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北朝帝業》五百四十 降幡出城
戰場上鼓角聲此起彼伏,負責攻城的各支隊伍進退有序,圍繞著高大的樊城不斷的發起攻勢。

 由於樊城中的野戰力量已經是損失殆盡,因此作為進攻一方的戰線直接推進到距離城池很近的位置上,堆土為壟,並且架起了數座箭塔,與城頭敵軍對射互攻。

 荊州眾豪強在開戰尹始雖然服從度不高,甚至在前師交戰不利時還想撤軍返回,可是等到真正抵達前線時,還是體現出了地頭蛇的優勢,憑著與南人交戰的豐富經驗而提出許多切實有效的攻城方法。

 李泰所部武裝優良的精銳部伍負責針對城池本體的進攻打擊,而諸豪強部曲則負責把戰線向前推進。

 這些荊州當地兵卒們戰鬥力未必有多高強,但卻吃苦耐勞且工作效率極高,他們能在一個時辰內便構建起一道溝塹土壟結構完整的戰線。

 南人野戰能力雖然不高,但主要是因為機動力的欠缺,本身弓弩的攻擊力和短兵肉搏其實並不遜於北人多少,所以戰場上的防護也是非常重要。

 如果沒有這些荊州兵們快速修建的戰線工事,針對樊城的進攻也不會進行的太過順利。攻城將士們可以依托這些工事進行休整,並在更短的距離向城池發起進攻。

 眼見著戰線越推越近,城中守軍們也是焦慮萬分,不乏將士請戰,希望能趁敵軍松懈之時再選募勇士出城襲擊,將敵軍向外逼退並搶佔那越推越近的戰線。

 但劉方貴面對這樣的請求一概不予理會,自從見到那幾百騎兵被敵軍於城外屠戮殆盡後,他便徹底放棄了要出城與敵交戰的打算,隻想固守城池。

 相對於越逼越近的敵軍,襄陽城所傳回的人事消息才真正讓劉方貴感到絕望。

 他本以為將敵軍之前投入城中的訊息傳告襄陽,能夠讓嶽陽王更加重視樊城這一道防線,加強此間的人事投入,但卻沒想到此事非但沒有讓嶽陽王加以重視,反而對他大加訓斥一通。盡管加強了巡江水軍的規模,但卻把漢水北岸停泊的舟船引走許多,一副要逼著他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架勢。

 劉方貴心中雖然憤滿至極,但也不敢流露出什麽異常,眼下城中守軍本就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而他留在襄陽的家人也早都被嶽陽王軟禁起來。

 此際的樊城戰場上,心情焦灼的不只劉方貴一人,作為進攻方主帥且優勢越來越明顯的李泰這會兒同樣也有愁緒縈繞於懷。

 李泰不動聲色的將一封書信閱讀完畢,心內卻如翻江倒海一般驟起波瀾,實在是沒有想到一直存在於他口述中的父親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獲知其人下落。

 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將腦海中翻湧的思緒略作平複,繼而又垂眼望向這個襄陽的使者蔡大寶,開口沉聲說道:「我父命途多舛、漂泊江湖,為人子息但有聞訊自當奔趨。但今兩國交戰,我卻不敢愚孝癡計,輕信敵國聲辭、罔顧將士生死。

 若此事是真,當以貴賓之禮相待蔡參軍,但今真假難辨,暫需失禮,請蔡參軍見諒。我需要先遣親信家人過江驗證,余事才可談論。當下方寸已亂,不足論事。請蔡參軍暫且留此,我家人自隨貴屬過江。」

 其實早在渡江相見之前,蔡大寶也是有些心情忐忑,畢竟按照李仁略的說法,他們父子離散才隻數年,其子區區一個弱冠少年,如何竟能在這麽短時間內成為西朝方牧大將?

 可當見到李泰後,他才又鎮定下來。他最初見到李仁略便是觀其儀態出眾、氣宇軒昂,因此風采而親近結交,如今再見到李泰,父子眉眼五官有些相似,而李泰大概因少年得志、勢位凌人之故,較之其父可謂青出於藍。

 聽到李泰作此謹慎之計,蔡大寶便點頭道:「理當如此,何謂見諒。李大都督雖為人息,亦為諸軍之主,唯有穩重運計,才

 可不負君父、不負將士。」

 聽到蔡大寶還算善解人意,並沒有恃此要挾他的意思,李泰這才暗暗松了一口氣。

 他當然是希望父親能夠不受驚嚇、沒有波折的平安歸來,但對方選擇在這敵對交戰時刻告知此事,可以想見目的絕不單純。所以心中除了喜悅之外,這會兒也是充滿了警惕。

 他沒有細問父親在襄陽的經歷處境如何,也不打算眼下就跟蔡大寶討論相關的事情,直接召來李去疾,著他帶領幾名親兵即刻與蔡大寶的隨從一起前往對岸驗證真偽,然後便讓人將蔡大寶安排在下笮戍中,他自己則又親望交戰前線而去。

 此時的樊城東側,一輪攻城戰事剛剛結束,將士們拖著損壞的雲梯返回稍作休整。

 李泰著員將前線諸將召集過來,旋即便發問道:「今日之內,攻城能否有大的突破?就算攻不下城池,能否摧毀一段城牆,又或奪下一門?」

 無論對方想要借他父親這一籌碼達成什麽目的,當中必然是有雙方休戰這一條件。但眼下停戰卻非最好,氣勢洶洶率眾南來,結果只是在樊城外乾蹭,又豈能達成立威的效果?

