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七百七十四 當陣無敵
最新網址:

當隊伍一行抵達渭水南岸的時候,由於沿途所獲取到的糧草輜重遠超計劃,使得整個隊伍規模更加擴大。

同行的宇文護一路跟隨,也是親眼見到關中百姓擁軍的熱情,不免便有些吃味的感慨說道:「人言伯山善於治軍,如今看來還是悅民更加出眾。哪怕是無仰威令的鄉裡小民,得聞軍期行止之後都爭相貢獻助軍,實在是讓人驚歎啊!」

李泰瞧著宇文護一臉言不由衷的模樣,感覺這家夥是想說自己擅長沽名釣譽、媚眾取寵。

他也懶得解釋渭南群眾們何以如此,即便說了宇文護估計也只是不以為然,估計會覺得自己別有用心而不是有樣學樣。畢竟人在權勢場中呆慣了,左右提防,向上仰望,但卻甚少關注底層,因為投入和收獲實在是不成正比,而且見效緩慢。

渭南這裡早有中外府的使者等候,除了迎接李泰一行之外,同時告訴他宇文泰的最新命令。

此時已經將近二月中旬,因此宇文太師和中外府一乾人等早已經奔赴長安為廢立之事而做準備,所以李泰也不需要再前往中外府參見,直接率領所部人馬奔赴長安即可。

與此同時,一直留守商原的李渚生等人也早已經在此等候。李泰自是無暇歸鄉歇息,於是便分遣一隊騎兵,著李雅率領著,護送同行的自家娘子先往商原鄉裡暫住歇息。

之所以不帶著娘子同往長安去,就是因為李泰擔心宇文泰或會借著認親的名義,召自家夫妻倆前往皇城拜見。

長安算是尉遲家兄弟的主場,在沒有足夠人員防護的情況下,他才不會隨隨便便踏足皇城宮苑之內。至於一些重大的禮事場合,他作為中外府特意召入朝中的外援,那當然也是需要率領部伍、甲杖出席。

同娘子暫時話別之後,李泰便又率領部伍沿渭水南岸繼續西行。這一路上自然少不了前來迎接之人,除了一些關系密切的親友之外,還有許多不算太過親近的時流,有的是刻意避出長安這個旋渦風暴的中心,有的則是沒有資格加入其中。

此時的行程已經是非常緊迫,李泰自然無暇停在途中與人交際閑談,同那些迎接之人只是簡單碰面略作寒暄然後便繼續上路。

行途中他又向前來迎接的堂兄李裒認真了解了一番當下事情發展情況,對眼下長安城的局面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

眼下諸方人員都已經齊聚長安,無論讚不讚成此番廢立,也都沒有人再敢於公開討論。

像是元魏宗室中的代表,除了代替宇文泰出任大丞相的廣陵王元欣臥病在床之外,其他仍居高位的淮安王元育、廣平王元讚等,已經主動避出了長安,前往鹹陽暫居。

在廢帝這一段程序當中,他們這些元魏宗室都要避開,等到接下來扶立新君的時候,他們才會重新返回。這樣既給廢帝元欽塑造一個眾叛親離、不受擁戴的形象,同時也避免在這要命的敏感時刻受到什麽不必要的波及。

至於其他幾位柱國,此時也都已經悉聚長安,各自待在京中府邸內深居簡出、同樣也不見外客。保持這樣緘默的態度,除了表示他們柱國們已經達成一個共識之外,也是為了凸顯出太師宇文泰的權威。

其他的無論關東世族還是關隴土著們,在這件事情上基本就沒有什麽話語權,存在感並不高,也沒有什麽事情交給他們去做,除了雍州刺史韋孝寬。廢帝之後當然不能繼續居住在皇宮中,因此韋孝寬需要在雍州州府內清理出一片院舍出來,以供廢帝居住。

當道迎接李泰的基本上就是關東世族和一些關中土著成員, 他們雖然被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但也對局勢的發展和走向感到好奇。

相對於京中保持沉默的各方人馬,似乎剛剛歸朝的李泰這裡更有希望套出點真料出來,但是李泰一

直都衣不解甲的趕路,而且也不離軍中,讓這些人也無從接近並打探消息。

一路上快馬加鞭,兩天后李泰便率部抵達了長安城東面的灞上。此時的灞上原野也駐扎了眾多的中外府甲兵,李穆在軍營外等候迎接李泰。

「大將軍麾下百戰勝師當真名不虛傳,仿佛一道洪流奔騰灞上,實在是讓觀者氣沮,諸營將士全都自慚形穢啊!」

李穆闊步迎了上來,望著李泰身後整齊的部伍,半是恭維半是羨慕的說道。

如今關中府兵雖然已經整編成熟,但私曲性質仍然非常濃厚。不同的軍主、不同的轄區,將士們風貌都會有著明顯的區別。一兩支隊伍待在一起還倒罷了,可當眾多部伍集結在一起時,還是顯得有些雜亂無章。

但是李泰所部人馬則就不同,數千人衣袍整齊如一,雖然風塵仆仆但卻精神飽滿,數千人行止有序、進退整齊,這樣的軍容看在眼裡就讓人倍感賞心悅目。誰要是能夠擁有這樣一支精軍,那簡直做夢都要笑出聲來!

李穆也算是比較早接觸李泰的西魏人士,知道李泰從初入關中的人勢單薄到如今的勢力雄壯,彼此間交情不淺,此時見到李泰率領數千精兵歸朝,心中也是感慨尤深。

李泰聽到這話後也是頗為自豪的笑了一笑

最新網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