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七百零一 收心有術
李泰也不指望隻憑勒索來這麽一隊舟船便能完成對江陵水軍力量的超越,因此對於王僧辯的要求無作多想便答應了下來。

 如今侯景雖然敗逃東去,但其勢力尚未土崩瓦解,江陵軍府想要徹底的平定叛亂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再加上之前北齊清河王高嶽南來雖被李泰率軍阻退,但其淮東地區的行台辛術卻仍然積極的開拓勢力范圍,王僧辯等未來就算攻入建康、趕跑了侯景亂軍,也需要面對威逼而來的北齊,很難立即便抽出兵力來與荊州總管府對抗。

 李泰在這一節點的任務,那就是收斂自身的鋒芒,維持同江陵軍府良好的互動,通過非軍事性的行為加以滲透,降低江陵軍府對他的危害評估。當然在背地裡,就是要不遺余力的加強水軍力量的建設。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那接下來便是要釋放善意,於是李泰又笑著對王僧辯說道:“王征東將要東去定亂,江東萬民福祉系此一身。我雖然並非南梁士民,但同樣也是道義中人。侯景虐害蒼生,天人共厭。職事所限,此身雖然不能同往討賊,唯輸谷米萬石以壯將軍征程!”

 王僧辯聽到李泰此言,頓時也是一臉驚喜,忙不迭開口道:“李大將軍此言當真?實不相瞞,自亂軍西進以來雙方無日不戰,江陵之前雖然略有薄儲,但也已經是逐漸耗盡,糧草將要不繼。若得補益軍需,實在感激不盡!”

 江陵作為大江中遊首府,物資儲備當然還是有的,但近年來消耗也快。侯景之亂爆發之後,湘東王也並沒有閑著,先後同湘州、雍州、郢州等交戰,糧草消耗頗巨。

 此番亂軍西進,前後交戰又長達大半年的時間,所以如今也已經是諸軍乏食。當聽到李泰願意資助一批糧草的時候,王僧辯當然是欣喜不已。

 “長短互補、盈缺相濟本來就是盟約本意。王征東勇赴國難、不辭辛勞,我感此壯義,捐物助事亦與有榮焉!”

 李泰又笑語說道,但接著便又話鋒一轉,歎息說道:“今我雖然接掌北岸諸津渡,但麾下盡是北人,並無明智才士可以相輔經營津渡港灣,至於舟楫保養,則更乏人可用。因觀江陵舟師雄盛,心實羨甚,故而冒昧懇求,若是軍中有才不堪用、急欲逐之的末流下士或老廢船工,能否發遣此邊緩我用疾?”

 “這、這……”

 王僧辯實在沒想到李泰還有這樣的請求,剛才答應將王琳舟船相贈已經是勉為其難的妥協了,但今卻又得隴望蜀的提出人員的要求,偏偏還說的這麽坦然,仿佛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請求有多過分。

 沉吟片刻後,王僧辯才又說道:“僧辯不敢自誇軍中盡皆勇壯上才,但今國難當頭,凡有志於匡扶社稷、平賊定邦者,皆不忍棄。所以、所以李大將軍此請……”

 “明白,王征東如今主持平叛,無論上才下才,總是多多益善。國情如此,當然也不可責以吝嗇。反倒是我不審時情,所請冒昧了。”

 李泰聞言後便又笑語說道,旋即便又強調一聲:“前言贈送谷米,於此並不相乾。就算王征東不遣一徒來用,谷米也一定會如約送達。”

 聽到李泰這麽的敞亮,王僧辯越發的不好意思起來,在沉吟一番後便又說道:“軍中群徒的確是各有用處,不敢擅借他用。但沿江俘獲的亂軍賊眾之中,也多從亂的南人,當中不乏精通水事者。如果大將軍不嫌棄這些亂卒品性低劣,僧辯可著員揀選一批配為大將軍士伍。”

 “如此那便多謝了!”

 李泰當然不嫌亂卒們道德標準差,事實上除了一些以殺虐為樂的窮凶極惡之徒,大部分的亂卒要麽是被裹挾為亂、要麽是本身便被南梁權貴們壓迫的活不下去了。

 雙方如此交涉一番,總算是達成一個彼此滿意的結果。李泰親自將王僧辯送出水營,滿臉笑容的擺手話別。

 當王僧辯回到己方船上時,眾將也都紛紛迎了上來,不無緊張的詢問道:“王征東,西羌是否肯就此罷休、不再追究?”

 他們這些人也都擔心此事會影響到後續戰事的發展,如若軍頓於此,無論對社稷還是對他們個人而言都是一大損失。

 面對眾將關切詢問,王僧辯先是長歎一聲,旋即便排開眾人,著令將王琳押上前來,直將佩刀抽出架在王琳頸上,眾將見狀後忙不迭發聲勸說。

 王琳雖然年少輕狂、性情強直,但本身的確勇武有力,兼且樂善好施,待人頗為豪爽,因此在軍中人緣也並不算太差。

 聽到眾將勸告聲,王僧辯又棄刀在地,指著王琳斥罵道:“可恨你這狂徒有力滋事,但卻無能平複。若是殺你一人便可消解前怨也就罷了,但今西人卻無視你這狂徒,反要勒取你所部舟船……”

 “此事萬萬不可!我軍之與魏軍本就強在舟船堅利,一旦為其所得,更難爭勝啊!”

