族的計劃是讓隱去龍族身份的敖丙成為靈珠的轉世,讓他去除掉積累諸多民怨的魔丸(哪吒)。然而就在敖丙把乾坤圈給回哪吒、當地人都對他感恩涕零的時候,李靖出於工作經驗,識別出了敖丙“不一樣”的氣息,致使其龍角暴露(被出櫃)。身份暴露的敖丙,被申公豹教唆,再加上全族的期待與命運都落到自己一人身上,他為了完成“使命”,將水席卷而上,幾欲把陳塘關淹沒。
在現實生活中,和敖丙類似,被社會所遠離的群體/人,露出真實身份時遭遇到的往往是恐慌和排斥。也正是由於抓住敖丙身份的人是李靖,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在這場塑造“非我”之人的行動中,起到的恰恰是承認和強化的作用,甚至家庭正是塑造“非我”身份的第一重助力。家庭所灌輸的理念,將在個體成長過程中不斷地重複和強化,以致於成為一種集體信念。這在敖丙從龍族接過萬龍甲時表現得尤為強烈。
《魔童》的結局頗類似於終得和解與認同之後的景象。當然這種“和諧景象”,其實也是基於部分價值觀上的相互讓步:李家夫婦接受哪吒的神力設定,哪吒則證明了自己善良的內心,願意接受部分社會化的約束(將乾坤圈戴在了手上,既不會入魔而失去意識,又不會過於禁錮力量),繼承父母斬妖除魔的事業,讓異類的自己歸順到主流框架之中。至於敖丙,你選擇善良就有可能讓族人免於懲罰嗎?這個體制真有這個勇氣,是非分明地辨析自己對龍族的錯誤嗎?到底是誰的妥協與犧牲更大呢?
陳塘關普通百姓的形象也值得一提。在整部動畫中,筆者很難找到一個鮮明且有思想的百姓形象。所有人都過於愛憎分明,主張用“關起來”或者“處死”來處理哪吒這一“問題”,過於二元對立。這些普通百姓更接近於布景板,只能用來交代一些基本背景,提供不了更多討論空間。或許是現有情節容量已經夠多,這個部分做了精簡處理吧,但筆者還是希望能看到些不那麽臉譜化的普通人。畢竟,這些圍觀的百姓,也可能是你和我。
從映前預告與正片後的彩蛋來看,不難發現,《魔童》只是“昆侖動畫宇宙”的其中一塊拚圖而已,想必還有更多的神話故事將被改編。作為女權主義者,筆者其實很期待《精衛填海》能夠有更多的改編,雖說這個故事出自《山海經》。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然而一日“東海溺亡”,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精神死亡、肉身重塑乃至人格全面實現轉化的隱喻。她每日以石填海,可與西西弗斯類比,或追溯到更早的傳說普羅米修斯——無一不是觸怒眾神的隱喻與象征。作為對舊制度、舊秩序挑戰的意指,精衛的女性身份,甚至讓人忍不住猜測,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交替的歷史過程中,是否真的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貴族女性反抗者(談及出身,純粹說明擁有抗爭資本),因為追求平等而被破滅肉身、被禁錮。然而她不服輸,化成異類、不為人所了解,也要向這父權社會不斷扔石子,做搗蛋鬼,讓父權製休想安眠。這種女性主義的悲劇意識,可能隱藏著長久以來一直被忽略的聲音。在“昆侖動畫宇宙”裡,我們有可能看到更多歷史上的“邊緣人”,看到ta們的故事嗎?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評觀後感【4】
7月13日,看完點映場後,我無比強烈地感受到,小哪吒將是這個由於種.種原因而愁雲慘淡、青黃不接的暑期檔的拯救者。它不僅呈現了建立在豐富想象力上的先進技術畫面,更生動地講述了一個足以打動全年齡段觀眾的精彩成長故事。
哪吒的故事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因此影片主創們所做的絕非一次簡單的複刻與翻新,他們讓這個古老神話所再度煥發新的生命力,讓觀眾們意識到在更深的精神層面上,我們一直與祖先共享著一些樸素的真理。
一
