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八百零八 僧辯撤軍
最新網址:

“罪民等拜見大將軍!日前受脅於賊,未能及時出迎大將軍,幸仰大將軍威懾使賊勢頓消,罪民等始殺賊於城中並獻城歸義,懇請大將軍能夠包容前罪,賜此一城士民以生機!”

合肥城北門前,城中官吏豪強們皆解甲棄械、披發出降,行走在最前方的乃是一名鶴發老翁,步履蹣跚、顫顫巍巍。

跟隨在後方是兩名白衣少年,一個手提著前刺史斛斯昭的首級,另一個則托著州府官印等一系列的印令信物,包括之前受北齊所劃封的疆域領土圖籍等等。

李泰一身戎裝的站在眾將士環拱當中,見到那老翁率領眾人緩緩下拜,心內也不由得感歎這個時代還真是有點尊老的傳統。

類似的受降場面他也經歷過不少,基本上排隊出降的除了軍政長官打頭之外,後邊必定跟上一個或幾個老邁之人。

他倒是沒怎麽操辦過這種事情,按照他自己的猜測,這樣安排的原因除了一般老年人在社會中都具有一定的資歷聲望之外,故意還有就是讓接納投降的敵對勢力看看,這老頭都這麽一把年紀了,不殺他也沒有幾年活頭,殺了他也只是給你自己增添幾分殺業罷了。

但無論這些人是怎麽想的,只要願意獻城投降便是好樣的。

於是李泰便上前一步,著令親兵邀請那名老者入前來自,自己則拉著老者的手腕笑語道:“今我王師行軍入此,隻為征討冥頑不恭之賊,城中士民只要潔身自好,不與賊同流合汙,那自此日始便是喜獲解救,大不必心憂會遭受加害。鄉老既受城人推舉來見,必也是德洽一方的義士,恕我眼拙,請問鄉老尊姓大名?”

“不敢不敢,老朽一介待罪之民,豈敢誇德於恩上!罪民複姓夏侯,賤命萬隆,乃是已故豐城襄公疏族遠親,不敢妄稱德洽鄉裡,只是懂得些許敬奉尊上的禮節,所以受城中士民來向大將軍拜乞垂恩!”

老者聽到這話後便連忙躬身一側,語調謙卑的說道。

李泰聞言後便微微頷首,老者所言豐城公便是南梁夏侯亶,與其弟夏侯夔前後坐鎮壽陽十數年之久,故而譙郡夏侯氏也因此成為淮南大族。侯景之亂時,夏侯夔之子追從侯景作亂最終沒於亂軍之中,而夏侯亶諸子則抵抗亂軍戰死。

李泰也示意其他出降群眾免禮,並逐一面見、稍作幾分安撫。這些人有很多都不是合肥本地人,而是避難遷徙到這裡,或者被北齊聚攏過來,但也都無一例外的都是聞名鄉裡的豪強人物。

對此李泰倒也並不意外,因為上一次在李伯穆主動退讓之下,他便進入合肥城搜刮一番,帶走了眾多的合肥當地人。

戰亂時期,擁有極大戰略價值的城池往往會遭到重點的打擊。在後世許多人看來,與其聚集在那些雄城大邑,似乎還不如逃入山野之中開辟一片世外桃源生活來的安全。

但這麽想往往也都是錯覺,史書會記載合肥這樣的城池幾時遭受了幾次攻擊,但卻不會記載某處山野村屯被匪寇洗劫了多少次。而且越是山野荒涼之地便越沒有社會秩序,也就越沒有生命安全這一說。

像合肥這樣的城池,哪怕李泰都已經打下了第二次,但也只是打擊那些反抗的力量,至於城中的民眾則就根本沒有加以傷害的理由和需要。所謂的屠城,只不過是少數情況下的極端現象。因此戰亂時期待在城池中,是要比在荒野浪蕩更安全一些。

這也是為什麽之前合肥城已經被李泰擄掠過了一番,如今又住滿了人的原因之一。

李泰並沒有急著入城,而是在城外與這些出降的鄉賢耆老們交談一番, www.uukanshu.net 一邊安撫眾人,一邊了解一下合肥當下的人事情況,並且正式的將接下來將要坐鎮合肥的權景宣向他們進行介紹。

當聽到李泰打算派遣人馬長期駐守合肥城的時候,這些豪強鄉士們的神情不免都微微一滯。

他們內心裡當然不希望頭上盤臥著這麽一條強龍,對他們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則就莫過於李泰只是名義上節製此方,而他們則在這虎皮下據城自治。之前李泰往返淮南幾次,基本都是很快就撤離,即便奪下了城池也並不長久駐守,這也是他們肯於獻城投降的原因之一。

現在看來,情況似乎與他們所設想的有些不一樣,莫非西魏也打算正式的加入到針對淮南的瓜分中來?

這件事情上,無論他們有什麽感想,也都沒有什麽話語權。且不說現在已經出城投降了,就算是仍然據城而守,在外部沒有強力援助的情況下,也不過是多花上李泰一段時間罷了。

當李泰與這些鄉士豪強們交流的時候,其余諸軍也已經入駐合肥城中,並且將這座城池給徹底控制了起來。

在交流過程中,李泰也注意到那老者夏侯萬隆與另一名叫做周正方的中年人頗受這些豪強們敬重,似乎隱隱是眾人的首領。

於是當諸軍傳信已經將城池控制起來的時候,李泰便請這兩人隨同權景宣一起入城出榜安民,盡快恢復城中的民生秩序,而他則以酬謝眾人殺賊獻城的名義而將其他豪強們留在軍營大帳之中設宴款待。

權景宣入城之後,便在兩名

最新網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