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北朝帝業》七百三十五 表裡相依
  耳邊聽著這些人的牢騷絮叨,李遷哲的思路卻轉移到了別的地方。

  前人羅研有論蜀人之所以貪亂樂禍,是因為貧者太多且勞役沉重,但在李遷哲看來,其實還有一點、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原因,那就是富者欲盛。

  蜀中積弊非是一日,無論什麽朝代,官府控制比較強力的,不過只有成都平原這一片農耕區域,至於四邊盆地山野交界的過渡地帶,官府的控制力就會銳減,而地方豪強的聲音則就不容小覷。

  就拿巴西豪族譙氏來說,早在蜀漢三國時期便已經是巴蜀名族,一直到如今仍然具有非常可觀的鄉資勢力,而且也頗受武陵王蕭紀倚重。

  單單晉世以來,便有成漢、譙蜀、宋齊梁等政權更迭,包括如今蜀中稱帝的武陵王蕭紀,他們都不過只是走馬觀花的看客,巴蜀真正的主人還是世代扎根於此的豪強大族。

  為了保存自己的鄉資勢力,這些大族也都會無所不用其極。就拿此番武陵王征發諸方士卒、逼得大巴山中眾蠻族向山南漢中流竄,其實單憑官府的力量遠做不到這一點,主要還是這些豪強大族將原本發放給他們的丁役負擔轉嫁給了更底層的漢蠻民眾,所以才能做到對蠻部山民如此深度的騷擾。

  此一類的操作,對一乾巴蜀大族而言可謂熟門熟路、非常簡單,只要能夠守住他們的鄉土利益,更為激烈的手段他們也用過。

  無論是勾結四周蠻部,還是勾結外敵,又或者乾脆閉門割據,只要能夠保證他們自身的利益,任何手段他們都會嘗試,可謂是百無禁忌。

  否則單憑蜀中十室九貧的貧富差距,是擔不起貪亂樂禍這樣的評價的。貧者只有一條命罷了,折騰一次也就完了,既談不上貪,也感覺不到樂。唯有這些巨室豪宗,他們才能不斷的製造出赤貧之人,然後再不斷的折騰以維持自身利益,才擁有貪亂樂禍的資格。

  眼下這些人聚集在此,一臉的義憤填膺又牢騷不斷,表面上雖然說得是西魏壓價強買蜀錦一事,但其實內裡的意義要更加的豐富。

  李遷哲的來歷以及其人聽命於荊州總管府李大將軍等事都不是什麽秘密,這些人所強調的行情本價自然不是單指蜀錦,同樣還包括了他們各自的身家性命和投效成本。

  李遷哲早得大將軍的全權授命,但眼下卻並不急於將這底價拋出來,只是笑語說道:“此事究竟有理無理,我不敢輕作置喙。但武陵王如今仍為州主,他對此事又是作何處斷?”

  眾人聽到這個問題,臉上憂色更甚,多數都歎息不語,過了一會兒才有人開口說道:“大王並沒有答應魏人互市的請求,但卻贈送魏國三千匹錦貨……”

  “竟有此事?”

  李遷哲聞言後不免頗感詫異,咂摸片刻後才想明白武陵王這番操作的深意。

  西魏提出這樣的請求毫無疑問就是趁火打劫的勒索敲詐,一旦武陵王受迫於壓力而答應下來了,直接就破壞了對外貿易發展多年所形成的一個價值體系,乃是不折不扣的飲鴆止渴。

  可是如果無所表示的話,如果西魏直接興兵來攻,蜀中必然就要面臨著腹背受敵的惡劣情勢,到時就連生存都成為了一大難題。

  如果與西魏就蜀錦市易的價格拉扯談判,如今的武陵王又不具備這樣的精力。索性兩害相權取其輕,乾脆連錢都不要直接送給西魏一批蜀錦,暫且穩住對方,從而集中全力進行自己的計劃。

  如此一來既安撫了西魏,也沒有破壞蜀錦貿易的價格行情,也算是略得兼顧兩全的應對方案吧。

  可能武陵王還對自己的這一應對比較滿意,但也不想想自己所面對的是什麽對手。那是一群北鎮鎮兵所主導的一個霸府政權,侯景都是鎮兵當中的失敗者落魄逃到南梁,這些本性窮橫的家夥會懂得適可而止?

  武陵王這一做法絕對不會換來對方的讓步,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怯懦軟弱和別有所圖,迎來的只會是更加突破底線的強硬要求!甚至可能連這一步驟都直接省略,下一步便直接發兵蜀中了。

  李遷哲並非受命於中外府,自然不知國中下一步的要求,但見在場群眾講起此事都一臉黯淡之色,可知在他們視角中武陵王這一做法無疑是有著另一層含義。

  割舍重貨以求結好敵邦,而在國中卻極盡征調、一副厲兵秣馬的備戰動作,毫無疑問是為了與江陵爭雄。這說明武陵王已經打算放棄了他鎮守巴蜀的本職使命,選擇去與江陵決一勝負。

  巴蜀人家並不關心武陵王霸業如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們所關心的只是自家這一畝三分地的安全。本該坐鎮蜀中的武陵王已經心不在此,而西魏又是一副徘徊門口的野蠻人姿態,這讓他們心中既驚且憂,前路該當如何也都充滿了迷茫。

  李遷哲原本情況倒是與這些巴蜀人家不乏類似,倒是很能代入這些人的心境,但幸運的是他遇上了李大將軍的積極拉攏,以至於在大勢變化過程中很快便找準了自己的新定位,從而成功過渡,直接邁過這前途未卜、難以抉擇的步驟。

  如今他以過來人的姿態再看這些人的糾結,心中也是頗感唏噓。不過眼下他是身負使命而來,倒是不方便過於感性的同這些人談論相關的問題。

  “武陵王多桀驁之志,無守業之心,於眾巴蜀群眾而言,誠是一悲。逢此多事之秋,須臾之間禍生咫尺之內,諸位的確需要多作謀計,或可應劫免禍啊。”

  李遷哲長歎一聲,將當下蜀中局面稍作點評,便見周遭眾人臉色俱是一白。

  雖然說這些巴蜀大族乃是地頭蛇,扛過了各種兵災禍亂仍然存在,但這過程中也都需要付出慘痛代價,之所以能夠頑固存在著,那也是艱苦奮鬥、努力鑽營的結果,熬不過的那自然也都消亡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