悲劇的內核,是哪吒的故事最牽動人心之處。在對死亡還沒有感知的孩童時期,當讀/看到哪吒自刎時,不知有多少人如我一般倒吸一大口涼氣,同時陷入深深的恐懼。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下簡稱《哪吒》)也有“必死”的劇情設定:因為哪吒是魔丸轉世,因此天生就萬劫不複、惡貫滿盈,滿3歲天雷便會降臨令其粉身碎骨,魂飛魄散。於是,當既定結局無法改變時,我們要如何選擇過一生?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該為不是因自己的錯而造成的後果負責?《哪吒》的故事緊密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這也是影片為何是一部觀看時很輕松,但回想起來又十分沉重的作品。
命運,是影片的題眼。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生下來便因為自己的出身遭受唾罵與囚禁,這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麽?是縱然他表現出友善,身邊的人們也依然用最大的惡意揣測他,並躲得遠遠的;是其他孩子可以肆意朝他扔髒東西和臭雞蛋,並不相信他會做任何好事。這就是屬於哪吒的陰暗童年:他在發現所有人都放棄他後,決定自暴自棄。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受盡世人白眼的哪吒,用加倍的墮落去報復那些不懷好意者。此時,他已然認定了自己生而為惡魔的命運。
哪吒的轉變發生在他真正讀懂父親李靖的那一刹那。起初,他因發現父親和師父讓他閉關修煉只是為了拖延他到死去的那一天,從而避免他為禍人間而悲憤交加。後來,他才知道父親願意替他承受天雷,愛他勝過自己的生命。於是,他終於能夠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修煉,除魔,皆為了讓他今後可以作為一個英雄被人們記住,而不是作為怪物。那一刻,他突然認識到了人的命運是由客觀條件和主觀行動所共同造就的。縱然天性至惡,可他仍然有向善的選擇。這是他對自身命運新的認識。
至此,影片借哪吒從“認命”到“認識命運”的改變,完成了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顯然,主創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是生來就注定被放棄的;即便全世界將你拋棄,也請你不要放棄自己。這是一個稍有不慎就會被講得很雞湯很乏味很說教的道理,但《哪吒》卻表現得很成功,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電影構建的獨特的善惡觀體系。
二
深刻的藝術創作往往能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世界的複雜性。觀眾已不是當年滿足於欣賞臉譜化的正反派鬥爭的孩子。因此,唯有超越正邪,在更高的維度探討正邪為何而生,又因何而對立,才能讓一個故事變得更加豐滿與動人。令人振奮的是,《哪吒》做到了。主創們通過再創作神話故事中因被哪吒抽筋而死的龍太子敖丙,來進一步闡釋影片的主旨:人是被天性和成長環境共同決定的,後者在很多時候起到的作用往往更大。
在新的版本裡,敖丙一出場便是自帶光環的好學生,心地善良,練功刻苦,乖巧懂事。他幸運地得到了能量強大的混元珠的另一半——象征善的靈珠。可不幸的是,他沒能像哪吒一樣有一個好父親。從始至終,他都被當作龍族複興的一件工具。他要背負起整個家族的榮譽和未來,而父親從來沒有想過這是否是他能夠承受的。這是他在做出冰封陳塘關、滅口所有人的瘋狂之舉時,心中邁不過的一道坎:他應該完成父王、完成師父的囑托,這是對的;但理智又提醒他,所有的一切從開始就是錯的。
