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的說,王黼其實還是挺擅長搞錢的。
只不過,王黼從不考慮長治久安,常常把手伸進窮人的口袋裡掏錢,手段簡單粗暴,搞得民不聊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黼搞得免夫錢。
立竿見影確實是立竿見影,在很短時間內,就幫趙佶搞到了數千萬緡。
就是,王黼的顧頭不顧尾,苦了平民百姓。
蔡京也極為擅長搞錢。
不過與王黼不同的是,蔡京主要是通過巧妙的手段從富人和商人那裡弄錢,很少去動窮苦人的那仨瓜倆棗。
當初,王黼搞出來經撫房了之後,蔡京就進宮去跟趙佶說:「老臣聞聽,朝堂設置了經撫房,天下民眾,無論貧富,皆需繳納免夫錢,老臣愚見,此乃自絕於民之道,非治國大道,且有損官家聖明形象,官家乃至聖仁君,宜澤及四海,如此不問民眾疾苦,肆意攫取民眾生存希望,絕非為陛下、為大宋社稷而著想也。」
趙佶聽罷,沉默不語。
其實,那時趙佶就已經知道了,為了完成王黼下達的任務指標,為了獲取政績,很多地方的官吏不擇手段的強迫民眾出錢,搞得民眾怨聲載道。
換而言之,趙佶其實早就知道了征收免夫錢是一項害民之策。
可那時木已成舟,趙佶想要改正過來,根本就不可能了。
關鍵,由於趙宋王朝一連發動了圍剿李存和方臘起義以及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兩場國戰,花費巨大。
關鍵的關鍵,趙宋王朝的最大一塊財政收入已經被李存所佔。
加上,自趙佶往下,趙宋王朝的君臣,大量揮霍貪腐。
再加上,趙宋王朝動不動就給這個點歲幣,給那個點歲幣。
這使得趙宋王朝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財政危機,嚴重到前線的將士的軍餉都無法保證了。
為了解決這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趙佶下詔給蔡攸、白時中、李邦彥,令他們趕快想辦法。
蔡攸、白時中、李邦彥等人搗搗鼓鼓了很久,也只不過就是將不急之物和無名之費給裁掉一些,別說本了,連標都治不了。
見蔡攸他們幾個就這點本事,趙佶這才息了讓蔡攸當宰相的想法。
——此前,趙佶曾有意讓蔡攸當宰相,可趙佶剛漏出這個愚蠢至極的想法,就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有人甚至直言不諱的當著趙佶的面說「蔡六豈堪作相?!」
見幾乎所有人都反對蔡攸當宰相,趙佶只能令蔡攸落節鉞,仍領樞密院事。
而太宰白時中與少宰李邦彥也是一點解決眼前趙宋王朝的實際困難的辦法都沒有。
這麽說吧,蔡攸、白時中和李邦彥的組合,還不如王黼。
同一時間,河北路、京東路一帶起義軍和盜賊蜂擁而起,甚至已經出現了好幾夥擁有數十萬人馬的大起義軍了,大有重演當初李存和方臘之勢。….
蔡京的黨羽趁此機會在朝堂上嚷嚷,說白時中與李邦彥能力不濟,名望不夠,豈能為相,根本無法威震天下,呼籲請老宰相蔡京重新出山。
自從蔡京第三次致仕,趙宋王朝實際上就已經失控了,哪哪都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關鍵,趙宋王朝現在內憂外患,儼然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
趙佶也希望曾經幫他創造出過鼎盛局面的蔡京,能出仕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所以趙佶給蔡京寫下了一份手詔:「朕執權乘要,以正主道,賦事圖功,責在大臣。比年以來,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發怵惕。念我烈考之謨訓,修革蠱弊,庶幾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講議。太師致仕蔡京輔朕初,載誕著
碩,膚屬閔勞,以官職之事,即安裡閭憲,其言行尚有賴焉。《書》不雲乎:‘詢茲黃朆,則罔所愆。,京可兼領講議司,聽就私第裁處,仍免簽書,母致勤勞,以稱朕貴老貪賢之美。」
就這樣,蔡京官複原職,第四次擔任趙宋王朝的宰相,又一次登上了趙宋王朝的政治舞台。
蔡京第一次擔任宰相時,蔡京五十六歲,趙佶二十一歲。
當時,趙宋王朝正面臨著王安石變法留下來的爛攤子,新黨和舊黨因為要不要繼續變法鬥得不可開交,可以說兩派當時差點沒把趙宋王朝給鬥沒了。
