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北朝帝業》七百零七 思我愛將
華州城南,李泰的堂兄李裒和二弟李超帶著幾名仆從一早便於此等候,見到李泰一行策馬行近,便都紛紛闊步迎了上來。

 “十三郎。”

 “阿兄!”

 李泰翻身下馬,向著兄弟兩頷首回應並對李裒說道:“行途遇到一些意外,晚歸兩日,有勞兄長等候了。”

 在離開荊州前李泰便遣員先行一步告知家人自己大體歸期,只不過長途旅行難免會有突發情況發生,李泰途中便遇到了大雨耽誤了行程。

 “一家人,客氣什麽。”

 李裒聞言後便擺手笑語道,旋即又說道:“依照十三郎的叮囑,並沒有將你歸期遍告群眾,不過大行台今早還使員來問,今已歸來,是先回家歇息還是入府拜見?”

 李泰之前幾次返回關中都是在年節前,行程也無作保密,所以前來迎接者不乏。但這一次乃是年中返回,再加上家裡也遇上了一些不太和諧的情況,他也不欲再大肆聲張、以免落人口實,於是便叮囑家人低調一些。

 “還是先入府拜見吧。”

 李泰想了想之後便說道,如今國中情勢變化比較微妙,再加上李泰作為掌管東南事務的軍政大員,一舉一動都難免會被人緊緊盯住並過度的討論解讀,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言一行還是不要給人太多遐想的空間。

 李裒聞言後便也點點頭,旋即又對李超說道:“那十四郎且先歸家告知消息,若有親友登門訪問,且先招待於中堂。”

 如今他們一家不複李泰之前人丁單薄,除了各自職事之外,內外家事和人情交際也都有著不同的分工,像李裒便負責華州這裡的人情往來。雖然李泰常年鎮守於外,但親友關系也有堂兄弟們維持,並不會就此疏遠冷淡。

 李超聞言後便點了點頭,向阿兄道一聲辛苦然後便先引著幾名仆員和李泰在荊州帶回的一些物貨先行歸家,李裒則同李泰一起返回中外府。

 在又經一番修繕擴建後,如今的中外府更顯氣派,規模已經完全不遜於長安的皇宮,講到府中人事的繁忙,則就更甚於長安皇宮數倍不止。

 一行人剛剛來到中外府門前,早有認出李泰的人匆匆入前見禮歡迎。李泰在府前下馬,與一乾府員們略作寒暄,圍聚上來的人頓時又增加數倍,無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想湊到面前來說上幾句話。

 就這麽一會兒的工夫,府前便已經是人滿為患,整個中外府前門都被聞訊趕來的人給完全堵住。隨同護衛的若乾鳳等人手握著佩刀刀柄,寸步不離的跟隨在李泰身旁於人群中移動,即便遇上其他相熟者打招呼,他們也都充耳不聞。

 “全都讓開!太原公行途辛苦,你等不要當道阻擾視聽!”

 過了一會兒,府中走出一隊持刀衛士才控制住這鬧哄哄的局面,帶領這些甲兵維持秩序並迎接李泰的王悅走上前來驅散眾人,然後便一路行至李泰面前,深深作揖道:“太原公今日歸府,有失遠迎,還請見諒。之前解困搭救之恩銘記肺腑,待到進拜主上之後,懇請太原公一定要過府讓我能夠款待謝恩!”

 李泰自然是認識王悅的,只不過彼此間也並沒有什麽太過密切的往來,僅僅只是一個點頭之交的程度。

 王悅之所以對他態度這樣尊重和殷勤,還是因為去年入蜀作戰結果身陷重圍,最終還是靠著李泰擒獲了武陵王蕭紀之子然後又派人前往蜀中進行談判,王悅等人才得以撤離蜀中、平安返回。拋開公事上的考量不說,單從自身而言,李泰對王悅也是有著救命之恩的,所以他才會如此的態度。

 李泰如今的權勢地位,哪怕並不刻意去做,也會有許多人因為他的行為而受益匪淺或者受害深重,對於王悅的感激便也微笑領受下來,並且約定擇日登門造訪。

 京兆王氏同樣乃是關中大族,即便李泰不需要在公事上受其關照提攜,但一家人遷入關中定居下來並且還要開枝散葉,同這些關中的土著名族保持一個良好的往來互動關系也是有益無害的。