影片有一個很巧妙的設計。敖丙出發前,父王和所有龍族長輩都撕下自己身上最硬的龍鱗,給他做了一件刀槍不入的萬龍甲。當哪吒經受天雷懲罰時,敖丙挺身而出,犧牲了萬龍甲為他擋住了一部分。於是,這件本應用來完成龍族任務的裝備,最終被敖丙用於保護了他內心的善良。因此,盡管險些令全陳塘關人喪命,敖丙還是收獲了觀眾的好感。他與哪吒天性的比照,說明了即便是至善,也可能誤入歧途;而即便是至惡,也可能被愛感化。同時,他在最後一刻的醒悟,又體現了人性的善良不曾泯滅,只是會經歷考驗。
從《大聖歸來》到《白蛇:緣起》,再到《哪吒》,近年不斷湧現的優秀國產動漫一直在回應一個期待:中國能否拍出適合全年齡段觀賞的院線動畫片?如何讓動畫片擺脫長期以來的“低”、“幼”標簽?幾部口碑和票房雙贏的作品告訴我們,國產動畫需要升級的不僅僅是製作的技術,更有製作的理念。就現階段而言,選取經典IP進行老戲新說,可能是最合適的道路。耳熟能詳的動畫主角有助於打開更大市場。在此基礎上,《哪吒》不僅讓觀眾看到有開發續集的伏筆,結尾薑子牙的彩蛋,更讓人驚喜地管窺到它打造封神宇宙系列片的藍圖。我想,《哪吒》或許是中國動畫發展史上新的重要一頁的開啟。
三
福柯言:重要的不是神話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神話的年代。回到影片的主題,在“不認命”和“善與惡”兩大主題外,《哪吒》還包含了對家庭的思考。我們看到兩位主角的行為背後,其實都是家庭在推動。就像在面對有限的壽命時,哪吒的母親提出讓哪吒去遊山玩水,快樂過完此生就好;而哪吒的父親卻認為,有限的人生要實現自己的意義,才算沒有白活。龍王則是另一個極端,他要求兒子完美執行為他規劃好的人生。
同樣是愛孩子,每一位父母卻有不同的方式。從這個角度而言,《哪吒》像是一部披著神話外衣,意在引發觀眾對親子關系思考的作品。如果說,代表美式超級英雄的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使命觀,那麽對於塑造一個東方英雄來說,如何平衡家庭的期待和個人價值的實現的倫理觀,或許才是更貼合本土文化語境的議題。
被父母影響的自我認同,可能會跟隨我們的一生。但影片告訴我們,它並不會決定我們的人生。一個人真正的長大,是認識到父母的局限性。正如哪吒不讓父親替自己去遭受天雷,敖丙也放下了父親強加給他的執念。獨立,對事物形成
自己的判斷,遵從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父母的安排,才是我們踏上屬於自己的人生征程的第一站。
寫到這裡,關於本文開頭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
哪吒是魔丸轉世,這不是他的錯,要在天雷中灰飛煙滅,他坦然接受了這樣的命運,並且選擇獨自承擔;
哪吒遭受天劫咒,這不是敖丙的錯,但他無法袖手旁觀,而是選擇和哪吒一起承擔。
成長是去獨立做出人生選擇,成為英雄則是去勇敢地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內,劇情流暢地完成了“成長”與“英雄”主題的兩層交代並遞進,在回顧影片的時候,我意識到當時我不僅被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場面震撼,更被影片主旨所包含的充沛而濃烈情感而深深觸動。當時情感與畫面共同造成的衝擊力,是用語言難以形容的。因此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哪吒身上,我看到了國漫的力量。
四
如果說,《哪吒》還有一個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最通俗的主題的話,那麽就是與偏見對抗。
哪吒,敖丙,申公豹,無論在劇情中他們站在了正方還是反方,他們的境遇其實是相通的:作為群體中的異類,哪怕他們付出再多的努力,做出再大的貢獻,也難以得到充分的認可。人們仍然時刻提防著他們。
