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七百三十二 見微知著
最新網址:

蜀中地處群山環繞之中,地理位置非常閉塞,但也並非與外界完全沒有任何的交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也終歸是有道路可以通行的。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張嘴便可以講出金牛道、米倉道等等讓人耳熟能詳的蜀道名稱,並且滔滔不絕的講解這些道路上曾經所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戰爭故事。

地處巴蜀東北的洋巴道相對前幾條蜀道名氣稍遜,但其另一個名稱卻是耳熟能詳,即就是到了唐代時期興旺起來的荔枝道。

《晉書》宣帝紀有載帝自西城斫山開道,講的是司馬懿開路伐蜀,西城即就是後世的安康。李遷哲每每出入蜀中,便是循此道路翻越大巴山而入蜀,而這條道路也是安康地區與巴蜀進行交流的主要通道。

當然,這個年代是沒有長安的貴人們不惜代價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隻為吃上一顆來自涪陵的荔枝,因此這些崎嶇的道路還沒有被冠以荔枝道之名。

只不過在巴蜀之間的小范圍內,已經逐漸流行起一個霜糖道的新名稱,雖然這對後世人而言不如荔枝道那麽聽來就讓人感覺垂涎欲滴且不乏香豔聯想,但在今時的巴蜀人心目中,還是感覺霜糖道要更加的香甜誘人!

潔白如霜雪、晶瑩無暇、甘甜可口的霜糖,試問誰不喜愛?誰不沉迷?

大巴山南北山麓之間生活著大量的巴人蠻部,這些蠻部開化程度有深有淺、各不相同,在這山野之間各自佔領著一片領地並努力的生存發展著。

就連山南名族的安康李氏,其實也有一部分巴人血統,但是隨著其宗族越發壯大,也越來越少提及這一族源,只不過同這些山野之間的蠻部還存在著或深或淺的聯系。

早年間北魏還未崩潰時,曾經與南梁競爭著巴蜀之間的這一片空間。除了直接投入兵力進行攻伐對抗之外,還會羈縻拉攏這些山野之間的蠻部為己方所用,手段應用最多的便是設立羈縻州郡,委任那些蠻酋擔任州郡長官。

這對一個政權而言自是惠而不費,反正這些羈縻州郡的官職也只會在其領地之內起效,蠻酋們離開了他們各自領地,那可就由不得他們了。而那些蠻酋們也樂得接受這樣的拉攏,這也是他們獲得地區聲望的一種方式。

因此這一片山野在外界雖然一名不文,但是如果走入那些蠻部當中稍作了解,便會詫異的發現那些蠻酋們各自都擁有南梁或者北魏封授的刺史、將軍號,甚至於封爵。當然,也免不了會有長袖善舞的蠻酋兼有兩國的官爵。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南梁奪取了漢中之後,巴蜀擁有了漢中山南這一地域保障,內部形勢才穩定下來。各種羈縻官職的封授頻率也大大的降低,蠻人們的好日子也漸漸的到了頭。

不過隨著漢中失守,過去的氛圍便逐漸恢復了。

魏國勢力再次進入漢中地區,這些山野蠻部們便也再次過上了左右逢源的日子。只不過如今的魏國作風較之往年有所不同,話雖然說的好聽,但落在實際上的賞賜卻非常的寒酸,這自然讓蠻人們提不起興致來。

魏國很小氣,坐鎮蜀中的南梁武陵王同樣也不大方,而且還接連下達征令征召諸蠻部丁壯,有的山外蠻部甚至族中丁壯被征調一空,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就連生計都無以為繼,看著就讓人心酸。

所以其他一些尚未遭受波及或者波及仍淺的蠻部們一邊感慨著,一邊將丁壯大量流失的部落領地給兼並過來。

這些蠻人部落雖然並不屬於社會主流組成部分,但是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很難不受外界大勢的影響。 www.uukanshu.net 每一次外界形勢的變化,也會給他們的生存秩序帶來一次改變。

一些抵抗風險能力較小的蠻部會無可避免的消亡,僥幸存活的部落則就只能通過一次次的掠取兼並來壯大自我,從而在一次次的危險衝擊當中生存下來。

李遷哲這幾年一直忙於李大將軍所交代的任務,偶有歸家也只是路過,稍作休息之後便就要奔赴沔北或者南下巴蜀,對於家中事務的發展比較陌生。

這一次他回到總管府中,接到了大將軍新的授命,並且得到許諾只要圓滿完成這一次的任務,他就不需要再操持這些事務,能夠直接登上台面,獲得主持一方軍政事務的機會。

而且李大將軍已經提前為他營造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人事基礎,雖然大部分的實際操作都是李遷哲自己所完成的,但如果不是李大將軍挑明此節,他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哪怕自己已經身在局中數年之久。

李遷哲對此自然是激動不已,為了能夠確保此行萬無一失,他在安康之後便表示這一次要帶領更多族中精銳南下,並且順便打聽一下家中逐項事務發展態勢如何。

“什麽?家中蔭附之眾竟然已達數萬之多!”

當聽到擔任金州刺史留守鄉裡的兄弟李顯匯報這一數據的時候,李遷哲忍不住的驚聲說道。

李顯見兄長如此震驚的模樣,便矜持一笑道:“其實我也沒有想到族勢發展這麽快,往年雖然也有遊食亡戶來附我家,但一年到頭也難過千數,而且去留皆有,真正能夠留下來的

最新網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