那時的趙佶,剛剛執政不久,很想有一番作為。
於是,趙佶便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他父兄所走的改革之路,並選擇了當時呼聲最高的改革派蔡京作為宰相。
蔡京對趙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決心盡死以報。
所以,蔡京上台了之後,便迅速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崇寧變法熱潮,趙宋王朝的面貌很快就煥然一新。
可蔡京的政治作風強硬,有時候甚至顯得咄咄逼人。
這讓趙佶感到很不舒服。
趙佶開始懷疑蔡京有專權的傾向。
對於蔡京的強勢,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滿,但苦於找不到攻擊蔡京的機會。
一直到崇寧五年的正月,西方天空突然出現了一顆彗星。
那顆彗星的尾巴很長,橫亙於天際,每天夜裡都照得皇城宮殿窗戶一片明亮。
以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和中書侍郎劉逵為首的一些大臣借機上書,說朝廷政策有闕失,上天才降下警示。
劉逵更是趁機勸趙佶毀掉蔡京為了結束蔓延了幾十年的黨爭之禍而樹立的元右黨籍碑,停止蔡京推行的變法舉措,說這樣天象就會正常,人間就會太平。
趙佶采納了劉逵的建議,一天半夜時分,他派出一群宦官至文德殿,將東壁上的石刻全部毀掉。
第二天早晨上朝時,蔡京忽然發現石刻被毀,厲聲說道:「石可毀,名不可滅!」
蔡京的激烈對抗態度,讓趙佶實在是無法容忍。….
二月,蔡京便被趙佶罷相,任中太乙宮使閑職,留居京城。
隨後,趙挺之被任命為右仆射,劉逵繼續為中書侍郎,他們二人緊密配合,將蔡京推行的各項變法改革事業全部廢止。
這使得趙宋朝廷內外又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震動。
當時的社會上開始廣泛流傳「三不可」之說,即「法度不可變,劉逵不可用,蔡京不可罷。」
數日後,彗星消失了。
趙佶對趙挺之和劉逵這兩個蠢貨的施政措施很不滿意,開始對罷免蔡京之舉有些後悔。
九個月後,趙佶就讓蔡京複相了。
第二次,蔡京當了不到四年的宰相之後,趙佶念及童貫在西北開邊戰功顯赫,下詔授予童貫開府儀同三司。
開府儀同三司,是一個顯示皇恩和崇高社會地位的榮譽官銜。
對這個詔命,蔡京堅決反對並且拒不執行,他忿忿而言:「內臣為帥,非盛世事,讓一個宦官擔任節度使都有些過分,怎能再授予他使相?」
趙佶又一次覺得,他的皇權被蔡京挑戰了。
童貫聞聽此事後也非常生氣,他暗中秘密聯絡禦史中丞石公弼、侍禦史張克公等大臣,上朝彈劾蔡京。
童貫又鼓動郭天信進宮對趙佶說:「太陽中出現了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則不詳。」
趙佶就順勢又將蔡京趕下了宰相之位。
蔡京前兩次罷相雖然背景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因為出現了「天變」。
古
人認為,出現天變,就意味著朝政有缺失,作為總領朝政的宰相理應承擔責任,要麽直接罷免,要麽引咎辭職。
其實這只是趙宋朝廷政治鬥爭的一個借口而已。
蔡京兩次被罷相,本質原因其實是相同的,都是蔡京以相權冒犯了趙佶的皇權。
自宋神宗以來,趙宋王朝的政壇已經形成了一切權利都屬於皇帝的局面。
蔡京竟公然挑戰這個局面,趙佶豈能容忍?
年輕時的趙佶其實政治頭腦很精明,他很善於運用政治手腕,他要牢牢掌控最終決策權,他想將大臣玩弄於股掌之中。
明朝王夫之說,蔡京根本不是什麽權臣,他只不過是一個弄臣而已。
其實,王夫之說錯了,蔡京既不是權臣,也不是弄臣——他既沒有挾持皇權獨攬朝綱之念,更沒有專心追求皇帝寵幸和狎玩之意,他所追尋的是相權與皇權共治天下。
這是封建時代儒家知識分子的一貫夢想與追求。
可趙佶卻不這樣想。
趙佶認為,相權就是為皇權服務的,相權不能對抗皇權。
所以,趙佶既要利用蔡京的才乾為自己服務,又要適時打擊一下蔡京的氣焰,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打擊蔡京,實質就是打擊蔡京所掌控的相權,目的是給滿朝文武顯示一下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威。….
