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七百九十二 傾力相助
最新網址:

宇文泰在商原留宿一夜,第二天便拖家帶口的返回了同州城。

李泰則仍留在鄉裡,同許久未見的鄉親們聚會幾場,接連幾天都在莊上設宴款待諸方聞訊趕來的鄉親們。

雖然如今的他勢位雄壯,早已經不需要這些鄉徒們壯其聲勢,但如果沒有這些鄉親們的支持,他也很難順利走到如今這一步。

當然,如果沒有他,如今的商原乃至於整條洛水流域,都不會像如今這般繁榮富庶。他與這些鄉眾們也算是互相成就,而且如今許多鄉裡子弟都在他軍府任事,已經漸漸成為管理軍政事務的中堅力量。

鄉人們受惠於李泰的關照,不只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當中一些鄉豪人物地位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由於之前霸府整編府兵時主要集中在洛水流域場所間進行,基於洛水水利而發展出來的渠盟在其中也涉入頗深,這樣的民間鄉社組織當然不會獲得中外府的承認,但是當中具體管事的人物則陸續獲得簡拔任用,或是擔任統領鄉團的都督、帥都督,或是直接出任郡縣長官。

這些人職事所限,未必都能趕來拜會李泰,但也都各自派遣家人使徒前來致意。當步入官場之後,他們越發感受到李大將軍的勢力和威望之強。

官場上很多對他們而言很麻煩的事情,可當他們提起自己乃是李大將軍鄉黨且情義匪淺,大家往往都願意給個面子,讓本來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起來。

至於普通的鄉親們,也是親身經歷了生活從勉強的糊口到如今衣食豐足。但凡有外鄉人來到這裡,無不交口稱讚,且盤桓著不肯離開。

整個商原都沒有了鰥夫寡婦,哪怕是戶中還未曉事的兒女,也多有外鄉人登門打聽,盼望著能夠通過婚姻獲得定居此鄉的機會。

給鄉裡帶來如此巨大改變的李大將軍,自然就獲得了鄉人們踴躍熱情的敬仰和擁戴。

莊上的流水宴席,一直持續了好幾天的光景都不見冷清下來。李泰卻沒有時間天天呆在鄉裡吃席,且不說荊州那一攤子軍政事務,單單沙苑駐扎的那五千精騎天天人吃馬嚼的就是一個不小的消耗。

在此期間,他又在莊上跟表哥崔謙商討了一番荊州事務的交接安排。

講到自己被強留在關中,崔謙仍自有些耿耿於懷。但事已至此也很難再挽回,怪隻怪他們在荊州乾的實在是太出色,以至於引起了中外府的猜忌。而且如今崔謙官居同州長史,又被賜姓宇文氏,倒也不算遭到了虧待。

軍府人事交接的問題,崔謙之前已經用書信做了一些交代,眼下再當面將一些細節說清楚。比如之前他所監管的一些事情進程,以及對於軍府某些屬員的個人觀感,以便於李泰提拔或是罷黜。

除了軍府人事之外,崔謙又講起一樁私事,就是希望李泰能將其長子帶去荊州任事歷練。但其長子崔曠年紀才隻十幾歲而已,雖然學養不俗,但終究閱歷有限,遣其前往與其說是任事歷練,不如說是崔謙自己的執念使然。

他在荊州數年光景,盡心盡力的輔佐李泰,一起將一個有些荒廢的邊州治理成為西魏第一大方鎮,結果就在將要鯨吞江陵之際被調離,心中難免是有些遺憾。哪怕自己不能參與其中,也希望兒子履歷上留下這濃厚一筆。

瞧著崔謙可憐巴巴的眼神,李泰沒有多想便點頭答應了下來,他自然不會將大侄子放在一線作戰,留在軍府中分擔一些後勤工作,也算是給崔謙數年苦勞的一個補償。

不只是崔謙之子,李泰這一次也打算再將一些族人帶去荊州。講到任人唯親這一點,www.uukanshu.net他也不能笑話宇文泰,畢竟南北朝大亂之世,相較於其他人,血脈宗親才算是最為可信的力量。

當然李泰也不會剝奪那些任事多年的軍政屬員們立功的機會,只是將家人們帶在身邊,增加一份履歷。如果本身有能力的話,日後自可憑這一份履歷勝任更加重要的崗位,如果確實就是不堪造就,那就在自己庇護下老老實實生活。

這一次李泰準備帶去荊州的是堂兄李捴、二弟李超,和很早就開始跟他相依為命的李禮成。

李捴可以說是他們家儀容風度僅次於李泰的大帥哥,這一點在跟南人打起交道來是非常加分的。接下來他返回荊州,是需要大規模的召誘、勸降和接納許多南朝人士,正需要一個專門負責外交事務的人才,李泰自然便想到了這個堂兄。

李超跟李泰雖然是一母同胞,但性格卻比較沉靜、有欠機靈,沒有什麽應變的捷才,但卻有能夠鑽研和傳承學術的耐心和智慧。關中局勢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與其任其留在關中閑養,不如跟自己同赴荊州,須知江陵還有十四萬卷圖書亟待拯救和整理呢。

至於李禮成,早年負責在京中幫助李泰維持與諸關東門戶的關系,彼此間也算是多有默契。之前為宇文泰爭取封王的時候,李泰還表示願意將沔北政務交給關中人士負責,李禮成作為弘農楊氏的女婿,去了後也正好負責跟他們選定的人接洽溝通。

等到家中事務也都安排好之後,李泰便前往中外府向宇文泰辭行。而今天辭別赴任的邊將也不

最新網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