影片中,一個盲人老者是偏見的化身。在每個劇情發展的關鍵時刻,他都會出現並慷慨陳詞,目的是代表所有民眾,用壓倒性的人數優勢對哪吒實施製裁。而我們也看到,人們冷漠的態度,正是不斷激化哪吒邪性的原因。同樣地,敖丙也因為龍族身份在人們面前的暴露而遭受了非議。他無奈地看到,比起他做了什麽,人們更在意他是什麽。
因此,《哪吒》中的最大反派,其實是民眾,具體而言,是民眾無知的惡,來自本能的惡。當孩子們都能坦然地朝哪吒扔石子,隨意地罵他的時候,你會感受到那種因自己佔據了道德高地的深深優越感。古往今來的人們行惡的時候,往往都會找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太擅長於用合理的動機去掩蓋不合理的手段。
為了照顧兒童觀眾,影片在處理分派戲份時加入了喜劇化效果。比如申公豹設定為結巴,每次都卡在關鍵詞上;而那個盲人老者,說話時總是對著錯的方向。這些笑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在揭露人性陰暗面之時生發出的驚悚感。但有心的觀眾仍可以通過細細品味,覺察到群氓無知、人言可畏的可怕力量。
而《哪吒》的終極主題,仍是落在如何選擇上。片中哪吒腳踩的風火輪,原本是太乙真人的乘坐的豬。這個法寶因主人而變化的有趣細節,多像導演所相信的“命運由你型塑”理念的象征!從一開始,混元珠的善惡就集於一體,正如每個人,全看你去激發它的哪一面。同時,我們所處的環境也在時刻影響著我們展現善或惡的一面。回想哪吒的遭遇時,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實他人如何看待你並不重要,但當你也開始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時,你就真的成為了那個異類。這才是最悲哀的。
五
對於電影,我並不持線性史觀,認為新作品的水平必將超越舊作品。
但我的確在《哪吒》身上看到了,中國動畫創作者不斷完善,不斷補足短板的努力。我相信,“現階段國產動畫的集大成者”對《哪吒》而言,不是一個過分的評價。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評觀後感【5】
早先就看到幾位朋友推《哪吒之魔童降世》,心裡是懷疑的。大約平時總被明星結婚生子,八卦綠帽劈腿,綜藝樂隊夏天之類的東西刷屏,搞乜嘢啊?!刷得多了,感覺現實世界太無聊。一年到頭,壓根沒幾部中國電影可看。放眼望去,水面一片浮屍。
動畫開頭,一堆LOGO晃過,跑出來一丟晶狀體,還有用一口川普逗人樂的胖子版太乙真人。兩個封神榜裡的人物,圍著一塊石頭打架,我內心是相當不屑的:什麽玩意?!
看到結尾,才反應過來,這個開頭也不是那麽露怯。我甚至明白了,有人不喜歡這版哪吒,除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哪吒鬧海》,更多還是接受不了哪吒被塑造成痞痞壞壞,口出狂言的小大人角色,包括不討喜的煙熏鋼牙外型,由何而來(叉燒一句:我覺得特別像那個商場裡的斜眼熊貓。)
我到現在,也未必想接受哪吒這個人物的性格設定。整個封神榜的故事,被拆開打亂重組。神仙打架,人間遭殃,最底層苦大怨極、比海更深。片前幕後的動作,發現片方擺明了,要打算製造動畫世界的封神宇宙——出彩蛋的方式,尤其尤其明顯。
這個時候,我才有點震驚。哪吒有缺陷,是個被人當做妖怪魔鬼的野孩子,可是,那有什麽關系呢。封神榜最不缺這些奇形怪狀、天賦異稟的家夥,有人入了魔道,有人輔佐文王,不就是這麽個神話奇幻故事嘛。
總體而言,《封神榜》的故事,也算是我的一個童年情結。毛阿敏和屠洪剛的片頭片尾曲一出,那就是暴露年齡的時刻。劇集後面,跑出來各路仙家,牛鬼神蛇太多了點,死的人也接連不斷,如今都有點記不上來。
這版哪吒的意外之處,不僅包括對哪吒形象的重新塑造(嚴格說來有多個造型),對敖丙的洗白,父愛如山等段落,還是挺意外。拿上美影的版本去批評本次動畫改編,我不太同意。依此來想象當年,《大話西遊》對《西遊記》的改編,真是驚世駭俗。早先少年的我,始終無法接受那個尖著嗓子、胡子開裂、化妝大失敗的家夥,會是孫悟空。
