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北朝帝業》五百四十五 望子成龍
荊州城外,迎接凱旋大軍的隊伍排出十數裡外,群眾臉上全都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無論是否出於真心。

 「來啦來啦,李大都督大勝歸府!」

 隨著代表主將的旗纛儀仗出現在視野中,人群變得更加熱鬧,道路兩側群眾們紛紛擊掌喝彩,也有人跟隨在隊伍兩側呼喊助威。

 本來入鎮這麽短的時間,並不足以讓李泰在民間擁有這麽大的知名度。可是過去這段時間裡,他雖然率軍出征,穰城城東高台上堆積的絹帛和金餅卻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著他的存在感。

 在民眾們口口相傳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這位新使君的信義和豪邁,至於這件事原本的起因則成了不重要的事情。

 隨著幾路人馬提前撤回,此番出征大獲全勝的消息也在荊州境內傳播開來。

 一時間,李泰這個新使君的知名度頓時再攀高峰,盡管絕大多數的民眾都沒有見過這位新使君,但並不妨礙他們口口相傳、奔走相告這位新使君的事跡。

 對內公正豪爽,對外強硬有力,對於地處邊境且深受各種紛亂之苦的荊州百姓們而言,這樣的人自然是他們最為理想的長官。

 今日出迎凱旋之師,固然也有州郡內民望耆老們的號召和組織,但也不乏民眾是真心實意的歡迎州內擁有這樣一位刺史坐鎮治理。

 李泰身在隊伍之中,聽到隊伍兩側民眾們的呼喊喝彩聲,心內也是頗感欣慰。

 地方豪強之所以能夠做大、把持鄉裡資源與秩序,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他們欺上罔下,刻意壅塞訊息的上下傳達,從而為自己謀取利益。

 就比如李泰自己當年初入關西時,就利用了信息差大玩期貨,狠狠收割了一把武鄉郡中的豪強們,為自己賺取到了第一桶金。

 所以他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是要想辦法繞過當地固有的社會結構與鄉土秩序,獲取到足夠的關注後再提出自己的主張和方案,從而最大程度的爭取認同和支持。

 如今的他要錢有錢、要兵有兵,假使易地而處,換了他自己是此間南陽豪強,都想不出有什麽法子來對抗這樣一個長官。

 伴隨著群眾們一路歡呼聲,李泰在親兵們簇擁下進了城,回到州府之後才跟留守此間的崔謙和竇熾簡略交談了解一下他離開這段時間州事大概。

 州內倒是沒有什麽積壓的事務亟待處理,畢竟在他到來之前整個州府就處於一種近乎停擺的狀態。如今因他大軍凱旋,倒是有了事情可做,諸如功士們的賞物發放、樊城俘獲軍民的安置等等。

 為了維持住這股勁頭,李泰略作思忖後便決定且先稍作休整,過兩天便在城外軍營中大犒諸軍、發放賞物,盡量在隆冬到來之前讓這些州郡兵們解散歸鄉。

 【穩定運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這話後便隨口答道,轉又指著草木凋零的院子對李泰說道:「你自小便不喜事弄家居,更煩農業,每逢農忙之時,總要浪遊於外、不肯歸家。本以為成年後能有改觀,這府堂院舍卻還這般。」

 聽到父親絮叨他少年時好逸惡勞的舊事,雖然不是自己作為,李泰也略感汗顏。

 旁邊崔謙笑語道:「阿舅誤會阿磐了,他哪裡是懶於收拾,只是我等入州日短他便統軍匆匆出征,都還沒來得及入宿州府呢。阿磐如今可比少年時勤奮得多,他在關西整治家業豐美,讓我們這些年長者都自愧不如呢。」

 李曉聽到這話,翻地的動作才頓了一頓,片刻後才又略有自嘲道:「生平至此,在野一老叟而已。兒輩所營事業如何,多有不知。言及舊事,也只是不知該要如何拾遺規勸於當下,希望他能處事周全,卻困於自己的見識、詞不達意。」