也就是,皇帝可以給你***厚祿,也可以讓你什麽都不是,甚至身敗名裂傾家蕩產。
被趙佶敲打了兩次之後,蔡京終於明白,相權在皇帝眼裡只是皇權的附庸,自己所要服務的對象根本不是大宋王朝,而是大宋皇帝趙佶。
彈劾蔡京的行動並沒有因為蔡京第二次罷相而停止——當時,奏章還不斷送到趙佶的禦桉上。
有個叫陳朝老的太學生甚至赴闕上書,捕風捉影,上綱上線,專門羅列了蔡京的所謂十四條罪狀。
後來,彗星又一次光臨天空。
江、淮、荊、浙等地區數月沒下雨,遍地乾旱。
朝中台諫大臣又紛紛將矛頭指向蔡京,說「蔡京盤旋京師,余威震於群臣」,請求趙佶將蔡京逐出京師。
於是,蔡京被降為太子少保,仍致仕,出居杭州。
同時,趙佶下詔,不許大臣再繼續彈劾蔡京。
對於彈劾,蔡京當時已經不在意了,他說過:「事苟當於理,多言不足畏也!」
那年,蔡京六十四歲。
如果蔡京自那時退出政壇,在杭州頤養天年,那麽他或許就不會被太學生陳東列為「六賊」之首,《水滸傳》中的他也不會是那個形象,他更不會成為趙宋王朝滅亡的替罪羊。
可是蔡京答應過趙佶盡死以報,他要兌現自己的諾言。
所以,如果趙佶需要他,他還會欣然復出的。
三年後,在西北率軍收復青唐地區、又打得西夏節節敗退的童貫,野心勃勃的動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念頭。
可當時的宰相何執中和張商英,根本就沒有能力支撐童貫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想法。
在童貫看來,只有蔡京才有能力讓他放手一搏。
於是,童貫在出使遼國回來了之後,就對趙佶說:「遼國皇帝置酒於密室,單獨宴請臣,有二夫人同席會飲。期間,遼國皇帝盛讚蔡京德望,說「南朝不用蔡京,不能致太平。」」
經過三年的對比,趙佶當然知道,何執中和張商英的才能,遠遠無法跟蔡京相比。
如今耶律延禧又說了這種話,讓趙佶陷入沉思當中。
不久,正在杭州頤養天年的蔡京,忽然接到了趙佶的詔書,讓他回京居住。
幾個月後,趙佶正式下旨,封蔡京為太師,令蔡京落致仕,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換源,安裝最新版。】
蔡京這次出任宰相,時間長達九年之久。
蔡京這次之所以可以做這麽久的宰相,主要是因為蔡京明白了跟趙佶的相處之道:
那就是,要時刻謹記趙佶的皇權至上,不可挑戰;
那就是,要給趙佶賺多多的錢以供趙佶揮霍;
那就是,只有先滿足了趙佶的奢靡之心,他才能施展他在政治上的抱負。
這九年,是蔡京人生當中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宋徽宗一朝最輝煌的時期,甚至可以說是整個趙宋王朝最鼎盛的時期。….
而蔡京的第三次罷相,則與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一戰略有關。
趙佶剛開始啟動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一戰略時,蔡京是極力讚成並積極推動的。
但後來蔡京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這主要是因為,在蔡京執政的後期,對趙宋王朝了如指掌的蔡京,清楚得知道,表面上看著風光無限的趙宋王朝,實際上已經空了,而且邊境毫無打國戰的準備,他感覺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說,就算是成功收得了燕雲十六州,以趙宋王朝目前的國力,也無法支撐燕雲地區的消耗。
有一次,趙佶在禁中曲宴宰執,酒酣後大家一起泛舟。
趙佶忽然發給童貫一張紙片,令他告訴蔡京,請大家對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一事進行表態, 如果同意就在紙片上簽名。
蔡京很錯愕,並當場拒絕簽名,他說:「容仔細面陳,難便書名。」
趙佶對蔡京的冥頑不靈非常失望,就用支持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王黼換掉了蔡京。
誰想,四年之後,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個計劃被執行得一塌湖塗之際,蔡京又被趙佶給請出來第四次擔任趙宋王朝的宰相。
可此時的蔡京,時年已經八十,目盲不能書字,足蹇不能拜跪。
現在,凡是需蔡京所簽署的文件,蔡京皆讓其季子蔡絛為之,甚至連上朝奏事也由蔡絛來代替。
換而言之,趙宋王朝此時的宰相之位,與其說是在蔡京手上,倒不如說是在蔡京僅二十七歲的三子蔡絛手上……
…….
任鳥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