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七百零三 霸先來遲
就在江陵諸軍爭相將所部戰俘向夏口發賣的時候,大江南岸的郢城也終於被攻破,侯景麾下大將宋子仙與丁和全被擒獲,同時也增加了上萬名戰俘。

 此時將戰俘賣往夏口已經成為了一個公開的秘密,所以在郢城之戰結束之後不久,除了幾個敵將首腦等重要俘虜,其他的戰俘便都在夏口營地中過了一遍。

 此時的王僧辯已經感覺到雙方過於頻密的交流有一點喪失邊界感了,若再繼續放任進行下去,即便湘東王不作訓斥,恐怕也會有別的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於是王僧辯一邊將此間軍情著員向江陵匯報,並且請求湘東王盡快對剛剛收復的郢州做出人事安排。待到湘東王剛剛將長沙王蕭韶任命為郢州刺史、甚至都還沒有入境,王僧辯便率領本部人馬繼續東去,趁著郢州勝勢直赴江州,並且一舉攻克湓城。

 隨著主戰場離開郢州,夏口同江陵諸軍之間的交易也告一段落。最後的交易結果略加盤點也是非常喜人,前前後後從江陵諸軍手中換來的戰俘軍眾達到了一萬三千余人,而包括之前李泰贈送給王僧辯的那一萬五千石糧食在內,也僅僅只是付出了五萬多石糧食。

 哪怕不考慮這些戰俘本身所具有的技能,這一筆買賣也是絕對的大賺。

 江陵諸軍糧草漸盡、又面對著東征定亂的大功誘惑,用著半賣半送的傾銷價格將俘獲的人員變賣出去,從而換來珍貴的糧食他們部伍繼續作戰的能力。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夠反攻到建康,無論功勳還是俘虜都俯拾皆是,犯不著在當下斤斤計較。

 如果換一個時間、換一個地點,這樣的交易恐怕都很難達成。

 因為只需要再前行一程到了江州,陳霸先就會帶著他那五十萬石糧草與江陵諸軍分享,從而獲得江陵諸將的接納認可,在聯軍中擁有與王僧辯相等的地位,乃至於未來襲殺王僧辯之後,周鐵虎等一些西軍將領便引部投靠陳霸先,使得陳霸先能夠接收一部分江陵人事遺產。

 這些亂軍俘虜被交換過來之後,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細致的整編,便發揮出了非凡的價值。

 之前王僧辯使員將王琳所部舟船送來,李泰還是太年輕、經驗少,當時只顧著樂呵了,但在事後將那艘大艦用於演習操練的時候,才發現這艘大艦僅僅只能做到直進直退,但想要轉舵掉頭卻做不到。

 王操、徐文盛等人一番排查之後,才確定是大艦後艙的船舵出現了問題,應該是被江陵人在交付之前蓄意把船舵給破壞掉了,所以才使得這艘大艦機動性大大降低,實戰性能也是大打折扣。

 襄陽方面雖然也不乏維護大艦的經驗和技術,但其最大艦船較之江陵大艦仍然短小了數丈,船舵作為一種比較精密的船隻配件,不同的船型就有不同的尺度和結構,許多船工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但在亂軍俘虜當中,就有一批京口駐兵。京口不只是江防重鎮,同時也是一個大型的船塢,許多梁軍舟船的打造和修繕都是在此進行。

 因此這一批京口駐兵便不乏對各種型號的戰船都非常了解的人,其中一名兵長帶著十幾名船工,隻用了幾天的時間便從檢查到維修解決了這個問題,將這大艦船舵修複如初,使這艘大艦能夠靈活的在航道中調轉進退。

 李泰得知此事後自是大喜,直接拿出一個高敖曹出來賞賜給這一支修船小隊。如此驚人的厚賞頓時也驚呆了所有人,尤其是這些戰俘當中但凡身有一項才能技術者,無不踴躍的表現出來,希望能夠獲得青睞獎賞、直接改善自身的處境。

 這些戰俘的才能也都多種多樣,有的擅長舟車、有的擅長冶鑄,百工諸業各有展現,可以說是江南各種手工生產技術全都有所包含。

 李泰對此既有欣喜,也有感歎。侯景叛軍只知道破壞卻不做管理、不作建設,這些匠人們各自擁有的工技可以說是南朝數百年技術發展的精華,但是他們卻也被不加甄別的驅趕到戰場上當作炮灰。

 這些人不知輾轉幾道、遭遇了多少危險折磨才來到了這裡,數量仍然還算比較可觀,那在這輾轉過程中犧牲了多少,想想便讓人感到心痛。侯景之亂不僅僅只是針對生產技術和環境的破壞,更是對整個江南社會結構與民生的摧殘。

