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八百二十八 周公未王
最新網址:

發生在東南方面的兵變雖然許多關中時流都身涉其中,但眼下受到最大影響的還是李泰鄉業所在的商原。

當相關的消息傳回關中之後,宇文泰幾乎是在第一時間便著令親信蔡佑率領三千精兵前往商原控制住李泰居住在商原的親長家眷們。

原本宇文泰的命令是要將這一眾人員統統帶回中外府拘押控制起來,但是當蔡佑一行入莊將李氏族人們盤查清楚、將要帶走的時候,已有聞訊而來的鄉人們蜂擁而至,四野八鄉男男女女,足足有幾千人聚集在商原上。

當年李大將軍初入此地時,便感受到了鄉風之彪悍熱情,第一天就與鄉人們發生了衝突。時至今日,商原鄉裡熱情彪悍的鄉情仍然沒有多少的改變,盡管蔡佑一行人馬精壯、甲刀光鮮,但這些聞訊而來的鄉人們仍然圍堵在莊園外,只是不肯散開。

蔡佑也知此事過於敏感,稍有差池便有可能引發出更大的風波,因此未敢用強突破鄉人們的圍堵,率領大隊人馬留駐莊園,另遣使者前往中外府奏報請示,於是便又得到了指令,就地留守在這座莊園中,控制李伯山的親屬們不準隨意接觸外界,若無中外府手令,不準任何人出入這座莊園。

莊園雖然被封鎖起來,但莊外的民眾們卻並未散去。時下恰值年末農閑,鄉人們往往都要修繕房屋、修補農具,如今房屋尚可遮風擋雪,農具可以拿到商原莊外修補。另有左近工坊做工的鄉人們,放工之後便直接來到莊外坐定。

另有鄉裡富戶們自發的捐募糧食酒肉,索性在莊外支起了大灶以供給鄉人飲食。因此商原莊外的百姓們也都聚而不散,日常都維持在兩三千人。

雖然李大將軍官位越高、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越遠,往往數年都不得歸鄉,但在鄉裡所造各種德業仍在實實在在的幫助他們更好的生活,而且還有許多鄉人子弟如今正追從在李大將軍麾下效力建功。因此鄉人們便也用這種方式來回報李大將軍,哪怕他們最終抵擋不住,但無論任何人也休想完全不付出任何代價的在他們眼前擄走李大將軍的家人們!

陸通在前往商原之前,還特意返回州府邀請同樣被解職軟禁的崔謙同行,當來到商原莊外看到這一幕後,他便忍不住歎息道:「太原公當真悅人有術,大統以來僑居關西者不乏,但能如太原公這般團結鄉裡、鄉義固結者卻罕有所見,怪不得能夠……」

同行的崔謙聽到陸通欲言又止,便笑語道:「太原公悅人之術也並非絕密,但使入鄉稍作察訪便可盡知。當道用事者或是心懷大計,總是憂歎小民寡識薄義,輕易便能被人小恩小惠所收買,誤入歧途、迷於是非,但他們朝夕憂歎卻唯獨不肯以恩義來結人心,豈不可笑?」

陸通聽到崔謙這暗諷之語,只是乾笑兩聲,不再多說什麽,繞過莊外圍堵的鄉人,向著駐守的兵丁遞上中外府的手令,旋即便被獲準入內。

李曉一家雖然被控制在莊中、限制了行動自由,但基本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商原本就是富足之鄉、物產豐饒,除了莊園內外多了不少礙眼的甲兵,日常生活倒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反而由於被限制了外出活動,李曉這些日子以來光吃不運動,較之前更顯富態了幾分。

「恭喜仁略公,恭喜仁略公!」

見到李曉站在堂前迎接自己一行,陸通便闊步走上前去,距離還在幾丈外便滿臉笑容的向李曉抱拳祝賀:「太原公新自南面統率大軍攻破江陵,並且生擒梁國君臣,滅國大功驟加於身,必是青史留名、光耀祖宗!」

「綏德公所言當真?」

李曉聽到這話後,頓時瞪大眼驚聲發問道,雖然他兒子屢立大功已經讓他有些麻木了,但是滅國之功卻是意義非凡。他們隴西李氏倒是被別人滅過國,但卻還沒滅過別人的國。尤其南北分裂

數百年之久,只見到南朝自己王權更迭,又哪有北面的名臣猛將跑去滅了南朝?對了,侯景……

這麽一轉念,李曉心中剛剛升起的狂喜便又稍稍冷卻下來,告誡自己還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以免樂極生悲。尤其當下如此敏感的情況下,他就算不能幫上兒子什麽忙,那也得避免拖後腿啊!

「是真的,阿舅!武關以南都在盛傳此事,想必不久之後報捷露布便要入關了!伯山這一次真的是締造大功,天下稱奇了!」

崔謙也走上前來,望著李曉笑語說道,同時臉上也不免充滿遺憾,如果不是之前被中外府強行以長孫儉取代自己……是了,長孫儉也被宇文護搞得沒能得參此事,崔謙這麽一想心裡又平衡一些,起碼他兒子現在應該跟在李泰身邊於江陵誇功!