 李泰聽到父親這一番自嘲聲,又不由得大生感觸。

 其實不只他們父子之間,世上許多父子之間的關系都有一點擰巴,作為父親的心內既有一份尊嚴想要維護,又不得不面對新舊交替、子壯父衰的現實,漸漸的難再對兒子耳提面命的教導。

 尤其是當兒子從事某些專業性極強的工作時,更加難以指點,有時候便會通過在生活上吹毛求疵的方式來強調自己作為父親的威嚴,來掩飾和回避自己衰老和逐漸被淘汰的事實。

 只不過李泰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闊別重逢之後李曉想要召回作為父親的威嚴和感覺注定是有點困難。

 「往常怕遭人見笑,總在人前掩飾自己的怠惰。但阿耶知我深刻,一眼便能望透骨髓。幸在表兄為我飾美少許,阿耶知我沒有人前露醜失禮,應該也會寬恕幾分罷?」

 說話間,李泰挽起袖子走上前來,要從父親手裡接過鋤頭,結果卻被父親推開來。

 「人在何職,當思何事!我有麟兒當家奉養,可以安在田舍之間,你卻身當家國重任,哪能事此閑務浪擲光陰!速去速去,勿擾老夫閑趣!」

 李曉笑斥兩聲,將李泰推出園圃,示意他趕緊去忙自己的正事。

 李泰見這老同志還挺懂得自娛自樂,於是便自作主張約定跟父親晚上共進晚餐,然後便又和崔謙一起往州府前堂而去。

 兩天后,城外軍營之中,李泰親自主持了一場盛大的犒賞大會,此次出征將士們各自按照功勞全都獲得了數量不等的賞賜。

 嚴格來說,此次出征真正的作戰任務並不多,而且第一線的作戰基本上都是李泰從關中帶來的人馬所承擔。作為主要收獲的下笮戍、樊城都是守城將士主動投降,自然也沒有什麽先登陷陣之類的大功。

 為了讓這場犒賞大會顯得盛大一些,李泰還特意擬定了一些功勞名目,變著法的發放獎賞,眾目睽睽之下將數量可觀的絹帛賞物發放給那些隨軍出征的荊州豪強,而且很多人領取賞物還不只一次。

 這麽做當然也是為了繼續強化他豪爽大方的人設,同時也是在告訴這些荊州豪強部曲們,賞錢他是不打折扣的超額發放下去了,如果你們沒有分到,那就得好好想一想究竟是被誰給克扣下來了!

 就算這些豪強們公道的把賞物分賜部伍,破解了李泰這明晃晃的離間計,他也並不吃虧,起碼能夠讓這些豪強和他們各自部曲明白跟著誰混有前途。

 一番犒賞下來,諸軍將士自是皆大歡喜,而那些沒有響應號召、率領部伍追隨出戰的豪強們則就不免懊悔不已。

 時下秋後入冬時節,各種生產活動本就暫時告一段落,若是隨軍出征的話,不只能拉近同這位新使君的關系,所獲得的賞物也能讓他們這個冬天過得更加愜意。

 不過他們就算再怎麽懊悔也已經為時已晚,這一場犒賞

 大會結束之後, 李泰的前期鋪墊也已經基本完成,撒幣政策可以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掐斷水喉搞回流了。

 出擊襄陽的戰事圓滿結束,接下來自然要開始處理州務。而當下便有一件積壓多日的州事需要處理,即就是三名豪強失蹤一事。

 剛剛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李泰便在穰城東門外堆造土台進行懸賞,如今時間也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效果如何當然得檢驗一下。

 因為此事當時引起的轟動不小,甚至李泰這個當州刺史都背負了不小的嫌疑,所以他便也召集州郡官員並境內鄉望代表們畢集州府,共同商討解決這一件事情。

 「末將拜見使君!」

 黃伏虎等三家苦主代表登堂向李泰作拜,見到直堂中座無虛席的陣仗也不由得有些緊張。

 李泰垂眼望著三人,神態和藹的微笑說道:「之前州府出資懸賞,著令你等三家采察消息,如今收獲如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