 所以他是希望雙方在停戰前能夠有所突破,不要讓這場戰事最終落得虎頭蛇尾。

 至於說加強攻勢會否令對方惱羞成怒繼而對自家老爹不利,李泰覺得應該不會。

 首先對方選擇此刻通知他這一消息,本身就帶有一種示好求和的意味,或許是因為他之前的挑撥恰好戳中了如今敵人內部的核心矛盾,逼得那嶽陽王蕭詧不敢再一味的強硬對外。

 其次蕭詧也未必敢加害他老子,因為他起兵問罪說到底真正矛頭所指還是之前領兵來犯的鄱陽王蕭范,如果蕭詧敢弄他老子,這不異於替蕭范頂缸背鍋且還直接焊在了自己身上,彼此間那絕對是不死不休的。

 最後,他老子在蕭詧眼中的價值大小,也是由他能對襄陽產生多大的威脅所決定的。如果他不能對襄陽的局面帶來任何撼動,那他老子對蕭詧的意義也是銳減。

 眾將雖然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但見李泰神情如此嚴肅,也都紛紛點頭表示一定奮勇作戰,必在此日有所突破。

 因為要醞釀更加猛烈的攻勢,前線眾將士們便紛紛撤回營中,準備生火作炊飽餐一頓以養精蓄銳。

 然而正在這時候,西面沿漢水巡弋的斥候們卻飛奔來報,漢水上遊的河道中出現了一支規模不小的水軍船隊,似乎是奔援襄樊而來。

 李泰得知此事後頓時又皺起了眉頭,這一支水軍想必便是杜幼安所言其上遊諸兄的勢力。他並沒有答應杜幼安聯合攻奪樊城、借機逐走蕭詧的計策,那這一支水軍顯然不是趕來配合他的軍事行動的。至於有沒有帶來李泰所要求的贖金,這也無從確認,想來應該是沒有的吧,畢竟他轉頭就把這杜家給賣了。

 如果沒有他老子這檔子事,敵軍縱使增援,李泰也可從容應對。但今又多了一支地方軍隊,無疑讓樊城此間的戰鬥局勢更加複雜,原本就希望不大,眼下可能更加難以攻奪樊城。

 李泰尚自沉吟著,視線所及的漢水江面上已經出現了高高的船桅。

 望著那逐漸顯現全貌的船隊,李泰一邊感慨著杜幼安果然所言不虛,單就這一支船隊看起來就不好惹,京兆杜氏在這漢水一線果然勢力不俗,一邊又回望樊城城頭,卻發現守軍將士們並沒有因為援軍到來而振臂高呼。

 他心中一動,抬手吩咐道:「鳴金收兵,諸軍將士速速歸營!」

 之前撤回的只是主攻的精兵,仍有許多豪強部曲活躍在城外戰場上修補工事,當聽到鳴金聲響起,這些隊伍便也都紛紛從前線上撤了下來,返回後方的大營中。

 樊城城頭上,劉方貴看著城外敵軍

 次第歸營, 留下一片滿目瘡痍的平野,臉上卻並未有什麽喜色。當其轉望向西面河道時,則就忿態流露、幾乎難以按捺。

 最後,他沿著城頭走到水門附近,見到襄陽巡江水軍與西面順流而下的杜氏船隊將要匯合,且各自旗語宣告著令打開樊城水柵以供水軍入泊,他突然大聲冷笑起來,臉龐都因這長笑變得扭曲猙獰。

 「州主不仁,宗賊不義,我等更為誰守、為誰而戰?」

 劉方貴扯下頭頂籠冠,頭髮頓時披散下來,旋即更抽刀劃破身上的衫子,大聲喊道:「掛降幡!此間既不能容,當為兒郎另覓活路!」

 當見到樊城城頭挑起降幡且城門徐徐打開的時候,已經撤回大營的荊州諸軍盡皆嘩然,實在是看不懂為何援軍已經到來、守軍竟要投降!

 不要說這些將士們,李泰在真正看到這一幕後也有些瞪眼,他是有這樣的期望,夢想竟達成的如此波瀾不驚。這不免讓他對於所謂的亂世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亂的不只是局勢,更是人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