 李泰最開始只是將這些人當作發展水軍的人力資源而交換過來,但在深入了解一番後才發現這些人所擁有的價值和內涵遠遠超出了最初的設想。

 想要將這些人盡數吸收、妥善安置並且充分發揮其價值,無疑是需要一個更加系統的方案。於是他便又傳信總管府,著令司錄裴俠南來,對於這些人員進行更加細致的整編與安排。

 當然在這亂世之中,最優先需要發展的還是軍工行業。

 在裴俠到來之前,李泰便著令李去疾在其中挑選出兩千名擁有造船經驗的船工,先加飲食供養,然後便率領這些船工北去,前往漢水中遊的興州境內、即就是後世的丹江口建造舟船。

 無論軍需還是民用,都需要擁有足夠的船隻才能充分的利用起水力資源來。就拿現在來說,因為沒有足夠的水軍力量,李泰的勢力雖然發展到長江,但也不敢在江畔設置水利大紡車等水利設施,在大江的話語權仍然沒有江陵軍府洪亮。

 隨著南梁平亂的主戰場繼續向東面長江下遊推進,再加上此間水軍江防的基礎和發展框架搭建起來,李泰也沒有再繼續留守於此的比較,再召集此間諸將交代一番人事細則之後,他便率領親兵部伍們北行返回沔北。

 且不說其他各方面的人事變化,單單南梁方面,自從公元548年侯景自壽陽舉兵、掀起叛亂以來,到如今551年年中,持續了將近三年之久的侯景之亂終於在侯景兵敗巴陵之後迎來了新的轉機。

 盡管侯景仍然一路東逃返回了建康城,但他沿江所設置的種種布置卻接連被攻破瓦解,尤其麾下任約、宋子仙等大將接連被擒獲,更是讓其勢力銳減。

 在侯景之亂前半程一直在忙於剪除宗室、自相殘殺的江陵軍府終於行入了平叛的正軌,在通過巴陵等一系列戰事保衛江陵成功之後,以王僧辯為首的江陵諸將也終於拉開了反擊的序幕。

 江陵大軍先是收復了之前被亂軍攻奪的郢州,旋即王僧辯又率領本部前鋒一舉奪回了江州重鎮湓城。

 與此同時,成名於嶺南的陳霸先也率領嶺南諸路聯軍三萬人馬北進廬陵郡,暫時駐兵於贛水流域的巴丘。

 在王僧辯和陳霸先兩路人馬之間的是江州豫章郡,如今盤踞豫章的乃是之前主動將合肥拱手讓給北齊的大聰明鄱陽王蕭范的部將侯瑱。

 鄱陽王父子先後去世,侯瑱輾轉投靠侯景,被侯景以同宗相待,如今眼見平叛形勢大好,侯瑱便也於郡舉兵,拒絕侯景的部將於慶入城,據此郡城向江陵軍府表達臣服。

 諸路人馬雖然名義上盡歸江陵軍府調度,但內中也是不乏暗潮湧動。江陵本部人馬中自然是以王僧辯為首,但是王僧辯除了巴陵、郢城等諸戰可稱,本身長期作為軍府屬將,並沒有獨當一面的經歷。所以論及聲望威名,是遠遠比不上平叛交州、威震嶺南的陳霸先。

 江陵諸軍本就以嫡系自居,再加上剛剛完成了最艱難的戰事逆轉,正自心高氣傲。面對陳霸先所率領的嶺南諸軍,他們便不免心生警惕與芥蒂,認為陳霸先是見到戰事已經發生轉機才率部北上爭搶戰功的。

 陳霸先本欲八月便率部北上與王僧辯會師,但致書北上詢問軍期卻一直未得正面回應,心中隱隱能夠猜測到江陵諸軍所想。

 “這些西人當真氣量狹小, www.uukanshu.net難道只因為他們擁從王側,便不許其他師旅赴難分功!”

 接連投書遇冷,陳霸先麾下部將周文育等便忍不住紛紛抱怨道。

 陳霸先年近五十,身材高大、隆額長臂,聽到部將們的抱怨後便笑語道:“國難當前,壯義之士自當勇赴,何必計較功之大小?更何況,王征東等苦戰多場,才總算將囂張賊勢加以阻遏,禍成以來總算得見轉機,荊府不愧鎮江第一軍府,能有眼前的成就,凡我國人皆當同賀。人若疑我,自當用心釋疑,這才是相輔成事的態度,又怎麽能自抱忿懷、傷情害事!”

 因受江陵諸軍抵觸,陳霸先便也沒有急於率軍北進,而是著令部眾們先將所攜糧草運輸北上,以助濟江陵諸軍。

 王僧辯在收到陳霸先著人送來的糧草後,也忍不住感歎道:“陳興國當真高義之士,我亦自愧不及!”

 但在稍作感慨之後,王僧辯又想到之前夏口之事,便又不無遺憾的撫掌歎息道:“隻恨來遲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