 有了王悅帶人導引入府,雖然道路兩側仍然不斷的有人作揖問好,倒是也沒有再直接擁堵道路的了,就這麽一行人徑直來到了中外府直堂外。

 原本的台府更名為中外府,可不僅僅只是名目的改變,人事結構和諸項章程也隨之調整。

 像之前台府尚書郎佐之類的官職正逐步裁汰,轉換成為更具霸府特色的一系列官職,說的再直白一點,那就是大行台的權力變得更大,整個中外府都是圍繞大行台一人運作,一些以前還需要進行商討的事情如今大行台一言即可決之,省去了很多中間的程序環節。

 把霸府運作改的更加獨裁高效,把朝廷人事變得更加複雜臃腫,這是宇文泰近年來改革調整的一個基調。包括後來六官製的施行,也並不是以朝廷人事常規化運行為目的的。

 雖然說在制度改革史上六官製的評價並不算高,但後來宇文護殺皇帝跟掐雞崽兒一樣輕松隨意的表現,也證明了起碼在霸府角度而言這一套玩意兒還是挺有用的。

 皇帝很難通過正常的朝政處理和人事運作來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從而在政治層面來解決權臣,到最後權力實現轉移靠的還是敲悶棍這樣的街痞鬥毆手段。

 李泰腦海中還在思索著他所了解的霸府人事改革,迎面又有幾人從直堂內走出來,為首一個居然是秦州總管宇文導。

 眼見著宇文導闊步抱拳向他走來,李泰自也不敢怠慢,緊走兩步向著宇文導抱拳笑語道:“章武公,久違了!”

 自從宇文導出任秦州刺史以來,李泰與之接觸便有所減少。之後兩人先後進位總管與大將軍,時流輿論常常將他們擺在一起討論,但實際上的交集卻更少了。宇文泰似乎也避免他兩人直接接觸,即便是他們歸朝述職、家宴款待的時候,也都很少安排兩人見面。

 “太原公、唉,我還是直稱伯山吧,如此可以稍減我見拙於後進的羞慚。”

 嘴上這麽說著,宇文導臉上的笑容倒還很親切和善。

 跟其兄弟宇文護相比,宇文導給人的感覺少了幾分精明,也少了幾分陰鷙,更因大行台對這個侄子的欣賞倚重,使得其人內外都時譽頗著,人緣也不算差。

 近年來雖然時論多拿兩人比較長短,但就算一些人為宇文導功勳遠不如李泰的人往往也要加上一句,若非章武公每每用兵之際都要作為關中留守,功勳必然也會更壯,絕不止於當下事跡。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好事者亂作臧否,事內群眾誰又不知章武公的幹練周全啊!”

 李泰自然也不會因為時流輿論而對宇文導有所小覷,其人能從自家丈人手中接過隴右並且平平穩穩治理至今,可不僅僅只是因為是宇文泰的侄子這一緣故。而且就算是宇文泰的名頭,過了隴關之後也並不如關內這麽響亮。

 同行迎出的除了宇文導之外,還有尉遲迥和其他幾名霸府將領,因為大行台尚在堂內等候,幾人略作見禮便又一同入堂。

 李泰步入直堂的時候,宇文泰也正自緩步行來,彼此對望一眼,各自加快腳步,仿佛久別重逢、雙向奔赴的情侶一般。

 李泰方自俯身作拜,宇文泰一個箭步衝了上來,兩手抱住了李泰的臂膀,口中哈哈大笑道:“思我愛將,如饑如渴!舊有傳信雖言見字如晤,但字劃墨跡怎如真人這般親切可觀?食無精粟良酪,使人消瘦,但東南重任除了伯山又有誰人能當?我絕非不能恤下之主,今日相見,隻將伯山飼飲給足,不言他事!”

 李泰被托著手臂作拜不下去,旋即又沉醉在這甜言蜜語之中,擰巴了好一會兒才趁宇文泰力道用老而深作一揖,同時口中回答道:“上恤下親,主上國士以待臣,臣敢不以國士以報之?主上思臣如饑如渴,臣對主上又何嘗不是思憶如狂?國中才流百類,臣不過中遊偏上而已,豈敢狂言無能相代之人!唯此報效心熱,為令我主恩威著於江漢,所以當事不讓、有進無退!”