 王琳聞言後臉色也是驟然一變,旋即便連忙呼喊道,旋即便又正色慷慨道:“琳一命何惜?征東殺我無妨,但請千萬不要答應羌人此事!”

 王僧辯聽到這話,心中更加惱怒:“若狗命可以解怨,我又何吝給之!因你一人狂行,使我江陵不安、大軍難前,你當然死不足惜,但我大軍卻不可久頓不征!本是大勝之勢,轉眼卻受製於人,皆是因你……”

 王僧辯指著王琳一通破口大罵,旋即更直接解其軍職,然後著員遣送回江陵問罪,自己才又同其余眾將商討後事,一再表明自己是迫於無奈才答應這一條件。

 眾將在聽完王僧辯艱難的交涉過程後,心中對於王琳也不免暗生抱怨。將夏口等諸津渡劃給西魏乃是湘東王決定之事,他們諸軍只需要順流而下繼續進討亂軍便有大功可以分享,偏偏王琳無事生非去惹怒強人、險些將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諸將心中雖作此想,但其實各自心情也有些憤懣。明明是他們拚死拚活攻下來的城池據點,結果卻因為一個狗屁約定便要拱手讓給西魏,這無疑讓他們心中頗感不爽。

 不過當聽到王僧辯說李泰還願意資助給他們一萬石谷米的時候,各自心情不免便轉好幾分。

 戰事進行到如今,就連王僧辯這江陵軍府嫡系都糧草告急,其余州郡諸軍當然也都並不寬裕。一萬石谷米雖然不足以維持接下來的戰事全過程,但起碼也可以稍解燃眉之急。

 而且這也意味著他們努力的價值也得到了一定的承認,西魏方面也算是有所付出,並非完全不勞而獲的趁火打劫,讓人心裡憋著的一口氣有所舒緩。

 為了盡快的翻過此篇,讓眾將不再糾結於此,王僧辯便也將這一萬石糧草援助當場按照比例劃分給諸將,以此激勵將士們為下一步的郢城之戰而做準備。

 李泰自然是一個講究人,不會學南人出爾反爾那一套,在王僧辯離營之後不久便著員準備船隻將之前所承諾的糧草送往江陵水軍大營。

 在運送糧食的時候,李泰特意著員以小船運載,每艘小船載重不過數石出頭。於是從漢水航道一直到江陵水軍大營之間,這些裝載著糧食的舴艋小舟前後相接,不絕於途。

 王僧辯一開始還只是欣喜於李泰的信守約定,倒也不疑有他,隻道是沔北水師的確是舟船匱乏,連這樣的小船都用上了。

 所以在第一批糧草運抵大營後,他便也投桃報李的將王琳所部舟船讓人送到了李泰的水營中去,並且著員在俘虜中揀選船工等陸續送去。

 一萬石糧食用這種舴艋小舟運輸,所動用的船次得有上千次之多,自然不是短短兩三天時間就能結束的。而在這舟船不斷的往來之中,眾江陵將士們也全都知道了沔北李大將軍正在對他們進行物資援助,他們每日所食盡由此出。

 而且這些將士們也不可能天天盯著運糧的船隊,他們只知道李大將軍援助的糧食從早到晚的運到大營中,只看那舟船往來的頻率,怕是最少得有數萬石。所以各自心中對於這位素未謀面但卻久仰其名的李大將軍也是充滿了好感與感激,每每遇到魏軍船隻往來,也都友好的打聲招呼。

 尤其當李泰派遣舟師正式移防夏口的時候,這些江陵將士們非但沒有抵觸,反而還主動幫忙,以此來感謝李大將軍對他們的資助之恩。

 “李伯山當真收心有術!”

 王僧辯很快也明白過來李泰為何專用小船運糧,區區一萬石糧草愣是被他給玩出來十萬石糧草收買人心的效果。 現今營中誰要罵一句李伯山,旁人嘴上不說,心內怕是也得疏遠這個忘恩負義之人。

 但李泰搞出這樣一個場面,可不只是收買下層營卒人心,更主要還是勾動起那些上層督將們的好奇心:魏人究竟資助給他們多少糧草?是王僧辯所言的一萬石還是更多?

 事實上李泰派人送去的糧食是一萬五千石,因為小船運輸使得這個數量看起來比實際偏差還要更大。多出來五千石糧食王僧辯自然笑納,但其他將領們心中則不由得泛起了嘀咕:李伯山為什麽肯資助王僧辯數萬石糧草?莫非他們之間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有心之人的細心查探下,再加上王僧辯忙於組織攻打駐守郢城的宋子仙,對於這種小事也無暇細致隱藏,很快軍中諸將便都知道了,王僧辯是在用戰俘換糧食!

 戰俘?我也有啊!

 當得知這些俘虜能在魏軍那裡變現之後,許多受糧草困擾的將領們心思便都活絡起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