以這個例子做對比,並不是鼓吹《哪吒》有多驚世駭俗,而僅僅是,如果眾人總懷念惦記前人的寶藏,而不是在寶藏之中,取之長處,那麽這些寶藏,就只能是墓室裡的落塵文物。再者,這次的熱議,也對《哪吒鬧海》有一個話題熱度——即便它完全不用靠這個方式來證明其經典。
能看出來有海夜叉,敖丙的武器,李靖王府的家仆……它們都有《哪吒鬧海》的影子。《哪吒》是一套商業娛樂取向的動畫片,埋了很多影迷可以猜到的梗,尤其是頑童連環設計的獨木橋、眼鏡蛇、童子尿坑的無敵惡作劇。這個惡作劇,從福娃頭套的小屁孩一出來,不少影迷就猜到了之後一系列走向。但從劇作上,它和前面大鬧陳塘關市鎮的捉迷藏遊戲一樣,只是一個三歲小孩所需要的娛樂方式,成為小惡魔或熊孩子都不為過。父母忙著斬妖除魔(父親一年在天上),沒人陪他玩遊戲——踢毽子好壞另當別論。
這些看似無關的遊戲埋設,是可以深化哪吒這個人物的內心。即便他從一出場,就是看破紅塵俗世的慘綠樣子——反正我是不祥之物,人之初,也不過一塊頑石。
哪吒的幾度掙扎,父母的老淚縱橫,火與水、魔珠與靈珠的正反設定,同樣力拓了這套封神動畫宇宙(如果真有的話)的深度。三界九地的任何一個人物,是否從誕生之時,就被認定是好,或者壞。盡管打破這一切的口號,有點像擼直了金箍棒的《悟空傳》,但不可否認,《哪吒》有講的好上太多。
變身的哪吒,無法控制自己的能力,完全是暴走狀態、打不死的綠巨人。他後來立馬找到了駕馭自己能力的方法,實在有點小意外。敖丙身為王子,卻是沒落破敗,替天庭看守大牢的龍族。對龍族的血與火設定,同樣不再依據封神西遊之類的中國古典神話,而是西方舶來。
如此攤開的話,封神的宇宙,已經可以展現多個精彩的人物,性格鮮明,感染力驚人。例如《封神榜》裡,還有真正的王子們:伯邑考或兩位紂王之子。不過,這段話純屬典型的想太多了。
回到穿插在正片中的三俗屎尿屁笑料,高明與否另說,個人並不反感。尖著嗓子叫“大家快跑,哪吒來了”的如花角色,瞎了眼、啥都沒看見又出來總結發言的白頭老漢,鬥嘴不斷的結界獸(比那個天上的“細雲龍”好多了),人物設定都更像是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電影,而非許多人所想象的,對人體缺陷的取笑譏諷。就連踢毽子的方式,其實都很容易想起,周星馳在《少林足球》裡, www.uukanshu.net 對著城中村的牆壁,猛轟大力金剛腿。
再者,動畫片人物的高矮胖瘦,本身頂多隻代表創作者和作畫師的審美,而非散播歧視偏見。否則,你說宮崎駿《千與千尋》的老太太和巨嬰嚇不嚇人,泥巴怪黏液怪又怎麽會被看出來美感?《玩具總動員4》都可以在兒童向的故事裡加入了迪士尼的王子與公主,調侃這個地方更像恐怖片的瘮人氛圍。觀眾看待或評價一部動畫片,是時候放開一下想象力了,甩掉動畫片是給學齡兒童看、會教壞小朋友之類,陳舊迂腐的心理包袱。
《哪吒》我欣賞的部分,是大戰開始後毀天滅地,還有喊台詞的方式(比如前面說的想起《悟空傳》)。我個人尤其喜歡的,是變身以及三頭六臂形象出現的那一瞬間,以及結尾,《哪吒》又神奇地回到了沒有肉身的原著故事中,本來以為天雷滾滾無法收場,此時此刻,驚覺一個封神的世界在等待,胃口大開。片中有兩組二元對立的人物(哪吒/敖丙、申公豹/太乙真人),以哪吒和敖丙達成互相理解、一損俱損的CP方式,遠不同於之前剔骨還父、割肉還母的慘烈故事。
人如果生活在謊言和欺詐之下,會變得對眼前世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正如哪吒以為自己是妖魔,敖丙無視他人性命,百姓聽風是雨抱頭鼠竄。《哪吒》沒有《大護法》那樣血淋淋地映射時代,但片中人物尚能做出無畏義舉,已是不易。盡管有人物性格轉變過快的問題,爸不得愛你之類的包袱,作為娛樂元素濃厚,且不乏硬煽情爆破點的動畫片,依然是不錯的暑假檔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