 “好、好得很!伯山每有進言,總是讓人這麽心悅提神。有此良臣平定江漢,我無憂也!”

 宇文泰又拉著李泰的手向著堂內眾人笑語說道,滿意之情溢於言表。

 雖然宇文泰說不把李泰飼喂滿意了不談其他的事情,但侯景這個魔頭那自然不是一般的人事,王僧辯這麽上道的將其手足送來,言之國禮都不為過,當然要第一時間呈獻給老大過目欣賞。

 於是在宇文泰歸位坐定之後,李泰便忙不迭啟奏此事,並且請大行台著員出堂去將侯景手足取來堂中一觀。那玩意兒多瘮得慌,他才不帶在身上呢!

 宇文泰聽到這話後,頓時也是興致大增,連忙招手讓人速速取來。

 等到裝著侯景手足的木盒被取來呈在案前,宇文泰瞧了幾眼後頓時便大笑起來:“雖然恨此頑賊未能死我手中,但今觀此骨肉也是一快!傳令,此日府內饗宴群眾,讓府中群眾們也都將此賊骨傳示一番。如此忘恩負義之徒,縱然猖獗一時,終究難免蒼天棄之!”

 講到這話的時候,宇文泰心中也是憤懣不已。雖然說侯景這幾年折騰下來對東魏、尤其是對南梁傷害最大,而西魏則得益於侯景的折騰而收益大增、國力漸壯。

 可侯景這家夥舊年出爾反爾,也將宇文泰狠狠涮了一把,使他自覺得顏面大損,心內對於侯景自然乏甚好感。而且這二五仔算是把背叛演繹到了極致,對於任何一個團夥老大而言都是一個加強隊伍思想建設的好素材。

 得益於李泰在江漢之間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江陵軍府的震懾,西魏也總算分到了一份侯景的骸骨,這不拿出來惡心一把群眾實在是有點浪費了,所以宇文泰當即便決定召集大家來管上一頓飯,好好批判一下侯景這個大壞蛋。

 中外府在事群眾少說也有幾百人,宴會籌備起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於是李泰便先在堂中跟大行台閑聊一會兒,主要是講一講他這段時間以來同江陵軍府之間的互動,還有王僧辯等江陵人馬平定侯景叛亂的過程。

 “這個陳霸先又是何人?此名雖有偶聞,但卻並不盡知其人其事,但聽伯山所述南梁軍事,此徒似乎是甚有膽略章法啊!”

 宇文泰在聽著李泰講述的時候,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後世陳霸先雖然名氣不低,但很多人也是隻知其人而不知其事。具體到當下來說,陳霸先雖然交州平叛雖然打出了威風和名氣, www.uukanshu.net 但在北朝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存在。畢竟北朝乃是鎮兵天下,最不缺的便是精兵悍將威勇事跡,遠在嶺南的一個南朝將領即便聽過也並不怎麽放在心上。

 但有一說一,陳霸先的軍事和政治才能,以及在平叛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格局,很明顯的要強出了王僧辯許多。包括北朝這些鎮兵們,本身就是團夥作案且不說,每一個能夠做出一番成就的也都刮出了一張獨屬於自己的大獎彩票。但陳霸先真的是自己硬橋硬馬、一手一腳乾出來的輝煌事業,嶺南猛人之稱當之無愧。

 李泰只是將陳霸先其人略作講述,宇文泰便注意到了其人的不凡,再更細致的了解一番之後,便忍不住感歎道:“若此徒當真有伯山所言的風采,那可千萬不要輕敵啊!來日南國初定,能與伯山你爭勢大江上下的或許就是此人!”

 聽到宇文泰這麽說,李泰也不由得感歎老家夥看人還挺準,同時也連忙說道:“陳霸先此人才力當真不俗,隻憾如今南面當勢者嫉賢妒能,縱有良才也難善用。湘東自眇、鼠目寸光,豈如主上料望周全?臣雖凡鐵,但得禦於主上,亦不懼與龍泉交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