「好、好!是兒常以天下為己任,南北分裂幾百年之久,如今終於將有彌合之態,也算是酬其過往多年的辛苦籌謀!」

得到崔謙的確認之後,李曉才又一臉欣慰的連連點頭,腦海中不免又回想起當年兒子在他面前那一番雄言,雖然如今仍然不免遭受人事阻滯,但總算是向前踏出了意義重大的一步,李曉也深為兒子感到高興與欣慰。

說話間,他先將兩人請入堂內,又忍不住的將家人們都召集而來,向他們宣布這一好消息。

一時間莊園中男男女女臉上全都露出了歡快的笑容,除了欣喜於大將軍在外又創下大功、使得家門更加榮耀之外,也是在慶幸。

他們不是太清楚李泰在外的事情,突然出現大批人馬便將他們一家人都給控制起來,各自心中也都惶恐有加,如今大將軍又在外創建下這麽大的功勳,就算有什麽危險災禍盤踞在一家人頭上,現在必然也要消散了罷!

「今日登門來賀,不只太原公得創大功一事,另有一事則在仁略公一身,尊府今日可謂是雙喜臨門啊!」

陸通先留下一點時間給李氏族人們消化消息、品味喜悅,然後便又望著李曉笑語說道。

李曉聞言後也有一些奇怪,笑問道:「我一田舍老翁,衣食俱足便是一喜,又有何事竟勞綏德公來告?」

陸通聽到這話後便從席中站起身來,向著中外府方向略一拱手然後正色說道:「中外府宇文大王與在朝諸公商討,俱感野有遺賢,乃是朝廷用士之大憾!故而今日告請皇帝陛下,詔授仁略公為太保、尚書令,並著令卑職入鄉邀請仁略公入朝受命領事!」

「竟有此事!」

此言一出,堂內隴西李氏男女族人俱是驚呼出聲。他們一家自非尋常門戶,當然也清楚這兩個官銜意味著什麽。哪怕是在太和年間他們隴西李氏最為顯赫的全盛時期,也沒有如此榮耀加身啊,卻沒想到如今避居關西,竟然被李泰憑著一己之力將整個家族都給帶挈到遠超前代的地步!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

正當堂內眾人都震驚得說不出話的時候,李曉在經過短暫的驚愕之後,拒絕的話下意識的脫口而出。

「阿叔,這……」

留守關中、近日賦閑在家的李裒因恐叔父驚喜之下有所失言,連忙開口提醒。

李曉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震驚不已,但隨著拒絕的話講出口後,便又快速的恢復了理智,自席中站起身來望著陸通正色說道:「能得到陛下、宇文大王和在朝諸公如此賞識,某倍感榮幸,然亦誠惶誠恐、愧不敢當!某於國未有寸功可誇,貿然居此大位,將置天下才士、滿朝公卿於何地?懇請綏德公歸告宇文大王收回此命,某田野老叟、不器之才,實在不敢再勞煩朝堂諸公因我而勞神廢事!」

陸通聽到李曉斷然拒絕這一任命,一時間也是大感意外,他本以為是非常輕松的差事,現在看來是有一些難度。

於是他便又微笑道:「仁略公何必如此自謙, www.uukanshu.net太原公任事以來凡所建樹,舉世皆知。公教養如此無雙國士,王道之下人皆沐德,怎麽能說無有寸功?更何況,子為黑頭三公,父竟鄉野白丁,此事若傳揚出去,不只朝廷用士之法要倍受爭議,就連太原公聲名也要多遭攻訐啊!」

李曉聞言後卻仍是堅決的搖頭拒絕,不肯接受這一任命。

陸通沒想到李曉竟然如此固執,於是他便又請堂中其他人暫且退出,隻留下崔謙等寥寥幾人在這裡幫他為李曉講解一下當下局勢如何,他沉聲說道:「仁略公以肥遁為美、以隱逸為清,確是讓人欽佩。然則當今情勢微妙,太原公雖然位高權重、且新創大功,但也非議纏身,這也令國中人事不相協和。

今宇文大王所以為仁略公請此高授厚封,也是希望能與仁略公成周、召分陝之態勢,以解太原公在時局之中的焦灼之態。仁略公若隻抱守清逸之虛名,卻無顧家國之安危,不免是要大傷人願!」

崔謙、李裒等聽到陸通言中隱含的不善意味,也都不由得面露憂慮,想要開口勸一勸李曉。

然而李曉卻望著陸通冷聲說道:「周、召誠是古之聖賢,世所景仰,但周公卻並未稱王!」

陸通聽到這話,一時間也是有些詞窮語竭,沉默了片刻後才又低聲道:「但此王爵也恰是太原公為宇文大王力請!」

「所以我並未以教養此子為功,綏德公請回吧!」

李曉講完這話後便直接站起身來,拂袖入內。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